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武、晉陽之戰

廣武、晉陽之戰

漢高帝七年冬,在西漢與匈奴的戰爭中,劉邦率軍反擊南掠至廣武(今山西代縣西南)以南至晉陽(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營村)一帶匈奴和降匈奴之異姓王韓王信軍的作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武、晉陽之戰
  • 時間:公元前200年
  • 交戰地點:廣武、晉陽
  • 交戰雙方:漢將韓王信部隊和匈奴
戰爭背景,戰爭經過,戰爭點評,降將韓王信,劉邦御駕親征,匈奴首領冒頓,胡漢和親,戰爭所在地,廣武,晉陽,

戰爭背景

漢朝初建,以廣武都城為代表的十餘個邊城仍在激戰,廣武、晉陽開戰就是胡漢交戰。時至漢高祖七年,匈奴族在冒頓單于的領導下,北滅曲射、深庚、丁零等國,拓地至俄羅斯貝加爾湖;東占內興安嶺遼河等郡,亞洲東部草原全屬他管;西控大胝、樓蘭、烏孫等二十多個部落,地界劃至祁連山天山;南攻占秦在長城內建的河郡,距長安最近處僅七百里。

戰爭經過

高帝六年秋,漢將韓王信以馬邑(今山西朔縣)降匈奴,匈奴乘勝南下。七年十月,劉邦率軍擊敗韓王信軍於銅千(今山西沁縣南)後,韓王信部將曼丘臣、王黃等立趙王後裔趙利為王,收編韓王信散兵,與信及匈奴拒漢。冒頓單于抓住有利時機,令匈奴左、右賢王率萬餘騎聯合王、黃等部南下,進至廣武以南。為保衛北部邊郡,劉邦率夏侯嬰灌嬰、將軍周勃樊噲、騎部尉靳歙等部32萬大軍北上反擊,於晉陽大破匈奴與韓王信軍,匈奴軍敗逃至離石(今山西離石),又為漢軍擊敗,但很快又聚兵於樓煩(今山西神池東南)西北。漢車騎將軍灌嬰馬邑,先後擊降樓煩(今山西原平北崞陽鎮東北)以北六縣,破匈奴騎兵於武泉(今內蒙古呼和浩特東北)北。此戰,西漢雖獲勝,但也付出較大代價。由於天氣寒冷,雨雪交加,士卒手指凍掉者十分之二、三。
廣武、晉陽之戰

戰爭點評

漢的輕敵特別是首領韓王信對當時戰爭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因素的心理準備不足,因敗而降;劉邦沒有體察到兵將的浮躁心理,更沒有了解到匈奴首領冒頓在打仗用兵時採用特殊的思維形式,各方因素最後導致戰爭的失敗。

降將韓王信

信,在漢定國之初受封為王,他在維護漢的統一方面立下了不朽的功績。漢高祖元年正月,劉邦經過三次謙讓諸侯們的共請,於甲午正式登基,八月論功大封諸侯。首次受封的韓王並不是信而是信的族爺鄭昌。哪知鄭昌受封后擁兵自重,要造劉邦的反。在平鄭昌之亂時,劉邦啟用了信,授信為太尉官銜。信率兵作戰十個月,就略定了鄭昌受封的十餘個城池,並攆走鄭昌。高祖五年,劉邦與信剖符定封,信稱韓王於穎川。信受封后更勤於兵旅,嚴律己,苦操兵,其軍迅速成為中原大地上的一支勁旅,本人也成為諸侯中的名星。恰此時雲中、廣武戰火呈燎中原之勢,新生的漢政權,受到嚴重挑戰,劉邦急調韓王備邊,為了撫慰信,將太原郡所轄三十一縣劃歸了他。
廣武、晉陽之戰
調防晉陽,就是鎮守廣武,也就是戊守長城雁門關。和匈奴打交道,不僅僅是戰爭,還有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因素,這就是鎮守廣武的特殊性;信對這點認識不足,心裡準備更不足。所以,他才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他躊躇滿志地到了晉陽,然後親赴雁門關,勘察邊備情況,最後上奏劉邦:“國邊被匈奴數入,晉陽去塞甚遠,請治馬邑。”為了備邊,韓王要把王室移出晉陽,這是對的,但,要移置在雁門關外的馬邑,這就是冒險。如果信駐在廣武古城,雄險的雁門關長城就是一道巍巍的屏障,就可擋住冒頓稍縱即逝的鐵騎。劉邦接奏後,並沒覺得韓王的浮躁,並沒有認識到廣武(秦在雁門關內、外置姊妹城,稱上、下廣武)城在戰略和戰術上擁有的優勢,更沒有了解到匈奴首領冒頓在打仗用兵時採用特殊的思維形式,他準奏了。
高祖六年九月,冒頓率兵大舉圍攻馬邑。韓王身陷絕境:一是兵將不習慣雁門關的苦寒環境,士氣低落;二是遠離關內糧草難以為繼,特別是雁門關內援軍數日內翻不出勾住山。而冒頓和士卒們,在這樣的環境中卻如魚得水,士氣旺盛,殺聲陣陣。困守孤城的韓王,為了苟全他和士兵們的性命,只得數次遣使納貢求和。韓王求和,劉邦震怒,修書一封嚴責之:“專死不勇,專生不任。寇任馬邑,君王力不逞,以堅守乎安危存亡之地。此二者騰可以責於君。”韓王信讀此信後,冷汗如流,他怕全族被誅,遂攜城投降,並盟約攻漢。此時,信的英雄氣概被雁門關的朔風吹得無影無蹤了。
與此同時,廣武古城集匈奴和異姓王叛亂,兩大顛覆漢政權因素於一身。廣武古城拉動了長安的神經。廣武的變動成了大漢向胡漢和親方向發展的嚮導,信的叛變成了促成胡漢和親的催產婆。

劉邦御駕親征

漢高祖劉邦
廣武、晉陽之戰
劉邦建國基本沿襲了秦制,即中央集權的封建統一國家制度。為了這個目的,他不得不將開國功臣封王,以求他們的承認。可是這些王擁兵自重,謀國造反。譬如韓王鄭昌,元年受封,三年後就扯旗造反;新韓王信,五年受封,七年後投降匈奴造反。異姓王不削,大漢不穩。為了鞏固中央集權封建統一這個目的,必須安定民生、與民休養生息,迅速恢復國力,可是與匈奴接壤的十數郡還在戰火中呀!為了鞏固中央集權封統一這個目的,必須和匈奴搞好經貿。可是目前匈奴強大,經貿關係是掠奪和被掠奪的關係。只有臣服匈奴,才能用黃金和絲織品換回匈奴的馬、騾、駱駝、獸皮、毛織物,達到外邊物產流內地,內地利益不外溢的經濟目的。就這樣,“立國安國”的需要,把劉邦請駕至廣武古城!
雁門關內外,胡、漢兩軍劍撥駑張,凝滯的空氣一動就會天崩地裂。劉邦站在固若金湯、威風凜凜的廣武古城頭,遙望黑朦朦而不露真面目的勾住山、雁門關,期盼著在談笑間消滅冒頓和韓王,在大風歌聲中穩住國基。
漢高祖劉邦漢高祖劉邦
劉邦是帶著一連串的勝利進駐廣武的。御駕親征以來,首仗打在今山西沁縣南,韓王信的大將王喜被斬,精兵千餘被滅。很快冒頓組織了第二次戰役,派左、右賢王率精騎萬餘和信的大將王璜合攻晉陽,結果匈奴又遭慘敗,率兵北遁。第三仗是漢軍與匈奴軍在樓煩(今寧武城附近)決戰,結果還是冒頓大敗。此役後匈奴兵一直撤退至平城(今大同)以北。
劉邦進駐廣武古城後,冒頓躲在遠處隱兵不戰。捕不到決戰之機,漢軍浮躁之氣悠然抬頭。這種氣氛,促使陶醉在勝利之中的劉邦要出廣武,到雁門關冒頓和信決戰。主意已定劉邦數次派探子到平城打探軍情,先後十餘人(次)回來均報,未見匈奴精兵,只見老弱病殘;城中只見婦女兒童,未見精壯;城週遊盪的是牛犢和病驢。看來冒頓、韓王要遷精壯攜財物北逃了。最後,劉邦又派重臣婁敬親自去考察,情況亦然。謀士們堅決認為出塞決戰時機成熟,唯有婁敬力排眾議,提出反對意見。
婁敬,齊國人,有經邦濟世之才。劉邦暫都洛陽時,婁敬齊國趕赴投奔。在山東老鄉、劉邦愛將虞將軍的引見下,婁敬做了劉邦的謀士。當時眾人諫劉邦定都洛陽,婁敬勸定都關中。他說:“漢取天下不同於周室,山東連年戰事,民窮地荒,故不宜為都。而漢中地被河帶,四塞為固,地腴資饒,宜建都。僅管外邊戰亂,也難波及到中央。”於是劉邦納諫遷都漢中,賜婁敬劉姓,官拜郎中,號奉春君。這次婁敬又勸道:“兩軍對壘,一般雙方都要炫耀自己兵精馬壯,以聲勢壓倒對方,而今冒頓顯示的都是自己的短處,其中必有詐”。此時,劉邦的二十萬大軍已進入雁門關的叢山之中,焉能撤退。劉邦大罵:“齊虜!憑三寸不爛之舌,謀得官位,今休要阻我大軍!”遂械繫婁敬廣武城,待得勝歸來,要用他的血祭軍旗。
剛愎自用的劉邦哪知逾雁門關的士兵,凍掉手指、腳指者十之有三,兵士傷病過半;更不知邁出廣武城後,《大風歌》主調需要修正。

匈奴首領冒頓

冒頓(?-公元前174年)是在氏族間相互吞食的戰爭中長大的。其父親叫頭曼,為匈奴單于。初,冒頓被立為太子。後頭曼與後妻,又生一子,遂廢冒頓,立幼子為太子,並將冒頓送到月氏國做人質。後妻施借刀殺人之計,勸頭曼出兵攻打月氏。兩國開仗,做為人質的冒頓危在旦夕。在戰亂中他越死牢、盜寶馬,開一條血路,逃出回匈奴。頭曼見兒子滿臉是血,並活著回來,奇之、異之,方知兒子是大器,遂贈兵萬餘騎。從此冒頓開始了鐵血生涯。冒頓是踏著父母弟弟的鮮血奪取單于大位的。他被廢、被害的經歷,鑄就了工於心計、心狠手辣的梟雄性格;單于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富有四海的財富,誘惑他弒父謀國。當他有了一定的實力後,就不動聲色地精心實施篡國計畫。第一步從訓練部下絕對服從命令開始。他制中嗚鏑,嗚鏑所向就是他指的方向;嗚鏑所殺,就是他要所殺,不服從嗚鏑,就是不服從他本人,盡斬!冒頓先用嗚鏑射鳥,部下皆隨之;再用嗚鏑射自己的坐騎寶馬,左右不敢射者,皆斬!後冒頓把自己最寵的妻子作為嗚鏑所指,不敢射者,悉數盡斬!最後,冒頓用其父頭曼的寶馬作為嗚嘀所殺目標,左右爭先恐後投射之。冒頓見手下只認嗚鏑不管目標,絕對服從自己,才露出滿意的笑容。第二步就是尋機殺父奪位。此間,他儘量靠近頭曼,設法討好頭曼,直到頭曼總和他一塊獵狩,才動手。一次冒頓又隨父打獵。在追逐獵物時,他故意率兵跑在後邊,然後他將嗚鏑射向跑在最前邊的父親。頭曼中鏑跌下馬來,冒頓左右皆一擁而上,亂刃殺之。冒頓率眾返回龍庭(都城)殺了後母、弟弟及大臣和其他從者,自立為單于
冒頓在北方少數民族、部落間的相互吞噬中把匈奴族從弱小帶向壯大的。冒頓自立單于時,鄰國東胡十分強盛,為了滅東胡,他忍辱負重,費盡心機。東胡遣使向剛稱汗的冒頓索寶馬,眾臣皆曰“不”,而冒頓卻說“予”。他向眾臣解釋道:“因一馬不睦鄰國,錯”!東胡不費吹灰之力得寶馬,驕。稍後,東胡又遣使索冒頓的寵妾,眾臣皆怒曰,不行!而冒頓在口頭上又說,不應與鄰國因同愛一個女人,而惡化睦鄰關係。取我所幸之闕(皇后),予之。自此,東胡益驕,根本不把冒頓放在眼裡,更沒有在邊備上防冒頓。一年後,東胡再遣使,索與其臨界的匈奴國土。冒頓召集眾臣商議,群臣中有的說不能給,有的說可以給。此時,冒頓大怒,提劍站起身講道:“地,國之本也。安能把‘本’送給別人。丟了‘本’,還有國嗎?!”說著舉劍劈案,再有說“給”者,如同此案!然後,動員全國青壯參戰,親率鐵騎殺向東胡。還在飲宴、靜候佳音的東胡大汗,在糊裡糊塗中亡了國。就這樣,冒頓用勇敢和謀略,滅了二十餘個少數民族部落,統一了我國北方。
空前強大的匈奴趁中原戰亂,把戰略的重點放到中原。冒頓曾一語道破他能和漢抗衡的資本:“諸引弓(遊牧)之民併為一家。”但是,經過和劉邦三次較量,原來腦袋就比較冷靜的冒頓,此刻更冷靜。他心裡清楚,目前,僅管漢國力虛空,亟需休養生息,但要來漢或臣服漢,那是萬萬不可能的。胡和漢要認真打起來,大結果是兩敗俱傷,小結果匈奴也沒多少便宜可占。冒頓還清楚,要統治匈奴現在擁有的遼闊地域,必須維持內部發展,發展是離不開中原的。如何能得到大漢援助,如何能從中原獲得更多的先進技術和先進文化?這確是一道難題、大題!冒頓望著旌旗獵獵、威風凜凜的廣武古城,不得不再使謀略,教訓一下劉邦,放下“大”架子,然後謀和,得個永久性的"賜償"。達到這兩個目的,必須一個“勝算”。

胡漢和親

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十月,劉邦率漢軍出廣武逾勾注,直撲平城。他將三十萬大軍駐紮在平城附近的高地白登。夜間,隱匿多日的40萬匈奴大軍似從天降,將白登圍了水泄不通。劉邦面對的情況十分殘酷和危險:對方是士氣高昂的匈奴鐵騎和由他們組成重重包圍;而漢軍卻是士氣低落、水土不服、環境不適、傷病癒半。更可怕的是糧草給養難以及時補充。在這種形勢下,漢軍能持多久?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劉邦只得用陳平計厚賂冒頓厥氏(皇后)。第七日冒頓引兵退出,白登之圍方解。
劉邦返回廣武城做的第一件事是,囚入死牢的婁敬請出來,並向婁敬檢討到:“吾不用公言,被困平城”。乃封婁敬二千戶,為關內侯,號建信侯。第二件是大開殺戒,將那些“言匈奴可擊”的使者,悉數盡斬。劉邦直殺得廣武城昏天地暗,方才出了心中惡氣。
劉邦被困白登,親身感受了匈奴的力量,這才使他冷靜下來,圍繞著“寧息戰亂,與民休養生息,醫治創傷,發展國力,”的主題,思考如何處理大漢和匈奴的關係。又問計於婁敬婁敬遂獻出“和親"國策。他講:“以嫡長公主嫁冒頓,匈奴國必因傾慕而立闕氏,生子必為太子。冒頓在位,為漢室的女婿,必敬大漢。冒頓下世,外孫可繼位為單于,因有血緣關係,又必和大漢和好。這樣不用一兵一卒、一劍一刃,而使匈奴稱臣,關係和好。胡漢和親,互取有無,互補長短,一統關內外,共同發展”。劉邦點頭稱是,決意下嫁長公主。此策定於廣武古城!
漢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婁敬奉詔護送長公主出使匈奴,締結和親。遺憾的是這位長公主是假的,因呂后僅有一女,一聽要下嫁匈奴,日夜啼哭,拒嫁單于。沒辦法,劉邦才又從宮中選才藝雙佳之女,冒名公主下嫁冒頓
劉邦採用“和親”政策,持著忍讓的態度,而冒頓也愈益驕橫了。僅管他是大漢的女婿,還是縱兵擄略,特別是雲中、遼東等郡,每年被匈奴兵擄去的人口達一萬餘人。但是,漢朝贏得了時間,能致力發展生產,國力、民力迅速增強,到漢景帝時,僅十幾年時間,漢朝就強盛了,匈奴僅能“小入盜邊”,六十年後的漢武帝時,軍事對比完全顛了個。徹底臣服了匈奴。應該這樣講,沒有劉邦的“和親”,就沒有漢武帝的真正統一。

戰爭所在地

廣武

在今山西代縣城西7.5公里處,有一片平展的黃土小平原。在這平原的上邊,
托著一個數百人的小村莊,名曰“古城”;在它的下邊還覆蓋著一座構架完整、文化生命已達2200年,並還將無限延續的古都遺址——漢廣武城。廣武古城和歷史上其它湮滅的都城相比,它突出的貢獻是孕育出了“胡漢和親”這支歷史文化之花,為漢代的興起奠定了基礎。因為劉邦在建立漢朝初北和匈奴,南撫南越,才寧息了戰亂。所以,才能在漢初安定民生,休養生息;才能為漢武帝時期的飛躍發展積蓄社會爆發能量;也才以鞏固和發展了秦建立的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度。這就是廣武古城擁有的歷史價值和科學文化價值,所以它的生命得以延續至今。
廣武古城廣武古城

晉陽

火燒晉陽
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古城營村。據史書記載,公元979年,
宋太宗趙光義火燒晉陽城。這段史實已被考古人員通過考古手段發現的大量實物所驗證。在晉陽古城遺址考古現場,殘留在地面的一些被火燒過的黑色炭塊和紅色燒土粒痕跡呈現在現代人眼前。
火燒晉陽火燒晉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