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鍔

蔡鍔

蔡鍔(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漢族,湖南邵陽人,近代偉大的愛國者,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初年的傑出軍事領袖。蔡鍔一生中,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時期在雲南領導了推翻清朝統治的新軍起義;另一件是四年後積極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維護民主共和國政體的護國軍起義。其遺著被編為《蔡松坡先生遺集》。

蔡鍔在一生中,注意辨別政治風雲,順應歷史潮流,投身革命運動;在軍事理論和戰爭實踐方面都作出了較突出的貢獻。特別是在護國戰爭中,他抱病參戰,指揮劣勢軍隊頂住了優勢敵人的進攻,逼迫敵軍停戰議和,表現了他堅定不移、臨危不懼的精神和為國為民戰鬥到底的英雄氣概。

在作戰指導方面,他注意及時總結經驗,克服初戰時存在的某些急躁性和片面性,根據戰場態勢的變化,及時修改作戰計畫,調整兵力部署,力求主動,避免被動,基本體現了他自己所主張的“因時以制宜,審勢以求當,未可稍有拘滯”的戰爭指導思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鍔
  • 別名:蔡松坡、原名艮寅,字松坡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南寶慶(今邵陽市) 
  • 出生日期:1882年12月18日
  • 逝世日期:1916年11月8日
  • 職業:軍事家
  • 畢業院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 信仰:共和體制
  • 主要成就:護國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
  • 原名:蔡艮寅
  • 軍銜:中華民國陸軍上將
人物生平,學生時代,發動起義,蔡鍔進京,護國討袁,四川戰役,逝世,家族成員,思想主張,救國主張,軍事理論,人物軼事,設計出逃,與小鳳仙,軍紀嚴明,個人作品,人物評價,後世紀念,北京故居,邵陽故居,洞口公館,蔡鍔墓,護國岩,藝術形象,電影,電視劇,

人物生平

學生時代

1882年12月18日(清光緒八年十一月初九)生於湖南省寶慶府(今邵陽市)一戶貧寒的裁縫家庭。目前,蔡鍔出生地有兩種說法:一是寶慶府邵陽縣親睦鄉蔣家沖(今邵陽市大祥區蔡鍔鄉蔡鍔村蔡鍔故居);二是寶慶府武岡州山門鎮水東大壩上(今洞口縣水東鄉楊萬村大壩組)。1887年隨家人遷至武岡山門黃家橋(今洞口縣山門鎮)。幼年在私塾讀書。13歲考中秀才。15歲考入長沙時務學堂,師從梁啓超譚嗣同,並受到該學堂中文總教習梁啓超的賞識,並建立起深厚的師生友誼。後入上海南洋公學(後更名為“國立交通大學”,即今天“上海交通大學”與“西安交通大學”的前身)。
蔡鍔出生地的記載(蔡松坡先生遺集)蔡鍔出生地的記載(蔡松坡先生遺集)
1899年赴日本,就讀於東京大同高等學校、橫濱東亞商業學校。這時,中國在腐敗的清王朝統治下,山河破碎,國力孱弱,帝國主義虎視鷹瞵,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蔡鍔像許多熱血青年一樣,懷著急迫的心情,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流血救民吾輩事,千秋肝膽自輪菌”,傾吐了滿腔的愛國抱負。
1900年隨唐才常回國參加自立軍起義。失敗後改名“鍔”,立志“流血救民”。復去日本。先入成城學校,繼入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軍事,曾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
蔡鍔蔡鍔
在日本,蔡鍔一面如饑似渴地學習軍事知識,一面苦苦地思索拯救中華的途徑。1902年2月,他在梁啓超創辦的《新民叢報》上,發表了題為《軍國民篇》的文章,闡述了他的救國救民主張。他認為中國之所以“國力孱弱,生氣銷沉”,主要由於教育落後,思想陳舊,體魄羸弱,武器窳劣等原因造成的。若要改變上述弊病,必須實行“軍國民主義”。
1902年11月,蔡鍔又考入東京陸軍士官學校。他思想活躍,成績突出,與同學蔣方震張孝準,同被稱為“中國士官三傑”。當時,他雖然熱切地希望變中國為世界第一等強國,但是還沒有確立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思想,仍然抱著從改革軍事入手,幫助清廷革除弊政,藉以實現富國強兵的理想。

發動起義

1904年畢業回國,先後在湖南、廣西、雲南等省教練新軍
1904年初,蔡鍔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歸國。先後應聘任江西隨軍學堂監督、湖南教練處幫辦、廣西新軍總參謀官兼總教練官、廣西測繪學堂堂長、廣西陸軍國小堂總辦、廣西陸軍講武堂總辦等職。年輕英俊的蔡鍔,腳穿長統靴,腰挎指揮刀,每天揚鞭躍馬,威風凜凜,指揮練兵。他講解精闢,技藝嫻熟,要求嚴格,深受官兵敬佩,被讚譽為“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不久,雲貴總督李經羲聘請他到雲南擔任軍職。
當時,雲南和全國一樣,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都十分尖銳,以推翻清王朝為宗旨的民主革命運動正在醞釀之中。大批同盟會會員和從日本回國的思想激進的青年軍官,分布在雲南陸軍講武堂和新軍第19鎮中。他們活動頻繁,積極策劃和組織反清革命鬥爭。蔡鍔雖未參加同盟會,卻受到日益高漲的革命形勢的影響,暗中與同盟會保持聯繫,對革命黨的活動給予同情和協助。他向同盟會員保證:一旦發生革命,一定給予“絕對同情支持。”
1911年(宣統三年)初調雲南,任新軍第十九鎮第三十七協協統。蔡鍔在就任雲南都督後,積極更新人事,革除弊政,整頓財政,裁減軍隊,興辦教育,開發實業,使雲南呈現出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
1911年10月30日(農曆九月初九),與革命黨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領導新軍回響武昌起義,蔡被推為臨時革命總司令。旋成立雲南軍政府,任都督。蔡鍔於宣統三年(1911年)二月抵達昆明,這年的農曆九月初五日武昌起義,起義成功的訊息傳到雲南後的第三天,蔡秘密約集同志劉雲峰、劉存厚、唐繼堯、韓鳳樓、沈汪度、殷承瓛、雷飈、黃永社等計畫回響,預定於十二日發動,推蔡為總指揮,以新軍為骨幹。不料事機泄漏,初九日,雲貴總督署的總文案熊范輿、劉顯冶把新軍不穩的訊息密告李經羲和統制鐘麟同,李、鐘會商後擬下令解散新軍以杜絕亂源。10月30日(農曆九月初九)夜,蔡鍔等知道事機迫切,千鈞一髮,遂約同李根源率講武堂學生自西北攻城,蔡自己率三十七協一部分攻東南門,次日中午,起義軍勝利攻占雲貴總督署。由於10月30日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故史稱昆明辛亥起義又被稱為“重九起義”。
11月1日,大中華雲南軍都督府成立,蔡鍔被推舉為都督。數日後,雲南各府、州、縣傳檄而定,全省光復,清政府在雲南的封建統治被徹底推翻。蔡鍔在出任雲南都督期間,大力推行新政,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深受軍民愛戴,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在風雲變幻的政治舞台上始終堅持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原則立場。

蔡鍔進京

1913年10月被袁世凱調至北京,加以籠絡與監視。蔡鍔任全國經界局督辦。他一方面領導經界局工作,另一方面仍熱心於軍事學術活動。他與蔣方震閻錫山等11人組織軍事研究會,深入研究各種軍事學術問題。其間,他不斷上書袁世凱,為國防建設和軍隊建設獻計獻策,傾訴他希望建設一支強大武裝力量的強烈願望。然而,野心勃勃的袁世凱,不僅對蔡鍔改革軍事的熱望不予理睬,反而倒行逆施,瘋狂地進行軍事獨裁和復辟帝制活動。
袁世凱自1912年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其政治野心不斯膨脹。他殘酷鎮壓資產階級革命黨人,打擊民主共和力量,同時篡改憲法,破壞責任內閣制,強化集權統治,朝著復辟帝制的道路疾進。
最初,蔡鍔對袁世凱抱有幻想,認為他“宏才偉略,群望所歸”。但是,1915年5月25日,袁世凱與日本帝國主義秘密簽訂賣國的《二十一條》,深深刺痛了蔡鍔,使他看清了袁世凱的反動面目,8月,在袁世凱的授意下,北京出現了一個打著“籌一國之治安”旗號的“籌安會”,公然為復辟帝制製造輿論。接著,各類“聯合會”、“請願團”也紛紛粉墨登場,為帝制唱讚歌。12月,袁世凱完成了復辟帝制的準備,於12日宣布接受帝位,下令取消民國,改用洪憲年號。

護國討袁

袁世凱復辟帝制的活動,使蔡鍔氣憤已極,他決心以武力“為四萬萬人爭人格”。於是他表面上裝出不關心政治的樣子,常去北京八大胡同,與名妓小鳳仙廝混,以蒙蔽袁世凱,暗中卻多次潛赴天津,與老師梁啓超商量討袁計畫,並初步擬定了赴雲南發動武裝起義的戰略構想。內容是:“雲南於袁氏下令稱帝後即獨立,貴州則越一月後回響,廣西則越兩月後回響,然後以雲貴之力下四川,以廣西之力下廣東,約三四個月後,可以會師湖北,底定中原”。這是個符合當時客觀實際的頗具膽識的戰略構想。
護國軍起義形式圖護國軍起義形式圖
1915年11月,蔡鍔秘密離京赴津,旋以治病為名東渡日本,後經台灣、香港、越南,於12月19日抵達昆明。在民主革命志士雲集的雲南軍隊中,從8月中旬“籌安會”成立時起,中下級軍官就積極活動,醞釀發動討袁起義。1915年9月11日以後,以唐繼堯為首的團以上軍官,又多次舉行秘密會議,確立了護國討袁的戰略決策,並著手進行戰爭準備工作。蔡鍔抵達昆明,加速了雲南反袁武裝起義的爆發。
1915年袁世凱稱帝,他由北京潛回雲南,與唐繼堯等人於12月25日宣布雲南獨立,組織護國軍,發動護國戰爭。蔡鍔任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唐繼堯為雲南軍政府都督,組成護國軍三個軍,分別從四川,湘西和廣西三個方向出師討袁。蔡鍔為第一軍總司令,率4個梯團(旅)約8000人入川,擬對川邊敵軍突然襲擊,出奇制勝,奪占敘州(今宜賓)、瀘州諸要地,再北攻成都、東取重慶,爾後揮師東下,會師武漢。

四川戰役

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納溪、瀘州一帶擊敗優勢袁軍,迫袁取消帝制。袁死後蔡任四川督軍兼省長。
蔡鍔組織指揮的四川戰役,是護國軍在大洲驛休整數日,士氣復振,蔡鍔決定對敵反攻。這次反攻,無論是在制定計畫,組織協同,還是實施指揮諸方面,都有條不紊,果斷堅決,在整個護國戰爭中,堪稱精彩的一幕。3月16日,蔡鍔令右翼趙又新梯團自白節灘經雙合場進攻納溪側背,為主攻;中路顧品珍梯團一部由渠壩驛沿敘永河向納溪正面佯攻,朱德張煦兩支隊從側翼向蘭田壩迂迴前進,阻擊瀘州援納之敵,劉存厚師進攻牛滾場,威脅江安守敵,掩護主力攻納。17日,幾路部隊同時向敵發起進攻,連戰皆捷,朱德一路甚至挺進到距瀘州僅幾公里的地方。敵人退到納溪外圍組織環形防禦。蔡鍔見各路進展緩慢,恐合江之敵抄襲後路,遂於24日令各路軍隊撤出戰鬥,退回出發地。經此一戰,敵主力“第七師將校傷亡殆盡,士兵損失過半,已無再戰能力。”
護國軍以弱於敵人的兵力,在餉彈兩缺,後方接濟時斷的情況下,與號稱精銳的北洋軍奮戰數月,雖沒有奪占瀘州,卻牽制住了敵軍主力,阻止了敵軍的推進,有力地配合了其它方向軍隊的行動,推動了全國反帝制運動的發展壯大。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瀘州前線總司令張敬堯,見勝利無望,也在1916年3月31日與蔡鍔達成停戰協定。

逝世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為民國大總統,1916年7月6日任命蔡鍔為四川督軍兼省長。但是,這時蔡鍔的病情惡化,他草草處理了川省善後事宜,即於9月東渡日本治喉癌。1916年11月8日上午,終因醫治無效,病逝於日本福岡,年僅34歲。蔡鍔在遺囑中寫道:“我統率滇之護國軍第一軍在川戰陣亡及出力人員,懇飭羅佩金等核實呈請恤獎,以昭公允;鍔以短命,未能盡力為民國,應為薄葬。”
嶽麓山蔡鍔墓嶽麓山蔡鍔墓
1917年4月12日,蔡鍔魂歸故里,北洋政府在長沙嶽麓山為他舉行國葬,蔡鍔也成為民國歷史上的“國葬第一人”。

家族成員

原配夫人:劉新英,後蔡鍔將其名改為劉俠貞(有段典故,她是妹替姐嫁),生長女蔡菊蓮;
二夫人:潘惠英,她接受過西式高等教育,生二子一女:長子蔡端(族譜名蔡澤琨),次子蔡永寧(族譜名蔡澤珂),女蔡淑蓮;潘夫人二十幾歲便守寡,直到終老,後以教書為生。
母親:王太夫人,名再秀,約1862年生。邵陽縣谷洲鄉(今谷洲鎮)式南村桐梓坪人。生三男二女,男名蔡鍔、蔡垣、蔡墀,女名任閨、雲娥。
父親:蔡正陵,邵陽縣蔣河橋(今屬邵陽市大祥區蔡鍔鄉蔡鍔村)人,後遷洞口山門(原屬武岡)。
長孫:蔡協。

思想主張

救國主張

蔡鍔斷言:“居今日而不以軍國民主義普及四萬萬,則中國其真亡矣。要實行“軍國民主義”,蔡鍔認為:“欲建造軍國民,必先陶鑄國魂。”。至於“國魂”的具體內容是什麼,蔡鍔雖冥思苦想,卻未能做出回答。儘管如此,他的這種探索還是有意義的。當時,國內正掀起編練新軍、改革軍制的熱潮,把練兵作為救國的“第一要義”。而蔡鍔等愛國青年則認為尚武不僅需要刀劍,而且更需要精神,禦侮不僅需要槍炮,更需要國魂。提出對全民進行軍事教育、軍事訓練,以提高國民素質。
蔡鍔將軍蔡鍔將軍

軍事理論

在等待接任新職期間,他伏案著書,從在論及“選將”時,蔡鍔崇尚曾、胡“為將之道,以良心血性為前提”的思想,認為這是“扼要探本之論”。他說:“吾儕身膺軍職,非大發志願以救國為目的,以死力歸宿,不足渡同胞於苦海,置國家於坦途。”抒發了他立志為國捐軀的志向。談到治軍,蔡鍔認為“治軍之要,尤在賞罰嚴明”,對於“風氣紀綱大弛”的軍隊,“與其失之寬,不如失之嚴”,主張“以菩薩心腸,行霹靂手段”。同時,他也提倡官兵之間“和輯"相處,使士兵把軍營視為“第二家庭”。他特別欣賞曾國藩“帶兵如父兄之帶子弟”這句話,認為帶兵者若“能以此存心,則古今帶兵格言,千言萬語皆可付之一炬”。
關於作戰指導,蔡鍔認為:“戰略戰術須因時以制宜,審勢以求當,未可稍有拘滯,若不揣其本,徒思仿效於人,勢將如跛者之競走,鮮不蹶也。”從這一思想原則出發,他既不完全肯定曾、胡“主守不主攻”的思想,又不被當時西方兵學家“極端的主張攻擊”的思想所左右,而是根據中國軍隊、軍費、交通等情況,提出了誘敵深入的戰略構想。他說:“中國數年之內若與他邦以兵戎相見,與其孤注一擲之舉,不如採取波亞戰術(指游擊戰術),據險以守,節節為防,以全軍而老敵師為主,俟其深入無繼,乃一舉殲除之。”
與此同時,蔡鍔看到“英窺西藏,法窺滇黔桂粵之謀日迫,邊陲多故,危機已伏。若屏藩不固,國將不國。”(《五省邊防計畫》序)為此,他親自擔任主編,擬定了數萬言的《五省邊防計畫》,即西南邊防協同作戰計畫。該計畫指出,中華民國雖然已經建立,但“內訌未靖,外患思乘”,列強侵吞中國之心不死。除沙俄日本在東、北部邊境地區屢挑事端外,英國侵略者也不斷從印度以武力干涉西藏,法國也往越南增兵,企圖進犯滇桂。在此情況下,“西南邊要尤陷危險,民國全局殆哉岌岌”。因此,蔡鍔呼籲滇、川,黔、桂、粵五省實行軍事聯合,以便隨時抗擊英法侵略者的軍事侵略,保衛新生的共和國。
蔡鍔免冠全身照蔡鍔免冠全身照
這份計畫草案分三編十章,分別對五省聯合軍的兵力編成、作戰區域和協同辦法,軍隊的集中,展開和作戰步驟,以及戰前準備,兵站設定,戰場建設等重大問題。作了詳細的闡述和具體的規定。它在當時雖然未能實行,卻充分而具體地體現了蔡鍔的戰區戰略思想。本著維護統一的目的,是袁世凱定都北京的支持者。二次革命時,多次為袁世凱辯護。南北議和期間還曾有過呼聲組閣,並曾率先在雲南發行愛心公債以緩財政困難。

人物軼事

設計出逃

1913年10月,袁世凱以“準給病假三月,召來京調養”為名將蔡鍔調到北京,實際上剝奪了他的軍權,並進行嚴密的監視。針對袁世凱企圖恢復帝制的陰謀,蔡鍔與梁啓超等人秘密商討“倒袁”計畫。
為避免引起袁世凱的猜疑,蔡鍔在公開場合批駁反對帝制的梁啓超,並積極表態“贊成帝制”。同時,他佯裝胸無大志,經常在八大胡同“鬼混”,與名妓小鳳仙打得火熱。然而,袁世凱對蔡鍔仍不放心,曾派人扮成盜匪闖入蔡鍔家中,翻箱倒櫃,以探虛實,結果一無所獲。在蔡鍔的嚴詞責問下,袁世凱只得從監獄裡提出幾名犯人當替罪羊而槍決,才搪塞過去。自此,他認為蔡鍔真的沉湎於酒色之中,從而放鬆了監視。
蔡鍔因受到監視,乃採取深居簡出、吃花酒做出一副醉生夢死之態,乃至與家人反目而走,減輕了袁世凱的疑慮,然後突然從北京潛回雲南,並發動護國戰爭
蔡鍔後人:將軍知音是夫人潘蕙蔡鍔後人:將軍知音是夫人潘蕙

與小鳳仙

蔡鍔與小鳳仙結識於青雲閣的普珍園。蔡鍔與小鳳仙的故事被許多野史所記載,也曾多次拍攝為影視作品.對其真實性各自說法不一。
蔡鍔將軍曾在青雲閣的普珍園結識名妓小鳳仙,並多次在普珍園小酌,普珍園的名菜辣子鳳節倍受小鳳仙喜愛,從而演繹一段名流千古的愛情故事。將軍逝世後小鳳仙因無法忘懷,又來到青雲閣找尋將軍的記憶,並又在此遇到她的丈夫,因為她的丈夫長相很像將軍,之後她便隱姓埋名,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八十年代在青雲閣原址拍攝的電影《知音》是根據蔡鍔將軍與小鳳仙的愛情故事改編,世人為之感懷。
小鳳仙小鳳仙
蔡松坡被誘進京師,軟禁跟班。後來又接受首席謀士,“願為帝王師”的曠世逸才楊度的建議,封蔡松坡為“始威將軍”,擔任一些有名無實的職務,加以籠絡。蔡松坡終日無所事事,內心煩悶,便到八大胡同走走,想不到第一次就碰到小鳳仙。小鳳仙識英雄、重英雄,兩人心生愛意。後小鳳仙幫助蔡鍔逃離北京。
護國戰爭後,蔡松坡已病情沉重,來不及也無法偕同小鳳仙了,急忙沿江東下,經上海到日本就醫,終因病入膏肓而在福岡醫院逝世,享年三十四歲。小鳳仙等的是蔡松坡的死訊,小鳳仙悲痛欲絕。

軍紀嚴明

蔡鍔治軍嚴明,並以身作則。他在雲南都督任內,曾令參謀部匯考中外律例,制頒《簡明軍律》四十七條,內分“叛亂”、“擅權”、“辱職”、“抗命”、“暴亂脅迫”、“侮辱”、“逃逸”、“損壞軍用物品”、“掠奪”、“關於俘虜之罪”及“違令”等十一章。並制頒《軍隊手牒》,強調軍人“宜忠國家,宜敦信義,宜重儉樸,宜守紀律,宜尚武勇”。明確規定,“自宣布之後,一律實行”。又轉發了南京臨時政府陸軍部關於嚴禁私自勸募軍餉的命令。
蔡鍔使用的指揮刀蔡鍔使用的指揮刀
護國軍出師時有嚴明的軍風紀,要求“一律嚴守軍紀,保持秩序,勿失嚴整”;不得“亂入民家”;“購買須要公開,不得依勢估壓。”這樣的軍隊。深受人民擁護,出現軍民親如一家的動人景象:護國第一軍“出征以來,未濫招一兵,未濫收一錢,師行所至,所部士兵未擅取民間一草一木。”因之,在川南戰鬥中,所部連續“五月無餉,而將士不受饋一錢,蜀人愛戴之如骨肉也。”朱德也曾指出:“自滇以達蜀地,無不簞食而迎”。後來大總統黎元洪在為蔡鍔國葬所致祭文中也以讚揚口吻說:“君故貧,靡有康食,而務敏於學,及御事至專閫,所入悉分贍隸軍者。馭士卒嚴而有恩,皆樂為致死。”蔡鍔這種艱苦奮鬥、身先士卒的精神,鼓舞了為共和而戰奪取反袁勝利的廣大官兵。

個人作品

《南鄉子·題蔡鍔》

人物評價

孫中山:平生慷慨班都護;萬裡間關馬伏波。
梁啓超:知所惡有甚於死者;非夫人之慟而誰為?
康有為:微君之躬,今為洪憲之世矣;思子之故,怕聞鼙鼓之聲來!
唐繼堯:所至以整軍保民為要圖,眾論之歸,大將慈祥曹武惠;平時惟讀書致用相敦勖,公言不死,秀才憂樂范希文。
丁懷瑾:成不居首功,敗不作亡命,誓師二語,何等光明,故一旅突興再造共和;下無逞意見,上無爭利權,遺書數言,如斯深切,問舉國朝野奚慰英靈?
楊度的一聯最引人注意,楊度是楹聯聖手,他一生可傳的輓聯甚多,可是他挽蔡的這副輓聯,並不高明,這是因為兩人政見立場相對立的緣故,所以他的下聯可說完全是對蔡的成就唱反調:
魂魄異鄉歸,於今豪傑為神,萬里河山皆雨泣;
東南民力盡,太息瘡痍滿目,當時成敗已滄桑。
至於小鳳仙的輓聯則是在莊嚴肅穆的偉人事跡中的一段小插曲,小鳳仙的輓聯和祭文都是衡州狂士王血痕所代撰。小鳳仙的兩副輓聯,當時傳遍天下:
1、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
2、萬里南天鵬翼,直上扶搖,那堪憂患餘生,萍水姻緣成一夢;
幾年北地胭脂,自悲淪落,贏得美人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
1982年,雲南大學教授石鵬飛回上海老家探親路過長沙時特拜謁蔡鍔墓,詩曰:“南天劍起一麾雄,湘水麓山唱大風。十萬萬人今共拜,知音豈獨小桃紅。”
蔣方震在蔡死後,由日本拍電回國,電文說:“一年以來,公惡衣菲食以戕其身,早作夜息以傷其神。臨終之際,猶以未能裹屍為恨。然蔡公身雖未死於疆場,實與陣亡者一例也。”
他的救國主張,與單純依靠改革軍制以求強兵禦侮的思想相比,顯然視野更廣闊、更深遠。
梁啓超在蔡鍔的追悼會上,告訴大家蔡鍔反袁是“為國民爭人格”。他說:“護國軍總司令蔡將軍誓師之言曰:‘吾儕今日不得已而有此義舉,非敢雲必能救亡,庶幾為中國民爭回一人格而已。’……中國數萬萬人之人格,至今日已被袁世凱蹂躪而無復余。”
1922年12月25日,梁啓超在南京學界演講《護國之役回顧談》,又一次憶起蔡鍔當年的話:“眼看著不久便是盈千累萬的人頌王莽功德,上勸進表,袁世凱便安然登其大寶,叫世界看著中國人是什麼東西呢,國內懷著義憤的人,雖然很多,但沒有憑藉,或者地位不宜,也難發手,我們明知力量有限,未必抗他得過,但為四萬萬人爭人格起見,非拼著命去幹這一回不可。”
民國報人陶菊隱在他的《政海軼聞》“蔡鍔”一則里有蔡鍔致辭:“此次舉義,所爭者非勝利,乃中華民國四萬萬眾之人格也。”

後世紀念

北京故居

北京西城區棉花胡同66號有蔡鍔故居
由前後兩院組成,房屋由迴廊相連。現基本保持舊觀。蔡鍔於民國2 - 4年(1913年11月 - 1915年11月)寓此。故居前院的西房系大門和三間配房、北房、南房各三間。前院和後院由廊牆隔開,後院有北房、南房、東房各三間。整體格局甚不符老北京四合院的規制,用工、用料亦顯得很單薄,連正房也沒建於三層石級之上,二十間房屋均是平地起房,給人以簡易之感。有跨院的房屋均是後建,原為停車、養馬之所。蔡鍔的軍銜系陸軍上將,軍職疆界局督辦,車、馬均系職務待遇,由官方提供。

邵陽故居

蔡鍔故居位於湖南省邵陽市大祥區蔡鍔鄉蔡鍔村(原湖南省寶慶府邵陽縣親睦鄉(也稱東鄉)蔣家沖,1912年改為寶慶縣親睦鄉蔣家沖,1948年,屬邵陽縣親睦鄉。1950年3月,屬蔣河橋鄉。1952年3月,邵陽縣析置邵東縣,為邵東縣第三區蔣河橋鄉。1985年3月,為邵陽市郊區蔣河橋鄉。1996年5月,更名為蔡鍔鄉)故居始建於清嘉慶年間,系一懸山頂土坯牆、蓋小青瓦的普通農舍,建築面積130平方米。1882年12月18日(清光緒八年十一月初九日)出生於此,也是蔡鍔童年以及少年在寶慶求學居住生活過的地方。
蔡鍔故居蔡鍔故居
蔡鍔故居可以分成兩部分,一是停車場,大概長寬各20米,還是黃泥草坪地面,有些地方有積水,還可以看到明顯的車轍。一部分是故居和陳列館,占地面積約4畝,其中建築面積約300平方米。故居坐南朝北,東側坐東朝西建有兩層樓的陳列館,故居和陳列館後面有片茂密的小樹林。故居前面正對著有一條米把寬的砂石路,其餘空地有稀疏的柑橘樹。故居系土磚平房,正面3開間,東面一偏房為廚房。原房於1950年倒塌,後闢為橘園。1991年當地按原貌進行了修復,並將東邊的民居改造成蔡鍔生平事跡陳列館。
2006年6月蔡鍔故居、公館和墓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10月30日上午,蔡鍔故居保護開發建設項目簽約暨奠基開工典禮在邵陽市大祥區蔡鍔鄉隆重舉行,蔡鍔將軍長孫蔡協參加了儀式,總投資約十億。
2016年11月23日,紀念蔡鍔逝世100周年系列活動在邵陽隆重舉行,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民革中央原主席周鐵農等中央、省、市領導出席紀念活動並參觀考察了蔡鍔故居

洞口公館

蔡鍔公館位於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山門鎮回龍街,地處黃泥江北岸,秀雲山西麓。原為“武安宮”,始建於清康熙21年(1682)。蔡鍔青少年時代大都在洞口縣山門鎮度過。蔡鍔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傑出的軍事家。
蔡鍔公館正門蔡鍔公館正門
蔡鍔公館座東北朝西南,磚木結構,前後三進,各面闊五間,進深二間,占地面積1300平方米。
第一進牌樓與戲樓合建一起,正面磚築牌門,石灰抹面,疊氏檐口,飾工筆彩繪,大門石刻對聯“修文演武又能手,護國倒袁一偉人”。門上方楷書浮塑“蔡鍔公館”四個大字。
牌樓分上下二層,左邊樓系當年蔡鍔的臥室兼書房,底層系蔡鍔父母的寢室,右邊二間為當年蔡家蒸酒打豆腐的作坊。戲樓於1945年燒毀。原二進為禮堂,後修為木質結構走馬廊二層樓房。
第三進為神主堂,祀有蔡公塑像,屋面為單檐硬山,蓋小青瓦。1997年被公布為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3年,蔡鍔公館管委會投入100多萬元,對公館內外進行了一次全面整修,收集了一批蔡鍔生前使用過的生活用具,同時蔡鍔小時候就讀的私塾(現為松坡國小)、蔡鍔父母墓也得到了修繕。
2006年05月25日,蔡鍔故居、公館和墓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蔡鍔墓

蔡鍔墓位於蔡鍔墓是護國軍領袖、中華民國名將蔡鍔墓地。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山風景區白鶴泉左後方的山上,蔡鍔於1916年11月8日病逝於日本,1917年4月12日自日本歸葬於此。蔡鍔墓占地1620平方米。墓由冢、碑、石祭器等組成。墓地周圍築有石階,廣植松柏、香樟。墓前左右有高大石級導人墓坪。冢以花崗石砌成,上為花崗石碑,碑高約6米,成四棱形,通高7米。碑正面嵌銅板,上刻“蔡公松坡之墓”。墓周嵌漢白玉或青石24塊,上刻當時湖南、湖北、江西、貴州、廣西、廣東、熱河、察哈爾等省軍政首腦撰寫之銘文和輓詩。墓前置石祭桌、石香爐、石鼓。墓坪右側通道兩邊,兩棵高大古楓肅立。麓山寺一側有蔡鍔墓廬,門懸孫中山輓聯:“平生慷慨班都護,萬裡間關馬伏彼。”白鶴泉下蔡鍔墓廬,有介紹他生平事跡的文物圖片。整個墓區為古楓、松、柏掩映,1956年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蔡鍔墓蔡鍔墓
2006年6月蔡鍔故居、公館和墓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護國岩

護國戰爭後期,蔡鍔將軍由於艱苦征戰,喉症久病不醫,病情加劇以致不能發音,只能以筆代口處理軍務,便到護國軍司令部所在地大洲驛敘蓬溪附近的永寧河漁舟中養病將息。永寧河畔,翠竹夾岸,岩石壁立,山河依舊,頓閱興亡。蔡鍔將軍感慨系之,揮毫題寫“護國巖”三字,並撰《護國岩銘》及序文,命人鐫刻於永寧河岸的峭壁之上,永為紀念。
蔡鍔
著名的四川詩人吳芳吉在他的長詩名篇《護國岩詞》中贊曰:“護國岩,護國軍,伊人當日此長征,五月血戰大功成,一朝永訣痛東瀛!伊人不幸斯岩幸,長享護國名。”這首《護國岩詞》在上世紀四十年代被選入中學國文課本,廣為傳誦,護國岩也因此名聲遠播。 1991年,護國岩題刻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為重點保護文物。

藝術形象

電影

1974年《五大漢》凌雲飾演蔡鍔
《建黨偉業》蔡鍔《建黨偉業》蔡鍔
1981年《知音王心剛飾演蔡鍔
2011年《建黨偉業劉德華飾演蔡鍔

電視劇

1976年《近代豪俠傳》之《小鳳仙》劉松仁飾演蔡鍔
1997年《逃之戀伍衛國飾演蔡鍔
1998年《小鳳仙的故事佟瑞欣飾演蔡鍔
2009年《蔡鍔與小鳳仙劉松仁飾演蔡鍔
2011年《辛亥革命于榮光飾演蔡鍔
2011年《護國軍魂傳奇》于榮光飾演蔡鍔
2011年《護國大將軍王志飛飾演蔡鍔
2014年《小鳳仙的故事》李博飾演蔡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