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介路

忠介路

忠介路,因紀念著名歷史人物海瑞(諡號忠介)而得名。忠介路位於海口市瓊山區府城街道,呈東西走向,東起中山路,西止大園路。街道長660米,寬10米,為地面磚和水泥路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忠介路
  • 名字來由:紀念著名歷史人物海瑞
  • 位置:海口市瓊山區府城鎮
  • 長寬:長660米,寬10米
  • 現存文物:城牆古炮
位置,現存文物,著名街巷,歷史老字號,史料記載,瓊州古城牆,三聖宮,

位置

明朝中後期,在古瓊州府城鎮西廂,有一個十分著名的里坊稱之為朱桔里。此地相繼誕生了丘浚、海瑞、許子偉三位中國著名歷史人物,“一里出三賢”隨之成為美談。
忠介路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以前稱鎮台前街,為石板路。1925年後為紀念海瑞(諡號忠介)改為忠介路。文革時期,該路改名為解放路,後恢復原名。2002年,忠介路改造成步行街,成為瓊山府城鎮最繁華的商業街。
忠介路

現存文物

城牆古炮
唐宋以後,瓊山府城是一座比較典型的,完整的,規模宏大的古城堡。城址坐北向南,呈長方形狀,東牆長約1233.7米,西牆長約833.7米,主城牆總長4134.9米,並在東、南、西三個城門上各置敵樓一座,北邊無城門則建一座望海樓,古城牆為抵禦外來侵略,在城門敵樓上置鐵鑄造古炮,這些鐵炮鑄造於明、清時期,徑長1尺,炮身長6尺,重1000多斤。解放前,府城城牆拆毀,西城門上的古炮丟棄在忠介路旁,解放後,這些古鐵炮已由瓊山文物管理部門收藏保護,存放博物館。
府城電影院
位於忠介路10號的府城電影院,是府城居民無法抹去的記憶。這座建於1952年的當時府城地區唯一的一座電影院,在那個文化貧瘠的年代,給幾代府城人提供了珍貴的精神食糧。
現在這座電影院已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已改為天茂商城。只有樓頂上巨大的“府城電影院”六個大字,像一首無聲的歌,讓人懷想起過去的歲月。
影像筆記
有人說,到瓊山府城如果不到忠介路就等於沒到過府城。
走進忠介路,一股喧鬧和繁華的商業氣息撲面而來,摩肩接踵的人群,琳琅滿目的商品,店鋪里播放著響亮的流行歌曲,街道兩旁各種林立的招牌,使這條街道處處充滿和散發著濃郁的商業味。
在這條繁華的商業街的背後還沉積倖存著許多珍貴的人文風貌。古舊城牆,幽深老宅,名人故居,隱身於浮華市井之中,見證過變幻的歷史風雲,記錄著遠去的歲月中鮮為人知的故事。
史地發現
府城地區繁華的步行商業街
從表面上看,現在的忠介路看不出什麼古老的痕跡,在人們眼中,它更像是一條繁華的現代商業街。
這是府城地區唯一的一條步行商業街,街道兩旁的建築是改造後的騎樓樣式,類似於海口老城區的得勝沙步行街,雖然氣勢沒有得勝沙恢弘,但街上的人氣很旺。
尤其到了晚上,街道上方的跨街弧形電子廣告燈,霓虹閃爍,與店鋪里的燈光交相輝映,把整條步行街映照得亮如白晝,燈火輝煌。燈下川流不息的顧客和遊人熙來攘往,購物、逛街、買小吃,把這條街烘托得熱熱鬧鬧,紅紅火火。
聽街坊的老人介紹:很久以前,忠介路就是一條商業街,那時在忠介路草芽巷口和宗伯里路口建有古城門,稱郡城西門。西門向東為城內,向西為城外。在西門東西100米左右的路段稱四牌樓,明清時期,這一地段商鋪雲集。街道兩旁開滿雜貨店、飯館、布莊、米行、竹器店、當鋪,是府城的老商街。這條商業街一直沿襲至今,歷經百年風雨繁華依舊。

著名街巷

忠介路上,有許多很有名的街巷。從東向西,依次有縣后街、宗伯里、草芽巷、繡衣坊、馬鞍街與忠介路相連,這些街巷裡弄中,藏匿著眾多的歷史遺蹟,穿梭在這些狹窄幽長的小街巷中,那古老的石板路,古舊的民居,坐在家門檻上的年邁老人,讓你有種變換時空的感覺。這裡的每條街巷都有著耐人尋味的典故和傳說。不經意間,你就會在小巷的某個地方見到一座廟宇、一座牌坊、一塊碑匾、一口古井。每一處古老的遺蹟,都能讓人油然而生髮思古之幽情。
忠介路兩側的街巷,保持著完整的府城歷史的原生態,這些小街巷與喧囂的忠介路商業街儘管只有數米之遙,但卻是兩個世界,這裡遠離浮華的塵囂,古老的街巷,守望著一塊古樸、幽靜、閒適的淨土,深烙著歷史的印記。

歷史老字號

住在忠介路的老人告訴記者,民國時期,忠介路上還有許多老字號,如“文記”布莊、“兆昌號”、“三城會館”等。“文記”布莊是民國時期政府指定的布匹經銷商,這家商行老闆用布料支援過馮白駒將軍的瓊崖縱隊做軍服。“兆昌號”是一家做香腸的老字號,加工的香腸遠近聞名。日軍占領府城時,貪婪的日軍士兵衝進“兆昌號”店內,餓虎撲食般用手伸進灶堂里搶香腸吃。“三城會館”是廣東增城等地來瓊的商宦集資修建的一家會館,專門接待廣東增城等地的來瓊客人,日夜賓客盈門,生意興隆。
現在這些老字號都已消失,“文記”布莊現已改成雜貨店,“兆昌號”位於現在的忠介路97號,已改成床上用品店,“三城會館”位於忠介路148號,現已改為椰園中西茶店。時過境遷,這些“老字號”已成為塵封的歷史,只殘存在老人們的記憶中。
隱藏在鬧市商街背後的五家大宅院
據忠介街道居委會的鄭主任介紹:忠介路有249戶人家,常住人口770人,加上暫住人口,這條街道有上千居民。解放後,忠介路先後進行過兩次大規模的改造,街上大部分是新修蓋的樓房,但還保留著少部分老民居。
家住府城的熱心市民莫維健告訴記者:忠介路160號是瓊籍民國大人物、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府參議員、廣東國民政府瓊崖行政專員王斧先生的故居。
當時,王斧府在忠介路是個大戶人家。王家宅院與朱桔里的葉家大院、宗伯里的謝家大院、繡衣坊的劉家大院和達士巷的鄭家大院是這一帶五家最有名的大宅院。

史料記載

據史料記載,王斧(1880—1942),號斧軍,海南瓊山府城忠介路人。出身書香門第,自幼聰穎過人,早年加入同盟會,致力於民主革命,一生追隨孫中山先生,為國民黨元老。
王斧故居位於現忠介路160號,為清代建築,青磚碧瓦。前庭保持完好,東側木板牆雕刻著精美的圖案,西側木板牆已塌毀。後屋破舊,淪為竹蓆廠倉庫。
王斧的侄女,78歲的王月明女士告訴記者:王斧故居命運多變,先後幾易其主。因王斧追隨孫中山先生反對清廷統治,王宅房產曾被清政府沒收。民國成立後,退返收回。日軍占領海南後,王宅被日軍占用,改成慰安所。日軍投降後,王宅重新歸王家所有。解放后土改時,王宅作為封建資產被村集體沒收,後改為兩間鋪面,由王斧的後人收取租金。
路過忠介路175號時,記者隱約見一小巷內有幢紅牆碧瓦的古典建築,踅進南面小巷10米左右,這幢建築竟是鄭廷鵠紀念館。門匾上方黑底上書寫“鄭廷鵠紀念館”六個鎦字大字。紀念館的門被鎖住,門口有幾個老人在下象棋,得知記者來尋訪忠介路的歷史古蹟,有人帶記者在附近找到了鄭廷鵠第18代孫鄭家浩。
正在做午飯的鄭家浩先生放下手中的活,帶上鑰匙打開鄭廷鵠紀念館讓記者參觀。這是一座占地200多平方米的明代建築,是鄭廷鵠的故居,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紀念館的南牆上,掛著鄭廷鵠的畫像,西側牆面上懸掛著鄭廷鵠祖籍分支繁衍圖系。
鄭廷鵠(1505—1563)字元侍,明代瓊山府城忠介路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殿試考取進士,歷任工部都承之事,吏部科給事中,工科左給事、江西督學副使、江西參政等職,曾主持編纂白鹿書院的《白鹿洞志》,時人稱道。嘉靖四十二年(1563)卒於府城家中,葬於今澄邁縣永發鎮山頭嶺。
鄭家浩是鄭廷鵠第18代孫,今年55歲,他告訴記者:鄭廷鵠15歲受業於塾師海貞門下,與丘浚曾孫邱郊、邱祁同窗。海先生見其有奇才,料他日後必成大器,將愛女海氏大安人(海瑞的姑姑)許配給他為妻。鄭廷鵠曾為海瑞的啟蒙老師,其深遠學識,高峻品行,對海瑞的成長大有影響。
鄭家浩介紹說:1985年11月下旬,鄭氏府城一行10人,赴澄邁永發鎮找到了鄭廷鵠的公墓。
廷鵠公墓安置於山頭嶺頂,墓高3米,寬5.5米,墓前有香案、石馬、石羊、石牛、石豬,廷鵠墓的左前方2米處,有一高1.6米,寬3米的小墓,同樣有石馬、石羊、石牛、石豬並列。可惜大小墓碑已遺失,當地村民說:大墓是探花公墓,小墓是鄭母墓。
鄭廷鵠祖屋後來由鄭氏子孫加以保護維修,列為鄭廷鵠紀念館,使其原貌保持至今,供後人參觀瞻仰,值得稱道。
府城元宵換香習俗的主要發祥地
據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年的正月十五元宵月夜,府城城東廂有位青年唐寬,不甘願父母的訂婚,偷偷跑到廟堂里燒香拜佛,祈求佛祖保佑自己將來找到一個好娘子。而此時有一位來自城西廂的少女林香,也抱著同樣的心愿來這裡燒香。兩人相見後互訴心事,並一見鐘情,私下訂立婚盟。此時只有香火在手,兩人便以此物互換,祝願來年在此換香再相會。從此府城換香遂然興起,先在祠堂廟宇舉行,後來發展到大街小巷。久而久之,元宵換香的習俗便一代一代傳下來。
1983年,瓊山縣政府移風易俗,破舊立新,將換香改為換花。自1984年之後的元宵之夜,府城到處是花的海洋,上街的青年男女都手拿鮮花,觀燈賞月,換花交情。在忠介路和繡衣坊一帶自古以來就是換香換花節人群最密集的地方,這迷人的民俗文化源遠流長,生生不息。
唯見風物

瓊州古城牆

位於忠介路與草芽巷交接處。今忠介路47號至49號之間依然留下一段古城牆遺蹟。
瓊州古城牆建於宋開寶四年(971),經明清兩代多次修建。從現存的城牆看,砌法獨特,為全國罕見的石頭牆。牆基石高7層,豎砌系一丁一由的砌法,每隔兩層用丁式砌法,石間嵌砌石磚(71×36×18厘米),大石磚砌九天,中石磚(70×32×13厘米)砌四天,拱門用小磚砌,整個造型上端是拋物線,下面則是馬蹄形,造型異常穩固。現剩一段約110米的古城牆,在忠介路與草芽巷交會處和培龍市場59號至63號鋪面後。1986年9月17日,列為瓊山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聖宮

位於忠介路北面50米,宗伯里13號對面。為紀念明代皇妃三聖娘娘而建。
三聖宮占地面積300平方米,原址明清時候多次重修,香火不絕。現存建築為1992年新修,為仿古建築。宮內立有宗伯坊修三聖宮的兩塊捐資者萬古流芳石碑。宮內後帷內塑有三聖娘娘神位像。神案前擺放鑾架,國基桌、八仙桌,宮宇雕花刻棟,金碧輝煌。門口書寫“宮幃端鼎立,廟宇煥文光”門聯,每逢農曆正月十二日,遠近鄰里居民都進宮祀拜三聖娘娘,燒香敬燭、求神祈福。
位於現忠介路158號,屬王氏祖屋。
1939年日軍侵占海南,盤踞瓊山府城,將忠介路王氏祖屋強行“徵用”,改為慰安所。日軍將強擄來的婦女控制在慰安所內供日軍淫樂。
在王氏祖屋東西廂房,當時住著20多名慰安婦。日夜供日軍折磨發泄獸慾。1945年日軍投降後,慰安所被取締。如今,王氏祖屋歷經風雨,已破舊不堪,但記錄著侵華日軍荒淫無道的一段歷史。(完)(廖自如 李志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