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M

ZIM

“ZIM”這個名稱是由以色列第一任交通部長David Remez根據《舊約》(民數記 24:24)中的一段話提議使用的,在原文中希伯萊語“Zim”意指“大船”。選擇這一名稱對於公司的主要目標來說非常合適:打造一支龐大的商業船隊。有些人認為ZIM是以色列商業船隊使用的一首希伯萊語藏頭詩,但這一說法從未得到正式認可。

基本介紹

  • 外文名:ZIM
  • 使用者:David Remez
  • 使用根據:《舊約》
  • 意指:大船
簡介,成長,

簡介

以星的標誌基於Theodor Herzl於1896年最初設計的三角旗,該旗是以色列國未來的國家象徵。Herzl設計的旗幟以白色為背景,中間是七顆金星。構成以色列標誌的兩條藍色水平條紋是後來添加的。用於油漆以星船隻煙囪的顏色有意模仿了以星標誌的顏色。
舊約中ZIM在希伯來語中是“大海”的意思。以星航運以此為標誌,表達了其建立世界級大船隊的雄心。
以色列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陸、海、空運輸業都很發達,其中陸地運輸占一半,船舶和航空運輸各占1/4。
1945年,以色列猶太機構、以色列勞工聯盟和以色列海事聯盟共同創立了以星。其第一艘船“Kedmah” 購買
於1947年。公司早期的船隊包括那些在以色列建國之非常時期、獨立戰爭和早期發展期間改裝來運載移民
和物資的船隻。成立於1945年的以星航運,創業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大部分以色列難民還沒有安頓下來。而如今已躋身全球20大航運公司的以星航運,直到1947年才購買了第一艘貨船——“東方號”,最初的任務是把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猶太難民運回以色列。曾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方號”最早屬於英國海軍,上邊掛著七星旗,後來就成了以星航運的標誌。

成長

1953年,以星進入全球擴張時期。15年間,以星購買了36艘客船、貨船、散裝船和油輪,迅速開展了一系
列客運和貨運服務。
到了60年代末期,當航空旅遊增加而客運市場的重要性降低時,裝載損失使得以星不可能繼續提供預定的
客運服務。
很快,以星航運就真正把船隊航線擴展到全球。1953年以星航運一口氣購買了36艘現代化的大型貨船,大幅度提高了船隊的運輸能力,擴大了在全球的覆蓋範圍。到20世紀60年代初,以星航運的遠洋客貨運輸已經在全球的海運界頗有名氣。在不減弱遠洋客運能力的同時,以星航運還努力擴大專業運輸船隊,如散貨船、冷藏船、油輪、滾裝船和貨櫃船。以星航運專門負責把伊朗的石油運到以色列,再把經過加工提煉後的石油產品送到歐洲各國。
ZIM
1969年,以色列公司從以色列政府那裡收購了以星約50%的股份,開始了一個將業務重心放在國際擴張和專
業貨運的新時代。到了1970年,當以星慶祝其25周年紀念時,公司已經全權擁有77艘船隻和70艘包船,經
營著十九條主要貨運航線,每年運輸貨物430萬噸。
1970年,以星大膽涉足貨櫃運輸領域,成為首批採用現代先進技術的運輸公司之一。當時訂購了六艘集
裝箱船以及貨櫃和靠岸設備。
1972年,以星推出了具有開創性的ZCS——以星貨櫃服務三大洲航線,定期進行一個為期100天的航程,
起始站為以色列,然後在遠東、亞洲、美國和歐洲的港口停靠。
在此期間,以星還添置了油輪,用於從伊朗裝運原油至以色列,同時將成品從以色列運往歐洲。
20世紀70年代初期,以星航運當時的領導者Moshe Kashti做出重大決策,調整公司的發展方向,發展更適合現代運輸的貨櫃,並從義大利和德國訂造了六艘貨櫃船,開始了貨櫃的專門運輸,其繼任者Yehuda Rotem也大力發展貨櫃運輸,開闢了三條重要航線,即遠東航線、美國航線和歐洲航線,至此ZIM的全球運輸初步形成。至今已經暢行全球的貨櫃運輸“門到門”服務,就是在以星航運當時創造的“港到港”服務的基礎上演進而來的。
在二十世紀80年代晚期,以星開始了一項龐大的創新與船隊擴張計畫。從1990年至1997年,建造了15艘現
ZIM
代船隻,使得公司能夠推出每周定期航班,從而使以星擠身於世界頂級航運公司之列。1997年,全球爆發
了航運危機,以星推出了一項新的計畫,即通過提高效率和集中擴張來最佳化公司的經營業務。公司為其船
隊添置了13艘嶄新的5000-TEU貨櫃船,使得以星的運輸能力在兩年內提高了50%。
到了20世紀80年代,以星航運在嚴重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危機之下,抓住當時國際貨櫃運輸大發展的重大機遇,堅持開闢新的貨櫃運輸航線,經營靈活,管理得法,結果在1985年獲得了貨櫃運輸的最高收益。
以星航運在過去的60多年發展歷程中經歷了很多巨大的挑戰,不僅僅是行業周期性質的,而且因此使整個公司的抗壓能力和調整能力都非常出色。像這次全球金融危機一爆發,很快總部這邊就發出明確的全面收縮信號,刻不容緩,而且力度空前。
1999年,Ofer兄弟集團成為以色列公司的控股股東。
2004年,Ofer集團控股的以色列公司收購了以色列政府持有的以星股份,完成了公司的私有化,並引進了新
的、更加精簡的決策流程。安全控股後立即實行了一項新的計畫,主張積極地進行全球擴張和提高資本效
率。
而不久前剛剛艱難通過的以星航運(ZIM)的債務重組方案恰恰驗證了這場危機對於以星航運的巨大衝擊。以星航運在全球經濟一片暖意的2007年制定了一個耗資30億美元的船隊擴大計畫,向亞洲區內船廠訂了八艘配載1.26萬箱超大型貨櫃船。而此前,以星航運已經訂造了另外12艘船,包括八艘正常配載1萬箱的大貨櫃船和四艘8200箱的貨櫃船。如果這一計畫得以實施的話,以星航運將晉入全球10大貨櫃船公司之列。然而全球經濟危機迅速而沉重地打擊了國際航運市場,以星航運不得不以空閒1/5以上的運力,並組織團隊努力取消或延遲交付約14億美元的造船訂單。按照其2008年運營業績來看,以星航運儘管去年運送了比2007年多出6%的貨櫃(252萬標箱),但是其資產損益表上卻出現3.28億美元的虧損,而2007年尚獲利2200萬美元。
不過,以星航運的執行長Rafi Danieli面對未來仍充滿樂觀,“通過這一攬子重組計畫,以星航運已經為渡過此輪經濟危機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並將儘快恢復盈利和實現增長。”而以星航運的母公司——以色列集團(Israel Corp)在為其制定的債務重組方案中,設定了在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分別實現1.03億美元、3.54億美元和5.14億美元營運利潤的目標。
2006年裝載的標準箱數:超過200萬個總標準箱容量(包括公司所有的和租賃的船隻):240,000個標準箱
ZIM
船隊:100艘船,以星公司對其中25艘完全或部分擁有所有權
貨櫃:超過480,000個各種型號的標準箱
地區總部:海法(以色列)、諾福克、維吉尼亞(美國)、漢堡(德國)、香港
代理商:以星公司在世界各國擁有約120個代理商。
停靠港口:全世界共180個港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