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何變換

幾何變換

幾何變換(geometric transformation)是指從具有幾何結構之集合至其自身或其他此類集合的一種對射。幾何變換是一種數學解題的方法思路。在幾何的解題中,當題目給出的條件顯得不夠或者不明顯時,我們可以將圖形作一定的變換,這樣將有利於發現問題的隱含條件,使問題得以突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幾何變換
  • 外文名:geometric transformation
  • 用途:幾何解題
  • 性質位移保留距離與方向角度
  • 所屬領域:幾何學
  • 套用學科:數學
定義,基本性質,翻折變換,平移變換,旋轉變換,競賽知識點,例題剖析,

定義

具體來說,“幾何變換是一個函式,其定義域與值域為點集合。幾何變換最常見的定義域與值域為同時為R2,或同時為R3。其他的幾何變換則要求須為一對一函式,使之有反函式。”可透過研究這些變換的方法來研究幾何
幾何變換可以其操作集合的維度來分類(因此可分類出平面變換與空間變換等)。幾何變換亦可依據其保留其性質來分類:
  • 位移保留距離與方向角度;
  • 等距同構保留距離與角度;
  • 相似保留距離間的比例;
  • 仿射變換保留平行;
  • 投影變換保留共線性;
  • 微分同胚為一階仿射的變換;前面所有變換都是微分同胚的特例。
  • 共形變換保留角度在一階的相似。
  • 保積變換保留在平面上的面積,或在三維空間上的容量。該變換為行列式為1的一階仿射變換。
  • 同胚保留點的鄰域。
以上每種變換均包含前一種變換。
幾何變換是建立在集合的變換映射基礎上的。
圖1:幾何變換圖1:幾何變換
設T是平面π的一個變換,F是平面上的一個圖形(即平面的一個子集),令
F'=T(F)={T(A)|A屬於F}.
那么,圖形F'稱為圖形F在變換T下的像,T是一個幾何變換。

基本性質

如果平面上一個點A滿足T(A)=A,那么A稱為T的不動點;如果圖形F滿足T(F)=F,那么F是T的不變圖形。
如果對於平面上任意兩點A,B與其象點T(A),T(B),總有AB=T(A)T(B),那么稱T為契約變換
如果存在一個常數k,使AB=T(A)T(B)/k,那么稱T為相似變換,k為相似係數或相似比
保持角的方向不變的相似變換為真正相似變換,角的方向相反的為鏡像相似變換。
兩圖形真正相似也稱順相似或同向相似,鏡像相似也稱逆相似。

翻折變換

內容提要:翻折變換是平面到自身的變換,若存在一條直線l,使對於平面上的每一點P及其對應點P′,其連線PP′都被定直線l垂直平分,則稱這種變換為翻折變換,定直線l稱為對稱軸。翻折變換有如下性質:
(1)把圖形變為與之全等的圖形;
(2)關於l對稱的兩點連線被l垂直平分。
證題過程中使用翻折變換,可保留原有圖形的性質,且使原來分散條件相對集中,以利於問題的解決。

平移變換

定義:設v是平面π上的一個固定向量,如果平面π的一個變換,使得對於平面π上的任意一定A與其像點A'之間,恆有AA'=v,則這個變換稱為平面π的一個平移變換。記作T(v)

旋轉變換

內容提要: 旋轉變換是平面到它自身的變換,使原點O變換到它自身,其他任何點X變到X′,使得:(1)OX′=OX;(2)∠XOX′=θ(定角)。則稱這樣的變換為旋轉變換,O稱為旋轉中心。旋轉變換保持圖形全等,但圖形方位可能有變化。在幾何解題中,旋轉的作用是使原有圖形的性質得以保持,但改變其位置,使能組合成新的有利論證的圖形。

競賽知識點

1.  定義 設是一條給定的有向線段,T是平面上的一個變換,它把平面圖形F上任一點X變到X‘,使得=,則T叫做沿有向線段的平移變換。記為XX’,圖形FF‘ 。
2.  主要性質 在平移變換下,對應線段平行且相等,直線變為直線,三角形變為三角形,圓變為圓。兩對應點連線段與給定的有向線段平行(共線)且相等。
1.  定義 設l是一條給定的直線,S是平面上的一個變換,它把平面圖形F上任一點X變到X’,使得X與X‘關於直線l對稱,則S叫做以l為對稱軸的軸對稱變換。記為XX’,圖形FF‘ 。
2.  主要性質 在軸對稱變換下,對應線段相等,對應直線(段)或者平行,或者交於對稱軸,且這兩條直線的夾角被對稱軸平分。
1.  定義 設α是一個定角,O是一個定點,R是平面上的一個變換,它把點O仍變到O(不動點),而把平面圖形F上任一點X變到X’,使得OX‘=OX,且∠XOX’=α,則R叫做繞中心O,旋轉角為α的旋轉變換。記為XX‘,圖形FF’ 。
其中α<0時,表示∠XOX‘的始邊OX到終邊OX’的旋轉方向為順時針方向;α>0時,為逆時針方向。
2. 主要性質 在旋轉變換下,對應線段相等,對應直線夾角等於旋轉角
1.  定義 設O是一個定點,H是平面上的一個變換,它把平面圖形F上任一點X變到X‘,使得 =k·,則H叫做以O為位似中心,k為位似比的位似變換。記為XX’,圖形FF‘ 。
其中k>0時,X’在射線OX上,此時的位似變換叫做外位似;k<0時, X‘在射線OX的反向延長線上,此時的位似變換叫做內位似。
2.  主要性質 在位似變換下,一對位似對應點位似中心共線;一條線上的點變到一條線上,且保持順序,即共線點變為共線點,共點線變為共點線;對應線段的比等於位似比的絕對值,對應圖形面積的比等於位似比的平方;不經過位似中心的對應線段平行,即一直線變為與它平行的直線;任何兩條直線的平行、相交位置關係保持不變;圓變為圓,且兩圓心為對應點;兩對應圓相切時切點為位似中心。

例題剖析

【例1】P是平行四邊形ABCD內一點,且∠PAB=∠PCB。
求證:∠PBA=∠PDA。
【分析】作變換△ABP△DCP’,
則△ABP≌△DCP‘,∠1=∠5,∠3=∠6。由PP’ADBC,ADPP‘、PP’CB都是平行四邊形,知∠2=∠8,∠4=∠7。由已知∠1=∠2,得∠5=∠8。
∴P、D、P‘、C四點共圓。故∠6=∠7,即∠3=∠4。
【例2】“風平三角形”中,AA’=BB‘=CC’=2,∠AOB‘=∠BOC’=60°。
求證:S△AOB‘+S△BOC’+S△COA‘<S△OPQ。
【分析】作變換△A’OC△AQR‘,△BOC’△B‘PR’‘,則R’、R‘’重合,記為R。P、R、Q共線,O、A、Q共線,O、B‘、P共線,△OPQ為等邊三角形。
∴S△AOB’+S△BOC‘+S△COA’<S△OPQ
【例3】在兩條對角線長度以及夾角一定的所有凸四邊形中,試求周長最小的四邊形。
【分析】取AC、BD的中點E、F,令ACA‘C’,則A‘BC’D是一個符合條件的平行四邊形。延長AF、CC‘交於G。
∵E是AC的中點且EF∥CC’,FC‘∥EC,∴F、C’分別為AG、CG的中點。
∴AD+BC=BG+BC≥2BC‘=A’D+BC‘。
同理可得AB+DC≥A’B+DC‘。
故當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時,周長最小。
【評註】當已知條件分散,尤其是相等的條件分散,而又不容易找出證明途徑,或題目中有平行條件時,將圖形的某一部分施行平移變換,常常十分湊效。
【例4】P是⊙O的弦AB的中點,過P點引⊙O的兩弦CD、EF,連結DE交AB於M,連結CF交AB於N。求證:MP=NP。(蝴蝶定理
【分析】設GH為過P的直徑,FF’F,顯然‘∈⊙O。又P∈GH,∴PF’=PF。∵PFPF‘,PAPB,∴∠FPN=∠F’PM,PF=PF‘。
又FF’⊥GH,AN⊥GH,∴FF‘∥AB。∴∠F’PM+∠MDF‘=∠FPN+∠EDF’
=∠EFF‘+∠EDF’=180°,∴P、M、D、F‘四點共圓。∴∠PF’M=∠PDE=∠PFN。
∴△PFN≌△PF‘M,PN=PM。
【評註】一般結論為:已知半徑為R的⊙O內一弦AB上的一點P,過P作兩條相交弦CD、EF,連CF、ED交AB於M、N,已知OP=r,P到AB中點的距離為a,則。(解析法證明:利用二次曲線系知識)
【例5】⊙O是給定銳角∠ACB內一個定圓,試在⊙O及射線CA、CB上各求一點P、Q、R,使得△PQR的周長為最小。
【分析】在圓O上任取一點P0,令P0P1,P0P2,連結P1P2分別交CA、CB於Q1、R1。顯然△P0Q1R1是在取定P0的情況下周長最小的三角形。
設P0P1交CA於E,P0P2交CB於F,則P0Q1 +Q1R1 +R1P0= P1P2=2EF。
∵E、C、F、P0四點共圓,CP0是該圓直徑,由正弦定理,EF=CP0sin∠ECF。
∴當CP0取最小值時,EF為最小,從而△P0Q1R1的周長為最小,於是有作法:
連結OC,交圓周於P,令PP1,PP2,連結P1P2分別交CA、CB於Q、R。則P、Q、R為所求。
【例6】△ABC中,∠A≥90°,AD⊥BC於D,△PQR是它的任一內接三角形。求證:PQ+QR+RP>2AD。
【分析】設PP’,PP‘’。則RP=RP‘,PQ=P’‘Q,AP=AP’=AP‘’。
∴PQ+QR+RP= P‘’Q+QR+RP‘。
又∠A≥90°,∴∠P’AP+∠P‘’AP=2∠A≥180°,A點線上段P‘P’‘上或在凸四邊形P’RQP‘’的內部。∴P‘’Q+QR+RP‘>AP’+AP‘’=2AP>2AD。
∴PQ+QR+RP>2AD。
【評註】如果題設中有角平分線、垂線,或圖形是等腰三角形、圓等軸對稱圖形,可以將圖形或其部分進行軸對稱變換。此外,也可以適當選擇對稱軸將一些線段的位置變更,以便於比較它們之間的大小。
【例7】以△ABC的邊AB、AC為斜邊分別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PB、AQC,M是BC的中點。求證:MP=MQ,MP⊥MQ。
【分析】延長BP到E,使PE=BP,延長CQ到F, 使QF=CQ,則△BAE、△CAF都是等腰三角形。
顯然:EB,CF,∴EC=BF,EC⊥BF。
而PMEC,MQBF,∴MP=MQ,MP⊥MQ。
【例8】已知O是△ABC內一點,∠AOB=∠BOC=∠COA=120°;P是△ABC內任一點,求證:PA+PB+PC≥OA+OB+OC。(O為費馬點
【分析】將CC‘,OO’, PP‘,連結OO’、PP‘。則△B OO’、△B PP‘都是正三角形。
∴OO’=OB,PP‘ =PB。顯然△BO’C‘≌△BOC,△BP’C‘≌△BPC。
由於∠BO’C‘=∠BOC=120°=180°-∠BO’O,∴A、O、O‘、C’四點共線。
∴AP+PP‘+P’C‘≥AC’=AO+OO‘+O’C‘,即PA+PB+PC≥OA+OB+OC。
【例9】⊙O與△ABC的三邊BC、CA、AB分別交於點A1、A2、B1、B2、C1、C2,過上述六點分別作所在邊的垂線a1、a2、b1、b2、,設a1、b2、c1三線相交於一點D。求證:a2、b1、c2三線也相交於一點。
【分析】∵a1、a2關於圓心O成中心對稱
∴a1a2。
同理,b1b2,c1c2。
∴a1、b2、c1的公共點D在變換R(O,180°)下的像D’也是像a2、b1、c2的公共點,即a2、b1、c2三線也相交於一點。
【例10】AD是△ABC的外接圓O的直徑,過D作⊙O的切線交BC於P,連結並延長PO分別交AB、AC於M、N。求證:OM=ON。
【分析】過B作MN的平行線,分別交AD、AC於O'、N'
∵M、O、N三點共線,∴B、O‘、N’三點共線,且O’B:OM=O’N’:ON
取BC中點G,連結OG、O‘G、DG、DB。
∵∠OGP=∠ODP=90°,∴P、D、G、O四點共圓
∴∠ODG=∠OPG,而由MN∥BN’有∠OPG=∠O‘BG,
∴∠ODG=∠O’BG,∴O‘、B、D、G四點共圓
∴∠O’GB=∠O‘DB。而∠O’DB=∠ACB,∴∠O‘GB=∠ACB,O’G∥AC,
而G是BC的中點,∴O‘是BN’的中點,O‘B= O’ N‘,
∴OM=O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