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

府城

瓊州府城位於海南瓊山府城街道濱江街道東門社區,建於北宋開寶五年(972年),時稱瓊州城。元代為瓊州路安撫司乾寧軍民安撫使司治所。明洪武三年(1370年)設立瓊州府,改稱瓊州府城,明代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築及擴建。原城牆長4100多米,高9米多,寬6米多,設東、西、南三座城門及四座角樓,有子城、月城、護城河。瓊州府城是中國最南端的府城,是古代海南的政治、文化、軍事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府城
  • 建於:972年
  • 城牆長:4100多米
  • :9米多
城府簡介,瓊州府城歷史,瓊州府城遺址,府城鎮,歷史,地理,交通,德安府城遺址,府城街道,

城府簡介

”府城“泛指"府“一級行政機構所在城市。(見北京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1983年版第339頁)。“府”是唐至清代行政區劃名稱。府的設定始於唐代,從開元元年(713年)起先後升京師、陪都和皇帝駐蹕所在地的州為府,如京兆府河南府、成都府等。
宋時設定漸多,隸屬於路;元朝時有的隸屬於省,有的隸屬於路(路在元時降為第二級地方行政區劃)。唐、宋時的府是由比較重要的州升起來的,設定得並不多;北宋滅亡,宋室南遷,先後升杭州為臨安府明州慶元府、越州為紹興府、秀州為嘉興府等,但台州在整個南宋年間都只是“州”,並沒有升府之事。府到了明、清兩朝才成為主要的二級行政區劃。特指海南瓊州府城等地。

瓊州府城歷史

據史料記載,瓊州城(瓊山城、瓊山縣城、瓊州府城)“土壤平衍山無險峻,清流拱其前,洋海繞其後,馬鞍居於右,七星擁於左,文筆三峰聳翠挺拔,誠海邦一名區而州縣之望也”,山水環繞。
瓊台書院 奎星樓瓊台書院 奎星樓
也許當時的執政者看中的正是這樣的一塊“風水寶地”,被確定為州治所在地後,原來僅為縣治的瓊山城(今府城),面積與規格已遠遠不能滿足其作為瓊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重任了,瓊山城(今府城)原有的夯土城牆邊開始出現了人們施工的場面,大規模的擴建隨之而來,城牆擴展到了1.5公里長。同時,在瓊山城(今府城)的南門開挖修河,作為瓊州城(今府城)的護城河,這便是河口河,即如今的美舍河,一些外來的大船可由港口經此河直到城下。
州府衙門的選地當然也不能含糊。當時選定的州府衙門(現文莊路瓊山中學和瓊山政府宿舍大院)地勢較高,視野開闊,有溪流在不遠處流過,而在其東南邊,有一片湖稱為南湖,似是一面寶鏡。附近環繞三座名為抱珥、文龍、三台的小山峰,形似一把交椅,官府衙門就坐落在這把交椅之上。
到了元代,美舍河蜿蜒已達十里之長,貫通南渡江,瓊州城也成了交通重心,大小船隻往來河道之上,以運輸糧、油、糖、木材等物可過瓊州城(今府城)南門的碼頭,繁華與喧鬧似乎也隨著它的溪水流入古城,這裡相繼成為元代瓊州路安撫司乾寧軍民安撫司、乾寧安撫司治所在地。
瓊州府城 瓊台福地瓊台閣瓊州府城 瓊台福地瓊台閣
明洪武二年(1369年)
兵部侍郎孫安帶官兵千多人開駐瓊島,洪武三年(1370年),乾寧安撫司改設瓊州府,置府治於瓊山縣城(瓊州城)之中,統轄整個海南,始稱為“郡城”。府城再次開拓城圍,擴築城池。9年之後,府城(又稱:郡城)大體形成,其城圍1253丈,高2.7丈,厚2.8丈,雉堞1843個,庫鋪57間,開東、南、西三個城門,東門原為朝陽門,後改為永泰門,南門叫靖南門,西門叫順化門。郡城不設北門,但建了城牆樓,叫望海樓,四周構築護城河。
府城為何沒有北門,史料沒有記載。有猜測說,修城牆時認為開北門有凶兆,且北邊臨海,不利於防守。在城的東西南北角各建一座角樓,以便巡查放哨。
洪武十七年(1384年)
海南衛指揮桑昭在城西門外增築土城380丈作為子城,壯觀、巍然、完整的府城所城也由此形成。
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
瓊山大地震,大部分城牆和建築物倒塌,之後重建。清代的府城平面呈橢圓形,1983年大部分城牆被拆除。城中心部位原建有雷瓊兵備道署、瓊州府署、提督學院行署、瓊州鎮總兵署、瓊山縣署等各級各單位,玉皇廟、天寧寺、三公祠、縣學宮、瓊台書院等等建築、城內有“七井八巷十三街”,密布著眾多的進士坊、舉人坊、貞潔牌坊,金花村中丘濬故居、海瑞故居猶在,北勝街、馬鞍街由條石鋪就的街道上,深深的車轍印說明了歷史的久遠,達士巷中眾多的望族名門世代生活。
自宋代成為州治直到民國時期,府城一直是海南政治及軍事的核心之地,延續了千年。

瓊州府城遺址

瓊州府城始建北宋開寶五年(972年),時稱瓊州城。洪武三年(1370年)設立瓊州府,改稱瓊州府城,明代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築及擴建。原城牆長4100多米,高9米多,寬6米多,設東、西、南三座城門及四座角樓,有子城、月城、護城河。
瓊州府城東門遺址瓊州府城東門遺址
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瓊山大地震後重建。清代的瓊州府城平面呈橢圓形,東西長約1400米,南北寬約700米,城牆周長4134米,高8.9米,寬5.9米。開東、南、西三個城門,城門上建城樓,城牆上設雉堞1843個,北牆建望海樓,四周構築護城河。1983年大部分城牆被拆除,現存東城門、西城門及長約110米的城牆,城牆磚石砌成,寬5.2-5.9米,殘高1.2-2米。東門外護城河寬25-30米,深2米。
瓊州府城東門瓊州府城東門
瓊州府城是中國最南端的府城,是古代海南的政治、文化、軍事中心。
東門原稱“朝陽門”,後改為“永泰門”,位於東門裡,現存遺址。
南門為“靖南門”,位於鼓樓街,已拆除。
西門為“順化門”,位於忠介路草牙巷,現存遺址。
小西門,已拆除。
望海樓,已拆除。
鼓樓,位於鼓樓街,保存相對完整。鼓樓位於府城文莊路南側,原名譙樓,又稱文明樓。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清兩代多次重修。台基為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擴建而成,長28米,寬24米,高6.39米。兩拱門,寬4.6米,高7.1米,門額分刻“海南壯觀”、“奇甸文明”。現存鼓樓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坐北朝南,面闊五間19.9米,進深三間9.95米,高7.56米,歇山頂,脊飾二龍朝日。樓內原有明正統元年(1436年)銅禁鐘一口,鐘銘記述了捐資鑄鐘情況及祈求國泰民安之意,現存五公祠

府城鎮

海南瓊山府城鎮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在古時是海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瓊台福地”的美稱。府城是省會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瓊山區瓊山縣、瓊山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歷史

府城鎮民國期間稱瓊城鎮,屬瓊山縣第一區。1950年4月23日解放,1951年4月劃歸海口市第四區。1955年1月歸屬瓊山縣,改稱府城鎮。1958年12月1日又併入海口市,此時府城鎮分設兩個行政機構,為街道居民區(設海口市府城辦事處)和農業區(稱市郊區紅旗人民公社)。1959年10月復歸瓊山縣,1960年9月成立府城人民公社;1968年改稱紅城人民公社;1979年3月改稱府城鎮;1987年3月,鐵橋區併入府城鎮。鎮人民政府下轄文莊、忠介、雲露等3個居委會和府城、城東、那央、紅星、城南、五嶽、儒蓬、鐵橋等8個管區,有自然村莊60個,經濟合作社97個。1990年全鎮16844戶,總人口62815人,其中農業戶4680戶,人口19919人;非農業戶2164戶,人口42525人。總耕地面積24684畝,其中水田8445畝,旱田5372畝,旱地10867畝。1990年糧食種植面積為23104畝,總產量4696噸;油料作物5070畝,總產量135噸;糖蔗2583畝,總產量9441噸。有鄉鎮集體企業16家,年總產值近500萬元。全鎮農業總產值722.25萬元,其中農業產值332.44萬元;林業2.02萬元;牧業83.13萬元;副業2350.91萬元,居全縣第五名;漁業39.84萬元。年人均純收入794元。府城鎮有老村莊14個,革命烈士46名。
瓊州府城鼓樓瓊州府城鼓樓

地理

府城鎮位於瓊山北部,北至五公祠與國興大道接壤,東至南渡江西岸,南與龍塘鎮,龍橋鎮交界,西接城西鎮。全鎮轄區總面積約45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12平方公里,農村面積33平方公里。現有10個社區居委會、6個村民委員會,41個自然村,下設129個居民小組、49個村民小組;轄區總人口164657人,占全區人口的43%, 常住人口32929戶、132081人, 流動人口32576人,其中:鄉村人口2817戶、13511人,城鎮共有30112戶、118570人;鎮屬完全國小6所,在校學生3099名;轄區省、市、區及機關企事業單位343個,住宅小區77個,其中大中專院校有8所,初級中學2所,高級中學2所,醫院6所。
府城地圖

交通

府城鎮是個交通發達的鄉鎮,瓊山城市主幹道龍昆南路、紅城湖路、瓊州大道、鳳翔路、新大洲大道和正在開工建設的濱江西路、繞城高速公路、貨運大道貫穿該鎮,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全鎮41個自然村全面實現路面硬化,村村通汽車。41個自然村全部通水、通電、通郵、通電話,4個村委會接入城市自來水管網,創建文明生態村10個。從今年年初開始,瓊山區政府著手打通府城朱雲路,高登街東西斷頭路,以改善府城鎮的交通。
府城街道位於海南瓊山北部,是瓊山區政府駐地,是原府城鎮的主體部分,府城街道轄區總面積6.6平方公里,人口106448人。2013年6月18日,府城街道辦事處正式掛牌成立。府城街道工委、辦事處在原府城鎮委、鎮政府辦公樓辦公,設於鳳翔路。
行政分區
府城街道管轄範圍為:東至瓊州大道與濱江街道交界,南至高登街與鳳翔街道相連,西與城西鎮接壤,北至國興街道道客村。
府城街道管轄6個社區:文莊社區、忠介社區、府城社區、雲露社區、北官社區、甘蔗園社區。德安府城
德安府城位於今湖北省安陸府城街道,府城街道為安陸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德安府城遺址

德安府是北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升安州置,治所在今安陸城。城址呈方圓形,位於溳水東岸。城牆高大,雄偉壯觀。此後,清代還相繼修建加固。據《安陸縣誌》載,城有四門,東為資生門,南為來薰門,西為阜城門,北為拱辰門。圍環1314丈,計程7里3分,垛口1132個。門樓四座,各底寬8丈,頂寬7丈6尺,各底深5丈3尺3寸,頂深4丈9尺3寸。四門各修城樓,便於登城遠眺。
安陸市安陸市
城內有府署、縣署,城內外有很多寺、廟、庵、殿、樓、台、亭、閣等古建築,尤以三台(紫金台、鳳凰台、碧霞台)、八景(司馬書室、謫仙桃崖、東蓋名亭、櫻桃古渡、鳳山春曉、溳水晴波、南崗梧雨、西畈麥秋)為最著名。建築在城牆上的浮雲樓太白樓、文昌樓等,引來文人遊客,觀覽題詠,留下不少詩篇。宋代鄭獬《浮雲樓》詩:“樓在浮雲縹緲間,浮雲破處見朱欄。山光對入鄖城紫,溪影橫飛夢澤寒。”

府城街道

府城街道辦事處地處府河沖積平原,東經113度41分,北緯31度16分,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平均氣溫11.5度,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全處轄13個社區居委會、6個行政村,總人口12.82萬人,總面積31.59平方公里。是安陸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漢丹鐵路316國道貫穿全處,安衛鐵路將京廣線和漢丹鐵路連為一體,交通便利,商貿活躍,是周邊地區小商品市場的重要集散地,素有“貨買全國、貨賣全國”之譽、“楚天明星鄉鎮”之稱。
安陸市府城街道辦事處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推動科學發展、躋身孝感十強、建設和諧府城”的奮鬥目標,全力建設府城工業園、五一工業園、永祥糧食機械工業園等三大工業園,積極實施“以工強處”戰略,形成了糧食機械、化工包裝、紡織服裝、五金建材、食品飲料五大支柱產業,產業帶動、政府驅動、企業聯動,府城經濟建設呈現蓬勃生機。
2009年度,全處共實現工業總產值35.2億元,工業增加值5.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1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億元,完成財政收入5922萬元,增長31.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450元,同比增加981元。辦事處黨委被湖北省委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辦事處被中共孝感市委、孝感市人民政府評定為2009年度孝感市鄉鎮綜合考評“二十強鄉鎮”。福州府城
明福州府城
為明清時福州古城。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夾城”、“外城”的舊基上調整,由駙馬都尉王恭主持,用石砌造,位於今鼓樓轄區內,北跨越王山(屏山),南繞烏石山九仙山(于山),後人稱之為“府城”。設有7個大城門:南門在今南門兜東側;北門在今北大路北門兜;東門在今東大路晉安橋西;西門在今鼓西路西門兜;水部門在今五一路鰲峰坊巷口對過;湯門在今溫泉路大眾澡堂前;井樓門在今井大路北端。
福州府城福州府城
方圓10里,城高2丈1尺,厚1丈7尺,四周邊長3340丈,城上有敵樓62座,警鋪98個,城堞2164個,女牆4805個。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總督李率泰增築城牆,但城郭沒有多大變遷。環城東西南3面皆有護城河。民國16年(1927年)後開始陸續拆除古城牆,僅存於山、公正等地段的斷牆殘跡。濟南府城
明濟南府城
濟南的明府城始建於明洪武四年,距今已有600餘年歷史,是濟南大規模建城的開始,片區相當於明朝時期濟南城市的範圍,是“泉城特色標誌區”的核心區域。該區域在護城河以內,包括著名景點大明湖。明府城是濟南大規模建城的開始,濟南可以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全國性文化中心”,其重要條件之一,就是濟南擁有大量的歷史街區與古城遺留,其主體即為明府城地區。
位於縣西巷以西,萬壽宮街以南,後宰門街以北,占地5600平方米。據史料記載,地塊內現存的武岳廟、福慧禪林寺、東西老廂房及遷建於此的九華樓、山門傳統民居等民俗文化建築,最早的始建於唐宋年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是濟南市彌足珍貴、不可再生的財富。台州府城
台州府城城牆
台州府城牆環繞臨海古城而築。相傳系東晉辛景為抵禦孫恩農民軍建造,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城的範圍,周長實測6000米。原有7門,門上皆有樓,城內原有子城。是州、路、府的保護城。唐、宋、元、明、清歷代均作多次修繕和增高加固。現存較完整的西、南兩面,計2200餘米,是浙江省唯一保存較好的城池。城門尚存靖越門、興善門、鎮寧門、朝天門4處,1984年在西城中段(原括蒼門旁)新辟望江門,門牆高矗,門洞三開,東接巾山路,西通望江大橋,是一城鄉交通樞紐,亦為望江覽景勝地。
城牆建築結構極具特色:一是各城門的樓與下面通道頂有一呈長形的“天井”,成為又一道防衛措施;二是沿江城牆的“馬面”,其凸出而不是一般城牆的方形,而是一面方一面弧,即靠江上流方向的都是無稜角的,使城牆兼具軍事防禦和防洪抗洪雙重功能。
城牆為臨海城區防禦外敵和抗洪防洪發揮了重大作用,靖越門、興善門、鎮寧門、望江門、括蒼門等城門城牆和四個瓮城、八個敵台、13隻墩台(烽火台)至今古風猶在,昂首屹立在靈江之濱。城牆北枕大固山,南接巾子山,前繞靈江,東濱東湖,城北部最為險峻,逶迤曲折,氣勢恢宏,尤其是北固山一段地勢險要,因其敵台的建造為北京八達嶺長城之樣板,人稱“江南八達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