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羅鎮

富羅鎮

富羅鎮位於昭平縣東南,政府所在地距離縣城90公里,北距賀州市82公里,南距梧州市區71公里。該鎮總面積333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以漢族為主,其餘是瑤族、壯族。境內有富群江和九龍河兩條河流。距該鎮政府所在地12公里與北陀鎮交界處,有一個天然溫泉。溫泉來自松林峽谷地下1100米深處,流量大,水溫高;水質優良,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已開發生產飲用礦泉水。溫泉旁有洗浴場所可供人們泡洗溫泉。該鎮的瑤山、牛角兩個瑤族村,民居、服飾等獨具民族風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富羅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賀州市昭平縣
  • 下轄地區:轄13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774
  • 郵政區碼:546800
  • 面積:333平方公里
  • 方言:粵語、桂北平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火車站:賀州火車站、賀州高鐵站、梧州火車站
  • 車牌代碼:桂J
自然條件,氣候,地形地貌,水文,鄉鎮建設,經濟建設,黨風建設,換屆選舉,文化建設,地方特產,昭平八角,黃姚豆豉,昭平沙田柚,昭平縣茶葉,鄉俗民風,戲劇、曲藝,音樂、舞蹈,民歌、對聯,民間廟會,

自然條件

氣候

該鎮屬南亞熱帶氣候特徵的昭平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9.8攝氏度,年降雨量為2046毫米,為廣西多雨、暴雨中心地帶之一。無霜期平均在310天以上。
富羅鎮

地形地貌

該鎮地處南嶺南延余脈,山區面積占全縣面積90%以上,是以土山為主要特徵的山區縣。地形結構為北高南低,地貌特點為西北部、中部及東西邊境處為低山和山間盆地,南部為丘陵地帶,東北部為岩溶窪地(喀斯特)地貌。

水文

該鎮總流域面積14395平方公里,絕大部分屬桂江水系,年平均流量45.35億立方米,域內河流總長1624公里。

鄉鎮建設

經濟建設

該鎮農業主產水稻雜糧水果,兼產淡水魚,盛產馬尾松、杉樹和竹子松脂桂皮桂油八角、蜂蜜、茶油、木薯和生薑也有一定的產量。該鎮的大理石(輝綠岩)和石英礦儲量大、品位高,其中大理石——呈黑色的輝綠岩在兩廣享有很高的讚譽。該鎮的竹器、木器、石材、人造寶石加工業較為發達,運輸、商貿、餐飲旅業也較發達。距該鎮政府所在地12公里與北陀鎮交界處,有一個天然溫泉。溫泉來自松林峽谷地下1100米深處,流量大,水溫高;水質優良,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已開發生產飲用礦泉水。溫泉旁有洗浴場所可供人們泡洗溫泉。該鎮的瑤山、牛角兩個瑤族村,民居、服飾等獨具民族風情。
富羅鎮的寶石加工富羅鎮的寶石加工
該鎮鄉鎮企業以各種加工業、服務業、種養業為主,2000年,全鄉實現鄉鎮企業總產值1000.5萬元,農業總產值785萬元,財政收入11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44元。
已建成6個大理石、2個石英石採礦點和3個加工場:建成中型紙廠3個、木器加工廠6個。境內小水電開發形勢良好,百花灘水力發電有限公司的技能工程已完成。

黨風建設

富羅鎮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人民民眾是否滿意作為開展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創新服務人民民眾的機制和工作載體,全力打造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服務型機關,著力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贏得了民眾的高度讚揚。
領導視察富羅石材領導視察富羅石材
以富羅街道改造為載體做好服務。富羅街道始建於20世紀70年代,由於年久失修,街道坑坑窪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就是真實的寫照,民眾對此怨聲載道。鎮黨委、政府領導想民眾之所想,辦民眾之所需,經多方努力,籌措資金於2005年對街道進行了徹底改造,使圩鎮面貌煥然一新,真正成為民眾滿意的“民心工程”。
以水毀民房重建為載體做好服務。2005年6月,富羅遭受了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澇災害,富羅鎮倒塌房屋558戶,其中10戶以上連片房屋倒塌的就有12個自然屯,災情萬分嚴峻,水毀民房重建任務非常艱巨。為最大限度地調動受災民眾的建房積極性,加快建設進度,富羅鎮大力做好宣傳發動,統一規劃、統一籌建,從政策、人力、財力、物力上給予大力支持,尤其創新幫扶方式,把規定補助資金外資金和聯繫單位幫扶物資由直接補助轉變為獎勵,採取以獎代撥方式,與災民民眾簽訂保證書,對按規定時間完成任務的給予獎勵,從而有力地促進了民房重建的步伐,確保了富羅鎮558戶全倒戶春節前全部建成新房併入住。其中三合村程屋寨僅用40餘天的時間,就全面完成了災民新村的重建工作,19戶全倒戶災民在當年中秋節前就全部建成新居併入住。
富羅風光(圖一)富羅風光(圖一)
在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上,富羅鎮還多方籌措資金,投資25萬元興建金龍國小教學樓,籌資65萬元修通了鎮南至陳村3.2公里鄉村四級路,籌資25萬元建設瑤山良架口至架對口6公里村級公路,籌資7萬元修復思樂大橋,投資21萬元修復富羅鎮因災受毀的水利設施,一連串惠民利民的實事、好事得到了民眾的交口稱讚。

換屆選舉

富羅鎮把選好村級“兩委”班子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通過“五項措施”,認真抓好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
富羅風光(圖二)富羅風光(圖二)
據有關資料顯示,富羅鎮共轄13個行政村,總人口2.7萬人,選民1.82萬人。因村民居住分散,宗族和派系等因素影響,各村情況均不相同,增加了工作難度。針對以上情況,富羅鎮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認真落實“五項措施”,使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順利進行。

文化建設

富羅鎮先後4次召開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會議,對鎮村兩級的換屆選舉工作人員進行了總動員和培訓,使工作人員熟悉換屆選舉操作規程以及中央、自治區、市和縣的有關檔案。鎮選舉辦制定了工作方案並對富羅鎮各村換屆選舉工作進行了周密部署。
一是做好村後備幹部調查摸底。為確保村幹部隊伍實現年輕化、知識化,富羅鎮及早做好村後備幹部調查摸底工作,摸底出後備幹部65人,其中40歲以下45人,占69%,高中以上55人,占85%,經濟能人43人,占66%。二是開展民主評議活動,了解、掌握廣大黨員和民眾對本村幹部工作實績的評估,把握黨員、幹部、民眾的思想動態,做到底子清、情況明、心中有數。三是開展談心活動。重點是對60歲以上村幹部進行思想交流,面對面進行談心,充分肯定他們的成績,排除他們不再提名為村幹部的思想顧慮。由於工作在先,了解在前,增強了換屆選舉工作的預見性,掌握了換屆選舉工作的主動權。
為廣泛深入地宣傳有關法律法規、選人標準、選舉的基本程式,讓廣大村民了解掌握選舉的方法、步驟、重要意義和法律法規的主要精神,富羅鎮採取板報、橫幅、標語等形式進行宣傳全方位宣傳換屆選舉工作,做到家喻戶曉。對於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富羅鎮通過電話和手機簡訊告知的方式進行宣傳。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提高了基層幹部民眾的民主參與意識和民主法制意識,促進了依法治村工作的開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為開展依法選舉打下良好的基礎。
富羅鎮成立了以黨委書記、鎮長任組長的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領導小組及富羅鎮村級“兩委”換屆選舉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操作程式和工作責任進一步細化和量化,實行領導包片掛點負責制,成立了13個由班子成員任組長,鎮幹部及縣市指導員為成員的駐村工作組,充分發揮每一名班子成員及幹部的主觀能動性,具體負責指導村的換屆選舉工作。
鎮黨委、政府領導和工作組成員深入村屯,督導檢查,多次和各村換屆選舉委員會成員交談,了解掌握各村的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現場指導。實行工作例會制度。選舉期間,鎮選舉領導小組每周召開一次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例會,聽取各工作組組長匯報,了解進展情況。通過了解情況和積極引導,切實把好村“兩委”換屆選舉的關鍵環節,把好質量關。
通過落實“五項措施”,富羅鎮13個村委會均已成功進行換屆選舉,村黨支部委員會換屆選舉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地方特產

昭平縣富羅鎮溫暖濕潤,四季分明的亞熱帶氣候,孕育了發展綠色產業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鎮內生態、山林、水電旅遊、礦產以及土特產品等資源十分豐富。盛產茶葉、黃姚豆鼓、蠶繭、松香、沙田柚、曬煙、八角、肉桂、木耳、靈芝青梅等。其中茶葉、黃姚豆鼓、蠶繭、沙田柚、松香、八角等遠銷粵、港、澳及東南亞各國。

昭平八角

昭平八角色、香、味、形俱佳,可入藥、調味、制香料,用途廣泛。八角的果皮、種子和葉均含有芳香油,鮮果皮含5%—6%,種子含1.7—2.7%,樹葉含0.75—0.9%,主要成分是茴香醚。鮮果綠色,果實老熟後呈紫紅色,暗而無光,乾果棕紅色,採摘加工烘烤以後呈紅色或紅褐色,味芳香濃郁。

黃姚豆豉

產於千年古鎮——黃姚鎮。歷經十幾代人嘔心瀝血的研究,選用黃姚鎮特有的黑豆、仙井泉水和土著人古老獨特的手工藝精製而成,產品烏黑髮亮,柔軟無核,香氣芬芳,無任何化學成分,屬純天然高級調味佳品。黃姚豆豉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具有助消化、防疾病、減慢老化、增強腦力、提高肝臟解毒、防高血壓、消除疲勞、預防癌症、減輕醉酒和防治腦血管硬化等十大功效,曾為清代御廚首選之佐料。

昭平沙田柚

果大皮薄,果肉脆嫩,清甜香蜜,營養豐富,風味極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3%以上,含有人體所需各種維生素,每百克果汁中維生素C的含量為106.04毫克,比柑橙高1--3倍;沙田柚維生素P含量較高,有益於心血管病及肥胖症患者;還含有類胰島素成分,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柚子所含的枸椽酸能恢復人體疲勞。常吃沙田柚有健胃潤肺、清熱解毒、化痰止咳和延年益壽之功效。

昭平縣茶葉

昭平縣種植的茶葉品種主要有福雲六號、福安大白、福頂大毫、福雲595、福鼎大毫、烏龍、等優良茶樹品種。生產出來的茶葉茶色、香、味形俱佳,具有條形緊結秀麗、芽肥毫顯、色澤翠綠、茶湯碧綠清澈、香氣高雅、鮮醇爽口的特點,富含有益於人體健康的多種營養物質,常飲有生津止渴、清肝明目、延年益壽之功效,實為茶中珍品。

鄉俗民風

戲劇、曲藝

民間戲劇有桂劇彩調採茶木偶戲等,均由明、清或民國時期先後從縣外傳入該地。桂劇、彩調流行於昭平鎮、黃姚、仙回一帶,採用西南官話演唱。採茶、木偶戲以木格最盛,採用本地話演唱。表演活動多集中於傳統節日,廟會或重大慶典。解放後,民間戲劇團、隊曾多次參加全縣文藝會演,縣文化部門並組織專門力量,對傳統劇目和唱腔進行挖掘、整理,使民間戲劇得到繼承和發展。尤以木格採茶戲和五將木偶戲至今盛行不衰。民間曲藝以清唱較為流行。舊時私家喜慶,就招延清唱藝人登堂彈唱,以娛賓客。清唱只是唱不演,或自彈自唱,或鑼鼓和琴弦伴奏,樂器多以二胡或京胡為主。清唱以昭平鎮飛走馬、西坪飛黃姚一帶最盛。清唱又稱耍“萬字”,勤江一帶多有耍“萬字”的藝人,西坪鄉還成立過“萬字班”。還有桂林漁鼓也曾流行於境內,尤以黃姚、樟木較盛。此外,說唱和說書亦較流行。說唱是邊說邊唱,多有唱本;說書是只說不唱,俗稱“講古仔”。縣民夏夜納涼,雨天憩息,常聚於一塊聽說唱,講古仔,內容多取於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如唱本有《肖永倫》、《高文舉》,故事有《薛仁貴》飛《五虎平南》之類。經過挖掘和整理,相信昭平的民間戲劇、曲藝會有進一步的繼承和發展。

音樂、舞蹈

民間音樂:自古以來二胡、笛子、嗩吶、鑼鼓鈸等,是縣內普及的民間樂器。大部分自然村都有自己的鑼鼓班、吹鼓手,逢年過節,農閒時間,湊在一起吹吹打打,自娛自樂。入宅祝壽,婚嫁喪葬,皆有固定的鑼鼓點子和吹奏曲調,至今不衰。民間吹打樂尤以北陀、木格的八音為最著名,是由大小鑼各1面,大小鈸各1副,嗩吶2支,鼓1面,木魚1隻聯合演奏。
民間藝術民間藝術
民間舞蹈:除舞獅、舞龍之外,還有漢族和瑤族的師公舞,各地傳統節日的燈彩及廟會的扮色等。尤以瑤族的捉龜舞飛盤王舞、長鼓舞、蝶蝴舞等最具特色。
捉龜舞:瑤族重要的宗教祭祀性舞蹈之—,相傳在遠古時候,人們因烏龜精勸說伏羲兄妹成婚,而對烏龜惱恨並紛紛捉拿煮食,舞蹈隨之而產生。捉龜舞氣氛熱烈,表演者手執銅鈸,每拍一下均以嗩吶伴奏。表演形式有雙人、四人、八人舞三種。舞蹈程式為找龜、捅龜、趕龜、捉龜、串龜、背龜、掛龜、剖龜、分龜、吃龜等。整個舞蹈古樸生動,富有生活情趣。
盤王舞:瑤族祭祀性舞蹈,在仙回鄉茅坪一帶的瑤族中廣為流傳。相傳為紀念神話中的“盤王大神”而跳。起初,舞蹈動作比較簡單,隨著年代推移,舞蹈動作逐漸增加,後固定為24個段落,以雙人、三人及集體舞等三種形式為主。該舞強調內在感覺基調輕鬆、幽雅,節奏比較緩慢,以膝上動作為樞扭,身隨膝動、頭跟肩擺。
長鼓舞:為盤瑤的一種娛樂性舞蹈,富羅瑤山的瑤族中流行。相傳為紀念他們的祖先“盤王聖帝”,在每年農曆十二月舉行的“盤王醮”中進行,起源於明朝末期,初由“群舞”形式出現,以擊樂伴奏,表演者手拿木棍圍看樂隊跳,動作比較簡單。隨著舞蹈發展,後逐漸固定為“雙人舞”,道具也由木棍演變為長鼓,該舞共128小節,舞蹈場面熱烈奔放,動作粗獷有力。

民歌、對聯

昭平民歌源遠流長,早在400多年前,黃姚鎮的民眾就把民歌搬上了戲台;仙回鹿嗚村有一塊專門用采搭擂台對歌的“唱歌田”,相傳有300多年歷史。民歌體裁也豐富多彩,有來源於山間田野的山歌,有產生於河川峽谷的號子,有婚嫁喪葬的儀式歌,表示地名的塘步歌,還有鄉村短曲飛街巷小調和風趣詼諧的打油詩,清新活潑的兒歌等等。內容或謳歌生活飛愛情,或讚美大自然,或抨擊時弊等。一些外地傳入的民歌,經長期流傳或民間藝人加工,與本地語言、風俗已融合貫通,具有濃重的地方色彩。歌詞結構大體都是七言四句,一、二、四句或二四句押韻,通俗流暢,一般短小精悍,也有敘事歌長達數百至千言,曲調以宮、商兩調為主。
對聯亦稱楹聯,為民眾普遍喜愛。有春聯、婚聯、新宅聯、壽聯、輓聯。喜慶對聯用紅紙書寫,輓聯用白紙書寫(高壽者用紅紙),以春聯最盛行,每年過春節,家家戶戶大門上都會貼上鮮紅的對聯。

民間廟會

清末明初,縣城較著名的有城隍廟、關帝廟、天后宮的廟會。城隍廟廟會是農曆五月十一,關帝廟是五月十三,真武廟是三月初三,天后宮是三月廿三。此外,明源洞的馬聖宮是七月初七,黃姚鎮白山村的獅子廟是正月二十,西坪的五將廟是正月十六。每年廟會來臨,善男信女潮水般涌到廟堂朝拜,從早到晚香火不斷。同日,還舉行搶炮活動,故又稱“炮期”。全縣以縣城關帝廟五月十三會期最熱鬧。
民間藝術節民間藝術節
關帝廟敬奉關公和岳飛兩尊比真人還要高大的木雕坐像,廟會當天由地方上推薦三四人把神像抬下大廳,為其更衣洗澡。正午十二時,開始抬神像遊街。走在最前面的是兩個身穿紅袍的漢子各背一支大紅旗,鳴鑼開道。接著是身穿黑色長衫、騎著高頭大馬的遊行總指揮,後面跟著來的是兩張方桌,每張四人抬著,桌上擺檀香爐,大龍鳳蠟燭,塔香等供品,另外扛“八寶”的還有八人,分兩行走,他們身披彩服,扛李鐵拐等八位仙人的刀叉劍戟,緊跟在香燭台後面,接著是槍炮隊,邊走邊打火槍、放土炮,關公和岳飛的神像,就出現在這硝煙瀰漫的隊伍之中。關公在前,岳飛在後,都是由幾人抬著走。神像後面,是兩張擺著蛋糕、塔餅、大壽桃等供晶的八仙桌。麻蛋糕表皮呈橙黃色,大如海碗,塔餅和壽桃表面都嵌有精緻的花草。供品都用煮熟的黃糖漿沾於桌上,以免來回滾動。扮色八音、醒獅隊走在供品後面。扮色分地色和桃色兩種,地色扮相人均為步行,桃色則將扮相人扎於高高的鐵枝上,表演著各種固定的姿勢。道士走在後面,他們身穿紅長袍,手持鐵劍,邊走邊拖著腔喃唱。隊伍在街上遊行,相距不遠便要停下來,讓街旁士民朝拜。朝拜者奉上一張張寫著“驅魔鎮妖”、“六畜平安”之類吉祥語的紅紙,讓一個手執“降魔大帝”大銅印的司印者蓋印,拿回家中張貼於門楣或牲畜欄中,據說便可“消災解難,人畜興旺”。在遊行中,人們不時地進行“換香”,即從家裡拿去點燃的香插於台的大香爐中,然後又從香爐中取回一小撮別人點燃後插在香爐中的香,插在祖宗的神位前。據說可“驅邪鎮妖”,四季吉祥。
神像遊街儀式結束後,接著在放炮坪(今縣四中)舉行“放炮”活動。關帝廟共有20多個炮,放最先的為頭炮,放完一個又一個,直到放完20多個為止。頭炮最大,裝炮前先將地雷(用生鐵鑄成的圓形空心鐵管,高約30公分,寬約4厘米,中間儲火藥,下端有一小孔,作點火用)放在地上,把炮膽(用紅頭繩纏實,直徑3—5厘米的鐵圈,又叫炮圈)擱在地雷頂端。法師做完儀式後指令炮手燃炮。隨著“嘭”一聲炮響,炮膽隨著一股青煙騰空飛起幾十丈高。當炮落下來時,成千上萬的圍觀者便蜂擁而上,拚命去搶奪炮膽。搶到的便是勝利者,稱為當年炮期炮主,便可把鏡屏領回家去敬奉。如果這一年發了財或添了丁,這家人要具備有“三牲”,有錢人還要抬著燒豬到廟“還願”,有些急著想得到花炮的人,自己力量不足,事前請采幾個彪形大漢,收買他們幫搶炮。放炮每年一次,等到次年炮期到來之前,炮主便要舉行隆重的還炮儀式,扛著三牲禮品,舞獅奏樂,敲鑼打鼓,列隊把炮送回廟中。
草樹皮房
2012年4月27日,對於富川瑤族自治縣富羅鎮牛角村的村民來說是個好日子:只見桃枝屯裡機聲隆隆、貨車來回不停,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原來是該村的茅草樹皮房改造工程在進行建設中。
2012年富羅鎮茅草樹皮房改造任務是81戶,分布在交通不便的牛角、瑤山兩個行政村,是全縣改造量最大的鄉鎮。在昭平縣下達2012年農村茅草樹皮房改造任務後,該鎮就組織專業人員和幹部進村屯調查,對危房等級進行評定,造冊登記,建立台賬,摸清底數。通過多方協調,該鎮選定了交通相對較為方便的瑤山村上沖、京賢、牛角村桃枝三個點共20多畝山地,採取“集中搬遷、統一規劃、統一圖紙、統一建設”的模式,並與新農村建設等項目結合起來進行項目建設。
據悉,該鎮定的三個茅草樹皮房改造點,分別是瑤山村上沖、京賢、牛角村桃枝,共投資800多萬元,涉及81戶農戶400人。這三個點均已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力爭6月底全面竣工,並迎接自治區驗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