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縣第一高中

嵩縣第一高中

河南省嵩縣第一高級中學位於洛陽市區以南70公里處嵩縣城白雲大道,她背依人間仙境白雲山,緊鄰碧波萬頃陸渾湖,是河南省示範性普通高中,河南省文明學校。其前身是1933年由社會知名人士捐資創辦的私立嵩英中學,1978年更名為河南省嵩縣第一高級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嵩縣第一高級中學
  • 簡稱:嵩縣一高
  • 創辦時間:1930年
  • 所屬地區:洛陽市嵩縣
  • 類別:河南省示範性普通高中
  • 主要獎項:河南省招飛先進單位
    河南省科技教育示範學校
  • 現任校長:王明剛
  • 占地面積:219畝
辦學歷史,辦學條件,辦學規模,硬體設施,辦學成果,文化傳統,

辦學歷史

1930年(民國19年),時任河南省主席的萬選才(字得英,嵩縣閆莊人)首倡在嵩縣開辦中學。萬選才逝世後,嵩縣知名人士李遇春,宋金台,阮竹菊等人繼其遺志,繼續創辦。1933年9月經省批准備案,嵩縣歷史上第一所中學“嵩縣私立嵩英初級中學”成立,校址在嵩縣城文廟。開辦經費均系嵩縣知名人士及嵩縣籍軍官捐資。第一任校長李遇春,教導主任李警堂(紙房馬駒嶺人)。1947年學校因戰事停辦。
首任校長李遇春(1860-1939),嵩縣紙房人,清末拔貢,北洋高等警察學校畢業,曾任陝西省財政廳廳長。李遇春主持嵩英中學校政7年,開創了嵩縣新式教育的先河,為嵩縣新思想、新文化的傳播立下不朽功勳。
第二任校長龐文仲(1878-1974),清末秀才,嵩縣車村人,祖籍河南省葉縣,曾任陝西省周至縣岐山縣縣長、河南省政府秘書長、第一屆“國大”代表、國民革命軍六路軍指揮部秘書長。龐文仲1940年接任嵩英中學校長。教導主任李警堂。1944年春嵩縣淪陷,學校被迫停課,師生四散,進行抗日救亡宣傳。
1947年9月嵩縣解放。1945年8月,日本投降,抗戰結束。嵩縣知名人士宋天才倡導全縣紳商捐款,修復嵩英中學設施,秋後複課。宋天才任名譽校長,陳煊化任教導主任,李警堂任主教,實際主持學校工作。
李警堂,嵩縣紙房馬駒嶺人,前清貢生。先後在澠池、鞏義、開封教書。李警堂先生因學識淵博、師德高尚,生性耿直、仗義執言,正己正人,不尚空談,而深得師生愛戴,在全縣有著崇高的威望。他從1945年開始實際主持嵩英中學校政,直至1947年嵩縣解放。
從1933年到1947年,嵩英中學存在14年,她標誌著嵩縣私塾教育的結束和現代新式學校教育的開端,她為嵩縣新思想、新文化的的傳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嵩縣教育史上、嵩縣思想文化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嵩英中學畢業12屆學生,共800餘人。這些嵩英學子成為嵩縣現代史上第一批接受現代教育的新型知識分子。他們後來多數成為嵩縣及豫西地區革命思想的播火者和革命運動的組織者。
嵩英中學初創時期,先後有一批知名學者在此任教。如: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生張宗甫(嵩縣閻莊人)、燕京大學研究生關祥、北京大學畢業生馬奎伊川縣人,地下黨員)、南開大學畢業生張大壯內鄉縣人,地下黨員),都先後在該校任教。當時的語文教師路百占有專著《楚辭微證》出版,地理教師李警堂有《河南鄉土地理》《警堂雜記》等專著存世。
1948年,因全國解放戰爭影響,嵩縣政治形勢嚴峻,學校再度停辦。
1949年4月,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嵩縣依靠原嵩英中學的部分教師和早屆學生為師資骨幹,利用原嵩英中學的部分設施,再度建校,學校易名為嵩縣縣立初級中學,簡稱嵩縣縣中,成為公立學校,校址遷城內二道街(約在現在的書院新村一帶),校長梁貫初,副校長李警堂,教導主任龔仲德。先後在嵩縣縣中任教的原嵩英中學師生有:李警堂、牌玉如、田彝、張鵬、韓綿瓞、張樂平、殷世范、董健等。因此,嵩縣縣中與嵩英中學有一脈相承的關係。該年春秋兩季招生共314人,有教師12人,學校教學工作進入正常狀態。
1950年,學校第一次建立團支部,第一任團支部書記陶自覺;第一次成立總務處,第一任總務主任衛覺民。該年韓戰爆發,12月,在校學生康德如、樊建議等22名學生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學校隆重歡送。
1950年學校開始學習蘇聯的辦學模式和教學經驗,逐漸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課堂教學程式,學校文娛和體育活動開展的轟轟烈烈,學校的政治宣傳功能得到強化。
1951年,嵩縣縣立中學嵩南分校、嵩北分校先後成立,嵩南分校在車村孫店,嵩北分校在田湖。該年12月《嵩縣縣中校歌》創作完成,李養義詞,張一聲曲。
1952年,李丙寅出任校長,李警堂、關誠中任副校長。開始在縣城東關(現址)籌建新校舍。籌備組組長李丙寅,成員范廣居、孟介岑等。該年學校第一次建立工會組織,第一任工會主席汪萬育。
1953年,校址又遷於縣城東關(現址),在新校址招收6班初一新生。當時新校舍的教室為6排磚瓦房,每排9間。後陸續建起了教師住室,教師住室分為東院、中院、西院三個小院。
1954年,學校第一次組建黨支部,第一任黨支部書記李丙寅(兼校長)。1955年學校教職工已達78人,學生1185人,22個教學班。1956年學校完全搬往新校址,並開始招收高中班,學校更名為嵩縣第一中學,簡稱嵩縣一中。當年學校開始肅反運動,政治氣氛緊張。1957年,趙則欽出任校長和黨支部書記,11月開始“社教”運動。12月開始反右派政治運動,政治空氣更加緊張,“左傾”思潮更加嚴重。1957年至1958年的反右運動中,教師龔仲德、谷學仁、李建中被打成“右派”分子。該年學校教學工作要求“大躍進”“放衛星”,學生到處採鐵沙,收廢鐵。學校在校院建起小型煉鐵爐。學校基本上以生產勞動為主,一年內曾幾度停課,嚴重影響了教學工作。該年11月張應岐出任學校校長、支部書記。
1956年開始招收高中班,成為完中。“文化大革命”中,曾更名為“嵩縣五七大學”。
1951年至1957年間,學校文藝宣傳隊非常活躍,曾先後出演過《白毛女》《劉胡蘭》《小二黑結婚》《小白旗的風波》《弟兄倆》《不能走那條路》《參軍》《三砸鐵索鏈》《紅色種子》等劇目,並曾到縣內不少鄉村巡迴演出。這一時期,學校基本上成了政治的附庸
1960年,因嵩縣蠻峪嶺以北併入伊川縣(蠻峪嶺以南及欒川縣合併為嵩縣,取消欒川縣),所以學校曾一度更名為伊川縣第二中學。1961年嵩縣轄區恢復,學校也恢復嵩縣第一中學稱謂。該年社會政治形勢逐漸平穩,學校教學工作也漸趨正常,但因受三年自然災害影響,從1961年至1962年學校物質生活極度困難,不少學生因飢餓而退學。
1964年,李星三出任嵩縣第一中學校長,學校教學秩序較為平穩。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7月縣“工作組”進駐學校,取代學校的黨政領導。不少校領導和教師被打成“黑幫”,學校有14人被定為“牛鬼蛇神”,有10名教師遭到批鬥。政治課語文課合併為政治課,生物課、衛生課停開。8月學校更名為嵩縣工農兵學校。
1967年學校成立紅衛兵組織,其中“血戰到底兵團”影響縣內外,數百名紅衛兵到北京“串聯”,到天安門廣場接受毛主席檢閱。呂清章、谷學仁、徐立道、黃伯仁、陳中建、牌玉如、陳明曾、王常來、孫霞誠、殷世范等老師遭到圍攻和批鬥,其中以陳明曾遭受迫害最甚:跪石子、跪瓦礫、跪板凳、戴高帽、五花大綁、背綁吊起、揪頭髮、挨棍棒、挨皮帶、挨皮鞭、挨拳打腳踢、“假槍斃”等,受盡折磨。
1968年2月,“工宣隊”,“貧宣隊”進駐學校,學校集中力量搞“斗、批、改”,停止上課。外縣籍教師到閆莊駐隊,或到閆莊白果樹山“農幹校”勞動;本縣教師返回所在鄉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12月“嵩縣一中革命委員會”成立,李春旺任革委會主任。
1969年,學校更名為嵩縣五七學校。1970年五七學校開始招生,當時全校有學生586人,按軍事編制,編成五個連、14個排。1971年至1973年,學校根據當時政治形勢要求,倡導學工、學農、學軍。學校建起葡萄糖廠、高錳酸鉀廠、複合肥廠、小型機械廠、農場等,舉辦赤腳醫生培訓班。強調“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基礎理論課教學被嚴重削弱。
1974年3月,李松壽同志調任學校革委會主任。1975年4月學校更名為嵩縣五七大學,分七個系:農業、衛生、師資、機電、水利、獸醫、果林,學制三年。4月李松壽同志任黨支部書記,黃正喜同志任革委會主任。該年學校機電修理廠、再生燈泡廠、複合肥廠開始生產,手扶拖拉機培訓班開學。學校文藝班排演《沙家浜》《智權威虎山》《龍江頌》等劇目。1976年,衛生班實施“開門辦學”,到德亭佛泉寺深山中開荒種藥。1977年學校農機班培訓拖拉機手,機電班培訓電影放映員。這一年在政治上開始批判“四人幫”,進行撥亂反正。 “文革”十年,嵩縣一中也和我們的國家一樣,遭受了一場浩劫。學生放縱了“野性”,正常的教學秩序和規章制度被嚴重破壞,一大批優秀教師遭到迫害,這是學校歷史上沉痛的一頁。
1977年至1982年又附設師範班。
1978年8月,學校正式更名為“嵩縣第一高級中學”。1979年為文革中受迫害的老師平反。
1981年馬國敏同志任一高校長,開始了學校的全面復甦時期,尤其是教學工作得到了極大重視,各項規章制度開始建立健全。6月開始籌建教學樓,1982年9月教學樓竣工交付使用。
1984年9月校長馬國敏調任嵩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呂清章同志任校長,段孟吉同志任黨支部書記,學校各項工作步入穩定健康發展階段。10月號稱“亞洲第一大草房”禮堂拆除。 1987年,高考上線突破百人大關。袁藝紅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1989年王莉同學考入中國政法大學。 1990年,1號老師公寓樓竣工,24戶教師喬遷新居。
全國解放以後的50年代到80年代,嵩縣一中又湧現出一批縣內外著名的教師。如語文教師龔仲德、謝呼晨,政治教師關承中、馬國敏,數學教師谷學仁、呂清章,歷史教師陳中建,物理教師邵勞吾,化學教師黃柏仁、李百萬,生物教師陶君道等知名教師都先後在此任教。
1991年12月餘留拴同志出任一高校長。1993年開始籌建一中大禮堂,並向全縣各單位及歷屆校友發起捐資助學倡議, 1994年9月,大禮堂竣工。1996年高考,齊桃利同學語文高考成績獲河南省文科第一名。1997年2月,李本中同志出任嵩縣一高校長,開始籌建新教學大樓和教工公寓樓。1997年高考,楊義鋒同學數學成績列全省第一名,考入北京大學。1998年兩座教工公寓樓竣工,2000年新教學樓竣工。
2001年席建強同志出任嵩縣一高校長,2003年張莊子同志出任嵩縣一高黨總支書記。學校進入硬體建設快速發展時期,學校規模迅速擴大。先後征地140畝,使校園面積達到219畝,又先後建成四棟學生公寓、兩棟學生餐廳、第二教學樓、科技樓,並建成標準體育運動場。教職工總數增加至250名。2002至2006年高考本科上線人數連續跨越200人、300人、400人、500人四個大關。2006年被確定洛陽市示範性普通高中,2007年元月被確定為河南省示範性普通高中。
2007年12月,郭現立同志出任嵩縣一高校長,開始了一高的內部改革、制度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等軟體建設時期。2008年開始,學校設立“一室、三處、三個部”,即黨政辦公室、教務處、政教處、後勤管理服務中心、第一教學部、第二教學部、第三教學部。引入競爭機制、細化管理過程,促使教師和學生全面發展。建立健全了目標責任機制、教師考評機制、激勵懲戒機制、教師專業化成長機制和學生德育考核機制。2009年動工興建的綜合游泳館和第7號學生公寓,2010年將竣工投入使用。目前,學校新的建設藍圖和宏偉目標正在描繪之中。嵩縣一高將以嶄新的面貌,朝著“全市一流,省內知名”的辦學目標努力前進。
半個世紀以來,曾有不少蜚聲中原的學者在嵩縣一中執教。例如“嵩英中學”時期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生張宗甫,燕京大學研究生關祥,北京大學畢業生馬奎,南開大學畢業生張大壯,都先後在該校任教。當時的語文教師路百占有專著《楚辭微徵》出版,地理教師李警堂有《河南鄉土地理》、《警堂雜記》等專著問世。解放後,又有龔仲德、關承中、陳中建、谷學仁、邵勞吾、謝呼晨、黃柏仁、呂清章、潘明運、萬福庭等知名教師在此任教。
嵩縣第一高中自1933年建校至今,先後三遷校址,七易校名,已走過了77年的艱難歷程。77年來,嵩縣一高歷經風霜,生生不息,既有曲折坎坷,也有輝煌榮耀,始終與祖國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在嵩州大地上描繪了氣勢磅礴的歷史畫卷。
嵩縣一高,是一所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和創造活力的學校。一代代嵩縣的文化精英在這裡嘔心瀝血,辛勤耕耘;一個個農家子弟從這裡走出山野柴門,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嵩縣一高,在風雨飄搖的三十年代誕生,在戰火硝煙的四十年代成長,在如癲如狂的五十年代歷練;在政治動亂的六十、七十年代篳路襤褸,迂迴前進,在改革開放的八十、九十年代開拓進取,奮起騰飛。如歌歲月,留下了嵩縣一高艱難跋涉的足跡;桃繁李茂,見證著嵩縣一高艱苦創業的輝煌。進入新的世紀,嵩縣第一高中正如一艘巨輪,滿載嵩縣人民的重託,乘著新世紀的浩蕩東風,劈風斬浪,昂首向前!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學校占地219畝,現有教學樓3座,科技樓一座,游泳館一座,男生宿舍樓3座,女生宿舍樓3座,餐廳2個,高標準運動場一個,有教學區和教師住宅區,緊鄰陸渾湖畔,洛欒快速通道從學校前面穿過,由教師員工200多人,學生近7000人,每年本科上線人數都呈兩位數增長。

硬體設施

嵩縣一高,悠久的歷史,深厚的積澱,使嵩縣一高几十年來一直是遠近莘莘學子求學的理想地方。近幾年來,學校先後投入4000多萬元,改善辦學條件和校園環境。教學樓、科技樓、辦公樓、學術報告廳、禮堂餐廳、學生公寓、教師公寓鱗次櫛比,圖書室、閱覽室、實驗室、電教室、多媒體教室等現代化教育教學設施一應俱全,運動場地、鍛鍊器材比較完備,較大程度地滿足了實施現代化教學的需要。2009年初,又根據學校規模發展的需要,投資600萬元,建設綜合游泳館

辦學成果

近年來,學校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向管理要質量,促進內涵發展,努力向一流名校邁進,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近來,學校邀請北京教育專家定期到我校進行教師培訓;利用縣政府給予的優惠政策,到高校招聘優秀本科畢業生和碩士研究生到校任教;培訓、學習、交流使青年教師和骨幹教師的眼界和思路得到極大的拓展,高層次的師資使教師隊伍更加精良。學校還與中國教育學會中育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簽訂協定,由北京著名教育專家和特、高級骨幹教師和我校教師合作共建清華、北大攻關班,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培養出一流的學生精英。
學校先後獲得河南省文明學校、河南省招飛先進單位、河南省科技教育示範學校、洛陽市文明單位、河南省示範性普通高中、河南省園林化單位、河南省衛生先進單位等20多項市級以上榮譽稱號。
目前,學校正在縣委縣、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開拓創新,奮力拚搏,努力促進各項工作再上新台階。內強素質,外樹形像,促進學校科學發展,向一流名校邁進,為創辦人民滿意的一流名校而不懈奮鬥。

文化傳統

學校牢固樹立現代化的教育觀念,形成了“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校風。確立了“全市一流,省內知名”的辦學目標和“理想遠大,品德高尚,全面發展,學有所長”的培養目標。學校形成了“一室、三處、三個部”的管理格局。以“當好人民滿意的教師,辦好人民滿意的學校”為出發點,實行科學化的管理,引入競爭機制、細化管理過程,促使教師和學生全面發展。注重教師職業道德的培養,建立了目標責任機、教師考評機制、激勵懲戒機制和教師專業化成長機制。堅持德育為首的原則,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著力構建紀律校園、書香校園、文化校園。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嵩縣第一高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