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剛(孫中山的大元帥府秘書)

平剛(孫中山的大元帥府秘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平剛(1878-1951),字少璜,貴州貴陽青岩鎮歪腳村人。1905,赴日本學習法律,加入同盟會;孫中山在廣州設大元帥府時,任大元帥府秘書。平剛自幼聰敏伶利,性格倔強。八歲讀私塾,十九歲考取秀才。戊戌變法後,平剛結識了具有變法維新思想的樂嘉藻,彭述文,蒲藏鋒等人。他們常在一起談論事,切磋新學,閱讀了大量進步書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剛
  • 別名:字少璜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大元帥府秘書 眾議院秘書院
  • 畢業院校:十九歲考取秀才 赴日學習法律
  • 主要成就:八歲讀私塾,十九歲考取秀才 擔任同盟會幹事 創建自治學社
  • 籍貫:貴州貴陽青岩鎮歪腳村
人物生平,自治學社,革命之路,歷史評價,

人物生平

光緒三十年(1904),平剛和張忞(又作銘)等在貴陽成立貴州最早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科學會”,鼓吹資產階級革命,宣傳資產階級民主思想。不久,張忞、平剛等創辦尋常國小,以學校為基地,“明宣排滿之旨”,培養青年。一年後,改名樂群國小。是年冬,值慈禧太后七十生辰,清廷不顧國勢危急,人民生計維艱,下令全國各地大肆舉行“祝壽”活動。當時,貴陽的主要街道都搭起了“萬壽台”,張燈結彩,披紅拄綠,鬧得烏煙瘴氣。平剛目睹統治者如此荒淫,不覺義憤填膺,毅然將自己的髮辮剪去,以表示對封建統治者的強烈抗議。這一舉動,立即震動了貴陽山城,在一般人看來,這是駭人聽聞的“大逆不道”,一時成為街頭巷尾談論的話題。及至慈禧太后“慶壽”之口,貴陽城內熱鬧非常,到處笙瑟迭起,爆竹聲聲。 “萬壽台”—匕紅燭高照,彩旗飄揚。平剛忍無可忍,揮筆寫了一副對聯張貼在“萬壽台”側。—匕聯是:“東觀日本西觀意,卅年來人皆進化”,下聯是“北懲俄羅南戒黨,七旬後我亦維新”。這副對聯是說慈嬉太后東看日本,西看義大利,都因維新而富強,她自己則北面對付俄國,南面對付革命黨,忙得不亦樂乎,逼得他七十歲了還要大談維新,辛辣地諷刺了慈禧太后。當時觀“慶壽”活動者人群如堵,忽然見“萬壽台”旁赫然貼出兩行黑字對聯,頓時譁然。同情革命的人暗自拍手叫好,認為平剛的對聯犀利尖刻,痛快淋漓,欽佩他敢作敢為,不畏權勢的性格。官府卻驚恐萬狀,大為惱火。貴陽知府嚴雋熙下令捉拿平剛歸案,欲治重罪,以平“騷亂”。幸得科學會成員於德楷、樂嘉藻等人大力勸說,才將平剛以革去秀才身份,責打手心四十大板了結。平剛氣憤已極,盛怒之餘,離家出走,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五月流亡日本。

自治學社

是時.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平剛當年即加入同盟會,擔任幹事。他積極為同盟會刊物《民報》撰寫文章,受到好評。光緒三十三年(1906),貴州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自治學社成立,張百麟致函平剛, “要求加入東京同盟會”。平剛呈請孫中山先生同意接納了自治學 社,以平剛為同盟會貴州支部長。平剛贈送給自治學社《民報》十餘冊,從此間盟會的革命思想傳入貴州,對自治學社產生了很大影響。

革命之路

宣統二年(1910),平剛根據孫中山“各省同志,各回本省運動革命,以壯聲勢”的指示,回到貴陽,和張百麟等人一起籌劃貴州革命。貴州辛亥革命勝利後,成立大漢貴州軍政府,平剛任樞巒院樞密員,負責全權處理軍政府內部事務。這期間,平剛起草了《大漢軍政府三個月期間之約章》,規定軍政府成員任期為三個月,明確了軍政府為軍民分治,到期按中央組織法改組。不久,平剛被選為全國“國民會議”代表,離黔赴上海開會。
民國元年(1912)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正式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平剛參加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工作,就任眾議院秘書長。袁世凱篡奪政權後,平剛流寓上海。民國二年(1913)春,通過沈佩真介紹,平剛與陳奮飛女士在上海安慶會館結婚。陳奮飛是浙江紹興人,生於官宦之家,畢業於杭州女子師範學校,長於算學,尤好音樂。她常與秋瑾、武向梅,朱劍霞等交遊,曾任上海女子公學校長兼上海務本女學校長,辛亥時曾組織女於北伐隊,任隊長。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時,她和唐群英、王呂國、沈佩真等成立女子參政同盟會。結婚後與平剛志同道什,相依為命二十餘年。
民國四年(1915),蔡鍔在雲南發起護國運動,平剛在上海聞訊,立即與章太炎等人入滇支持起義。民國六年(1917),孫中山在廣州組織護法軍政府,就任大元帥,平剛立即赴廣州,出任大元帥府秘書。
民國十二年(1923),平剛因父母衰老,妻子多病,離開廣州,回到貴州。他先後任鎮寧、古藺、赤水等縣縣長。周西成控制貴州政權以後,平剛被聘為政治顧問。民國十五年(1926)12月,回民黨中央泥張道藩、商文立,李益之等人專程到貴州指導籌辦黨務,平剛積極配合籌辦。周西成對國民黨中央的勢力滲入貴州極為不滿,藉故逮捕了張道藩等人,並殺死了李益之。平剛到周西成處為張求情,保釋了張道藩。以後,張道藩寫了一個電影劇本《密電碼》,描寫了他在貴州的遭遇,其中刻畫了一個老前輩的形象,就是平剛的化身。
毛光翔王家烈統治貴州時期,平剛參加籌建國民黨貴州省黨務指導委員會。民國二十六年(1937),吳鼎昌任貴州省主席朋間,成立了貴州省臨時參議會,平剛任第一、二屆議長。國民黨參議會本來就是徒有虛名,加之平剛已年逾花甲,體弱多病,又有念經求佛和吸食鴉片之癖,情緒十分消沉。
平剛雖有較高的資望,但他決不向上攀附。民國三十年(1941),有老友約平剛到重慶去見蔣介石,他說:“見之有何用處,不過去討封賞。”拒絕前往。民國三十二年(1943),蔣介石來貴州視察,許多官吏求見,趨之若鶩,平剛漫不經心。開會休息時與蔣介石見面,也只大談貴州天氣,不談政事。蔣介石欲召開茶話會,有請平剛參加之意,平剛說:“如此武斷約會,不先徵得我們同意,我不參加。”他對貴州辛亥革命先烈十分緬懷,不顧體虛力衰,寫成了《貴州革命先烈事略》一書,為研究貴州辛亥革命歷史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民同三十三年(1944), 日本侵略者進攻黔南,蔣介石湯恩伯到黔,桂了解戰情。湯恩伯見日軍來勢兇猛,下令放棄貴陽,強迫民眾疏散。貴陽緘頓時大亂,到處是逃難的人群,到處在焚燒物資,火光,煙霧籠罩著貴陽城。平剛見貴陽居民人心浮動,貴陽城不待毀於日本侵略者之手,就先毀於國民黨軍隊之手,心如刀絞,多次質問吳鼎昌湯恩伯等人。平剛公開質問湯恩伯:“身如總帥者,遠居後方,每日只知下令疏散,不顧一切。試問,不能守大塘而欲退守黔靈山,不能守黃沙河而欲退守烏江河,若果節節後退,敵軍合圍前來,我軍豈胎在貴陽、馬場坪之間與之決戰?”這番話一針見血,揭露了國民黨統治者媚外壓內,以強凌弱的本性,深受社會各界讚許。
民國三十四年(1945),楊森莊國民黨貴州省主席,改省臨時參議會為正式議會,平剛當選為省參議會議長。此間,國民黨中央政府要貴州上交七百萬糧食和一批巨款,平剛深知此事為貴州無力負擔,乃大聲疾呼減免。全國解放前夕,張道藩利用過去與平剛的關係,寫信給平剛灌輸反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思想。平剛在張的影響下,對人民解放戰爭抱有牴觸情緒,對政局不聞不向。
1951年底,平剛在貴陽病逝,終年73歲。貴州省人民政府派專人為他治喪。他的老友、貴州省政府副主席用素園特送一副輓聯,挽雲;"見義勇為,當年曾佐孫黃阼,博闌廣識,遺恨未窟馬列書。”對平剛的一生作了恰當的評價。

歷史評價

貴州解放後,省人民政府根據平剛的歷史情況,認為他在地方上具有代表性,可作為統一戰線團結的對象。貴州省人民政府先後安排平剛在貴州省各族各界人民代表籌備會,抗美援朝貴州分會、世界和平保衛委員會貴州分會籌備處工作,並任命平剛為貴州省人民政府委員,享受優厚待遇,使平剛課受感動。在人民政府的幫助下,尤其在老友周素園不斷地啟發下,平剛認真學習黨的方針、政策,使自己的思想適應新形勢。土改運動開展以後,平剛多次根據土改政策,敦促親友中的剝削者盡力賠償,拒絕一切“說情減免”的請求。他還把自己的棺木賣掉,把變賣的錢交給青岩農民協會。貴州省領導同志知道這件事以後,重新送給他一副棺木,乾剛感慨地說: “共產黨的政策英明,我佩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