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麵食歷史

山西麵食歷史

世界的麵食之根就在山西。山西麵食,不僅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飲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麵食歷史
  • 外文名:Shanxi pasta history
  • 省份:山西
  • 評價:世界飲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簡介,歷史由來,麵食品種,

簡介

世界的麵食之根就在山西。今天的晉南作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在這裡,炎鞭百草,稷教稼穡,上古時期出現了華夏第一餅——堯主餅,自此順流而下,有漢之"煮餅"、晉之"燙餅"、唐之"冷淘"……凡此種種,無不由三晉而生,由三晉而興,由三晉而演繹流傳,惠及四海,澤被五洲,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華麵食文化。稷是周王朝的祖先后稷,他教給百姓種植糧食的方法,把人類帶入了農耕文明。於是人們把當時的糧食作物黍就叫作"稷",他也被奉為穀神。傳說今天的晉南稷山縣就是后稷生長和教民稼穡之地。如今,山西人在節日或嫁娶時,仍用黍(糕米)來做油糕。很多人不知道,歷朝歷代的黃鐘大呂,就是用黍來定音的。現在晉南流行的堯王餅(石頭餅),也常把人們帶回到遠古的石烹時代。山西還以其地理氣候孕育出了眾多的雜糧,世人稱之為"雜糧王國",其莜麥、蕎麥及各種豆類,均可製成營養豐富的各種麵食。星移斗轉,朝代興替,山西麵食也在歷史的長河中傳播變化。東漢末年,山西運城胡相的羊肉泡饃開始傳向陝甘寧等西北地區。唐朝時,稷山人金氏兄弟赴京(長安),後在岐山開了"順天立"麵館,後來成為聞名中外的岐山掛麵。元朝時,馬可波羅兩次來到太原,將山西麵食帶回義大利,此後山西麵食開始遠播世界各地。

歷史由來

遠古的堯王餅到如今的鮑汁面,從封建宮廷中的豌豆黃小窩頭到民間的烤澇和灌腸,從山西刀削麵到西方的通心粉,從太原的晉陽飯店到北京的晉陽飯莊,從太原街頭的麵食館到日本的蕎面館……
山西麵食的名字也時常在變化。以麵條為例,東漢稱之為“煮餅”;魏晉則名為“湯餅”;南北朝謂“水引”;而唐朝叫“冷淘”……。麵食名稱推陳出新,因時因地而異,俗話說嬌兒寵稱多,麵食眾多的稱謂與名堂,正說明山西人對它的重視和喜愛。

麵食品種

山西麵食種類繁多,一般家庭主婦能用小麥粉、高粱面、豆面蕎面莜麵做幾十種,如刀削麵拉麵、圪培面、推窩窩、灌腸等。到了廚師手裡,更被做的花樣翻新,目不暇接,達到了一面百樣,一面百味的境界。據查,麵食在山西按照製作工藝來講,可分為蒸製麵食、煮製麵食、烹製麵食三大類,有據可查的麵食在山西就有280種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麵名揚海內外,被譽為中國著名的五大麵食之一。其他如大拉麵、刀撥面撥魚剔尖、河撈、貓耳朵、蒸、煎、烤、炒、燴、煨、炸、爛、貼、攤、拌、蘸、燒等多種,名目繁多,讓人目不暇接。
山西麵食從遠古走向今天,山西麵食從黃土高原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山西麵食,不僅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飲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