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便秘

嬰幼兒便秘

便秘指大便乾硬,消化不良是嬰兒便秘常見原因之一,一般通過飲食調理可以改善,飲食調理包括改吃不含棕櫚油的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飲食不足,食物成分不當,腸道功能失常,體格和生理異常等也會引起嬰幼兒便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嬰幼兒便秘
  • 外文名:Infant constipation
  • 病因:飲食
概述,診斷,治療,原因,調理,生理原因,預防,護理,應對措施,應對手冊,便秘真相,

概述

近年來,患便秘的兒童日益增多。兒童患便秘的原因,除患有器質性病變(巨結腸、腸息肉等)外,大都由於飲食結構不合理,或者平時飲水少,或者沒有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所致。
便秘雖不是大病,但危害卻不小。便秘不僅會使有毒物質長時間滯留在體內,損害肝、腎,還可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導致肥胖、脂肪肝等疾患。最嚴重的是,長期便秘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

診斷

應詳詢病史及大便規律,有否胃腸道伴發症狀如:腹疼、腹脹、嘔吐、生長障礙、服用藥物史等。體檢時應注意檢查會陰部,肛門周圍,進行肛門指檢。注意有否肛門裂、皮膚感染、尿布疹等。如指檢觸及大量硬糞塊或指檢後隨之排出大量糞便,症狀隨之緩解,診斷可明確。
新生兒生後24小時未排出胎便,高度懷疑梗阻,應進一步檢查如拍立位腹部平片等。嬰兒生後即開始便秘,應注意與甲狀腺功能不全和先天性巨結腸鑑別。後者鋇灌腸檢查除結腸擴張外,可見有節段性狹窄,而慢性便秘則結腸全部擴張。對兒童便秘也要進行詳細體檢和必要的輔助檢查,以便和神經性或器質性梗阻鑑別。

治療

有原發病者積極治療原發病(如呆小病等)。治療單純性便秘的根本在於改善飲食內容,多補充水份和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如穀物、蔬菜等)。同時訓練排便習慣。藥物治療只在必要時臨時使用。
1.人乳餵養嬰兒的飲食矯正人乳餵養嬰兒較少發生便秘。如果發生,除餵人乳外,加用潤腸輔食,如加糖的菜水或桔子汁(套用新鮮桔子擠汁,市售瓶裝桔汁開瓶後易污染)、番茄汁、煮山楂或紅棗水。4個月以上可加菜泥或煮熟的水果泥。母乳不足時,可加1~2次加8%糖的牛乳。蜂蜜水每日60~90ml,也有幫助。 在母乳不足的情況下也可通過嬰幼兒奶粉營養素來進行營養的補充,還可以在和奶粉的時候加點益生菌,能夠幫助孩子對牛奶或奶粉的消化,吸收,治療便秘。
2.人工餵養嬰兒的飲食矯正
人工餵養兒較易便秘,但如合理加糖及輔食,可避免便秘。如果發生,可將牛乳加糖增至8%,並可加餵果汁(如番茄汁、桔汁、鳳梨汁、棗汁以及其他煮水果汁),以刺激腸蠕動。較大嬰兒,可加菜泥、菜末、水果、粥類等輔食。再大一些可加較粗的穀類食物如玉米粉、小米、麥片等製成粥。在1~2周歲,如已加了各種輔食,每日牛奶量500ml即夠,可多吃粗糧食品、紅薯、胡蘿蔔及蔬菜。有條件者可加瓊脂果凍。亦可嘗試使用天然植物製成的清火產品,科學配比,達到一清二潤三舒暢的去火效果。市面上去火產品品牌較多,相關認證、成份、銷售歷史,市場口碑等都是評判的依據。 營養不良小兒便秘,要注意補充營養,逐漸增加入量,營養情況好轉後,腹肌、腸肌增長、張力增加,排便自然逐漸通順。
3.訓練習慣
排大便是反射性運動,小兒經過訓練能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一般三個月以上嬰兒可開始訓練,清晨餵奶後由成人兩手扶持,或坐盆或排便小椅,連續按時執行半至一個月即可養成習慣。養成後不要隨意改動時間。對年長兒慢性便秘,除鼓勵其多運動、多進纖維多的食物外,亦應使其按時通便,養成良好習慣。
4.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慢性便秘多系津虧腸燥所致,治以滋陰潤腸法。輕者可用單味郁李仁,每次嚼服3~5粒,每日1~2次,或隔日服。較重者常用三仁丸(瓜蔞仁、郁李仁、火麻仁各等量做密丸,每丸3g)每次1丸,每日1~2次,年幼者減半。年長兒可服麻仁滋脾丸,每日1~2丸,通便後停服。
5.嬰幼兒功能性便秘的飲食調節法:
吃母乳的嬰幼兒便秘,應堅持母乳餵養。同時,媽媽飲食要清淡少吃辛辣食物;延長單側哺乳時間,多給寶寶喝後半段含脂肪成分較高的奶水;另外,適當給寶寶做腹部按摩也能緩解便秘。
配方奶混合餵養及人工餵養的嬰幼兒便秘,通常是奶粉中的蛋白質和脂肪中的棕櫚油不消化引起的。改服不添加棕櫚油的小分子蛋白配方奶粉,有助於緩解排便困難和便秘。國際奶粉品牌一般均有此類易消化配方,有助於軟化嬰幼兒大便,改善排便困難和便秘。添加輔食的嬰幼兒便秘,應適當增加液體攝入,除水之外,喝些含有山梨醇的果汁,如如西梅汁、梨汁、蘋果汁,也能增加大便次數和大便中的水分;增加澱粉、全麥的輔食攝入,可以起到軟化大便的作用。補充鈣劑、鐵劑可能會引起便秘。
5.其他療法
幼兒可在每晚睡前服鎂乳每次0.5~1ml/kg,或液狀石蠟每次0.5ml/kg,也可二藥製成合劑使用,可免單用石蠟油易自肛門漏出。以上藥物可連用3~5日,同時次晨訓練大便。為免吸入,嬰兒不用石蠟油。兒童還可用酚酞每次3mg/kg,睡前服。急性便秘或糞塊嵌塞,可用開塞露(甘油和山梨醇製劑)5~10ml注入肛內,刺激直腸引起排便;在家中可用小肥皂條插入嬰兒肛門通便,也可用小指戴像皮手套蘸少量石蠟油或凡士林,插入肛門通便。灌腸的方法刺激強,易養成習慣,非特殊需要時不採用。
嬰兒便秘可進行無痛的方法解決
(1)用手掌輕輕摩擦嬰兒的腹部,以肚臍為中心,由左向右旋轉摩擦,按摩10次休息5分鐘,再按摩10次,反覆進行3回。
(2)嬰兒仰臥,抓住嬰兒雙腿做屈伸運動,即伸一下屈一下,共10次,然後單腿屈伸10次。
(3)用油質外用藥(如金黴素軟膏)塗在嬰兒肛門口,墊上軟紙,輕輕推按肛門,慢慢做10次。一般很快即有便意或排便。
寶寶便秘該怎么辦
便秘反覆出現,易引起營養不良、肛裂、痔瘡和直腸脫垂,故應爭取早期治療、早期預防。
①改變飲食結構:主張母乳餵養,乳母應注意飲食均衡,不宜過食高蛋白食物,如雞蛋、牛肉、蝦、蟹等,應儘可能多吃青菜和水果。母乳餵養的嬰兒出現便秘時,可另加潤腸食物,如加糖的菜汁、橘子汁、蜜糖水、甜煉奶等。
②人工餵養兒易發生便秘,可適當減少牛奶的餵入量,添加輔食,如牛奶中加糖,餵食蜂蜜、梨汁、橙汁、番茄汁、菜汁等,以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幼兒可多進食蔬菜、水果、粗糧、番薯等。
③對營養不良的患兒應加強營養,增強體力,使腹壁和腸壁增厚,張力增加,從而改善便秘的症狀。
④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建議小兒要做到每天排便一次,最好是在每天晚餐後排便。非不得已的情況下,不輕易更改排便時間,不隨意減少排便次數。對於便秘患兒,便前可先讓其做下蹲動作,增加腹壓,或順時鐘方向按摩腹部,促進腸管蠕動,達到排便的目的。
⑤中藥對小兒便秘具有良好的效果,中醫認為,該病為胃腸結熱、津虧腸燥而致,治宜滋陰清熱、潤腸通便為原則,可用火麻仁、瓜蔞仁、牛膝、知母、玄參各10克(嬰兒酌減),煎水飲用以治便秘。
⑥忌食辛辣燥熱之品,如姜醋蛋、辣椒、羊肉等,飲食宜清淡,可多食用雪梨煲豬胰湯、胡蘿蔔馬蹄煲脊骨湯、菜乾煲脊骨湯、節瓜煲脊骨湯、番薯糖水等。
嬰兒便秘吃什麼
有些嬰兒出生不久,大便就不順當,隔1-2天或3-4天才解1次。更有甚者,若不予處理則不會排便,常使家長愁上心頭。近年來,某些廣告大肆宣揚“排毒”、“大排毒”,似乎大便在腸里多留幾天就要“中毒”,這無疑又增加了家長的憂慮。其實這些憂慮大可不必,據我們的臨床經驗,這種幼嬰便秘是十分常見的。究其原因,大多數與所哺乳類營養成分失調有關。多數因為乳中尤其是牛奶及其製品中蛋白用、脂肪過多而碳水化合物不足造成。就蛋白質而淪,當乳中蛋白質過高時,因蛋白質(如牛奶、奶粉中的酪蛋白)較難以消化吸收,多餘的就會與鈣結合成堅實的糞塊。在大眾的印象中,脂肪、油酸常能潤腸,怎么多了倒會便秘?與我們的想像相反,脂肪多了也可與腸腔中的鈣結合成皂塊,在嬰兒大便中見到的白色奶瓣即是皂塊。此外,脂肪分解後形成的短鏈脂酸,到了大腸可以降低大腸蠕動,大便在那裡貯久了,水分被吸收,就留下了乾巴巴的糞塊。
解決這種嬰兒便秘並不困難,只要每天給嬰兒添餵點米湯就可以了,當然必須瀝去米湯中的飯粒。也可用薏米少許煎水來餵哺。此時若將便秘誤為“熱氣”而灌“涼茶”或“七星茶”是不可取的。因涼茶也好,七星茶也好,餵多了反會擾亂胃腸消化功能,即中醫所說的損傷脾胃功能,影響嬰兒食慾和削弱嬰兒體質。另一種誤解是以為小兒中氣不足而亂用黨參、北芪等中藥,鬧得嬰兒興奮煩躁不已,更不可取。民間也有使用蜂蜜通便的,其實蜂蜜必須用涼水沖兌才有效,溫熱水無效,讓新生兒、幼嬰喝涼水,刺激腸蠕動,雖能導瀉,但會引起腸絞痛,這又何苦?
幼嬰若數日未解便,大便乾結,此時應先用甘油栓或小兒開塞露通便。用開塞露一般只要用一半藥液即可,擠入後要讓藥液停留在腸內至少10-15分鐘,讓藥液軟化糞塊才排便。若擠入後立即拉出,那就白費了。有的家長喜用手指摳糞塊,那就要十分小心,千萬不要用食指,只能用小手指,還要蘸些凡士林潤滑劑,以免不慎撐壞肛門括約肌,造成以後大便失禁,遺害無窮。
嬰兒便秘除上述最常見的原因外,還有一些少見原因:如肛周炎症,或因硬實糞塊或手指摳挖造成肛裂,使嬰兒排便時肛門疼痛難忍,久而造成繼發性便秘,這時糞便表面還會帶血。此時除軟化大便外,還應勤換尿布,清潔肛周,醫治皮炎。
另有少見的便秘原因是先天性巨結腸和甲狀腺功能不全。
先天性巨結腸患兒自出生後即有大便不正常,時而數日不排便,時而拉出大量稀便,腹脹嚴重。因多有營養不良,皮脂菲薄,腹部常見擴張的腸段蠕動。此病必須及時請醫生診治。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不全,又稱克汀病或呆小症。患兒除便秘外,還表現為皮膚粗糙,體溫低下,少吃懶動;很少啼哭,哭則聲如“老鴨叫”;腹脹,面與下肢似腫非腫,面容呆板,舌常外伸。有經驗的兒科醫生,只要仔細檢查多會考慮此病。若上述兩病症狀尚不明顯時,則非做進一步檢查不可。此兩種病雖說不可不防,但畢竟少見,若經醫生排除後,便不必耿耿於懷。但長期便秘者就不能單靠開塞露或食物調節,需要就診排除可引起便秘的疾病。

原因

嬰幼兒便秘是一種常見病症,其原因很多,概括起來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屬功能性便秘,這一類便秘經過調理可以痊癒;另一類為先天性腸道畸形導致的便秘,這種便秘通過一般的調理是不能痊癒的,必須經外科手術矯治。絕大多數的嬰兒便秘都是功能性的。
引起嬰幼兒便秘的原因較多:
(1)沒有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該排便時,孩子還在玩耍,抑制了便意,久之使腸道失去了對糞便刺激的敏感性,大便在腸內停留過久變得又乾又硬;
(2)飲食不足嬰兒飲食太少,經消化後產生的殘渣少,自然缺乏大便。牛奶中糖量不足也可使大便乾燥;
(3)食物成分不當食物中含多量蛋白質,而碳化合物、纖維成分少,也容易造成便秘;
(4)腸管功能不正常缺乏運動或患佝僂病、營養不良等都可使腸肌鬆弛,缺乏對糞便的推動力;
(5)其他因素如肛門裂、肛門狹窄、先天性巨結腸等都可引起便秘。便秘的治療首先查明便秘的原因,根據病因,採取治療措施。改善飲食,訓練排便習慣也是很重要的。
嬰幼兒功能性便秘
如果嬰兒飲食太少,消化後的余渣就少,自然大便也少。奶中糖量不足,可以便大便乾燥。如長期飲食不足,則形成營養不良,腹肌和腸肌缺乏力量,不能解出大便,可出現頑固性便秘。大便的性質與食物成分有關,如果食物含有多量的蛋白質而缺少碳水化合物(糖和澱粉),則大便乾燥而且排便次數少;如果食物中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則排便次數增加且大便稀軟;如果食物中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高,則大便潤滑。某些精細食物缺乏渣滓,進食後容易引起便秘。有些小兒生活沒有規律,沒有按時解大便的習慣,使排便的條件反射難以養成,導致腸管肌肉鬆弛無力而引起便秘。此外,患有某些疾病如營養不良、佝僂病等,可使腸管功能失調,腹肌軟弱或麻痹,也可出現便秘症狀。
嬰幼兒一般每天1--2次大便,便質較軟,若兩到三天不解大便,而其他情況良好,有可能是一般的便秘。但如果出現腹脹、腹痛、嘔吐等情況,就不能認為是一般便秘,應及時送醫院檢查。幼兒一天一次大便屬於正常,但有的小兒兩到三天解一次大便,而且大便質軟量多,也屬正常。小兒發生便秘以後,解出的大便又乾又硬,乾硬的糞硬刺激肛門產生疼痛和不適感,天長日久使小兒懼怕解大便,而且不敢用力排便。這樣就使腸子裡的糞便更加乾燥,便秘症狀更加嚴重。
人乳餵養的嬰兒發生便秘較人工餵養兒少。如果出現便秘,可在人乳餵養的同時加橘子汁、糖或蜂蜜。牛乳餵養的嬰兒發生便秘,可酌減牛奶總量,在牛奶內增加糖量至8%--10%,還可以加橘子汁、鳳梨汁、棗汁或白菜水,以刺激腸蠕動。
目前由於營養不良導致的便秘已經不多了,主要是營養過剩和食物搭配不當導致的便秘。很多孩子的父母一味地增加孩子的營養,讓食物中的蛋白質量很高,而蔬菜相對較少。當今兒童食品工業飛速發展,許多高級的兒童食品都是些精細糧食製品,缺少渣滓,小兒很少吃粗纖維及含渣多的食物,容易導致便秘。
對嬰幼兒來說,合理的食物搭配不僅可以預防便秘的發生,而且對便秘有良好的治療作用。食物中魚、肉、蛋與穀物的比例要適當,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讓孩子吃一些玉米面和米粉做成的食物。要訓練小兒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
引起嬰幼兒便秘的因素有飲食不足、食物成分不當、腸道功能失常、體格與生理的異常及精神因素所造成的。
1.飲食不足
嬰兒進食太少時,消化後液體吸收余渣少,致大便減少、變稠。奶中糖量不足時腸蠕動弱,可使大便乾燥。飲食不足時間較久引起營養不良,腹肌和腸肌張力減低,甚至萎縮,收縮力減弱,形成惡性循環,加重便秘。
2.食物成分不當
大便性質和食物成分關係密切。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質,而碳水化物不足,腸道菌群繼發改變,腸內容發酵過程少,大便易呈鹼性,乾燥;如食物中含較多的碳水化物,腸道發酵菌增多,發酵作用增加,產酸多,大便易呈酸性,次數多而軟;如食入脂肪和碳水化物都高,則大便潤利。如進食大量鈣化酪蛋白,糞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鈣皂,糞便增多,且易便秘。碳水化物中米粉、麵粉類食品較穀類食品易於便秘。小兒偏食,許多小兒喜食肉類,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纖維素太少,也易發生便秘。
3.腸道功能失常
生活不規律和缺乏按時大便的訓練,未形成排便的條件反射導致便秘很常見。另外學齡兒童常因無清晨大便的習慣,而學習時間不能隨時排便,上課時憋住大便也是導致便秘的常見原因。常用瀉劑或灌腸,缺少體力活動,或患慢性病如:營養不良、佝僂病高鈣血症皮肌炎呆小病及先天性肌無力等,都因腸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而便秘。交感神經功能失常、腹肌軟弱或麻痹也常使大便秘結。服用某些藥物可使腸蠕動減少而便秘,如抗膽鹼能藥物、抗酸劑、某些抗驚厥藥、利尿劑以及鐵劑等。
4.體格與生理的異常
如肛門裂、肛門狹窄、先天性巨結腸、脊柱裂或腫瘤壓迫馬尾等都能引起便秘。應進行肛門指檢、下部脊柱和會陰部檢查。有的患兒生後即便秘,如有家族史,可能和遺傳有關。
5.精神因素
小兒受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環境和生活習慣的突然改變也可引起短時間的便秘。
寶寶出現便秘現象時,首先要查明便秘的原因,再根據具體情況採取合適的治療措施。同時要注意改善寶寶飲食、訓練寶寶的排便習慣。

調理

首先是飲食調節,儘量的少吃或者是根本不要吃一些辛辣,帶有刺激性的食物,還有就是油炸的食物。並且儘可能的減少蛋白質物質的攝入,也不要吃太多關於油膩的食物,提倡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這樣可以更好的減輕腸胃的負擔使腸胃能夠正常的蠕動,減少便秘和大便乾燥的病發率,從而達到緩解便秘的症狀這樣的一種目的。
其次要適當的做運動,多加鍛鍊。特別是工作期間或者飯後多多走動,最好是不要長期的臥床休息,只有適當的鍛鍊和運動才能夠加快腸胃的蠕動促進腸道的正常生理作用。
然後還要為身體攝入充足的水分,人體需要補充充足的水分,特別現在又是炎熱的夏季,身體不補充足夠的水分的話是很難保證腸道正常的運行。水分也是能夠起到軟化糞便的作用,避免糞便乾燥,能促進排便正常,減少便秘的病發現象。 最後需要注意的就是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和愉快的心情,長時間的悶悶不樂會導致排便意識減弱甚至是加重便秘的症狀,所以說在平時的生活中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也是比較重要的。

生理原因

新生兒或嬰幼兒期可發現一些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肛門或直腸狹窄或閉鎖,先天性巨結腸症等都可引起頑固性便秘,另外一些兒童疾病,如神經發育不全,腸道缺乏神經支配,脊柱畸形,甲狀腺功能低下,精神障礙和一些遺傳性代謝疾病亦伴有便秘。體質虛弱、營養不良、消瘦的兒童易患便秘,嚴重的便秘患者還可引起脫肛與肛裂,使病情惡化。
兒童免疫系統不健全,亦患各種感染性疾病,出現發熱。發熱可是體液減少,甚至可出現輕度脫水症狀,加之飲食功能下降,常常亦可伴發便秘,並可持續到發熱疾病治癒之後。如果不進行調治,會發展成為慢性便秘。飲食因素在兒童便秘發生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兒童偏食或餵養不當,進食過於精細,不吃蔬菜水果等是誘發兒童便秘的主要原因。兒童便秘可以從因未攝入足夠量纖維素及水引起單純性便秘逐漸發展成慢性便秘。由於大塊較硬糞便可引起肛裂,使排便過程疼痛,患兒更不願去排便,容易產生糞嵌塞

預防

便秘是小兒時期常見的頑症,如果父母親能懂得一些醫學常識,給孩子合理的餵養和良好生活習慣的正確指導,相信孩子的便秘是可以治癒的。
1、要讓孩子每天按時坐盆排便,以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2、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飲食要多樣化,少吃生冷食物,食量不能過少,食物不能過於精細,應富含纖維素。
3、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精神上避免持續高度的緊張狀態,尤其對學齡兒童來說,學習緊張,睡眠不足均可引起便秘。
4、吃牛奶的小嬰兒,可適當多加一些糖,還可加些米湯,同時可給桔汁、菜湯等以防大便過乾、過硬造成便秘。
5、避免長期使用引起便秘的藥物如葡萄糖酸鈣、碳酸鈣及氫氧化鋁等。

護理

嬰幼兒便秘雖然談不上什麼大病,但如果長期出現便秘,糞便在嬰幼兒的腸道內停留時間過久,排泄物中細菌會分解產生許多有害物質,這些有害物質容易流到血液中而被身體吸收,寶寶的身體如果吸收的毒素過多,超過肝臟的解毒能力,毒素就會經血液又流入大腦,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引起頭暈,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等症狀,直至最後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
便秘是指腸子運動緩慢,水分吸收過多,導致大便乾燥堅硬,次數減少,排出困難。由於嬰兒膳食種類較局限,常吃的食物中纖維素少而蛋白質成分較高,因此很容易發生便秘,嬰兒便秘時,主要表現為每次排便時啼哭不休,甚至發生肛裂。肛裂的發生使嬰兒對大便產生恐懼心理,造成惡性循環,時間久了,可引起腹脹、食慾減退和睡眠不寧等症狀。因此,嬰兒便秘應及時解除。由於嬰兒的胃腸道神經調節不健全,胃腸功能發育不完善,若用藥物通便,容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發生腹瀉等。所以,對嬰兒便秘,食物療法是最理想的。
引起便秘的原因
原發性因素
1.飲食因素。
一些人飲食過少,食品過精過細,食物中的纖維素和水份不足,對腸道不能形成一定量的刺激,腸蠕動緩慢,不能及時將食物殘渣推向直腸,在腸內停留時間延長,水份過多吸收而使糞便乾燥。進入直腸後的糞便殘渣因為量少,不能形成足夠的壓力去刺激神經感受細胞產生排便反射而引起便秘。
2.排便動力不足。
排便時不僅需要肛門括約肌的舒張、提肛肌向上向外牽拉,而且還需要膈肌下降、腹肌收縮、屏氣用力來推動糞便排出。年老體弱、久病臥床、產後等,可因膈肌、腹肌、肛門括約肌收縮力減弱,腹壓降低而使排便動力不足,使糞便排不乾淨,糞塊殘留,發生便秘。所以老年人多出現便秘。
3.拖延大便時間。
一些人把大便當作無關緊要,可早可遲的事,忽視定時排便的習慣;或因工作過忙、情緒緊張、旅行生活等,拖延了大便時間,使已到了直腸的糞便返回到結腸;或因患有肛裂和痔瘡等肛門疾病、恐懼疼痛、害怕出血、不敢大便而拖長大便間隔時間。這都可能使直腸壁上的神經細胞對糞便進入直腸後產生的壓力感受反應變遲鈍,使糞便在直腸內停留時間延長而不引起排便感覺,形成習慣性便秘。
4.水份損失過多。
大量出汗、嘔吐、腹瀉、失血及發熱等均可使水份損失,代償性引起糞便乾結。
繼發性因素
1.器質性受阻。
腸管內發生狹窄或腸管外受到壓迫時,如腸管良性和惡性腫瘤、慢性炎症所引起的腸腔狹窄變小、巨結腸症引起的直腸痙攣狹窄、手術後並發的腸粘連、部分性腸梗阻等,或腹腔內巨大腫瘤,如卵巢囊腫、子宮肌瘤,以及妊娠、腹水壓迫大腸等,可控糞便通過受到障礙,在腸管內停留時間過長,形成便秘。近年來通過排便造影、肛腸測壓、結腸傳輸時間測定、盆底肌電圖等技術檢查手段,發現了新的便秘類型,稱出口處梗阻型便秘(或盆底肌功能不良)。特點是排便時盆底出口處出現梗阻因素,其中有些可經外科手術消除或緩解。
2.大腸病變。
過敏性結腸炎、大腸憩室炎、先天性巨結腸等疾病可引起大腸痙攣、運動失常,使糞便通過不暢而發生便秘。
3.藥物影響。
服用碳酸鈣、氫氧化鋁、阿托品、普魯本辛、嗎啡、苯乙哌定、碳酸鉍等及鉛、砷、汞、磷等金屬中毒都可引起便秘。長期濫用瀉藥,使腸壁神經感受細胞的應激性降低,即使腸內有足量糞便,也不能產生正常蠕動及排便反射,因而導致頑固性便秘。
4.精神因素。
精神上受到強烈刺激、驚恐、情緒緊張、憂愁焦慮或注意力高度集中某一工作時會使便意消失,形成便秘。
另外還有神經系統障礙、內分泌紊亂、維生素缺乏等亦可引起便秘。
便秘的家庭護理
*藉助藥物
如果寶寶已經便秘三天以上了,媽媽可以使用藥物來幫助寶寶解決便秘苦惱,如吃適量的瀉藥,或用“開塞露”栓劑插入孩子的肛門內,讓藥液在腸子裡保留一段時間後再讓孩子排便,結果寶寶的糞便會很快就輕鬆地排出來。
但值得提醒的是:嬰幼兒的胃腸功能發育還不太完善,最好不要長期使用藥物來通便。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應急措施,因為這樣容易傷害寶寶的身體,甚至會引起嚴重的腹瀉問題,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建議媽媽們最好少用。
*飲食療法
針對嬰幼兒的便秘的成因,從調整合理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方面入手是最為理想的治療方法,具體做法如下:
首先,把餵養嬰兒的牛奶適當沖稀一些,增加寶寶水分的吸收,同時添加一小塊奶糕或提高牛奶中的糖分的份量(100毫升牛奶中加糖至10~12克),讓奶糕和糖中的碳水化合物在腸道內延長食物的發醇過程,刺激腸道的蠕動,幫助通便。
其次,均衡地餵養寶寶一些五穀雜糧,如煮紅薯、玉米面、麥粉等輔食,因為這些輔食中含有大量的B族維生素,可促進腸子肌肉張力,對通便很有幫助。
另外,經常給寶寶吃一些美味的番茄雞蛋湯、韭菜汁或蔬菜米粥(將菠菜、芹菜或薺菜等纖維素成分較多的蔬菜切碎,放入米粥內同煮,熬粥時還可以加少量潤腸的蓖麻油和芝麻油進去),或是在早晨空腹時,讓寶寶喝60~90毫升的蜂蜜水或加糖的鮮榨桔子、西紅柿或鳳梨等果汁(市場上果汁飲用起來簡單、方便,但維生素含量低,沒有新鮮水果榨出的果汁效果好),增加食物殘渣,以達到通便的目的。每天下午時分,還可以再給寶寶1根香蕉(其中大香蕉潤腸效果最好),再次增加潤腸通便效果。
但涼開水、水果和蔬菜只對消化和飲食紊亂造成的旺盛胃火具有效力,對於心火過旺、肝火過旺和脾火過旺的問題便會束手無策。對於“內火”,除了食療之外,還有一些清火類輔食,如含有山楂、谷芽、等植物,不是單一清火,同時也能對腸道、脾胃起到綜合調理的功效。
*訓練定時排便的好習慣。
嬰兒從3~4個月起就可以訓練定時排便。因進食後腸蠕動加快,常會出現便意,故一般宜選擇在進食後讓孩子排便,建立起大便的條件反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訓練時間一般選在每次主餐一小時以內,父母可以讓寶寶在便盆上坐便至少10分鐘,並在旁邊發出一些與大便有關的如“臭臭”、“拉拉”等語號來誘導他大便。剛開始時,由於各個孩子的成長個體差異,寶寶不一定會按大人的示意去排便,但做父母的對孩子仍要採取輕鬆、容忍和鼓勵的態度,絕對不要給孩子身心上造成壓力,使孩子產生抗拒心理。只要繼續堅持,訓練一段時間,孩子就會形成對大便的條件反射,逐漸產生便意。
訓練過程中,當發現孩子忽然站定不動、睜大眼、合緊嘴、面頰漲紅這些便意的表現訊號時,就應該以鼓勵和讚許的語氣跟孩子說:“寶寶要拉了”、“寶寶的臭臭要出來啦”的話語,幫助孩子深刻感受便意,並讓孩子明白排出糞便是一件很驕傲、輕鬆的事情,久而久之,寶寶就會愛上排便的感覺,從而最終形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加大運動量
增大寶寶的運動量也有利於幫助排便順暢。對於還不能獨立行走、爬行的小寶寶,父母不要長時間把寶寶獨自放在搖籃里,應該多抱抱他,並適當輔助他做一些手腳伸展、側翻、前後滾動的動作,以此加大孩子的活動量,加速孩子食物的消化。對於那些年齡大的幼兒,父母應多讓他在地板上爬行,或讓他多行走和跑動,甚至還可以拿一些氣球讓孩子吹,以此增加運動量和腹內壓,達到鍛鍊腹肌的作用。
*定時按摩法
在每天早餐後30分鐘時,媽媽可以用手掌在孩子的臍部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推揉按摩15分鐘左右,幫助孩子的腸管蠕動,促使腸胃對食物的消化。如此堅持數周,對改善寶寶便秘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治療便秘的足療效方
1.大黃5~10克,研為細末,醋調為稀糊狀,置“傷濕止痛膏”中心,貼雙足心湧泉穴,10~15小時後取下,—般用藥一次即效。可清熱消積,導滯通便。
2.芒硝5克,研為細末,置傷濕止痛膏中央,外敷雙足心湧泉穴處,每日1換,連續3~5天。可清熱導滯
3.生大黃、焦山楂各等量。將二藥擇淨,研為細末,裝瓶備用。使用時每次取藥末10克,用米醋或清水適量調為稀糊狀,外敷於患兒雙足心湧泉穴及肚臍孔處,敷料包紮,膠布固定,每日1換,連續3~5天。可清熱導滯,消積化食。
4.生大黃、雞內金各等量,擇淨,研為細末,裝瓶備用。使用時每次取藥末10克,用米醋或清水適量調為稀糊狀,外敷於雙足心湧泉穴及肚臍孔處,包紮固定,每日1換,連續3~5天。可清熱導滯,消積化食。

應對措施

下面的7招可以讓您的孩子遠離便秘,家長不妨一試:
1、準備的飯食要少,要養成孩子每頓吃飯必吃完的好習慣
孩子的胃容量小,粗糙、大塊或過量的食物,都容易讓孩子的腸胃阻塞,引起消化不良。所以,孩子吃飯時,家長應給孩子準備一小份飯,一般約為成人量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這樣,孩子就不會有永遠吃不完的感覺,吃完之後還會有成就感。
2、少食多餐,慎選優質點心
雖然孩子的胃容量小,每次吃不了太多的食物,但其精力旺盛,活動量大,幾乎每3~4小時就需要給其補充飲食。所以,孩子的飲食應堅持少量多餐。家長可以把孩子每日所需的營養,分成三頓正餐和兩頓副餐來供給。至於副餐,可以選擇一些富含營養的食品,如白木耳、杏仁、蜂蜜等。這些食物不僅含有優質蛋白質及脂質,還有軟便潤腸的作用,是孩子最佳的活力補給來源。家長可將白木耳煮軟剁碎做成甜羹給孩子食用;也可將杏仁磨碎加點燕麥、葡萄乾,用水沖泡給孩子當飲料喝;或將蜂蜜澆在水果或蛋糕上給孩子食用。
3、巧妙補充纖維質
如果孩子平時討厭吃蔬菜、水果,可以讓其多吃木耳、杏鮑菇、海苔、海帶、果乾等食物,以增加其纖維質的攝入,從而促進其排便。
4、多攝取瓜果
中醫認為,兒童便秘的原因在於其體質燥熱。因此,便秘的孩子平時可以多進食瓜類水果,如西瓜、香瓜、哈密瓜等,以消除其體內的燥熱。
如果孩子不喜歡這類水果的味道,可以在水果上灑點煉乳、優酪乳或冰淇淋,讓香濃的甜奶味蓋過瓜味。
此外,家長還應經常為孩子熬點綠豆薏仁粥吃,也能起到解熱通便的作用。
5、適當運動
平時,家長應鼓勵孩子多參加體育運動。因為運動可增加腸蠕動,促進排便。家長也可在孩子臨睡前,以其肚臍為中心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其腹部,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孩子的腸蠕動,還有助於其入眠。另外,在孩子進食後一小時輕按以下兩處穴位,也可促進其排便。
足三里穴:此穴位位於髕骨下緣3寸,脛骨外側1寸處。可連續按壓1~2分鐘。
支溝穴:此穴位位於手腕背部橫紋上3寸處,尺骨與橈骨之間。可連續按壓1~2分鐘。
6、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不按時排便是導致許多孩子便秘的原因之一。3~7歲的兒童,其腹部及骨盆腔的肌肉正處在發育階段,排便反射的功能尚不成熟。他們還不知道有便意就該上洗手間,經常需要家長的提醒。因此,家長可以把早餐後一小時作為孩子固定的排便時間。開始時,家長可以陪伴孩子排便,每次10分鐘左右,漸漸幫助孩子養成定時如廁的習慣。如廁前可給孩子喝杯果汁或溫蜂蜜水潤潤腸。
7、注意孩子的口腔衛生
孩子的口腔衛生是很多家長容易忽略的。孩子牙齒不好會變得挑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這自然會影響排便。因此,家長平常除了注意讓孩子餐後正確刷牙外,還應定期(每三個月)帶其到牙醫診所做一下檢查。
如果你的孩子經常便秘,採取上述措施後也沒有改善,或者有腹部劇痛、嘔吐等症狀,或有精神懶散、尿量減少等明顯脫水症狀,一定要儘快送孩子到醫院診治,以便能對症下藥,及時解除孩子的患疾之苦。

應對手冊

進入夏季後天氣炎熱,動不動就躥到了三十攝氏度。這么熱的天氣,拉不出便便可真是要命,這不,最近被便秘煩惱困擾的寶寶還確實不少。小寶寶一排便便就滿頭大汗,臉蛋憋得通紅通紅的,大人只好在旁邊看著干著急,恨不得自己替寶寶拉了。
便秘不是一個小問題,它關係到寶寶的腸胃功能、營養吸收、健康發育等一系列的問題,所以媽媽們千萬不能小視它,任其發展。
幫助寶寶消除便秘,找出引起寶寶便秘的原因是關鍵。我們將寶寶常見的便秘原因歸納為三類,幫助媽媽們減少做無用功的可能,對症下“藥”後,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飲食不良是引起寶寶便秘的首要原因。很多媽媽不注意寶寶飲食的合理搭配,只會關注什麼是寶寶喜愛吃的,或是自己認為有營養的食物,而忽視了寶寶營養的全面攝入。當便秘悄悄地降臨到寶寶頭上時,很多媽媽還依然不明白為什麼。
原因解析:
一、營養攝入不平衡。小寶寶的營養很大部分都來自於母乳。如果媽媽喜歡吃一些辛辣、油炸等易上火,強刺激的食物,就極易使寶寶的腸道內積熱,導致腸道乾澀、燥結形成便秘。同時,若寶寶的固體食物都是大魚大肉,而蔬菜、水果類很少的話,也會因為蛋白質攝入過多,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少,而導致便便乾燥。便便乾燥的話,寶寶就會因為疼痛而不願意解,惡性循環後排便次數就更加少了。
二、食物種類過於精細。現在市面上的兒童食品越來越精細,缺少渣滓,寶寶吃多了這些食品,雖然很容易消化,但卻不利於腸胃的蠕動,久而久之腸道的蠕動功能減退了,也會引起寶寶便秘。
三、缺水。低齡的小寶寶經常因為母乳不足而造成缺水型便秘,大一點寶寶則因為喜歡喝各種甜味飲料、碳酸飲料,而導致每天攝入水分不足,腸道乾燥,引起便秘。
對策與護理:
因飲食不良引起的便秘的寶寶,消除便秘的對策當然就是調理飲食了。寶寶合理的飲食搭配不僅可以有效預防便秘的發生,而且對已有的便秘也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媽媽給寶寶搭配的食物中魚、肉、蛋與穀物的比例要適當,儘量吃些清淡的食物,不要太油膩,另外可多添加一些蔬菜和水果。平時還可以多給寶寶吃些含粗纖維的食物,如玉米面和米粉做成的小點心,這些纖維素能幫助寶寶的腸胃蠕動,還可增加食物殘渣,刺激腸壁,促進腸道蠕動,使便便易於排出。媽媽們平時應注意多給寶寶喝白開水,如果寶寶不喜歡開水也可以適當地加入些蜂蜜、橘子汁,千萬不要用飲料代替。
如果寶寶有便便的感覺,但排便困難的話,媽媽可以將開塞露注入寶寶的肛門,以刺激腸壁,或者是用鉛筆粗細的肥皂條用水潤濕後,刺激寶寶的肛門引起排便。同時,清熱解毒,潤腸通便的中藥也可以在遵照醫囑的前提下,讓寶寶適當飲用。
良好規律的生活習慣、積極有意義的鍛鍊,對寶寶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生物鐘不但有利於寶寶較好地適應環境的變化,提高與人溝通的能力,而且也會使寶寶的體質更強、更健康。

便秘真相

1、媽咪養育方法不當
寶寶發生排便困難時,媽咪經常濫用瀉藥或採取灌腸,由此使腸道的排便能力更加被減弱;突然改變寶寶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如使他離開熟悉的親人或環境,尤其是排便環境或條件發生改變;添加新離乳食品或斷奶太急,寶寶由於一時不適應而精神過於緊張,從而導致便秘發生。
2、媽咪平時未注意培養定時排便的良好習慣
這是引起寶寶便秘的最常見原因,因為正常情況下,當直腸有足量的糞便存在時,便可通過神經的傳遞,引發排便的意識。然而,很多寶寶在便意出現時,經常出於貪玩或其他不便,沒有及時去排便,這樣,就使得排便意識被抑制,等便意過去後,就不想排便了。久而久之,排便反射隨之鈍化,以後,即使腸道里積滿了糞便也不能發出排便的信號了。因此,很難使寶寶建立起規律性的排便習慣,並且還會形成惡性循環,即不及時排出的糞便,會因水分被腸道吸收而秘結在直腸,由此導致水分被再次吸收,糞便因而變得堅硬如石,越來越難以排出,經常把肛門劃破出血,寶寶因疼痛而躲避排便,使糞便越來越難以排出。
3、為所吃的食物中膳食纖維的含量太少
媽咪總是給寶寶吃精細米麵、高蛋白食物,而不注重給寶寶吃蔬菜,或對寶寶不喜歡吃蔬菜的不良習慣沒有加以重視。因此,使食物中膳食纖維含量太少。而膳食纖維對於促進人體排便有著獨特的功用。因為它在腸道有助於吸收水分,使經過消化的食物含水量高,並且,麥或米糠中不能分解的纖維,可使大便體積增大、變軟,更易排出體外。因此,從麥類食品、穀類食品及蔬菜中得到膳食纖維是非常好的通便劑。反之,食物中膳食纖維含量過少,不容易激發神經系統的排便反射,由此,糞便在腸道停留時間過久,其中的水分被腸道過度吸收,加之飲水不夠,最終導致糞便乾燥、堅硬,從而難以排出。除此,吃牛奶的寶寶由於其中的鈣磷比例不合理,過多的鈣質在腸道難以吸收,因此使糞便變得乾燥,比吃母乳的寶寶更容易便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