張店(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張店鎮)

張店(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張店鎮)

張店(zhang‘dian)鎮,位於安徽省西部,處於長江淮河之間,大別山北麓,地理意義上的“皖西”特指六安。江準分水嶺,由西南向東偏北橫貫本區,屬於淮河流域面積14912平方公里,長江流域面積3064平方公里。

張店鎮位於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南部中心腹地,轄區144平方公里,人口5.2萬,鎮區面積近2平方公里,鎮區人口1.2萬,人均純收入2800元,是全省中心示範鎮、全國重點鎮。

張店鎮是半山半丘陵地帶,南部山區竹、木資源豐富,旅遊資料正在開發;北部連片的世行加灌工程和淠史杭工程確保了農作物的穩產高產,集鎮個私經濟發展勢頭較強,農副產品加工、建築建材、運輸服裝電器汽配機車銷售已成為該鎮經濟的重要支柱,年商品交易額達2億元。張店信用社被評為市文明單位。

張店鎮在文教衛方面下大力度,張店中學年招生2000人,本、專科升學率5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店
  • 外文名稱:zhang’dian
  • 別名:張家店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金安區
  • 下轄地區皖西大裂谷
  • 政府駐地:六安市金安區
  • 電話區號0564
  • 郵政區碼:237191
  • 地理位置: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南部中心腹地
  • 面積:144平方公里
  • 人口:5.2萬
  • 方言江淮官話-洪巢片-六安話 
  • 氣候條件溫暖濕潤
  • 著名景點皖西大裂谷
  • 機場:距合肥新橋國際機場約150KM
  • 火車站:六安站
  • 車牌代碼:皖N
  • 著名高中張店中學、白塔寺國中
  • 鎮樹、鎮花柏樹、桃花、桂花
  • 中心位置:116°26'~116°50' 
歷史改革,古代,近代,行政區劃,地理位置,地形環境,地形地貌,氣候特徵,人口數據,經濟建設,農業,工業,運輸郵電業,財政金融業,人民生活水平,礦產,交通,航空,陸路,水路,名優特產,基本鎮情,發展優勢,交通條件,農業生產基礎,旅遊資源,政策環境,城鎮建設基礎,社會基礎,科技,衛生,教育,文化,旅遊景點,皖西大裂谷,洪山寨旅遊區,城鎮建設基礎,歷史人物,

歷史改革

古代

六安地區建置歷史悠久,夏屬皋陶後裔封地——英(今金寨、霍邱境)、六(今六安市北)故六安城又稱皋城。
西周春秋封國林立,境內先後屬英、六、舒蓼、舒鳩、舒庸等侯國。戰國時期,諸侯兼併,先後隸屬吳、楚。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楚都壽春(今壽縣城),稱郢,後亡於秦。
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今六安東南、霍山、舒城大部地區屬衡山郡,置潛縣,其餘屬九江郡,置六縣、壽春、安豐三縣、郡治壽春。
張店
楚漢相爭,項羽(前206年)封六地人英(黥)布為九江王,都六(今六安市北西古城)。漢高祖三年(前204年)英布叛楚投漢。西漢行郡國制,初屬衡山國和淮南國。淮南國仍都六。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漢高祖劉邦立少子劉長為淮南王,徙都壽春。今地區轄地,先屬九江國,後屬淮南國。漢文帝十六年(前164年),以原淮南地封劉安、劉勃、劉賜等三人為淮南、衡山、廬江王。今壽縣和六安北屬淮南國,金寨、六安、霍山、霍邱屬衡山國,舒城縣屬廬江國。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淮南王安、衡山王賜謀反案發,二王自殺。元狩二年武帝取衡山國內六縣、安風、安豐等縣首字,改衡山國為六安國,兼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之名由此始。以後郢國交錯,迭經興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全國設十三刺史部,六安地區統屬揚州刺史部,今六安市和六安、霍邱、金寨屬六安國,析置六縣、蓼縣、安風、安豐、陽泉等縣,國都六縣(今六安市北);霍山、舒城屬廬江郢,置潛縣、龍舒二縣,郡治舒縣(廬江縣兩南);壽縣和六安縣南部部分地區屬九江郡,置壽春、博鄉、成德三縣,郡治壽春。
東漢分屬九江郡、廬江郡。九江郡置壽春、成德二縣,廬江郡置六安、潛縣、安風、陽泉、安豐、雲婁、龍舒等縣,統歸揚州刺史部管轄。
三國時期,分屬魏淮南郡、廬江郡、安豐郡。淮南郡,置壽春、成德二縣,郡治合肥;廬江郡置六安、博安、陽泉縣,郡治六安;安豐郡置安風、蓼、安豐、雲婁等縣,郡治安風(今霍邱河口附近)。
西晉時期,今壽縣和六安縣北部部分地區屬淮南郡,置壽春、成德縣,郡治壽春,州治先在壽春(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後遷建鄴(晉武帝太康三年);今六安、霍山、舒城以及壽縣安豐塘西部和霍邱縣城東湖東部的淠河兩岸,屬揚州廬江郡,置六縣、潛縣、陽泉、舒縣、龍舒五縣,郡治舒縣(今舒城);今霍邱、金寨屬豫州安豐郡,置安風、松滋、蓼、安豐、雲婁等縣,郡治安風(今霍邱縣邵崗鄉許集)。
東晉十六國時期,今轄地屬東晉,壽縣屬淮南郡,郡治壽春,六安、舒城、霍山以及壽縣安豐塘西部和霍邱縣城東湖以東淠河兩岸,屬廬江郡,郡治舒縣(今舒城),兩郡統屬揚州,州治建康(今南京市);霍邱、金寨屬豫州義陽郡,郡治弋陽(今光州)。
南北朝時,今六安地區先屬南朝宋,宋大明八年(464年)屬南豫州,州治當塗。繼屬南朝齊,齊建武四年(497年)壽縣、霍邱、金寨以及六安縣北部地區屬豫州,析置開化、蒙縣、雍丘,安豐、北樵、小黃、松滋七縣,舒城、霍山、六安市和六安縣的南部地區屬南豫州,置潛縣、舒縣、州治當塗。再屬南朝梁,梁武帝天監六年(507年),壽縣屬豫州,州治梁郡(壽縣城),霍山、舒城、六安市和金寨,六安的大部地區屬新置霍州,州治岳安郡(今霍山縣城)。霍邱縣屬安豐州,州治安豐郡(今霍邱縣河口附近)。繼屬北朝魏、齊。
隋朝,開皇初年(581年)改岳安縣為霍山縣,十九年置霍邱縣,分屬淮南郡、廬江郡,淮南郡析壽春、安豐、霍邱縣,郡治壽春;廬江郡置六安、舒城、霍山、淠水、開化五縣,郡治合肥(今合肥市)。
唐朝,分屬廬州和壽州。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析合肥、廬江縣地置舒城縣。二十七年新置盛唐縣,治在騶虞城(今六安市)。舒城縣屬廬州。壽州置壽春、霍邱、盛唐、安豐等縣。
五代十國,先屬吳國,繼屬南唐,後屬後周。
北宋分屬淮南西路壽州和廬州。壽州領壽春、安豐、六安、霍邱等縣,州治下蔡(今鳳台縣城)。廬州領舒城縣,州治合肥(今合肥市)。重和元年(1118年)升六安縣為六安軍,直屬淮西路。
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降六安軍為縣,升安豐縣為安豐軍,領原壽州境地,治所壽春。舒城縣屬廬州。端平元年(1234年)廢六安縣;景定五年(1264年)恢復六安縣、升設六安軍,直屬淮西路。
元朝,分屬河南行省安豐路和廬州路。安豐路,領壽春、安豐、霍邱3縣,治所壽春。廬州路領六安州、六安、霍山和舒城縣,治所合肥。
明朝,分屬鳳陽府和廬州府。鳳陽府,領壽州和霍邱縣。廬州府領六安州(六安縣入六安州)和霍山、舒城縣。
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設安徽省,分屬鳳陽府、穎州府和廬州府。壽州屬鳳陽府,霍邱縣屬穎州府,六安州、霍山縣和舒城縣屬廬州府。雍正二年(1724年)六安州為直隸州,領霍山縣。

近代

中華民國成立,改壽州為壽縣、六安州為六安縣,連同霍邱、舒城、霍山三縣均隸屬於省。民國3年至17年(1914~1928年),舒城、六安、霍山屬安慶道,壽縣、霍邱屬淮泗道。隨後,取消道的設定。民國21年(1932年)壽縣、霍邱屬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區,六安、舒城、霍山屬第三行政督察區。同年10月析安徽省六安、霍山、霍邱,河南省商城、固始5縣邊境的55個保設立煌縣,初屬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區,次年3月劃歸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區。民國27年7月,壽縣、霍邱由第四行政督察區劃入第三行政督察區,今全市轄境統屬第三行政督察區。民國29年7月,第三行政督察區改為第二行政督察區,駐地六安,轄區未變。
土地革命戰爭期間,境內和西南邊區相繼成立多處縣級革命政權。民國19年(1930年)4月成立首屆霍山縣蘇維埃政府。民國20年,成立二屆霍山縣蘇維埃政府和霍邱縣蘇維埃政府以及舒(城)桐(城)廬(江)邊區、英(山)霍(山)邊區,五縣(六安、霍山、商城、羅田、英山)邊區蘇維埃政府。民國21年,改霍邱縣蘇維埃政府為紅城縣蘇維埃政府;合併英霍、五縣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五星縣蘇維埃政府。民國23年成立赤城縣和赤南縣蘇維埃政府。民國24年,成立舒(城)霍(山)潛(山)邊區蘇維埃政府。
解放戰爭期間,民國36年10月成立皖西行署,創建皖西根據地,今地區轄地分屬第二、第三兩專區。同年9月劃六安縣西南部成立獨山縣,改立煌縣為金寨縣。10月,以戶胡為中心成立霍固縣。11月,以毛坦廠為中心成立舒六縣,下旬將金寨縣劃為金西、金東兩個縣和金北辦事處。12月,成立壽六合霍縣。民國37年1月,劃六安東南鄉成立六合縣,劃霍山、英山、岳西三縣結合部,以太平畈為中心成立太平縣。12月,劃六安雙河以東,合肥巢湖以西地區成立肥西縣,與此同時,撤銷舒六、獨山、太平三個縣。民國38年1月22日,皖西行署第三專署移駐六安城,相應成立六安市。4月,第三專署改稱六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隸屬皖北行政公署,轄壽縣、霍邱、金寨、霍山、舒城、六南、六北、六安市。不久,六南、六北與六安市合併為六安縣,至建國前夕,六安專區領六安、霍山、舒城、壽縣、霍邱、金寨縣。
張店鎮是一個較為古老的集鎮,相傳明清時,張姓人家選擇這塊群山環抱、雙水交流、交通便利的“寶地”開店做生意,過往客人便稱之為“張家店”,後發展成集鎮,建國初期設張店鄉,1958年成立張店公社,一九六八年張店、雙廟、左大橋、鳳凰台,橫塘崗五個公社合併稱張店公社,1992年春撤區並鄉、將原太平橋、左大橋、白塔寺三鄉併入,仍稱張店鎮,本鎮又因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資源優勢,1996年度被列入六安地區綜合改革試點鎮。1947年10月,劉鄧大軍曾在這裡與國民黨十八師
展開一場震撼皖西的“張店中秋之戰”,劉鄧大軍大獲全勝,這是劉鄧大軍行里躍進大別山的首場勝利,殲敵5600餘人。鎮內樹有“張家店戰鬥勝利暨革命烈士紀念碑。”

行政區劃

六安市行政區劃一覽
六安市全域
名稱
面積(平方公里)
人口(萬人)
郵編
縣(個)
政府駐地
六安市
17976
704.8(2010年)
237000
5
六安市金安區長安南路
市轄區
名稱
面積(平方公里)
人口(萬人)
郵編
鄉鎮(個)
政府駐地
1657
86
237005
17
六安市佛子嶺路
1926
100(2011年末)
237010
19
六安市龍河西路
葉集區
320
16.8
237431
5
六安市葉集區花園路
名稱(首字母)
面積(平方公里)
人口(萬人)
郵編
鄉鎮(個)
政府駐地
3493
166.6
237400
32
霍邱縣城關鎮
2043
37
237200
16
霍山縣衡山鎮
3814
68
237300
23
金寨縣梅山鎮
2100
102(2010年末)
231300
21
舒城縣城關鎮
功能區
名稱
面積(平方公里)
人口(萬人)
郵編
管委會駐地
備註
六安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24.8
1.5
237014
金安區經三路
六安市承接產業轉移集中示範園區
113
/
237000
六安市城東
國家級開發區
數據來源:數據整理於六安市政府網資料
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實行大區、省、縣(市)、鄉(鎮)四級行政區劃,1954年後撤銷大區改為省、縣、鄉三級行政區劃,在省與縣,縣與鄉之間設專署和區作為派出機關。
建國後,我區的行政區劃高速,變動頻繁,但區劃的層次未變,按年敘述如下:
1950年至1951年,我區設專員公署,轄六安、壽縣、霍邱、舒城、金寨、霍山六個縣及二個縣轄鎮。屬皖北行政公署。
1952年2月4日,我區增領肥西縣,管轄增至7個縣,同年4月12日,皖北行署與皖南行署合併成立安徽省,我區隸屬安徽省。
1957年,全區成立人民公社、鄉改為公社、政社合一。
1958年6月21日,劃肥西縣歸入合肥市, 7月12日增轄廬江縣。全區管轄仍為7個縣。
1961年4月13日,肥西縣重新劃歸我區管轄,全區範圍增至8個縣。
1965年7月14日,劃廬江縣入巢湖專區,全區管轄7個縣57個區、475個公社、12個縣轄鎮。
1971年3月29日,改六安專區為六安地區設行政公署,轄境不變。
1978年9月20日,劃六安城關及郊區3個公社成立六安市,下轄三個區,三個公社,全地區轄境不變。
1983年6月7日,劃出肥西縣歸入合肥市,六安地區轄六安、壽縣、霍邱、舒城。金寨、霍山6個縣和六安市,政、社分開,全地區轄50個區382個鄉,9個縣轄鎮。
1985年,六安地區轄6個縣、l個市,57個區(鎮),379個鄉(鎮)、32個鄉級街道,簡記如下:
六安縣:轄蘇埠鎮、木廠區、丁集區、徐集區、獨山區、東河口區、張店區、雙河區、孫崗區、卅鋪區、城南區、新安區,共12個區、鎮, 84個鄉(鎮), 2個街道。
霍邱縣;轄城關鎮、河口鎮、葉集鎮、周集鎮、周集區、城郊區、長集區、扈胡區、石店區、桃李區、孟集區,共11個區、鎮, 69個鄉、(鎮), 6個街道。
舒城縣;轄城關鎮、千人橋區、桃溪區、南港區、於漢河區、龍河口區、張母橋區、河棚區、曉天區,共9個區、鎮,60個鄉、(鎮),3個街道。
金寨縣:轄梅山鎮、青山區、燕子河區、古碑區、斑竹園區、南溪區、雙河區、江店區,共8個區、鎮,58個鄉(鎮),3個街道。
霍山縣:轄城關鎮、諸佛庵區、大化坪區、漫水河區、佛子嶺區、磨子潭區、與兒街區、下符橋區,共8個區、鎮, 44個鄉(鎮), 3個街道。
六安市:轄3個鄉、8個街道。
2000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六安地區撤區建市,新的六安市成立,直轄金安區、裕安區、金寨縣、壽縣、舒城縣、霍山縣、霍邱縣。

地理位置

位置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全省中心示範鎮、全國重點鎮---張店鎮六毛路、芮張路、張孫路縱橫交錯交通十分便捷。
位置境域
張店鎮位於舒城、霍山、金安三縣區交界。居東經116°26'~116°50',北緯31°16'~32°05'。

地形環境

地形地貌

六安地層一覽
上太古界——下元古界
霍邱群和大別山群為區內最古老的一套變質岩地層
南部佛子嶺群分布於大別山北麓的金寨、霍山、舒城三縣部分地區
分布在霍邱西部及壽縣城北,下、中、上統齊全。下統分為三組:下部猴家山組,由質岩、石英砂岩及含石英砂粒白雲岩組成
石炭系
梅山群主要見於金寨縣城梅山至皂河一帶,呈北西西向展布
區內株羅系地層較為發育,上、中統均有出露。共分為五個組,即中統三尖鋪組、鳳凰台組、上統毛坦廠組、黑石渡組、周公山組
區內白堊系,上、下統均有出露。下統為曉天組、白大畈組,上統為張橋組
下第三系
區內下第三系漸——古新統,為戚家橋組
上第三系
上第三繫上——中新統正陽關組,見於壽縣正陽關工程中,另在六安縣城附近有零星出露,為一套含砂礫粘土岩和粘土質砂礫岩組成的河流湖泊交替相沉積,成岩性差,厚度大於269米
廣泛分布於全市,特別是北部、中部各縣,由粘土、亞粘土、亞砂土、砂及礫石等組成,厚0~232米
數據來源:六安市政府網資料整理
六安大地構造位置,隸屬秦嶺褶皺系(東端)和中朝準地台(南緣)兩個Ⅰ級構造單元,自南向北跨武當淮陽隆起、北秦嶺褶皺帶和華北斷坳三個Ⅱ級構造單元,進一步劃分,則為大別山復背斜、佛子嶺復向斜、合肥六安凹陷等次級構造單元。
六安位於大別山北坡面向淮北平原的斜面上,西南高,東北低,由南向北呈階梯狀分布,大體分山地丘陵、崗地和平原四個類型。
六安地區的山脈,均屬大別山脈及其支脈。大別山脈自鄂、豫、皖三省交界的棋盤山入境,為長江、淮河分水嶺,將全市分為長江、淮河兩個流域。境內山脈分為兩段:一是西南段,歷史上稱為皖山;二是東段,歷史上稱霍山,也稱淮陽山脈。
四面環山,中為平原
張店鎮的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依次分布著低山丘陵、微斜平原和淺平窪地。東南部的低丘山陵,主要分布在南定、灃水、湖田和中埠等鎮。境內中部和北部房鎮、馬尚等鎮,以及6個街道辦事處,地勢平緩,土層肥厚。由於地形、成土母質、岩石性質和地下水的深淺存在差異,加之悠久的墾殖歷史,形成不同的土壤類型,自東南向西北,從低丘到平原,有規律地分布著褐土、砂姜黑土兩大土類:南部、東部的低山丘陵區,包括南定、灃水、中埠等鎮,大面積地分布著褐土的兩個亞類;膠濟鐵路以北的微斜平原,分布著褐土和潮褐土;北部的淺平窪地,砂姜黑土和潮褐土以復域分布。
張店區的地貌分三種類型:一、構造剝蝕殘餘丘陵地貌,分布於張店的東南部;二、剝蝕堆積傾斜平原地貌,分布於張店的東北部;三、堆積傾斜平原地貌,分布於張店的中西部。

氣候特徵

六安地區地處北亞熱帶的北緣,屬濕潤季風氣候。其特徵是:季風顯著,雨量適中;冬冷夏熱,四季分明;熱量豐富,光照充足,無霜期較長;光、熱、水配合良好。但由於處在北亞熱帶向暖溫帶轉換的過渡帶,暖冷氣流交會頻繁,年際間季風強弱程度不同,進退早遲不一,因而造成氣候多變,常受水、旱災害的威脅。
氣溫:大部分地區多年平均氣溫為l4.6℃~15.6℃,白東北向西南隨地勢抬高而遞減。
地溫:平均地面溫度自北向南在18~19℃,均高於平均氣溫。與平均氣溫具有同樣特點,7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
無霜期:全市無霜期平均為211~228天,初霜出現在11月2日至ll日,北部地區早於南部地區;終霜在3月27日至4月3日,南部地區早於北部地區。山區無霜期較短,海拔500米以上僅有190天左右。
日照:全市年平均日照時數1960~2330小時,沿淮地區最多,壽縣(城關)為2331小時;中部地區次之,六安為2256小時;金寨、霍山兩縣中山區,日照時間短,全年只2000小時。全市年日照百分率在46.0~52.8%,夏秋季節高,冬春季節低。全市年太陽輻射總量在109.7~124.5千卡/厘米,地區分布是北多南少,平原多山區少,季節分布是夏季多、冬季少。
降水: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900~1600毫米,具有南多北少、山區多平原少、夏春季多、冬秋季少以及年際間降水懸殊過大等特點。
蒸發:全市年平均蒸發量1300~1500毫米,從西南向東北遞增。西南山區,蒸發量與降水量基本相等,或降雨量略多於蒸發量。
風向、風速:全市風向,冬季以偏北風為主,夏季以偏南風為主,春、秋兩季是風向轉換季節,全年最多風向為偏東風,年平均風速為3.2~3.4米/秒;中部地區年平均風速為1.7~2.5米/秒;西南部霍山、金寨山區、沙谷盆地,年平均風速為1.3~1.6米/秒。全年各月以靜風為多。
張店鎮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5.5℃,年降水量1084毫米。季節變化顯著,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氣候溫和。

人口數據

民國17年(1928年),境內總人口2468570人,抗日戰爭勝利後,民國36年(1947年)統計,總人口2482945人。
建國後全市總人口:1949年2997042人,1952年3256170人,比1949年增加8.6%;1965年 3695584入,比1960年增長8.7%;1970年4430378人,比1965年增長19.88%;1980年5429208人,比1975年增長7.5%;1985年5691802人,比1980年增長4.8%,為1949年的189.9%。
建國前,已知有漢、回兩個民族,其他民族不詳。
1953年人口普查,全市漢族3355885人占總人口99.24%。少數民族25856人,占總人口0.76%,其中回族25843人,蒙古族6人,滿族6人,維吾爾維1人。
1982年人口普查,全市漢族550625人,占普查人口總數的99.35%;回族35633人,占0.64%;其他兄弟民族271人。
截至2011年,張店全年末總人口851993人,其中農業人口67.01萬人,鄉村戶數19.47萬戶。 至2012年,總人口710.3萬人,居全省第二,以漢族人口為主,少數民族占0 .7%,以回族居多。

經濟建設

農業

經濟以農為主,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豆類、薯類,經濟作物有棉花、油料、毛料等,盛產蝦,青魚,全鎮耕地總面積5。7萬畝,其中水田4。7萬畝。2004年全鎮農林牲漁業總產值達7300萬元。
林業生產保持穩定。2004年全鎮林業產值179萬畝。人工造林614畝。
牧業生產勢頭良好,2004年牧業總產值1183萬元,2004年全鎮生豬飼養產量出欄7353頭,家禽、牛、羊數量均有較大提高。
水產品總量不斷增加,養殖結構不斷最佳化。2004年,漁業值為410萬元,全鎮水產總量達1287噸。
張店鎮農業基礎地位鞏固,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

工業

張店鎮工業生產保持了增長勢頭。全鎮擁有探礦,製造,建築,運輸等企業1189家,從業人員4000多人。實現行銷總收入1。72億元。以農副產品加工、建築建材運輸服務等行業已經成為張店經濟的重要支柱。

運輸郵電業

張店鎮交通極為便利,豐道大道、六舒路,杭淠乾渠貫穿鎮域南北。交通運輸主要是汽車運輸,發展很快。2004年底,全鎮客運150萬人次,貨運343萬元。農用四輪車發展迅速,農戶擁有量達到60%以上,個人交通腳踏車和機車已經普及。2004年,張店鎮設有郵政支局、電信支局,南北主幹電纜15KM,東西支幹電纜20KM。出局主幹4800對,出局配線9500對。張店支局下設4個所13個接入網,總裝機容量15000戶。主要通訊為固定電話。有線電視,廣播普及全鎮。

財政金融業

張店鎮財政收支基本保持平衡。2004年,全鎮實現財政收入379萬元。全鎮各項存款餘額6000萬元,比年初增900萬元。

人民生活水平

2004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952元,高於省內一般鎮的平均水平。

礦產

至2007年,全市已知各類礦產有9類、22種、55處,其中,大型礦床7處,中型礦床13處,小型礦床33處。
  1. 黑色金屬礦產鐵礦,集中在霍邱縣西部周集,為一大型礦田。金寨、霍山兩縣亦有零星鐵礦分布,但規模很小。鉻礦,主要分布在霍山縣的任家灣和龔家嶺。
  2. 有色金屬礦產:鋁、鋅及多金屬礦,分布於金寨縣銀沙、銀水寺,霍山縣諸佛奄、真龍地,舒城縣山七里河、小河灣,呈北西向延展的地帶中。銀水寺鉛鋅礦,礦化帶總長1900米,平均寬30米,最寬處100米。銀沙多金屬礦,礦石金屬礦物有方鉛礦、閃鋅礦、黃銅礦、鏡鐵礦等。
  3. 貴重金屬礦產:金礦,已探明的有霍山縣東溪、隆興、南關嶺金礦。東溪金礦,為全省首次發現的岩金礦床。
  4. 固體燃料礦產:全市煤礦貧乏,有一定利用價值的僅寒武系石煤。
  5. 金屬輔助原料礦產:菱鎂礦,產於霍邱李老莊,為李老莊鐵礦床的共生礦產,共有3個礦體,長100~300米,厚1.6~54.4米。熔劑白雲岩,主要產於霍邱四平山、霍山駝嶺、黃栗杪等地。矽石,主要產於霍山祥雲寨、團山寨,厚39~107米。螢石,區內螢石礦點較多,其中具開採價值的有六安黃氏祠、霍山下符橋、舒城罐子沖三處,均屬中低溫熱液類型。
  6. 化工原料礦產:磷礦,主要有磷塊岩礦和磷灰石礦兩種。含鉀岩石,產於壽縣孔家山,兩個礦體呈似層狀,長分別為655米及755米,厚11.85米及13.18米。
  7. 特種非金屬礦產:水晶,主要見於金寨前畈——霍山高山鋪——大化坪一帶,大別山群古老變質岩分布地區,代表性礦點有霍山沙灣、青楓嶺等處。
  8. 建築材料及其他非金屬礦產:石棉,較為集中地分布於舒城產鎮關附近的斗笠寨、林河、觀音打座等處,霍山南部也有零星分布。石墨,產於金寨縣張店,共見礦體19個,長80~350米,厚1.3~7.5米,呈隱晶質一細晶質,礦石含固定碳3~5%。
  9. 美術工藝原料:彩石,主要產於六安東石筍、舒城舒茶等地。金安區已探明的礦產有金、鐵、鋅、石英石、大理石、膨潤土、石油等33種,其中磁礦、膨潤土的蘊藏量尤為豐富。
植物
六安屬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帶、皖中落葉與常綠闊葉混交林地帶。境內有維管植物186科、714屬、1638種;裸子植物8科、18屬、30種;被子植物150科、644屬、1518種。糧食作物品種626個,經濟作物品種67個,蔬菜品種70個,乾鮮果品19種。現有茶園37萬畝,年產乾茶7000多噸,形成了六安瓜片霍山黃芽、金寨翠眉、舒城蘭花、華山銀毫等知名品牌;板栗種植面積100萬畝,年產量近4萬噸,居全省首位;桑園面積17萬畝,年產繭6000噸左右,初步形成了桑繭絲綢系列化開發的格局;六安是全國四大麻產區之一,主要種類有六安大麻、霍邱紅麻、舒城黃麻、金寨苧麻,其中大麻是著名的土特品種,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境內樹種資源起源較早、區系複雜、種類繁多,喬灌木樹種28目、73科、225屬、858種,80%分布在西南中低山區,經濟價值較高的喬灌木樹種250種左右,屬國家一類保護樹種有香果樹,三類保護樹種有楠木、花櫚木、紅椿。全市現有林業用地935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808萬畝,森林覆蓋率36.2%,活立木總蓄積量1603萬立方米
金安區生態環境良好,生物資源豐富。森林植被資源主要有喬灌木樹種、落葉樹種以及山地矮林和山地常綠灌叢,珍貴稀有樹種300多種,森林覆蓋率為27.6%。水陸棲生脊椎動物約500種。
森林植被資源主要有喬灌木樹種、落葉樹種以及山地矮林和山地常綠灌叢,珍貴稀有樹種300多種,森林覆蓋率為27.6%。水陸棲生脊椎動物約500種。
優質糧油、茶葉、白鵝、大麻、蠶桑、中藥材、板栗、黑瓜子、特種水產等土特產品充足。
世界名茶“華山銀毫”進入吉尼斯之最。
中國十大名茶“六安瓜片”榮獲中國(蕪湖)國際茶葉博覽會金獎,並被國務院定為“外事接待用茶”。 動物
六安境內動物區系具有古北界和東洋界的過渡特點,在安徽動物區劃中跨大別山和江淮丘陵兩區。有水陸棲生脊椎動物500多種,其中獸類62種、鳥類310種、魚類92種、爬行類34種、兩棲類23種。畜禽30多種,地方優良品種有皖西白鵝、霍固麻黃雞、大別山黃牛、壽霍黑豬等。
皖西白鵝具有早期生長發育快、抗病力強、耐粗食、耗料少等特點,享有“世界羽絨之最”的美稱,年飼養量達1900萬隻,占全國飼養量的二十分之一,相當於世界養鵝王國匈牙利全國的飼養量,六安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羽絨集散地。水生動物名貴品種有大鯢(娃娃魚)、龜、、灃蝦、瓦蝦、銀魚等。藥用動物144種,名貴動物類藥材有麝香靈貓香全蟲等。野生動物中,有毛皮獸動物20種、羽絨動物10種、肉用動物25種、農林有益動物130種、觀賞動物25種,其中受國家保護的動物有大鯢、原麝香獐小靈貓、金錢豹、白冠長尾雉、白頸長尾雉等。

交通

航空

金安區距合肥新橋國際機場(4E級)僅40公里。

陸路

五條高速:滬陝高速濟廣高速濟祁高速
三條鐵路:寧西鐵路,滬漢蓉城際鐵路、阜六鐵路
三條國道:312國道105國道206國道

水路

水路運輸主要航道是淠河總乾渠。

名優特產

張店火腿:張店鎮民間製作的火腿,已有千餘年歷史,這種火腿別有風味。火腿重量一般在1000克左右,其製作精細,先高溫炸,抹上芥末醬,隨後放大囪場內,將大茴香桂皮丁香等13種調料放大攪勻,再加溫1小時後,用小火燜熟,整個過程中均用柴禾作燃料。上菜時,用香菜、炸土豆點綴在火腿周圍。在方圓幾百里的南陽盆地,張店火腿很盛行,並作為節日佳著經過真空包裝,遠銷到深圳、香港、新加坡韓國等地,倍受消費者青昧。
小辣椒:常年種植面積2萬畝,以日本櫪木三櫻椒、子彈頭、新一代肉椒一號為當家品種,色澤正,辣味濃,角形小,產量高。年可由市場提供優質乾椒300萬公斤,鎮建立了3個三櫻椒交易市場,主要銷往武漢長沙等國內大中城市,部分出口東南亞國家。
土豆:常年種植面積2萬畝,重點實行"一薯一瓜一萊"模式(每年一季春土豆、一季西瓜、一季蔬菜)脫毒土豆品種有中薯3號、荷蘭薯(津引8號),土豆塊莖大、橢圓形、皮包淡黃、表皮光滑、芽眼淺而少,富含澱粉、粗蛋白維生素C,抗腐爛性強,耐存放,具有較高的經濟和食用價值。脫毒春土豆4一5月份上市,年可向市場提供3000萬公斤。主要銷往哈爾濱鄭州等大中城市。
無籽西瓜:常年種植面積2萬畝主要分布在牛莊、曾莊、喬莊等10餘個位於世行項目區的村委。無籽西瓜以黑蜜6號為當家品種,以施農家肥為主,加施餅肥,科學配方,由專家統一技術指導,採取人工授粉。生產的西瓜形美、個大、汁多、味甜、肉脆、色澤鮮艷、含糖量高,適宜長途運輸。無籽西瓜6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熟上市,年可向市場提供4000萬公斤。主要銷往長沙、武漢等大中城市。
草莓:常年種植面積500畝,主要分布在鎮區南300米涉及牛莊張店村委的農業標準化生產實驗區內以色味俱佳、個大形正的"全明星""歐洲一號"等國內外優良品種為主導品種,採用大中拱棚種植,雙膜覆蓋,每年11的份即可上市,年可向市場提供鮮草毒15萬公斤。
白酒:已申請名優特註冊商標的有國品宴、密源春十天府大曲.純糧大曲、四季財等15大類不同規格的品種,產品遠銷四川、湖南湖北及周邊縣市。張店釀酒廠先後被國家農業部授予"鄉鎮企業管理基礎工作一級企業",被市縣命名為“明星企業""強企業""質量管理達標企業"
六安瓜片,中國歷史名茶,中國十大歷史名茶之一,簡稱瓜片,產自安徽省六安。唐稱“廬州六安茶”,為名
茶。明始稱“六安瓜片”,為上品、極品茶。清為朝廷貢茶。六安瓜片(又稱片茶),為綠茶特種茶類。
霍山黃芽產於安徽霍山縣,為中國名茶之一。2006年4月,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霍山黃芽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小吊酒是六安大別山區特產,有三個特點,其一是釀酒原料為大別山區主產穀物,包括大米、糯米、苦蕎、山區高粱等;其二是釀酒所用的水為山泉水,大別山為中國的南北分水嶺,特別是主峰天堂寨,水質獨特;其三是釀造方法獨特,其釀造過程及方法已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霍山石斛,俗稱米斛,是蘭科石斛屬的草本植物,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主產於大別山區的安徽省霍山縣,大多生長在懸崖峭壁崖石縫隙間和參天古樹上,霍山石斛歷史上被譽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救命仙草”。

基本鎮情

張店鎮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物產豐富、歷史悠久,經過張店鎮人民的共同努力,全鎮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迅速發展,基礎設施齊全,投資環境優越。
1、張店鎮位於六安市金安區東南方,地處江淮分水嶺脊背,與金安區東河口、施橋鎮、中店鄉、先生店鄉、橫塘鄉、孫崗鎮接壤,是舒城縣、金安區、霍山縣三縣(區)結合部的經濟重鎮,省道六舒路和縣道六毛路穿鎮而過,交通便捷,商貿繁榮,輻射人口達30萬人。
全鎮轄24個行政村及一個街道,總面積144平方公里,總人口達5.2萬人,集鎮建成區面積為2.7平方公里。
2、開展工作
張店鎮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團結帶領全鎮人民把握機遇、開拓進取、真抓實幹、加快發展,全鎮呈現出政治安定、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事業興旺、人民民眾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較好地完成“十一五”期間的各項目標任務。
著力推動集鎮建設 投資8萬元編制《張店鎮總體規劃》。以集鎮供水和排污為突破口,投入項目申報經費近30萬元,完成了集鎮自來水廠建設可研報告編制,已通過省發改委審核,並上報國家發改委。投資300萬元續建了天寶大市場文化廣場三期工程。投入資金1000萬元,實施了客運車站建設,新建候車大廳面積2500平方米。占地208畝的洪山綜合大市場,共投資2.5個億,已完成一、二期的建設,啟動三期開發。
不斷加大文明創建成工作力度,把文明創建向縱深方向發展。強化市容執法中隊工作力度。第二出台集鎮規劃控制區檔案,嚴格控制沿六舒路、六毛路主幹道和旅遊景區內建房用地,切實保護土地資源,遏制用地無序不正之風。再次切實加強小城鎮文化、體育、娛樂等社會公用設施建設,建設鎮綜合文化站、成立張店開心俱樂部,崇尚文明之風,發揮小城鎮社會服務功能,增強小城鎮活力。
著力推動旅遊開發來,皖西大裂谷從開發建設,一步一個腳印,逐步建成成熟景區。遊客遍及全國各地,年接待15萬人,帶動經濟收入600萬元。2010年元月引資5000萬元,與太平寨旅遊開發公司老總羅育章先生簽訂洪山寨旅遊開發契約,使“藏在深閨人未識”的洪山寨得到深度開發。洪山寨景區的敞岩、香草湖兩景點的景觀設計,已通過評審。大裂谷遊客接待中心建成使用,古城堡九間上下二層大門樓正在施工,大裂谷景區至洪山寨景區至橫塘洞庭湖景區6公里水泥路已修通,二座橋樑已架成通車,洪山寨景區二個停車場已初步完工,石牌坊、大門樓、遊客餐廳、茶藝表演廳、土特產生產車間、自動化男、女廁所、天王殿、鐘樓、鼓樓、大雄寶殿等主體工程基本竣工,上山步道正在鋪設,這些工程實施都為創國家級4A景區奠定堅實基礎。景區已完成投資額3000萬元。
著力增強經濟實力 2010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6億元,財政收入75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1.1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8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09元。
我鎮農業基礎地位得到加強,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政府自身建設逐年加強,各項工作得到上級的充分肯定。2010年旅遊開發、黨風廉政建設、項目工作分別受區委區政府表彰。

發展優勢

交通條件

張店鎮位於六安市東南部32km處,東距舒城縣25km,豐樂大道、六舒路穿鎮而過,杭淠乾渠貫穿鎮域南北,交通便捷。同時2000年正在選線的香港----東營高速公路將從張店鎮西側穿過。
豐樂大道、六舒路及東香高速公路的交通優勢條件,不僅利於張店自身在生產、加工、運輸等方面贏得市場,更利於張店在更大範圍內吸收六安、舒城以及更大城市在文化、科技、人才、管理等方面的輻射,更加凸顯張店的交通、信息優勢條件。

農業生產基礎

張店鎮地形複雜,丘陵起伏,多湖泊水面,適應多種作物生長,是綜合型農業區。農作物以糧、棉、油為主,水產豐富,水域類型眾多,特種水產是張店的特色。

旅遊資源

張店鎮擁有張店戰鬥烈士陵園劉銘傳舊居保護,皖西大裂谷、大別山石窟(原名:洪山寨)、香草湖、大山渡槽等眾多風景名勝區。

政策環境

張店鎮作為國家重點鎮,在財政、稅收、人員編制、土地、戶籍、保險等方面國家和省(市)大力地扶持和傾斜,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也將得到資金的支持,這為張店鎮發展和騰飛注入了興奮劑

城鎮建設基礎

中心村為基礎的3級城鎮發展格局。張店鎮因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獨特的區位優勢,豐富的資源優勢和特殊的政治中心優勢,先後於1996年度被列為六安地區綜合改革試點鎮、1997年度被列入省江淮分水嶺重點治理鄉鎮、1998年列入六安市創建現代化中等城市區域衛星城鎮、1999年列為六安地區科技示範鄉鎮、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和省級中心建制鎮、2000年被新設立的六安市金安區譽為“金安區東南方區域中心領頭鎮”。張店鎮農業基礎雄厚,農副產豐富。是六安市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同時也是周邊鄉鎮農副產口貿易交流的集散地,農副產品種多,數量大,獨具特色,如白鵝(張店四季鵝)、茶葉(六太黃)、山貨、水產養殖等(我鎮是省政府“111”工程水產科技示範鄉鎮的達標單位)。張店鎮中心集鎮建設已形成一定規模,同時鎮域內較為均勻地分布有六個小集鎮(太平橋、檉樹庵、白塔寺、左大橋、六十鋪、雙廟),初步形成了以鎮區為中心,六個小集鎮為骨幹,二十九個中心村為依託的三級發展格局。
金安區不斷加大黨政主導力度,堅持將旅遊業作為三產服務業的龍頭重點培育,全區旅遊業步入發展快車道。今年上半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約200多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約15億元左右。
該區積極加快山水旅遊板塊建設,發揮旅遊資源集聚優勢,加大對張店鎮、毛坦廠鎮、東河口鎮旅遊資源的整合和開發建設力度,大力實施旅遊品牌創建工程,努力打造“金安九十里山水畫廊”。加快城郊旅遊板塊建設。發揮主城區優勢,緊抓東部新城、南山新區發展框架拉開和312國道、六舒路改造等機遇,推進以悠然藍溪景區、悠然南山度假區等為主的城郊旅遊板塊建設。與此同時,該區不斷整合旅遊資源,拓展行銷方式,積極向合肥經濟圈、長三角城市群等客源市場開展宣傳推介。主動“走出去”,成功舉辦無錫、信陽、杭州等多場旅遊推介會,參加在上海、常州等地舉辦的20多場旅遊推介會;採取“請進來”的方式,邀請無錫、信陽、杭州等地的旅行商家考察踩線、採購產品,取得了較好成效。創新行銷方式,升級改版金安旅遊資訊網,開通金安旅遊官方微博、微信,大力開展網路行銷活動。

社會基礎

科技

建國後,六安科技人員逐年增多,到1965年底,全市約有各類專業科技幹部13000多人,比1949年的300多人增長了40多倍,到1985年底,增至25995人,其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5796人,占22.3%;具有中專學歷的12676人,占48.8%。
至2013年,六安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家,取得市級科技成果23項,取得省級科技成果16項,其中獲省級科技獎3項。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58家、高新技術產品總數達157個。全市有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7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5家,生產力促進中心7家,企業技術中心16家。
2011年金安區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全年共投入資金3.97億元、比2010年增加1.32億元,其中區財政配套5580萬元。

衛生

2013年金安區基層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果進一步鞏固,三里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被命名為省級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農合實現全覆蓋,兌付補償金2.5億元。

教育

2013年金安區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紮實推進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新建、改擴建幼稚園9所,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38所、面積2.12萬平方米,高考本科達線率70.82%。 2013年金安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80元、增長14%,農民人均純收入7550元、增長13%。實施32項民生工程,投入財政資金7.9億元,其中區級配套8955萬元。累計發放各類涉農補貼3.9億元。城鎮新增就業4958人,新轉移農村勞動力19589人。

文化

六安地區,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代有傳人,作品有天文、地理、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教育、醫藥等專門論述,也有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專集,其中有的收入《四庫全書》。
2010年末,六安共創作文藝作品600多首(個),舉辦公益性演出、展覽活動3000多場次,第三次文物普查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1729處,擁有國家級非遺名錄6個,省級名錄24個,總投資7500萬元的皖西博物館新館建成開放。全市現有圖書館6座,博物館6座,文化館7座,藝術表演團體4個,鄉鎮(街道)文化站164個(其中,十一五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88個),村級農家書屋1272個,村村通8388個點。
皋陶文化
皋陶是黃帝之子少昊之後,生於公元前21世紀,是中國司法的鼻祖。皋陶與堯、舜、禹齊名,被後人尊為“上古四聖”。禹根據皋陶的品德和功勞而舉他為繼承人,並授政於他。但皋陶未繼位即去世,禹便把英、六一帶封給其後裔。唐玄宗以李氏始祖皋陶為榮,於天寶二年(公元743年)追封其為“德明皇帝”。
皋陶文化的內容主要是:興“五教”。五教即“父義、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定“五禮”。五禮即“吉、凶、賓、軍、嘉”。為了紀念皋陶,後人修建了皋陶墓和皋陶祠。皋陶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六安城東,頂有黃栗樹一株,形若傘蓋,前有石碑一方,上有清安徽布政使吳坤修書“古皋陶墓”。
壽春楚文化
楚文化是古中原文化與楚蠻(今江漢一帶)區域性土著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基本要素是:青銅冶鑄工藝、紡織和刺繡工藝、老莊哲學、屈原的詩歌和莊子的散文、美術音樂舞蹈等。 壽春楚文化是淮夷文化與楚文化互相影響、滲透、融合而形成的獨具一格的古文化。壽縣是一座楚文化的“地下博物館”,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有楚大鼎、鄂君啟金節、郢爰等。
紅軍文化
皖西北特委等黨組織先後創辦了《紅旗報》、《火花》半月刊、《紅旗》三日刊、《蘇維埃》周報等。1932年2月在金寨南溪出版的《紅日報》,為日刊,報頭“紅日”二字套紅,共設四版,影響甚大。 皖西蘇區紅軍文化團主要有宣傳隊、俱樂部和新劇團。從1930年春到1932年秋,皖西蘇區的六安、霍山、霍邱等地蘇維埃政府都建立了新劇團。影響較大的有紅日劇團、金家寨劇團等。 皖西蘇區紅軍文化的主要藝術形式有,歌謠、戲劇、繪畫等。

旅遊景點

皖西大裂谷

皖西大裂谷皖西大裂谷
位於六安市金安區張店鎮。地處大別山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時,最重要的一次戰役——張家店戰役,就發生在此地。現仍保存有許多革命遺蹟,可供遊客參觀憑弔,是大別山紅色旅遊不可或缺的亮點之一。皖西大裂谷原名避王岩。源於明末清初農民起義軍首領張獻忠,在六安地區流動作戰的史實和民間傳說。相傳號稱八大王的張獻忠,為躲避清軍圍堵,發現了這一易守難攻的天然屏障,於是率領殘部,藏兵於此。現景區內仍遺存有三道關隘閘口、點將台、屯糧洞、避王岩等遺蹟。
穿越大裂谷,你會領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線天、點將台、王宮(避王岩)、清水潭、蘑菇石、三道匣、回音壁、藏寶閣、窺天崖、雲梯、雄起岩等景台,無不讓人稱奇叫絕,到處可見怪石嶙峋,泉水淙淙,奇花異草,秀竹紅楓,飛禽走獸,此乃是集觀光、探險、避暑、健身、度假於一體的極佳旅遊目的地
大裂谷外景區的主要景點有:紅色旅遊勝地——張家店戰役舊址(張家店戰鬥及革命烈士紀念碑)、江淮第一水圩——劉大圩莊園(著名清朝愛國將領、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舊居)、皖西最大岩洞——敞岩(地處洪山寨風景區),上述景點距大裂谷僅有15分鐘以內車程,各處皆令人嘆為觀止。

洪山寨旅遊區

位於六安市金安區南部山區張店鎮洪山村太平橋村境內,距六安城區30公里,距離張店鎮約7公里,皖西大裂谷景區與之接壤,主峰洪山寨海拔291.2米,曾為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的戰場,洪秀全家族的一個分支在此安營紮寨,洪山寨由此得名。景區內物種豐富,溝谷幽深藤蔓攀援怪石眾多。
張店鎮洪山寨張店鎮洪山寨
規劃區範圍:東至桃花溪流域,與皖西大裂谷接壤,西到洪山水庫,北至村部公路,南至相思寨、太平寨,包括山體、山坳、谷地、森林、農田、河流等區域。規劃區總面積約15平方公里。

城鎮建設基礎

中心鎮建設形成了一定規模,同時鎮域內較為均勻的分布有6個小集鎮,初步形成了以張店鎮區為中心,小集鎮為骨幹,中心村為基礎的3級城鎮發展格局

歷史人物

皋陶(生卒年不詳)古六國始祖。上古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學界和司法界公認為司法鼻祖,與堯舜禹並列上古四聖
英布(?一公元前196年)六安人。秦朝末期農民起義領袖之一,西漢諸侯王。
劉慶(公元前113一公元前83年)西漢恭王,初代六安王。治下六地平安,深得武帝賞識。死後謚為共王,共即“恭“”正德美容,敬順事上曰恭”並享有漢朝最高的墓葬規格“黃腸題湊”。
李公麟(1049—1106年) 舒城縣人。北宋著名畫家,被推為宋畫第一。1961年,被中國畫院列為我國十大名畫家之一。
元亨兄弟(生卒年均不詳)喻仁,字本元;喻傑,字本亨。六安市人。元亨兄弟生活於明代末年,是我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獸醫學家。兄弟倆所著元亨療馬集為我國流傳最廣的獸醫學巨著。
孫家鼐(1827—1909年)壽縣人。清末名相。主持創辦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後官至太子太傅。
段祺瑞(1865—1936年),六安人。原名啟瑞,字芝泉,晚號正道老人,民國時期政治家,北洋三傑”之一,皖系軍閥首領。一手主持袁世凱死後北洋政府的內政外交,有“三造共和”的美譽。
柏文蔚(1876—1947年)壽縣人。近代資產階級革命者。
方振武(1885—1941年)壽縣人。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在察哈爾東部地區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軍,被譽為“抗日名將”。後在蔣介石的脅迫下出走香港。1941年在廣東被害。
朱蘊山(1887—1981年)六安市人,中國政治活動家。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等職。
舒傳賢(1899—1931年)霍山縣人,皖西革命根據地主要創始人之一。1929年11月發動和領導了六霍起義,創建了紅三十三師。歷任中共霍山縣委書記,六安中心縣委書記,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員、組織部長。後被張國燾以“改組派”元老秘密殺害。
許繼慎(1901—1931年)六安市人,中國工農紅軍早期的傑出將領,軍事家。大革命失敗後,任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員和紅一軍軍長,對紅一軍的組建和鄂豫皖蘇區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1931年10月,被張國燾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時年30歲。1945年,黨的“七大”為其平反昭雪,恢復名譽,並追認為烈士。1981年,中共中央將他列為“早年為黨為國捐軀的人民軍隊傑出將領”。1989年,中共中央又確認其為無產階級軍事家
蔣光慈(1901—1931年)金寨縣人,著名左翼作家、詩人,中國現代革命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是當時安徽省最有影響的學生運動領袖之一。
王明(1904—1974年)金寨縣人,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
胡底(1905—1935年)舒城縣人,原名胡百昌,又名胡北風,化名胡馬等。作為中共中央特科卓越的情報員和錢壯飛、李克農一起,打進蔣介石的最高特務機構——國民黨中央黨部黨務調查科。周恩來曾經給予龍潭三傑的讚譽。
未名四傑,1925年8月,在魯迅倡導下,文學社團未名社在北京成立,並編輯出版了《莽原》、《未名》半月刊。未名社的六名成員,除魯迅和曹靖華外,韋素園臺靜農李霽野韋叢蕪都是霍邱葉集人。不久,魯迅到廈門任教,曹靖華去蘇聯留學,韋素園等四人實際成了未名社的骨幹,後人稱為“未名四傑”。
司徒越(1914—1990年)壽縣人,姓孫名方鯤,字劍鳴。中國著名書法家。書法藝術獨樹一幟,飲譽中國書壇。其書法正、草、隸、篆、甲骨文、金文兼優,尤以狂草見長,形成了剛健豪放、婉轉流暢的獨特風格,為海內外所推崇。
洪學智(1913~2006年)金寨縣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現代後勤工作的開拓者。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88年再次被授予上將軍銜。因此被人稱之為六星上將
孫大光(1917~2005年)壽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新中國交通和地質礦產工作優秀的領導者。
王祖賢(1967~),中國台灣著名女演員,九十年代華人影視巨星。1967年1月31日生於台灣台北,祖籍安徽舒城。1987年出演電影《倩女幽魂》中“聶小倩”一角紅遍亞洲各地。
程小東,原籍安徽壽縣,1953年生於香港,著名導演、武術指導、編劇,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總動作導演。
李從軍:新華社社長、黨組書記,中共中央委員
喬傳秀:浙江省政協主席
張懷軍:著名記者
舒楠:著名音樂人
張志政:華語流行歌手,演員
革命戰爭時期,皖西走出108位開國將軍,誕生兩大將軍縣(金寨縣、裕安區)和中國第一將軍鎮(獨山鎮),被譽為“將軍之鄉”。
中國人民解放軍六安籍將軍(1955-1964年授銜,108位,占全省8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