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便秘

小兒便秘是由於排便規律改變所致,指排便次數明顯減少、大便乾燥、堅硬,秘結不通,排便時間間隔較久(>2天),無規律,或雖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小兒便秘可以分為功能性便秘和器質性便秘兩大類。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infantile constipation
  • 就診科室:兒科
  • 常見症狀:排便次數減少、排便困難,腹脹、腹痛等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小兒便秘是由於排便規律改變所致,可以分為功能性便秘和器質性便秘兩大類。

臨床表現

1.排便異常
主要臨床表現為排便次數減少、排便困難、污便等,大部分便秘患兒表現為排便次數減少。由於排便次數少,糞便在腸內停留時間長,水分被充分吸收後變得乾硬,排出困難,合併肛裂患兒有血便。污便是指不故意弄髒內褲,見於嚴重便秘兒童由於大便在局部嵌塞,可在乾糞的周圍不自覺地流出腸分泌液,酷似大便失禁。
2.腹脹、腹痛
便秘患兒還常常出現腹痛、腹脹、食欲不振、嘔吐等胃腸道症狀。腹痛常常位於左下腹和臍周,熱敷或排便後可緩解。腹脹患兒常常並發食欲不振,周身不適,排便或排氣後可緩解。
3.其他
長期便秘可繼發痔瘡、肛裂或直腸脫垂。

檢查

1.大便常規+隱血檢查;
2.甲軸和食物過敏原篩查;
3.鋇灌腸造影和直腸鏡;
4.腰骶椎正側位片;
5.肛管直腸測壓術;
6.肌電圖。

診斷

1.病史
應詳細詢問病史及排便規律,有否胃腸道伴發症狀,如腹痛、腹脹、嘔吐、生長障礙、服用藥物史等。
2.兒童功能性便秘診斷標準
(1)新生兒/幼兒羅馬Ⅲ診斷標準(G7)新生兒~4歲幼兒,至少出現以下2條症狀,達一個月。①排便≤2次/周;②在自己能控制排便後至少有1次/周失禁發作;③有大便瀦留病史;④有排便疼痛和費力史;⑤直腸記憶體在大量糞便團塊;⑥巨大的糞便曾阻塞過廁所。伴發症狀包括易激惹、食慾下降和(或)早飽。隨著大量糞便排出,伴隨症狀可很快消失。
(2)兒童/青少年羅馬Ⅲ診斷標準(H3a)年齡大於4歲兒童,必須滿足以下2條或更多,且不符合腸易激綜合徵(IBS)的診斷標準:①排便≤2次/周;②至少有1次/周大便失禁;③有大量糞便瀦留或有與糞便瀦留有關的姿勢;④有排便疼痛或困難病史;⑤直腸記憶體在大糞塊;⑥巨大的糞便曾阻塞過廁所。確診前至少2個月滿足上述標準;並且發作至少1次/周
3.器質性便秘的診斷
小兒常見的器質性便秘有先天性巨結腸及巨結腸類緣病、肛門狹窄、甲狀腺功能低下,其診斷應結合病史、體查以及相關檢查綜合考慮。臨床上應詳細詢問患兒是否存在胎便排出延遲、納差、腹脹、生長發育遲緩等病史,並行肛門指檢(先天性巨結腸有爆破性排便,而肛門狹窄的患兒成人示指通過困難),鋇灌腸造影有利於先天性巨結腸及巨結腸類緣病、肛門狹窄的診斷,而甲狀腺功能低下有賴於甲狀腺功能檢查。

治療

有原發病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如先天性巨結腸及巨結腸類緣病、肛門狹窄、甲狀腺功能低下等)。治療功能性便秘的根本應放在改善飲食內容,多補充水分和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同時養成排便習慣。
1.灌腸治療
是去除直腸內的嵌塞糞便最簡便而有效的方法,可與口服瀉藥配合套用。對於嚴重便秘者可先予以生理鹽水、石蠟油、硫酸鎂按3:2:1比例混合腸內保留。
2.藥物治療
導瀉劑可維持規律性排便,常見的有滲透性瀉劑(乳果糖)、灌胃劑(聚乙二醇)、潤滑劑(液體石蠟)、刺激性瀉劑(番瀉葉)。維持治療需數月,當兒童形成規律性容易排便後才考慮停藥。
3.飲食調整、訓練排便
可防止便秘再發。增加水攝入以軟化大便,多補充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全麥、水果和蔬菜)也是治療便秘的部分。規律性如廁習慣是治療便秘的重要部分。無論有無污便,餐後應有充足的如廁時間,這有利於兒童保持排便頻率的記憶。

預防

補充足夠的水分,多攝入含纖維素多的食物,養成好的排便習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