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跳神節

布達拉宮跳神節盛行於西藏拉薩,每年藏曆十二月二十九日舉行, 據說這個跳神節的意義與拉薩市民的驅鬼節是相同的,其義在驅除魔鬼,預祝來年吉祥如意。布達拉宮的跳神節,在仁乃貢薩殿前舉行,演員由南木林札倉(經院)的喇嘛擔任。跳神之前要念經,並舉行牲祭儀式,但並不真正殺牲,通常只是用器物或地上圖案代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布達拉宮跳神節
  • 日期:藏曆十二月二十九日
  • 地點:西藏拉薩
  • 性質:祭祀
慶祝方式,民俗活動資料,布達拉宮簡介,歷史沿革,歷史沿革1,歷史沿革2,歷史沿革3,概述,建築特色,建築特色1,

慶祝方式

每年藏曆十二月二十九日,拉薩的布達拉宮有一次規模盛大的跳神節,此時的拉薩市民大都扶老攜幼,全家出動。節日跳神舞中表演的內容,大都是演述佛法的靈異和喇嘛的神奇,以及禽獸護法,鬼魅衛教,種種佛法中的故事。
跳神開始時,場上鼓鈸、蟒號齊鳴,先由鐵棒喇嘛帶領儀仗隊出場,然後黑帽金剛、各護法神、鬼怪、骷髏依次魚貫而行,繞場一周,展示各種佛法形象。禮畢,再分段表演各種神鬼舞。在表演各舞段之間,還要表演宣揚樂善好施的佛本生故事片段,如啞劇“捨身飼虎”、“割肉貿鴿”等。最後一場是排甲兵驅鬼迎祥,眾神兵出動,攜火槍和兵器送“尕瑪”,將其押至寺外,點火焚燒。頓時土槍火炮齊鳴,口哨聲、吆喝聲響成一片,以驅一年之邪,祈來年之福。

民俗活動資料

藏傳佛教節日。即在藏曆十二月二十九日拉薩市布達拉宮與木鹿寺所舉行的跳神大會。法會時,由喇嘛扮成佛、菩薩、神、鬼等,繞大昭寺而行。邊行邊舞蹈、唱誦,並鳴槍吶喊,以示迎神驅鬼、辭舊迎新。
按,跳神大會是藏族人民的民俗活動,除了拉薩跳神節所舉行者之外,其他藏傳佛教之傳播區,亦常見此一活動,即使是位於西藏附近、屬印度轄區的拉達克(Ladak)亦不例外。此下附錄所載,即為松潘■牛溝後寺之跳神活動過程。
◎附︰曹江〈跳神──記松潘跳神會〉(摘錄自《藏事論文選》〈宗教集〉下)
兩個穿著花衣和花線墬成的裙子,戴著白髮面具,在鐘鼓悠揚的聲中舞蹈著,揭開了神會的序幕。他倆的舞步,隨樂聲的緩急高低而變化,最初由殿門左右相向而舞。更用一腳作軸子,使身體旋轉前進,那裙兒舞起來好像花冠,衣袖如秋風卷葉似的飄蕩。這樣子繞場幾周,始到壇前小憩,低聲的唱著。一會兒又緩步起舞,漸漸的狂舞著,觀眾高聲喝彩。
海螺的嘯聲,響過三遍,全場安靜了。兩個大喇嘛手持著神器,從大殿緩緩的走出,那兩個戴白髮面具的也緊隨在後面,鐘鼓的響聲更加幽揚起來,觀眾虔敬的向喇嘛跪拜,一片誦經的聲音,好像輪軸轟轟的刺著耳鼓。喇嘛繞場一周,即登壇端坐,其餘兩個又開始旋風而舞,樂停,經也誦畢。幾分鐘後,有兩個穿著紫色衣服,戴著鹿頭面具的,從人群中舞出,他倆的舞姿,緩慢的好像太極拳,急動時又像蹕躂舞,邊舞邊歌,歌聲悠然,好似在唱抒情詩一樣。最後舞到壇前,向壇上的喇嘛作跪禱狀,喇嘛起立答誦,誦畢,拿著小鼓搖幾響坐下,兩個戴鹿頭面具的才怡然自得坐在他的兩旁。
十餘分鐘後,大號‘莽……莽’的急鳴著,鳴聲未止,兩個戴狼頭穿紅衣的直奔出場,雙腿曲躍,雙手交迭伸屈,這舞姿顯示著輕佻與奷狡,極像狼行,但態度上卻現著不勝倉惶的樣子,最後也舞到壇上跪地祈禱,喇嘛喃喃的答誦後,狼就坐在鹿的兩旁,並且特別表示受了喇嘛庇佑後的歡喜,互相偎依很久。
這時,休息較久,大概有二十分鐘。
海螺又嘯叫著。兩個白髮老翁手裡拿著鞭,帶著弓箭,後面跟隨了兩個兒童,從寺的一旁輕步而出,在場裡徘徊了一陣,彼此問答著,表示是結伴出來行獵的。後即在地上舉火進餐,直到飽食酒醉為止。那兩個兒童,仿佛小丑似的,常有詼諧的表情,引的觀眾大笑。餐後,兩翁分頭巡山,且行且歌,顯出十分懊惱的樣子,這樣在場上繞了十幾圈。一老翁忽然發現了野獸,忙叫他的獵童拿弓,撘矢準備射擊,當這緊急的關頭,壇上的喇嘛忽然立起來叫停止,並且告訴他殺生的罪過,說了一番輪迴的道理。兩個老翁聽著這番教諭,心裡很感到懺悔,而且作出很惶恐的樣子,結果,求赦於喇嘛,請寬恕他倆,喇嘛也就分別加以撫慰。
這時,狼和鹿都歡舞而出,與老翁、兒童,還有最初出場的神共舞。老翁也把弓箭繳呈喇嘛,喇嘛便領導他們步登仙界。
觀眾們也起立合聲誦著經,跟著喇嘛後面走,可是喇嘛邊走邊停地前進,而人們誦經也就越來越急,很有一會兒才走到殿前。
鐘鼓齊奏著,跳神會在這熱鬧的聲中閉幕。

布達拉宮簡介

“布達拉”譯為舟島,是梵語音譯,又譯作“普陀羅”或“普陀”,原指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島。
“布達拉”,或譯“普陀珞珈”,都是梵語“Potalaka”的音譯,意為“佛教聖地”。
布達拉宮俗稱“第二普陀山”。
布達拉宮坐落在中國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中心的紅山上,東經91°2’和北緯29°7’的文匯點。東西長360多米,山下海拔3650米。占地總面積36萬餘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3萬餘平方米。
布達拉宮主樓高117米,看似13層,實際9層。其中宮殿、靈塔殿、佛殿、經堂、僧舍、庭院等一應俱全,是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建築群。也是藏族建築藝術的傑出代表,中國最著名的古代建築之一,被譽為世界屋脊的明珠。
布達拉宮是歷世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是過去西藏地方統治者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從五世達賴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儀式均在此舉行,同時又是供奉歷世達賴喇嘛靈塔的地方。
1961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4年,布達拉宮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1

自公元7世紀,松贊乾布遷都拉薩,始建布達拉宮作為王宮,在此劃立行政區域,分官建制、立法定律、號令群臣、施政全藏,派遣、迎送來往於周邊各國的使者,或與鄰邦結成姻親關係,加強吐蕃與周邊各民族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吐蕃社會的繁榮。布達拉宮成為當時吐蕃王朝統一的政治中心,地位十分顯赫。
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吐蕃王朝松贊乾布時期。當時稱紅山宮,整個宮堡規模宏大,外有三道城牆,內有千座宮室,是吐蕃王朝的政治中心。但後來因宮殿遭雷擊引起火災和戰亂,公元九世紀,吐蕃王朝解體,紅山宮逐漸廢圮。公元9-17世紀八百年中,由於西藏長期的政治割據,以及歷代的薩迦,帕竹,噶瑪政權都未曾高都拉薩,紅山宮一直未能重興,成為一處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
藏傳佛教噶當教派高僧瓊布扎色,噶舉教派楚布噶瑪巴德辛協巴,絡魯教派始祖宗喀巴等不同教派代表人物在此舉行過講經等佛事活動。17世紀中葉,蒙古和碩特部首固始汗領兵進入西藏,推翻了噶瑪丹瓊旺布政權,於公元1642年,由五世達賴喇嘛建立了甘丹頗章政教合一政權。拉薩又成為西藏政治、宗教、經濟及文化的中心。
公元1645年,五世達賴喇嘛重建布達拉宮,1648年基本建成以白宮為主體的建築群,並將政權中心移至布達拉宮。從此布達拉宮成為歷代達賴喇嘛居住和進行宗教政治活動的場所。
五世達賴喇嘛圓寂後,第司.桑結嘉措於1690年至1694年主持修建了以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殿為主的紅宮配套建築群,基本形成布達拉宮的建築規模。
十三世達賴喇嘛在位期間,又在白宮東側增建了東日光殿和布達拉宮山腳下的部分附屬建築。1933年十三世達賴喇嘛圓寂,1934至1936年間修建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殿,與紅宮結成統一整體。從17世紀開始的布達拉宮重建和增擴工程至此全部完成。
經過1300多年的修建歷史,布達拉宮形成現在的規模。整個建築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主樓高達1117米,大小房間二千餘間。布達拉宮作為歷代達賴喇嘛的住駐錫地和西藏政教合一政治中心,它內部主要由達賴喇嘛宮殿,佛殿及僧院各政權機構三大部分組成。布達拉宮白宮頂層為達賴喇嘛宮殿,分東、西日光殿,其中既包括達賴喇嘛的生活起居處,書房,經堂等,又有議政、會客等場所。布達拉宮內擁有包括達賴喇嘛靈塔殿在內的各類佛殿38個,還有規定擁有175名僧人的殊勝僧院一個,主要從事達賴喇嘛的佛事活動。過去西藏噶廈政權的重要職能機構也都設在布達拉宮,宮內的東西大殿曾是重要的宗教和政治活場所。布達拉宮是藏族文化的巨大寶庫,宮內珍藏的各類歷史文物和工藝品數量繁多。據初步統計,現有玉器,瓷器、銀器、銅器、綢緞、服飾、唐卡共7萬餘件,經書6萬餘函卷。

歷史沿革2

公元631年(藏曆鐵兔年)布達拉宮吐蕃松贊乾布興建。當時修建的宮殿有999間,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間,後因雷擊和戰亂受嚴重破壞。1645年(藏曆木雞年),五世達賴喇嘛為鞏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頗章地方政權,由第司索郎繞登主持,重建布達拉宮“白宮”及宮牆城門角樓等,並把政權機構由哲蚌寺遷來。1690年(藏曆鐵馬年),第司桑傑嘉措為五世達賴喇嘛修建靈塔,擴建了“紅宮”。1693年(藏曆水雞年)工程竣工。以後歷世達賴喇嘛增建了5個金頂和一些附屬建築。特別是1936年(藏曆火鼠年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建成後,形成了布達拉宮今日的規模。
公元7世紀初,松贊乾布統一各部,定都邏些(今拉薩),建立吐蕃奴隸制政權。641年,他與唐王朝聯姻,為迎娶文成公主,在瑪布日山上修建了宮殿。因為松贊乾布把觀世音菩薩(世間自在佛)作為自己的本尊佛,所以就用佛經中菩薩的住地“布達拉”來給宮殿命名,稱作“布達拉宮”。當時的布達拉宮有大小房屋一千間,但是在赤松德贊統治時期遭遇雷火燒毀了一部分。後來在吐蕃王朝滅亡時,宮殿也幾乎全部被毀,只留下了兩座佛堂倖免於戰火。此後隨著西藏的政治中心移至薩迦,布達拉宮也一直處於破敗之中。
1642年,五世達賴喇嘛洛桑嘉措建立了噶丹頗章政權,拉薩再度成為青藏高原的政治中心。1645年,他開始重建布達拉宮,三年後竣工,是為白宮。1653年,五世達賴入住宮中。從這時起,歷代達賴喇嘛都居住在這裡,重大的宗教和政治儀式也都在這裡舉行,布達拉宮由此成為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五世達賴去世後,為安放靈塔,宮廷總管第巴·桑結嘉措繼續擴建宮殿,形成紅宮。在紅宮修建時,除了本地工匠,清政府和尼泊爾政府也都派出匠師參與,每天的施工者多達7700餘人。整個布達拉宮到1693年基本完工,總共歷時48年,耗資約白銀213萬兩。
1959年以後,中共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布達拉宮的維修和保護,除常年撥給專門維修經費外,1988年國務院決定撥出巨款對布達拉宮進行大規模的維修,並於次年10月隆重開工,在藏漢族工程技術人員的團結協作下,工程歷經五年,勝利竣工,布達拉宮這一民族文化瑰寶,以新的魅力,吸引著千千萬萬的國內外遊客。
布達拉宮在建成後又進行過多次擴建,方形成今日之規模。1959年,十四世達賴丹增嘉措離開西藏。此後,布達拉宮就不再是政治活動的場所,而只保留了宗教的功能。1989年至1994年國家投資人民幣5500萬元進行第一期搶險加固維修。2002年起又實施了投資1.7億元的以基礎地壟加固為主的二期維修。截至2007年9月,二期維修進展順利,工程已完成總投資的90%。布達拉宮主體古建築地壟加固和紅宮、白宮等17處古建築維修已基本完成;雪城古建築維修完成90%以上,雪巴列空等12處景點已正式對外開放。

歷史沿革3

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是雪域高原的標誌性建築,同時也是寶貴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去看布達拉宮,這座雄偉的宮殿都不失壯麗巍峨的氣勢。然而,“布達拉宮老了”,已在布達拉宮工作了15年之久的布達拉宮管理處處長強巴格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說,“布達拉宮大多數建築距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少數建築甚至有1300年的歷史”,“不過在中央政府的關心下,國家兩次下撥巨資對布達拉宮進行大規模的維修。之前,我們對布達拉宮進行了有史以來投資最大、規模最大、涉及項目最多的一次大的維修工程,‘大手術’正使‘這位老人返老還童’,老當益壯”。
1300年前的“白色宮殿”:
布達拉宮的建造與吐蕃第三十二代贊普松贊乾布密不可分。相傳1300年前的公元7世紀初,松贊乾布遷都拉薩後,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別在紅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間宮殿的三座九層樓宇,取名叫布達拉宮。“樓群一側為藏王的寢宮,中間宮殿的頂部建有佛塔,另一側是後宮。在後宮與中間宮殿之間架有四層樓高的銅鐵鑄空中廊橋。那時的布達拉宮外有三道圍牆,最外一堵圍牆直到今天北京路上的白塔處”,布達拉宮管理處副處長尼瑪次仁談起布宮,如數家珍。他告訴說,“那時布宮的三大建築,均通體粉白,聳立在紅山上顯得聖潔而雄偉,藏民們都稱之為‘白色的宮殿’”。
然而,布達拉宮就它的布局、佛像、供物等,與西藏其他的寺廟並無差別,為什麼稱之為“宮”而不是“寺”?對此問題,尼瑪次仁解釋說,其時西藏還不是政教合一的社會,當時的布達拉宮只是作為藏王的宮殿而存在,並無香火。“自從五世達賴喇嘛受清順治皇帝冊封成為西藏政教首腦後,布達拉宮不僅是政權機關所在地,也是藏傳佛教大活佛的居所,於是布達拉宮自然成為藏民頂禮膜拜、供奉香火的聖地了。”
重建布宮 五世達賴秘不發喪13年:
吐蕃王朝滅亡之後,古老的宮堡也大部分毀於戰火,加上雷擊等自然災害,布達拉宮的規模日益縮小,甚至一度被納入大昭寺,作為其分支機構進行管理。如今的布達拉宮只尚存有當時的法王洞和帕巴拉康。”據了解,位於紅宮第12層的法王洞為松贊乾布當年的修行洞,洞內還有吐蕃時期的遺物,如爐灶、石鍋、石臼等。頂層的帕巴拉康也叫觀音殿,門楣上有塊大匾,上書“福田妙果”4字,為清同治皇帝御筆。
尼瑪次仁介紹說,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布達拉宮的基本面貌,主要是公元17世紀五世達賴喇嘛時期重建的白宮及其圓寂後修建的紅宮,“此後歷代達賴又相繼擴建,終成布達拉宮今日之規模。”據悉,外觀共13層的布達拉宮,整體建築主要由東部的白宮,中部的紅宮及西部白色的僧舍組成,包括山下印經院和後花園宗角祿康等附屬建築,布達拉宮占地達13公頃。
據了解,五世達賴喇嘛於公元1645年開始重建布宮的。後來,五世達賴喇嘛因年高而將政務委託攝政第巴處理,為樹立第巴威望,五世達賴喇嘛以按手印而使眾人聽命於第巴。所以進入白宮,你就會看到南壁玻璃罩內的那枚代表權勢的神秘手印。1682年五世達賴喇嘛圓寂後,攝政第巴·桑結嘉措為了讓工程順利進行,將五世達賴喇嘛圓寂的訊息秘不發喪長達13年之久。因此,公元1693年布宮重建工程結束後,落成紀念碑只得以無字碑的形式出現。而今天人們到布宮朝拜、參觀,大多會從這塊地處紅山腳下的無字碑開始他們遊歷的步伐。
未設靈塔的六世達賴喇嘛
紅宮主體為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和佛殿。一世至四世達賴喇嘛的靈塔分別安放在日喀則扎什倫布寺和拉薩的哲蚌寺,除六世達賴喇嘛外,五世至十三世達賴喇嘛等八位的靈塔則全部安放在布達拉宮的紅宮裡。布達拉宮裡唯一保留有六世達賴喇嘛遺蹟的地方,是他曾經的寢宮——德丹吉殿。緣何如此,據稱是這位被譽為“情歌聖手”的活佛其時爭議頗多。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14歲時入主布達拉宮,傳聞他始終未能忘情於世俗生活,並以親身感受創作了大量詩歌。相傳八廓街瑪吉阿米,就是他當年與情人幽會的地方。康熙三十二年,倉央嘉措殃及於西藏的政教鬥爭,被清廷廢除,解送北上,傳說道經今青海湖時,夜中遁去,不知所終。

概述

雪域高原上的萬千景象是自然賦予的,而西藏的歷史則是我們藏族人民創造的。
世界著名的布達拉宮延生於公元7世紀。她是我們藏族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們藏族歷史的見證。藏族文化的發展和宗教的發展有著密節的聯繫。一千多年的宗教歷史,給我們留下了如同百科全書的大藏經和成為稀世珍寶的貝葉經。貝葉經出現在紙張發明之前,西藏這種最古老的經書整部整部地保存著。
公元7世紀,傳入西藏的佛教和本地的笨教相結合,形成具有藏族地方色彩的"藏傳 佛教",也稱喇嘛教。 西藏是個全民族信教的民族自治區,宗教意識和宗教活動在藏族民眾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滲透到他們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各個方面,甚至取名也大都與佛教有直接的聯繫。
雪域高原上神奇的佛教節日特別多,如:薩嘎達,珠巴次喜轉山節等等。以下介紹西藏四大佛事之一"拉薩默朗欽莫",也就是拉薩祈禱大法會。一年一度的拉薩祈禱大法會,中斷二十年以後,1986年正式恢復,1987年仍然按傳統習慣,在拉薩隆重舉行大法會。
拉薩祈禱大法會是宗喀巴大師所創建的四大佛事之一。這位宗喀巴是青海宗喀地方人,他的法名叫宗喀巴. 洛桑札巴。他青年遊學前後藏,博學各宗各派顯、密教法。為維護佛教戒律,針對當時藏傳佛教時弊,在各地倡導僧尼必須少欲知足,嚴守禁戒的主張,並以噶丹派的教義為宗,建立了自己的新的系統---黃教
1408年,52歲的宗喀巴住在色拉寺曲頂,他認為:拉薩的釋迦牟尼佛像真佛無異,如能供養,佛法,眾生大利益。便發願創建拉薩祈禱大法會。為釋迦牟尼佛製造了鑲有許多珠寶並刻了五佛像的純金冠冕,銀制缽孟和與其相稱的銀制曼札,同時給小昭寺釋迦牟尼不動佛金剛和十一面觀音奉獻了銀制冠冕各一個,還在各佛堂的佛像前敬獻了極為隆重的供品。12月30日宗喀巴和8000多僧眾聚在大昭寺進行盛大的預備法會。宗喀巴53歲那年(1409年)正月一日至十五日舉行了神變節的正式祈禱法會。
1987年參加拉薩祈禱大法會的寺廟有:哲蚌、色拉、甘丹西藏佛學院,上、下密宗院等,僧侶達1800多人,其中一部分僧人是來自國外的藏胞。
法會期間施主要向僧眾行布施。在確定的布施日,施主在法會上領頭分茶,並手持香線,環繞會場。但是,請您記住,婦女是不準環繞會場的,家中會走路的小男孩也可以代表家人參加環繞會場的儀式。最後從庭院樓台上朝拜會場。祈禱法會辦公室還向施主贈賜糖果。當法會休散,僧從從大庭門排隊走出時,施主向他們發放布施。
法會期間每日的議程是:晨會齋供兩次酥油茶,一次八寶飯。念誦皈依發心長壽三尊菩提心公禳,解之法等經文和施主提請念誦的禱經文。這位領經師法到提前三個月就開始練嗓子,一般的僧人當不了,必須嗓音洪亮、身材高大,才能承當此項重任。
在頌舉熱傳經法會會場,就釋量論的有關問題,與當日考取格西的僧人進行辯論。兩位哲蚌寺堪布和一位喇嘛雄勤巴以監考員的身份對考僧的佛學經論程度進行考查。那么什麼叫"格西"?"格西"意為"善知識",是黃教顯宗教的最高學位之一。要獲得"格西"學位,必須學完因明、釋量、中觀,戒律、俱舍五大論,並淹通經義,在任何僧人的考問面前對答如流,不為所難。學經僧人一旦考取"格西"學位後,就開始成為宗教界的高級分子,可以繼續深造密宗。經過辯經,考取"格西"是拉薩祈禱大法會的重要活動項目之一。
在代理赤巴經師來取會場時辯經即停止。代理赤巴在寶座上就座畢,隨即領誦"般答波羅密多經",念誦完畢,哲蚌寺大會領經誦師起立向赤巴敬獻曼札。為了讓人們了解並崇敬釋迦牟尼的高德,代理赤巴聖師在早上的法會上給僧眾和施主分段講解釋迦牟尼的三十四本生傳。
這時哲蚌寺四大札倉的領誦師抑揚頓挫地念誦迎請、沐浴、七支和曼札誓願等,念誦畢就座。
西藏黃教派僧人們都戴黃帽,這有好多傳說,比如一說黃帽原是持律者所戴,據土官《宗派源流》說貢巴饒塞大律師送盧梅到西藏去的時候,把自己戴的黃帽送給盧梅,說戴上這個就想起我來了。後來宗喀巴想振興戒律。因而也就戴了黃帽子。
另一種說法,在宗喀巴幼年時曾經站在長新門徒的最末一個位置上,等候薩克牙寺的住持給他們頒發僧帽,僧帽都是紅色的,輪到宗喀巴時,帽子已經發光了,正好缺少他這一頂。為了不使他光著腦袋,發帽子的活佛順手揀了一頂僧帽給他戴上,結果是頂黃色的。宗喀巴一直戴著這頂黃帽。後來他成了佛教的首領,就取黃色做新教的象徵。
還有一種說法,甘丹寺"開光"儀式時,宗喀巴只穿了黃袈裟,而沒有戴帽子。後來他的弟子和施主要求他配戴黃帽子。以後他的弟子們也就隨著戴黃帽子,因此形成黃帽派。
和祈禱大法會相關的活動還有,藏楞正月十五日,傳說釋迦牟尼"示現神變",宗喀巴為紀念他。在最後的一天夜裡,舉辦了"舉阿曲巴",意為元宵,俗稱花燈節。在大昭寺周圍的八廓街擺滿絢麗多彩、規模宏大的酥油花燈供品。大昭寺廣場上燈火輝煌,人聲如潮,一片歡騰。酥油供品展會,它是拉薩祈禱大法會結束之時,表示慶祝的一項活動。今年的酥油供品共有20個系列,作品多達幾百幅,用五彩調製的酥油,塑造成各種佛像,菩薩,天女,文殊,釋迦牟尼,宗喀巴三師弟,藏王松贊乾布等人物故事,鳥獸花草及充滿民族特色的圖案,造型優美,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其中最大的花燈供品塔高達10多米,顯示了西藏人民高超的藝術才能,是西藏古老文化和人民智慧的精華。這種藝術作品傳到青海,四川等藏區。花燈之夜,來自本地區和四川,雲南,青海,甘肅等地的民眾達10多萬人,還有來自15個國家的外國朋友參觀了酥油供展品。雖然聚集人很多,都能行善為重,和睦相處。人們載歌載舞通宵達旦,徹夜不眠。幾百年來這些活動已成為拉薩人民的傳統習俗。
參加祈禱大法會的僧眾臨返寺前的這天早晨,要迎請未來佛強巴通真早日降臨人世普度眾生。按佛教傳說,佛有三世可分,當代是釋迦牟尼時代,這一時代去以後,將會開始強巴佛未來佛彌勒佛)的時代。僧眾們要舉行迎請強巴佛環城儀式。
凌晨,古城拉薩無數虔誠的信教民眾早已燒香等候在大昭寺的周圍。眾僧侶為強巴佛像誦經洗塵。走在迎請強巴佛像隊伍前面的是法會代理赤巴,法會領經師以及手持華蓋、彩幢和飛幡的僧侶儀仗隊伍。一路香菸繚繞,法號、嗩吶,鑼鼓聲此起彼伏。來自藏區和國內外數以萬計的民眾站立在道路兩邊。人們雙手合十,默默祈禱,投獻哈達,寄託心愿,端爐燒香為佛淨氣。迎請強巴佛像環城儀式結束以後,來自各地區的100名農牧民舉行了賽馬儀式和賽跑,抱石頭等精彩的傳統體育節目表演。當天下午1800多名僧眾背著石頭按照傳統習慣在拉薩河築起水壩。拉薩祈禱大法會也應結束了。

建築特色

建築特色1

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七世紀松贊乾布時期。十七世紀五世達賴喇嘛時期重建後,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住息地和政教合一的中心。主體建築分白宮和紅宮,主樓十三層,高115.7米,由寢宮、佛殿、靈塔殿、僧舍等組成。布達拉宮是歷世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是過去西藏地方統治者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從五世達賴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儀式均在此舉行,同時又是供奉歷世達賴喇嘛靈塔的地方。
白宮橫貫兩翼,為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地,有各種殿堂長廊,擺設精美,布置華麗,牆上繪有與佛教有關的繪畫,多出名家之手。紅宮居中,供奉佛像,松贊乾布像,文成公主尼泊爾尺尊公主像數千尊,以及歷代達賴喇嘛靈塔,黃金珍寶嵌間,配以彩色壁畫,輝煌金碧。整個建築群占地10餘萬平方米,房屋數千間,布局嚴謹,錯落有致,體現了西藏建築工匠高超技藝。布達拉宮是西藏政教合一政權的中心。每逢節日活動,宮門擠滿信仰藏傳佛教各民族佛教徒,成為著名佛教聖地。1990年8月後重修。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有橫空出世,氣貫蒼穹之勢,堅實墩厚的花崗石牆體,松茸平展的白瑪草牆領,金碧輝煌的金頂,具有強烈裝飾效果的巨大鎏金寶瓶、幢和經幡,交相映輝,紅、白、黃三種色彩的鮮明對比,分部合築、層層套接的建築型體,都體現了藏族古建築迷人的特色。布達拉宮是藏式建築的傑出代表,也是中華民族古建築的精華之作。
今天,人們眼中的布達拉宮,不論是它石木交錯的建築方式,還是從宮殿本身所蘊藏的文化內涵看,都能感受到它的獨特性。它似乎總能讓到過這裡的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統一花崗石的牆身;木製屋頂及窗檐的外挑起翹設計;全部的銅瓦鎏金裝飾,以及由經幢寶瓶摩羯魚金翅鳥做脊飾的點綴……這一切完美配合使整座宮殿顯得富麗堂皇。大殿內的壁畫亦算是布達拉宮內一道別致風景,在這堪稱巨型繪畫藝術長廊內,既記載有西藏佛教發展歷史,又有五世達賴生平,文成公主進藏過程,還有西藏古代建築形象和大量佛像金剛等等,說它是一部珍貴的歷史畫卷毫不為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