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舟村

定舟村

定舟村地處陝西省西安市以西30公里的鄠邑區渭豐鎮東北,人口5000餘。是鄠邑區北第一大村。分為定北村和定南村兩個行政村。擁有私營、個體企業近200家,以紙箱、鑄造、仿古工藝為主體的鄉鎮企業蓬勃發展,年產值達4000餘萬元,不僅吸納了本村主要勞動力,而且許多外村剩餘勞動力也前來打工。一村富裕帶動一方發展,經濟總量躍居鄠邑區村級經濟前列。原分為定一村、定二村、定三村、定四村、定五村、定六村六個行政村。原陝西省省長愛國將領趙壽山家鄉。

2016年9月28日,為最佳化農村資源配置,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有關規定,將定一(1423人)、定二(801人)、定三(760人)合併,撤併後,新的村名為定舟南堡(定南村),新村辦公地址設在原定三,人口數將達到2984人,共轄18個村民小組;將定四(690人)、定五(720人)、定六(818人)合併,撤併後,新的村名為定舟北堡(定北村),新村辦公地址設在原定四,人口數將達到2228人,共轄12個村民小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定舟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
  • 下轄地區:定北村 定南村
  • 電話區號:029
  • 郵政區碼:710301
  • 地理位置: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渭豐鎮
  • 面積:7782畝
  • 人口:5212人
  • 方言:關中方言
  • 機場:西安鹹陽國際機場
  • 火車站:鄠邑站
地理環境,行政區劃,風景名勝,定舟村無量壽佛廟,關帝廟,村名由來,農村經濟,文化事業,著名人物,趙壽山,李景寧,

地理環境

定舟村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以西30公里的鄠邑區渭豐鎮,地處關中平原渭河南岸,距西安市30公里,距鄠邑區城區3公里,是鄠邑區北第一大村,村內4條南北主幹道,15條東西路全以硬化,定舟村東鄰南北六號路(東靈路),北通東西一號路(康苗路),南達東西二號路(大張路),西隔元村與南北五號路(渭機路)相通,南可直達G108國道,距西鹹北環線高速大王出入口3公里。村內有鄠邑-元村公車通過。交通便利。

行政區劃

定舟村是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渭豐鎮的一個自然村落。分為定北村和定南村兩個行政村。原分為六個行政村:定一村、定二村、定三村、定四村、定五村、定六村。
現村名
原村名
人口
村委會駐地
定南村
定舟第一村
1423
南環街
定舟第二村
801
校北街
定舟第三村
760
春風街
定北村
定舟第四村
690
富定街
定舟第五村
720
北環街
定舟第六村
818
慈善街

風景名勝

定舟村無量壽佛廟

俗稱北廟,始建於明朝嘉靖中期,距今有約460年的歷史。北廟裡供奉著佛教的光明神—無量壽佛,其中現有明代香爐一座,是明朝萬曆十二年定舟村軍籍李氏兄弟李仕務、李仕會及其母親絡氏舍給廟裡的供物無量壽佛廟由南北兩座建築遙相呼應構成,呈現濃烈的明代建築風格,飛檐斗拱,雕樑畫棟。廟宇正殿面朝南,由三間正殿和三間配殿兩進構成,裡面供奉著無量壽佛。主殿的對面是一座風格懷舊古樸的戲樓,又稱報賽樓。是為了在佛教的主要節日慶祝演出使用。時至2016年,廟宇及戲樓已經殘敗不堪,主殿兩側山牆均已傾斜;廟內木料腐朽衰敗,村童出入玩耍,隨時可能發生不測之災。為了完整的保留北廟的原始風貌,延續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血脈,保護廟內的重要文物和宗教設施,保衛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我們呼籲和懇請戶縣文物管理處實地勘察現場,詳細考證文物,細加嚴格保護,分步實施管理,列入文物管理範疇,對廟宇進行整體重建。

關帝廟

關帝廟,俗稱南廟,南依嵋塢,北臨渭水,坐落在西安市首批新農村示範村鄠邑區渭豐鎮定舟村第三村。關帝,名羽,字雲長,漢壽亭侯,千百年來,關帝威名浩蕩十方,恩德四海盡享。據《戶縣定舟村史略》記載:關帝廟亦稱老爺廟,肇建於明朝嘉靖年間,原址南北長約九十米,東西寬約七十五米,總面積十畝。廟四周有圍牆,牆東有東馬道,西有西馬道。廟南門外有照壁,進南門有戲樓一座,樓北為看場,看場正北有獻殿三間,殿東有南北走向娘娘殿,西有五瘟殿均三間。獻殿北為關帝廟正殿三間,殿前有南北走向東、西廊坊均三間,寢室一間,門樓一座。正殿北約十米為北門,北門上有文昌樓,內供奉有文昌神像,樓四周均有走廊,邊緣有木柵欄。樓東有磚砌樓梯。關帝廟形狀為八爪龍門陣。鄉約李登奇熱心公益,任上曾組織村人修葺文昌樓,時被鄉民褒讚。關帝廟初為東、南、北三村百姓集資所建,城隍爺、婆接回定舟村常於此居住。廟之蒼蒼翠柏、巍巍獻殿、雄渾石碑、宏偉巨鐘等建築,均毀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破四舊、大煉鋼鐵運動中。僅存正殿三間。上世紀三十年代,戶北游擊隊劉誠等駐紮於斯。九十年代關帝廟因歷史悠久、傳統文化底蘊深厚,錄入《戶縣文物志》。

村名由來

定舟村村名到底是怎樣得來的,這個名字蘊含著怎樣的意義,村子得名有多長時間了,長期以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就讓我們沿著祖先足跡形成的脈絡,作一番細緻的探索吧!
定舟村,原名定周村。有相當多的實物可以佐證。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呈王村(今什王村)重修勝光寺,鑄鐘一架。該村有數位香客參與,鐘面記載本村為”定周村”。清康熙年間((戶縣誌)),雍正年間((戶縣誌))皆記載本村為定周村。清光緒末年刊印的戶縣地圖亦云”定周村”。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戶縣誌))始記載本村為定舟村。此村名一直沿用至今。村名發生了變化,當中有什麼原因呢?筆者蒐集了一些資料,在這裡與大家共享。
定周村並不是一下子突然變成了”定舟村”。其間(約1900-1915)有一段”舟””周”互用時期。從鄉人手抄的若干歷史文獻上,我發現了這一現象。清光緒三十一年(1906)段光世撰寫的〈〈清授徽侍郎受珊張公暨德配劉雒孺人墓表〉〉稱“………。始祖道盛,由鳳陽充明秦藩,左護衛軍,嗣屯田戶縣定周村”。民國十三年(1924)“前任甘肅兩當、徽縣知事、癸卯科舉人張召錫”撰作((河南任用簡任職鶴皋趙君墓志銘))中稱:“君諱繼聲,鶴皋其字,……。晉陽巨族,炎宋貴胤,世居戶北之定周村”。同一時期,本村舉人趙繼聲(1871-1924)則在他所作的兩篇文獻中使用了“定周村”和“定舟村”兩種稱謂。在《清誥封奉政大夫趙府君暨德配閻宜人原阡表》中,“明洪武十一年(1379),始祖成為秦王府左護衛,指揮屯籍隸戶,遂為定舟村人焉。”在《清封文林郎張君茂齋暨德配董孺人墓志銘》中”,糸出軒轅族,錫弧矢……扈從秦藩,遂為戶之定周村人”,由此可見,起碼在清末民初這一段肘期內“周”和“舟”是互用的;只不過以周為主。民國二十三年(1934)以後,由於
《戶縣誌》稱本村為定舟村,就一直以此稱呼下來。從浩如煙海材料中發現蛛絲馬跡,用對比的方法加以研究,就是我們的責任。
定周村究怎樣逐步地演化為”定舟村”的呢?筆者不揣冒昧試作如下推測:定舟村地處渭河故道南岸,在過去漫長的歲月里,居民們除了勞動工作以外,還要到渭河以北去換糧食、農副產品等。然而渭河並不是一條馴順的河流,要經過它,必得搭船乘舟。定周村的位置類似於一個渡口,船隻在這裡搭物卸載,時間長了,外人不知就裡,稱”定周村”為”定舟村”。村人亦以此自稱。據村中老人講,村北無量廟北,解放前是一片白嘩嘩的鹽鹼池,河水漫灘時就到了村子跟前。民國二十三年《戶縣誌》乾脆就把我村確定為“定舟村”。此後,“周”字不復用矣。大王鎮卓日村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還叫“鑿齒村”,由於讀音兒化,日漸月長,變了過來。我村在漫長的歷史年代裡由“定周村”變為“定舟村”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興平市南位鎮,有一個村子也叫“定周村”和我村原名相同。離我村直線距離約二十餘公里。或者有人為了區分二者,把離渭河岸較近的我村稱為“定舟村”,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關於定舟村村名的來源,歸納起來,大致有兩種:
第一種:按照定舟村現名的字面意思來解釋。元末明初,定舟村十戶軍籍的先祖在戰爭結束以後,受命屯墾,率家小沿渭河溯流而上,尋找屯田之處,當走到此處時,但見蘆葦千頃,野鴨鸕鶿出沒其間,地廣人稀,田肥水美,遂定舟下 船,扶老攜幼,相率定居於此。繼而此地稱為“定舟村”。這種說為我們後來所發現的資料所否定。原因是,在清末以前,我村一直叫“定周村”,而非“定舟村”。這種純粹根據字面意思來解釋的說法 ,過於牽強附會,況且,我們先祖初時是以”隸屬軍籍,形同民戶”的身份來的。其性質相當於今天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集體安置,其屯墾的時間、位置均由明王朝的有關機構統一安排,不能自行解決。很顯然,這一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第二種說法是:”定周村”是周文王定天下之發祥地。持此說者認為當年周文王曾在此施行仁政,與民生息,從而奠定了周王朝800年的基業。因而命名為定周村。然而縱觀我縣各村,元明二朝者居多,澇店鎮餘姚村得名於明朝。大王鎮得名於元朝;大王鎮鑿齒村得名於南北朝;得名更遠者可以上推到漢。龍台坊因位於漢代龍台觀舊址附近而得名。甘亭鎮之婁村,是為了紀念漢代向劉邦提出與匈奴和親和定都長安的政治家婁敬城隍爺紀信,相傳為戶縣湄塢嶺上紀家莊人氏,而今己難覓蹤跡。我國有確切文字可考的歷史年代為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周武王伐紂更是公元前十一世紀的事情,漢代的紀家莊已然難考,而周文王定天下之發祥地卻確切到用一個村子來命名,不亦惑乎?興平市的定周村亦為周朝之發祥地乎?
定周村原名含意為何,它蘊含著怎樣的想法,寄託著怎樣的希冀,。筆者數度探求,皆不得要領。近幾天,在學習古代兵書((六韜))的時候,偶然閱到古人論述(定)和(周)的關係。闡明了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該書在第四篇<<大禮>>中有這樣一段對話:”文王問太公:。君臣亡禮如何?太公曰:”為上惟臨,為下惟沉。臨而無遠,沉而無隱。為上惟周,為下惟定,周則天也,。定則地也。或天或地,大禮乃成。”
這段話翻譯成現代話就是:”周文王問姜太公:君臣之間 的丶禮法有哪些內容?姜太公回答說:為君主者主要是體察下情,為臣子者,要謙恭馴順,體察下情,就不能疏遠臣民,謙恭馴順,就不能有所隱朦,為君主者,要普施恩德,為臣民者,要處事安定。君主的恩德要太陽一樣普照萬物,人民要像大地一樣載物沉穩。君主效法天,人民效法地,君臣之間的大禮就形成了”。這就是說,”周”的意思是君王要體察下情,普施恩德,”定”的意思是人民要謙恭馴順,處事安定。定和周是存在因果關係的。封建統治者所謂的大禮就是這樣,只要人民按照大禮所指出的方法生存,就會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社會就能穩定發展。”定周”二字就包涵著這樣豐富的社會政治內容。
再來看一看《六韜》成書的歷史背景;該書相傳為周朝姜望所撰。確切著錄始見於《隋書·經籍志》從內容看,該書有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陰陽家思想。書中以《武騎士》《戰騎》兩篇論述騎兵的作用。而騎兵的大量出現則是春秋戰國時代的事,因此學術界一般認為,《六韜》是春秋戰國時期兵家託名姜望的後品。書中對於政治軍事作了頗為詳細周到的論述。很為後世武者所推崇。宋、元、明三朝把《六韜》列為武經七書之一,頒為武學必讀之書。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倏忽間幾百年的時間彈指而過,滄海桑田,世間經歷了諸多變遷,有的彰明較著,有的晦暗難辨,留給我們的都是深深的思索。筆者管窺之見,難免失之偏頗,所以趕斗膽拿出與諸君共商共勉,也只是願其起到拋磚引玉之作用,方家肯定會有所指教。認真相在討論中更晰,流給後人更多選擇。
定舟村先民系明朝洪武年間來“屯籍吏戶”的軍籍,自然對當時影響頗大的的兵書《六韜》相當熟悉。在元末的民族戰爭中,天下大亂,十室九空,民生調敝,百業待興,他們來此屯田,自然希望君主的恩德像天一樣覆蓋萬物,也希望天下安定,人民能休養生息,過上幸福的生活。用“定周”給他們居住的村莊命名,寄託了美好的願望,他們通過這蘊涵著吉祥、平安的村名,來實現胸中無限的希冀。

農村經濟

定舟村的紙箱產業 :
在西安市偏西方向約30公里的鄠邑區渭豐鎮定舟村一帶,有一個製造果品包裝紙箱產業集群。集群內專門製造紙箱的企業約有260餘家,此外,還有許多家圍繞紙箱製造,生產和提供各種原材料、輔助材料、配套部件及服務的企業,紙箱生產在當地形成了企業之間的分工和協作。自2003年春以來,我們對這一產業集群作了多次實地考察。我們試圖通過實地觀察和思考,收集產業集群發展的故事,探討西部地區工業化的發展道路。
鄠邑區定舟村紙箱產業集群概況
二、紙箱產業鏈條在當地的分布
一個較為典型的紙箱製造廠內部包含的生產環節與當地集群企業之間的分工協作關係如下圖,圖中虛線框即為一家紙箱廠的企業邊界
建造一家紙箱廠的投資,前些年大約需要10萬元,現今由於機器設備降價,只需要4~5萬元即可。紙箱主要用於果品包裝,因而生產具有季節性。一般地,從夏季開工到農曆年底,可以一直生產。秋季果品成熟季節,正是紙箱生產最為繁忙的時候。一家小規模的紙箱廠,僱請工人20~30人,可日產7000~8000個紙箱。規模較大的企業,僱工約80人,在秋季生產旺盛時期,可以日產3萬個紙箱。在天氣晴好的時候,當地公路邊、街道上可以隨處見到正在晾曬的紙箱。圍繞紙箱製造,相關企業在當地展開了分工協作。
一、起源
鄠邑區紙箱產業的形成,與80年代後半期戶縣本地的蘋果產業的興旺有直接的關係。在當時的果品市場上,戶縣蘋果銷路很好,蘋果包裝逐漸出現以紙箱替代竹筐的趨勢。當時渭豐鄉出現了兩家紙箱廠,生產紙箱以手工操作為主。果品品質與生長環境關係密切,相比而言,戶縣不適宜種植蘋果,90年初期戶縣蘋果逐漸喪失市場,果農紛紛砍掉了果樹。然而戶縣的蘋果紙箱在蘋果產地禮泉、白水等地卻有很好的市場。至1992年,渭豐鄉定舟村在短短几年中就出現了60多家紙箱廠。
據兩個鄉鎮的企業辦統計,渭豐鎮現有紙箱製造企業216家,大王鎮有50家,分布最密集的是渭豐鎮定舟村。從行政所屬來看,這一產業集群雖然橫跨兩個鄉鎮,但相互接壤,企業之間聯繫密切。
1。紙箱製造的原材料供應及上游產業
(1)廢紙收購。收購廢紙品、廢紙箱,用於化漿再生造紙。鄠邑區的牛東、蒼游等地有許多家庭專業戶,從事各種廢品收購、分類整理以及粗加工,他們將各地收購的廢紙箱、紙品集中起來,銷售給當地造紙企業。陝西當地的廢紙品已經不能滿足戶縣造紙企業的需求,他們還必須從寧夏、河南等附近省份購入。
(2)造紙廠。鄠邑區有各類造紙廠33家。製造紙箱用紙的造紙廠約有10家,他們將廢紙箱、廢紙品化漿再生成紙箱用的面紙和里紙。據縣鄉企局估算,全縣每年紙箱用紙大約為11萬噸,到2003年底,當地產量只能滿足需求的一半,另一半需從西安三橋等地購入。
(3)塗布印刷。即將大白粉和乳膠混合均勻塗在紙面上,形成白色底色,並且裁切成統一大小的紙張,便於後續彩色印刷。一家塗布紙廠日產塗布紙約10噸,在當地這種塗布紙廠有3家。
(4)泡花鹼供應商。紙箱熬膠所用的泡花鹼是一種礦產品,產自內蒙古。過去所用泡花鹼需要企業自己到外地去購買。
(5)制膠。就是將泡花鹼加熱熬製成紙箱裱糊及製作瓦楞紙所用的膠。以前各家紙箱廠自己熬膠,逐漸分離出來,由專門的企業提供成品膠供各家紙箱廠使用。
(6)大白粉製造。大白粉是一種經過機械粉碎研磨的石頭粉末,通常廣泛用於建築行業牆壁粉刷等,也是塗布紙生產的原材料。當地塗布紙廠大量的需求,以及這種低值貨物運輸成本的因素,刺激了大白粉在當地生產。
(7)扁絲製造。扁絲是將成品鐵絲在拉絲機上拉長壓扁。在紙箱裝訂環節上,要使用扁絲作釘針,類似於訂書機針。
(8)瓦楞紙板生產。隨著工業品包裝紙箱市場的逐步被打開以及當地分工的深入,在大王鎮新出現了一家專門用成套機器設備生產瓦楞紙板的企業,生產出來的瓦楞紙板可以直接提供給當地紙箱廠生產紙箱。
2。紙箱製造的相關配套企業及輔助材料
(1)模板設計及製作。即為紙箱廠的模切機設計和定做裁切模具。紙箱規格不同,所用模板就不同。模板設計製作以前曾是紙箱廠的一個輔助生產環節,已從紙箱廠分離出來有4家家庭作坊式企業專門從事模板設計。一張模板的使用壽命大約為10萬個紙箱。 (2)隔擋紙板和墊襯紙板生產。隔擋紙板和墊襯紙板屬於紙箱內部相配套的一個“組件”,其生產技術與紙箱略有不同,這一生產已經從紙箱廠中分離出來,成為專門的配套企業。
(3)泡沫網套製造。塑膠泡沫網套生產過程本與紙箱製造沒有關係,但泡沫套網可以與紙箱一起配套銷售,便利客戶採購。
(4)紙箱圖案設計製版。這項業務在大王鎮主要由一些電腦打字店承擔。
(5)彩色印刷。紙箱面紙的印刷在技術上與書本雜誌的印刷有所不同,當地這種彩印企業有多家。?
(6)晾曬打捆。這個環節過去曾存在於紙箱廠內部,當地有人專門為各家紙箱廠晾曬紙箱,這一生產活動已經逐漸成為一項外包服務
3。支持性產業及相關服務產業
(1)機器設備維修及保障。包括機器製造企業的售後維修服務、易損零件的供應等。在大王鎮的旅館裡,長年駐紮著設備生產企業的常駐代表或服務人員。此外,還有易損零部件的供應商。比如:模切機上的尼龍套筒屬於易損部件,大王鎮上就有這樣的零部件供應商。
(2)紙箱銷售商。
(3)運輸商。
(4)紙箱邊腳料收購。
(5)工人
回顧過去,定舟村的先民們在艱苦的環境中披荊斬棘,歷盡艱辛,為了美好的生活不息奮他們的後人再改革開放的新時代,用勤勞的雙手,創造了自己美好的生活,成為遠近文明的富裕村。展望未來,我們完全相信,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在西部大開發的號角聲中,定舟村人將與全國人民一道共同邁進寬裕型小康社會,實現世代人們所憧憬的絢麗。

文化事業

隨著經濟的騰飛,文化事業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2002年2月,《戶縣定舟村史略》問世,該書以完備的體糸,精到的敘述,在西安地區引起了巨大反響。定舟村《夏氏家譜》早已行文,為本村歷史源流提供了準確的資料。由張啟惠編著的《定舟村北堡張氏族譜》,遠溯源流,近徵文獻。描述準確,體例合理,為新一代家乘類著作的榜樣。楊通年、楊世鈞主編的《楊氏家譜》以獨特的視覺引人關注。這些作品的出爐,把富裕以後農民對歷史真相的渴求推到了一個相對的頂點。

著名人物

趙壽山

趙壽山(1894-1965) ,原名趙生齡,1894年農曆11月21日生於陝西省西安市戶縣(現鄠邑區)定舟村。1924年春參加楊虎城部隊,歷任排、連、營、團、旅、師、軍長,集團軍總司令。1947年進入解放區,1948年1月任西北野戰軍副司令員。解放後,先後任青海省政府主席,陝西省省長。1965年6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趙壽山一生忠誠愛國,思想進步,生活儉樸,平易近人,深得軍內幹部、戰士信賴。
熱心教育,現存有以其母命名的善慧國小。

李景寧

筆名:寧靜
出生年月:1968年6月 籍貫:陝西鄠邑區定舟村人
代表作《秋實》、《紅領巾》、《畫鄉詩浪》、人物傳記《賈小侯傳》短篇小小說集《情人節》等。
1986年在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學習。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陝西詩詞學會理事,陝西楹聯學會常務理事,西安作家協會會員,西安楹聯學會副會長,《上林苑》執行主編,曾主編《秋實》、《紅領巾》、《畫鄉詩浪》等報刊、出版有人物傳記《賈小侯傳》短篇小小說集《情人節》等。現發表文學作品200餘篇,近300萬字.新聞作品1000餘件50萬字。事略入編《中國小小說作家大辭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