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諾貝爾獎

2013年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官網發布訊息,從10月7日起,瑞典諾獎委員會將陸續公布2013年諾貝爾各大獎項獲獎名單,備受關注的“諾獎周”也隨之開啟。

2013年12月10日,諾貝爾頒獎典禮於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3諾貝爾獎
  • 年份:2013
  • 舉行地點:瑞典
  • 開始日期:12月10日
  • 獎項類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獲獎者:羅斯曼、謝克曼、蘇德霍夫。
獎項,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諾貝爾化學獎,文學獎,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獎儀式,

獎項

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3年10月7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3位科學家分享殊榮,他們分別是:
來自耶魯大學的美國科學家詹姆斯·E·羅斯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美國科學家蘭迪·W·謝克曼、以及史丹福大學的德國科學家托馬斯·C·蘇德霍夫。
2013年諾貝爾獎
獲獎理由
發現了細胞囊泡運輸系統的運行與調節機制。 根據三名科學家的發現,每個細胞都是一個生產和傳送分子的工廠。分子通過細胞周圍的囊泡在正確的時間傳送到身體所需部位。他們的基礎發現有助於治療因為細胞運輸混亂而造成的疾病,如神經性疾病、糖尿病以及免疫組織紊亂等。
獲獎者介紹
James E. Rothman(1950年11月3日-)66歲,耶魯大學細胞生物學系系主任、紀念Fergus F. Wallace生物醫學教授。曾獲多種榮譽,包括哥倫比亞大學的露依莎-格羅斯-霍維茨獎、拉斯克獎基礎醫學獎(2002年)、費薩爾國王獎。
詹姆斯-E.羅斯曼詹姆斯-E.羅斯曼
Randy W. Schekman(1948年12月30日-)65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細胞生物學家,曾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主編。1992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02年與詹姆斯-羅思曼因對細胞膜傳輸的研究獲拉斯克基礎醫學獎。
蘭迪·謝克曼蘭迪·謝克曼
德語:Thomas C. Südhof(1955年12月22日-)58歲,德國生物化學家,以研究突觸傳遞知名。自1986年以來聚德霍夫博士的研究已經闡明了許多主要的蛋白介導突觸前功能。2013年和理察-舍勒分享了拉斯克基礎醫學獎。
托馬斯·蘇德霍夫托馬斯·蘇德霍夫
獲獎反應
謝克曼的第一反應是非常吃驚,他對隨後打進電話的記者說,“我很想說些富麗堂皇的話,可我現在只有吃驚”。放下電話,他第一個給他父親報告這個好訊息,並表示將跟夫人及同事們共同慶祝這一榮譽。謝克曼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表示,此次獲獎是對於他們三人近40年工作投入的肯定,獲獎並不能改變他的生活,他將繼續投入科研工作。
羅特曼稱:“我非常榮幸能得到諾貝爾獎。這是世上最光榮的獎項。此刻我很激動,但最激動的時刻是我1993年細胞囊泡試驗成功時。”此外,他說,研究成果絕非一蹴而就,大多耗時數年,乃至數十年。被問及獲獎會否影響他的工作和科研經費,羅思曼回答:“不知道,這是個新情況。”。

物理學獎

2013年10月8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揭曉,2013年81歲的比利時理論物理學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現年84歲的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希格斯玻色子的理論預言獲獎。
獲獎理由
因希格斯玻色子的理論預言獲獎。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又稱上帝粒子(God particle),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預言的一種自旋為零的玻色子。它是標準模型中最後一種未被發現的粒子。它可以幫助解析為何其它粒子會有質量。
獲獎者介紹
恩格勒:1932年11月6日出生,在粒子物理學做出重要貢獻。1964年,恩格勒和已故的羅伯特·布繞特共同提出希格斯機制希格斯玻色子理論。同年,彼得·希格斯也在《物理評論快報》發表文章,提出希格斯機制理論。
弗朗索瓦·恩格勒(左)和彼得·希格斯(右)弗朗索瓦·恩格勒(左)和彼得·希格斯(右)
希格斯:1929年5月29日出生,愛丁堡大學榮譽退休教授。他以希格斯機制與希格斯粒子而聞名於世,其希格斯機制理論於1964年提出。
獲獎反應
恩格勒表示自己很高興獲得這一獎項。“起初我以為自己沒有獲得這個獎,因為我沒有看到宣布的結果。”
希格斯獲悉得獎訊息後,他說自己高興得有點不知所措,除感謝瑞典皇家科學院外,他特別感謝了家人、朋友以及同事的支持,同時他希望對基礎科學的認可將幫助提升外界對理論研究價值的重視。
評論
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斯塔凡·諾爾馬克說:“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是關於很小的事物,但其卻讓一切變得不同。”
註:希格斯玻色子,得名於彼得·希格斯,又稱“上帝粒子”,是最後一種未被發現的基本粒子,也是解釋物質質量之謎的最重要粒子。假設中的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質的質量之源,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構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其作用而產生慣性,最終才有了質量。

諾貝爾化學獎

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三名美國科學家,即馬丁·卡普拉斯麥可·萊維特阿里耶·瓦謝勒,以表彰他們在開發多尺度複雜化學系統模型方面所做的貢獻。
20世紀70年代,這三位科學家結合經典和量子物理學,設計出這種多尺度模型,將傳統的化學實驗搬到了網路世界。這一完美結合現實與理論的化學系統模型,為更全面了解並預測化學反應進程奠定了基礎。
獲獎理由
諾貝爾化學獎評選委員會在當天發表的聲明中說,如今對化學家來說,電腦同試管一樣重要,計算機對真實生命的模擬已成為當今化學領域中大部分新研究成果成功的關鍵因素。科學家可以用電腦來揭開複雜的化學過程,例如催化劑對廢氣淨化或者綠葉的光合作用等,通過模擬,化學家能獲得比傳統實驗更快速、更精準的預測結果。
獲獎者介紹
馬丁·卡普拉斯:美國和奧地利公民。1930年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1953年從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美國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麥可·萊維特:美國和英國公民。1947年出生於南非比勒陀利亞,1971年從英國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目前為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
2013年諾貝爾獎
亞利耶·瓦謝爾:美國和以色列公民。1940年出生於以色列Kibbutz Sde-Nahum,1969年從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目前為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
獲獎反應
在得知獲獎後的現場電話連線中,瓦謝勒表示感覺很棒,他自己仍在使用這一組合模型來了解細胞內物質的傳輸。“我想這就像理解一項發明一樣,通常人們在關注結果的時候會忽略過程中準確的計算步驟。在我確定了研究目的以後,事情就會變得很清晰,那就是計算機是一個很好的模仿化學實驗內部生物變化的一個工具。我認為獲獎一定會對我的研究有幫助的。”

文學獎

瑞典當地時間10月10日下午1時(台北時間10月10日晚7時),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加拿大作家艾麗斯·芒羅(Alice Munro)獲此殊榮。
獲獎者介紹
艾麗斯·門羅(AliceMunro),加拿大女作家。1931年生於安大略省溫格姆鎮,少女時代就開始寫小說。她總是將目光流連於平凡女性的生活,從自己和母親身上尋找靈感,精確地記錄她們從少女到人妻與人母,再度過中年與老年的歷程,尤擅貼近女性之性心理的波折與隱情,以及由此而來的身心重負,細緻入微,又複雜難解,看似脆弱,卻又堅忍頑強。美國女作家、普利茲獎得主簡·斯邁利(JaneSmiley)曾這樣稱讚門羅的作品“既精妙又準確,幾近完美”。艾麗絲·門羅始終以嚴謹的態度對待文學,努力去寫偉大的小說。她寫30頁短篇所用的心力,如斯邁利女士所言,足可抵得上某些作家寫出整本長篇。她在文壇的地位,被比作當代契訶娃——契訶夫的女傳人。在40餘年的文學生涯中,門羅始終執著地寫作短篇小說,錘鍊技藝,並以此屢獲大獎,其中包括三次加拿大總督獎,兩次吉勒獎,以及大英國協作家獎、歐亨利獎、筆會/馬拉穆德獎和美國全國書評人獎等。
愛麗斯·芒羅愛麗斯·芒羅

諾貝爾和平獎

2013年10月11日,諾貝爾官網稱: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獲2013年諾貝爾和平獎,該組織於1997年成立,總部在荷蘭海牙;其在敘化武危機中發揮重要作用。

諾貝爾經濟學獎

2013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在當地時間14日揭曉,美國經濟學家尤金·法馬、芝加哥大學教授拉爾斯·皮特·漢森以及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J·席勒因為對資產價格的實證分析獲得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在1895年的遺囑中並未設立經濟學獎,不過瑞典央行為了紀念諾貝爾,在1968年增設此獎項,1969年起才開始頒發。經濟學獎評選標準與其他獎項相同,獲獎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選。

頒獎儀式

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和經濟學獎頒獎儀式於2013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
禁止化學武器組織領取了2013年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由於同日是南非已故前總統曼德拉領取諾獎20周年紀念日,諾獎委員會還特地向其致敬。
82歲的艾麗斯・門羅因為身體原因無法完成去斯德哥爾摩的長途旅行,她的女兒簡妮將替母親領取諾貝爾文學獎。瑞典當地時間2013年12月7日傍晚,門羅以視頻形式完成了諾貝爾文學獎主旨演講,在題為《艾麗斯・門羅:在她自己的文字里》講演中,門羅講述了自己的寫作經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