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北部地區史

巴基斯坦北部地區史

2013年中國藏學出版社出版社出版艾哈默德·哈桑·達尼編著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基斯坦北部地區史
  • 裝幀:平裝
  • 作者:艾哈默德·哈桑·達尼
  • 出版社:中國藏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3-10
  • ISBN:9787802536029
  • 叢書:環喜馬拉雅文叢
  • 譯者:楊柳,黃麗莎
編輯推薦,作者介紹,目錄,文摘,

編輯推薦

《巴基斯坦北部地區史》對藏學和西藏周邊國家的研究極具參考價值。

作者介紹

作者:(巴基斯坦)艾哈默德·哈桑·達尼 譯者:楊柳 黃麗莎

目錄

漢譯本序
附言
前言
第一章歷史地理
導言
地質史
地理構成
地理位置
現在邊界的形成
地理特點
南部的通道和山口德沃薩依高原阿斯托爾
本吉巴爾蒂斯坦斯卡杜谷地
希格爾河谷哈伯羅和刪挨隆多
納格爾(Nagar,或Nager,或Nagir)罕薩
A.H.達尼論罕薩本土吉爾吉特吉拉斯
歷史地名
達爾德斯坦(Dardistan)和達拉德代薩(Daraddes'a)
博洛爾(Bolor,或Bolur,或Boluristan)
勃律(Bruza)或布魯沙爾(Bru—shal)
坎巨提吉爾吉特吉拉斯
阿斯托爾達麗羅(Darel)希格爾
格爾吉爾小西藏
第二章作為歷史資料的語阿滲地言
傑勒德·富斯曼教授撰
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的達爾德諸語言
科瓦爾語凱拉夏語希納語瑪依央語
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的非達爾德語言
布魯沙斯基語道瑪基語瓦希語
巴爾蒂語
北部地區語言變化概述
第三章巴基斯坦北部地區人種學概觀
卡爾·耶特馬爾教授撰
環境和經濟:一般特徵
伊斯蘭教的多種形式
政治和社會體系
中央集權政體地帶內的吉爾吉特
塔拉汗王朝前屬地的特別傳統
共和政體:通往印度河科希斯坦的過渡地帶
塔拉汗家族的土邦之外的領土:巴爾蒂斯坦
現代發展
第四章從史前史到歷史
引言
岩刻
亞辛、斯卡杜和吉澤爾
吉拉斯地區
第五章早期歷史
早期人類
巨石建造者
達爾德人
亞歷山大及其繼承者
西徐亞一帕提亞人
一場歷史性大災難
貴霜時代(公元1世紀一3世紀)
貴霜王朝時代
公元5世紀—6世紀的匈奴霸權
沙希和達爾德人時期
第六章中世紀史
引言
統治家族與部落寡頭
A(一)吉爾吉特的塔拉汗家族
沙—拉伊斯王朝權力的轉移
塔拉汗王朝(Trakhàn Dynasty)及其早期統治者(第一階段,至公元977年)
塔拉汗王朝的第二階段(公元977年—1241年)
塔拉汗王朝的第三階段(公元1241年—1449年)
塔拉汗王朝的第四階段(公元1449年—1561年)
塔拉汗王朝的第五階段(公元1561年—1635年)
塔拉汗王朝的第六階段(公元1635年—1800年)
塔拉汗王朝的第七階段(公元1800年—1825年)
塔拉汗王朝的第八階段(公元1825年—1840年)
A(二)納格爾的瑪格羅特家族
A(三)罕薩的阿亞希家族
B(一)奇特拉爾的格多爾家族
B(二)、B(三)亞辛和馬斯圖季的胡什瓦格特家族與布尼亞爾的布魯沙伊
C(一)斯卡杜的默格本家族王朝的起源建都斯卡杜16世紀和17世紀的巴爾蒂政權巴爾蒂國的衰落與滅亡
C(二)格爾德赫夏(克爾門)、隆多和阿斯托爾的羅闍們
C(三)希格爾的艾瑪賈家族
C(四)哈伯羅的葉護統治者
結論
第七章現代史
引言
錫克時期的阿富汗和北部地區
北部地區反抗道格拉人和英國的鬥爭
憲政體制
吉爾吉特英國政治代表處的建立
政治管轄區的年貢
納格爾的情況
1935年吉爾吉特瓦扎拉特的租借
印度聯邦成員
歷史性闡釋和回駁
吉爾吉特偵察隊
英國統治的終結
第八章為自由而戰
戰爭的緣起和對此的不同闡釋
摩訶羅閣的準備與防衛
吉爾吉特偵察隊起初的作用
人民的參與
克什米爾土邦軍官聯盟
地方統治者的姿態
圍困吉爾吉特總督的軍事行動方案
包圍並逮捕吉爾吉特總督
吉拉斯偵察隊的行動
吉爾吉特臨時政府
臨時政府的運作
本吉行動
巴赫塔瓦爾·沙和逃亡者被抓獲
巴夏上校——勇者無敵
哈桑·汗上校——虎軍船紋整的英雄
艾赫桑·阿里少校——北山羊軍的英雄
沙·汗中尉(後為空軍上校)——愛斯基摩軍的英雄
北山羊軍和愛斯基摩軍的聯合行動
印軍增兵,指揮官的變動和停火
第九章結束語
達爾德斯坦或缽露羅斯坦
歷史模式
1947年一1948年的行政管理狀況
後來行政管理制度的變化
1971年的北部地區行政管理結構
吉爾吉特特區
巴爾蒂斯坦特區
目前形勢(1985年)
前景展望
附錄1達爾德文化的起源
——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的新發現
舊資料
地理範圍
墓地
陶器
青銅容器
動芝歡頁元物圖像
其他青銅器
裝飾品
斧頭和木匠用的工具
結論
《達爾達充德文化的起源》附圖
附錄2北部地區(1986年—2000年)
縮略語與參考文獻
譯名對照表

文摘

在這裡,寄養關係所帶來的結果與奇特拉爾的情況大不相同:王子們被送往強大的、敵對的家族撫養,這些家族能給試碑尋被保護人提供一個武裝衛士。一旦養子在爭奪繼承權的鬥爭中失敗,這些家葛墊龍嚷族便有喪失自己領地的危險,而一旦養子爭奪王位成功,那他們——而不是統治者,就能奪得失敗者的土地。
罕薩人則採用了一種較聰明的方式來解決這種爭奪繼承權的鬥爭:王子們被送到不同的家族去撫養,下一屆國王由各家族的族長召開會議選舉產生。事後,沒有中選的王子就被投入河中——倘若他們不能及時逃離的話。
這樣,巴爾蒂斯坦的瓦齊爾就完全控制了行政管理。他們以低層官員和下至各村莊的頭人為輔佐,這些頭人形成了一個單獨的階層。
在統治者宮殿的各個地方,還有許多世世代代從事更卑下的工作的群體:打柴的、在廚房工作的、打掃衛生的、看門的,還有衛士和隨從,等等。
哈伯羅的統治者從克什米爾引進了手藝專家。克什米爾人一次又一次地被外地的地主鎮壓和剝削,他們當中出了些技巧高明的藝術家,這個地區的清真寺里的精美雕刻,均出自他們之手。但是,為了給這些外來的藝術家提供宅地和耕地,好幾個本地小村莊的居民不得不遷往別處。
除了這種當地民族的行政改組之外,中央集權的政府加在農村人口身上的負擔也很重。從不享有特權的“帕久”家族的土地上,政府要徵收(農業或牧業)總產量的五分之一。並且,在必要的時候,每個家庭每年都要派一個男丁服四十天的勞役。
而在公共防禦體系(這是賦稅的合法性基礎)中,防禦的戰略重點不是設防的村莊,而是統治者的主要堡壘。每一個王室都在峽谷中建了自己的宮室(有時這些宮殿是以巨石為基礎的),以及在宮室附近高峻的山崖上建立的堡壘。這種地方的防守者自己無法取水,但他們可以依靠築在堡壘里的大水池供水,由一支並不情願的村民組成的隊伍用肩膀將水背上來,儲滿那個水池。
塔拉汗王朝的第三階段(公元1241年—1449年)
塔拉汗王朝的第四階段(公元1449年—1561年)
塔拉汗王朝的第五階段(公元1561年—1635年)
塔拉汗王朝的第六階段(公元1635年—1800年)
塔拉汗王朝的第七階段(公元1800年—1825年)
塔拉汗王朝的第八階段(公元1825年—1840年)
A(二)納格爾的瑪格羅特家族
A(三)罕薩的阿亞希家族
B(一)奇特拉爾的格多爾家族
B(二)、B(三)亞辛和馬斯圖季的胡什瓦格特家族與布尼亞爾的布魯沙伊
C(一)斯卡杜的默格本家族王朝的起源建都斯卡杜16世紀和17世紀的巴爾蒂政權巴爾蒂國的衰落與滅亡
C(二)格爾德赫夏(克爾門)、隆多和阿斯托爾的羅闍們
C(三)希格爾的艾瑪賈家族
C(四)哈伯羅的葉護統治者
結論
第七章現代史
引言
錫克時期的阿富汗和北部地區
北部地區反抗道格拉人和英國的鬥爭
憲政體制
吉爾吉特英國政治代表處的建立
政治管轄區的年貢
納格爾的情況
1935年吉爾吉特瓦扎拉特的租借
印度聯邦成員
歷史性闡釋和回駁
吉爾吉特偵察隊
英國統治的終結
第八章為自由而戰
戰爭的緣起和對此的不同闡釋
摩訶羅閣的準備與防衛
吉爾吉特偵察隊起初的作用
人民的參與
克什米爾土邦軍官聯盟
地方統治者的姿態
圍困吉爾吉特總督的軍事行動方案
包圍並逮捕吉爾吉特總督
吉拉斯偵察隊的行動
吉爾吉特臨時政府
臨時政府的運作
本吉行動
巴赫塔瓦爾·沙和逃亡者被抓獲
巴夏上校——勇者無敵
哈桑·汗上校——虎軍的英雄
艾赫桑·阿里少校——北山羊軍的英雄
沙·汗中尉(後為空軍上校)——愛斯基摩軍的英雄
北山羊軍和愛斯基摩軍的聯合行動
印軍增兵,指揮官的變動和停火
第九章結束語
達爾德斯坦或缽露羅斯坦
歷史模式
1947年一1948年的行政管理狀況
後來行政管理制度的變化
1971年的北部地區行政管理結構
吉爾吉特特區
巴爾蒂斯坦特區
目前形勢(1985年)
前景展望
附錄1達爾德文化的起源
——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的新發現
舊資料
地理範圍
墓地
陶器
青銅容器
動物圖像
其他青銅器
裝飾品
斧頭和木匠用的工具
結論
《達爾德文化的起源》附圖
附錄2北部地區(1986年—2000年)
縮略語與參考文獻
譯名對照表

文摘

在這裡,寄養關係所帶來的結果與奇特拉爾的情況大不相同:王子們被送往強大的、敵對的家族撫養,這些家族能給被保護人提供一個武裝衛士。一旦養子在爭奪繼承權的鬥爭中失敗,這些家族便有喪失自己領地的危險,而一旦養子爭奪王位成功,那他們——而不是統治者,就能奪得失敗者的土地。
罕薩人則採用了一種較聰明的方式來解決這種爭奪繼承權的鬥爭:王子們被送到不同的家族去撫養,下一屆國王由各家族的族長召開會議選舉產生。事後,沒有中選的王子就被投入河中——倘若他們不能及時逃離的話。
這樣,巴爾蒂斯坦的瓦齊爾就完全控制了行政管理。他們以低層官員和下至各村莊的頭人為輔佐,這些頭人形成了一個單獨的階層。
在統治者宮殿的各個地方,還有許多世世代代從事更卑下的工作的群體:打柴的、在廚房工作的、打掃衛生的、看門的,還有衛士和隨從,等等。
哈伯羅的統治者從克什米爾引進了手藝專家。克什米爾人一次又一次地被外地的地主鎮壓和剝削,他們當中出了些技巧高明的藝術家,這個地區的清真寺里的精美雕刻,均出自他們之手。但是,為了給這些外來的藝術家提供宅地和耕地,好幾個本地小村莊的居民不得不遷往別處。
除了這種當地民族的行政改組之外,中央集權的政府加在農村人口身上的負擔也很重。從不享有特權的“帕久”家族的土地上,政府要徵收(農業或牧業)總產量的五分之一。並且,在必要的時候,每個家庭每年都要派一個男丁服四十天的勞役。
而在公共防禦體系(這是賦稅的合法性基礎)中,防禦的戰略重點不是設防的村莊,而是統治者的主要堡壘。每一個王室都在峽谷中建了自己的宮室(有時這些宮殿是以巨石為基礎的),以及在宮室附近高峻的山崖上建立的堡壘。這種地方的防守者自己無法取水,但他們可以依靠築在堡壘里的大水池供水,由一支並不情願的村民組成的隊伍用肩膀將水背上來,儲滿那個水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