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肛裂

肛裂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是肛管齒狀線以下深及全層的皮膚裂。大多數位於肛管後方正中線處。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小兒外科、普外科
  • 常見發病部位:肛管後方正中線處
  • 常見病因:大便乾燥、乾硬大便擦傷或撐裂肛管上皮
  • 常見症狀:排便時肛門疼痛和便血
病因,臨床表現,診斷,治療,

病因

小兒肛裂多因大便乾燥、排便用力使乾硬大便擦傷或撐裂肛管上皮(內皮)形成。在齒狀線鄰近有慢性炎症時,肛管組織因纖維化而彈性減退,由於解剖的特點,排便時肛管後方皮膚最易受損傷而發生較深的撕裂,傷處繼發感染、感染致肛門括約肌痙攣、引流不暢和經常排便的擦拭而形成慢性潰瘍創面。

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為排便時肛門疼痛和便血。由於糞便通過時使肛裂張大,新創面內神經末梢受到刺激而劇烈疼痛發生少量便血,患兒因害怕疼痛而不敢排便,因而糞便乾結,排出困難,使肛裂難以癒合。

診斷

根據症狀、體徵可明確診斷。

治療

減輕排便疼痛和促進創面癒合,應保持排便通暢和避免糞便乾燥,溫水或高錳酸鉀水坐浴,使肛門括約肌鬆弛。病程久的肛裂可用10%~20%硝酸銀溶液塗灼裂口,然後用生理鹽水沖洗,或用0.5%普魯卡因封閉,隔日一次。經上述治療無效時,可考慮切除裂隙瘢痕組織,術後保持排便通暢和經常坐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