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縣古鎮名村

戶縣古鎮名村

秦渡鎮俗稱秦鎮,位於陝西省戶縣東南方,與西安市長安區相連,古有“豐京盛地”之稱,為千年古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戶縣古鎮名村
  • 美稱:“豐京盛地”
  • 類別:千年古鎮
  • 地址:陝西省戶縣東南方
秦渡古鎮,祖庵鎮,鑿齒村,定舟村,

秦渡古鎮

秦渡鎮俗稱秦鎮,位於陝西省戶縣東南方,與西安市長安區相連,古有“豐京盛地”之稱,為千年古鎮。它居於灃河西岸,文化底蘊濃厚,民俗民風淳樸,交通便捷,商賈雲集。秦渡鎮是古樸的,它有著古色古香的鎮落、深厚的歷史文化傳說以及精美的民間藝術;秦渡鎮又是現代的,它積極創建一個以灃河自然風景區和秦渡新城區為依託的“北方第一水鄉”,努力打造一個集商貿、旅遊、文化、飲食業為一體的新型城市。一個古樸而又現代的秦鎮即將躍之眼前。
據傳後秦姚興皇帝及文武百官由京城長安赴草堂寺聽鳩摩羅什講經,為往來方便,遂在灃水設立渡口,秦渡之名即源於此。 秦渡鎮古謂之“豐京勝地”,舊有二宮(當陽宮、連城宮)、五門、九樓(以藥王樓最雄偉)、十三堡等遺址。80年代後,雖有較大發展,而古街門店猶存。“文武盛地”美名源自於秦渡。中國人的文武治世思想的啟蒙和實踐源自於秦渡。周文王遷豐以後,以文治思想立國,贏得天下民心,為武力推翻商王朝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他昌明言,納賢才,重用姜尚等人,後在武王姬發的率領下,武力推翻了商王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分封治的王朝——周王朝。姜子牙打鬼封神的故事發生在秦渡,這是三千多年前,歷史上第一次對一場戰爭的總結和審判。文武治世思想為中國封建制的王朝模式奠定了基礎,推動了人類文明社會的進步。文武治世思想是中國人政治思想的一大發明,文武之道作為中國人的一種謀略,數千年來已經滲透到東方文化的各個方面。
周禮文化是中華民族文脈肇始之處。文王姬昌在豐邑,撰寫了中國第一部實用主義的哲學思想論著,五經之首的《易經》。中國第一部兵書《六韜》,也叫《太公兵法》相傳為姜尚居豐時所作。書中以對話的形式,記錄了文王、武王等人與姜尚討論關於文治武功,用兵之道等治國謀略的思想及言論,對後世的政治思想和軍事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又據魏《王泰括地誌》及清康熙年間的《戶縣誌》記載,周文王在靈台附近引灃水設立“辟雍”,教化天下,明達和諧。這是最早的官辦教育機構。其實,自周遷豐以後,實現了國家統一,創造了相對和平,富足的社會局面,在此基礎上,周人還創造了以《禮》、《樂》、《詩》、《書》等典籍為代表的、高度文明的貴族化的等級制度及詩樂文化,為中國文化的主脈設定了基本框架。自《詩經》以後,中國被稱為詩的國度。《詩經》中大量經典的詩篇源自於西周,那都是周人居豐以後創造的文化。周代是中國第一個詩歌的創作高峰,直到唐代中國才出現了第二個詩歌的創作高峰期,以至當代,我們也難以望其項背,可見其對中國文化產生的不可估量的影響。
戶縣古鎮名村

祖庵鎮

位於陝西戶縣西部,距縣城12.6 公里,距西安50公里,東臨玉蟬鎮 ,南抵蔣村鎮,西以白馬河為界與周至接壤,北接甘河鎮,居關中平原腹地。祖庵古鎮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祖庵曾是夏王啟伐有扈氏“大戰於甘”的地方。古鎮坐落於甘水中上游,上古時稱“甘野”。據文獻記載:夏禹死後,其子啟繼王位。這種廢“禪位”而父傳子的王位繼承方式,引起了爭奪王位的激烈鬥爭。同姓邦國有扈氏起兵反對。公元前2086年,夏王啟率領軍隊沿雒(洛)陽西大道西進,越崤山,濱黃河,經桃林,過華山北麓抵達有扈氏國,雙方大戰於甘。有扈氏敗,淪為“牧豎”(即放牧奴隸)。又《尚書甘誓》云:“甘,地名,有扈氏國之南郊也。啟與有扈大戰於甘之野”。《周至縣誌》“甘野圖”註:“甘在戶縣西南。而戶即古扈”。《夏書》大戰於甘即此,“甘野在縣東50里,即古有扈氏國之南郊。夏啟立,有扈不服,大戰於甘,召六鄉、作甘誓。今邑中甘谷水出處,曰甘河,即其地。”甘峪口望仙坪古有夏王廟。古鎮商代為郝國。郝國系商之諸侯國。據《陝西地理沿革》記載:“商帝乙之弟期封於郝,即今之祖庵鎮轄之郝村”。今郝村存有一古石樁,刻有“古郝國”字樣。又有廟碑記載:“今之郝村即古號為郝國是也”。晉、唐年間,古鎮歸戶縣管轄;宋大觀元年(1107)設定終南縣,轄於終南縣;元至元八年(1271)撤銷終南縣建置,劃歸周至縣轄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1958年,周、戶兩縣以白馬河劃界,古鎮重歸戶縣管轄。
重陽宮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戶縣祖庵鎮境內,是道教全真祖師王重陽的修道和葬骨之地,是我國金元時道教全真派的三大祖庭(北京白雲觀、山西永樂宮、戶縣重陽宮)之一,為我國道教三大祖庭之最。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金庸名著《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故事的流傳,故事發生地重陽宮也隨之聞名遐爾。重陽宮位處關中平原腹地,甘水之畔。西望周至,山曲水彎,東接縣城,沃野良田。遠望終南如黛,峰巒疊嶂,甘水出峪,自西南逶迤而來,經宮西北去流入渭水。重陽宮座落於此,實乃一方風水寶地。正如《廣兩曲志》評述:“考茲區形勢,甘水翼之。是以郝國分封,五帝肇基,重陽建宮,三輔巨觀。加以九峰巒峙,六耳泉澄,五行薈萃,一氣聯結;此代生賢哲,間有飛仙,所由來也。…今雖地脈暫歇,然積久必發,地理宜然”。王重陽以仙風慧眼選擇了這塊風水寶地,成就了他的全真道教事業,贏來了身後殊榮與恢宏的重陽宮。

鑿齒村

曾名卓日村。位於陝西戶縣大王鎮鎮區東南2.5公里,分為四個行政村(鑿齒東村、鑿齒西村、鑿齒南村、鑿齒北村)。鑿齒東村分為2個村民小組,人口410人,耕地580畝。鑿齒西村分為7個村民小組,人口1017人,耕,1357畝。鑿齒南村分為7個村民小組,人口1420人,耕地1530畝。鑿齒北村分為3個村民小組,人口390人,耕地420畝。全村以農業,建築材料,運輸業為主,南北七號路穿村而過,交通便利。
相傳五代十六國時,前秦國王苻堅南下攻晉,陷襄陽,其時鑿齒在家閒居,苻堅素慕他的才學與名望,曾派車馬將他請去,遺贈頗多。不久,他假稱腳有病,仍電襄陽。著有《漢晉春秋》五十四卷。該書上起東漢光武帝劉秀,下迄西晉,記了近三百年的史事。習鑿齒在長安不久,便以病請回。晚年曾被朝廷征以國史職事,但未及赴任,就去世了。傳言習鑿齒埋葬於此,村子隨得名鑿齒村。後村民把鑿齒”訛傳“卓日”,名:卓日村,簡稱卓村。卓村按地理方向分為:卓南村、卓西村、卓東村、卓北村。今為了弘揚傳承文化,又改回鑿齒村。分為:鑿齒東村、鑿齒西村、鑿齒南村、鑿齒北村。
【習鑿齒墓】習鑿齒墓在大王公社鑿齒村西一里處,墓已不存。習鑿齒,襄陽人,東晉名儒。民國二十二年(1933)吳繼祖《重修戶縣誌》載:“道安與襄陽習鑿齒入秦,嘗游於戶。鑿齒村村北有道安寺。”民國二十六年(1937)《戶縣鄉土志》載:“鑿齒村有道安寺及習鑿齒墓。”今其址已成農田。

定舟村

位於陝西戶縣縣城正北,距離縣城直線距離10公里,東與大王鎮龍台坊相接,西與元村同界,南同小王店接壤,北與渭河為界,與鹹陽興平隔河相望。村面積約2平方公里,總人口約5100人。定舟村,原名定周村.有相當多的實物可以佐證.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呈王村(今什王村)重修勝光寺,鑄鐘一架.該村有數位香客參與,鐘面記載本村為”定周村”.清康熙年間((戶縣誌)),雍正年間((戶縣誌))皆記載本村為定周村.清光緒末年刊印的戶縣地圖亦云”定周村”.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戶縣誌))始記載本村為定舟村. 關於定舟村村名的來源,歸納起來,大致有兩種:
第一種:按照定舟村現名的字面意思來解釋。元末明初,定舟村十戶軍籍的先祖在戰爭結束以後,受命屯墾,率家小沿渭河溯流而上,尋找屯田之處,當走到此處時,但見蘆葦千頃,野鴨鸕鶿出沒其間,地廣人稀,田肥水美,遂定舟下 船,扶老攜幼,相率定居於此。繼而此地稱為“定舟村”。這種說為我們後來所發現的資料所否定。原因是,在清末以前,我村一直叫“定周村”,而非“定舟村”。這種純粹根據字面意思來解釋的說法 ,過於牽強附會,況且,我們先祖初時是以”隸屬軍籍,形同民戶”的身份來的.其性質相當於今天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集體安置,其屯墾的時間、位置均由明王朝的有關機構統一安排,不能自行解決.很顯然,這一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第二種說法是:”定周村”是周文王定天下之發祥地.持此說者認為當年周文王曾在此施行仁政,與民生息,從而奠定了周王朝800年的基業.因而命名為定周村.然而縱觀我縣各村,元明二朝者居多,澇店鎮餘姚村得名於明朝.大王鎮得名於元朝;大王鎮鑿齒村得名於南北朝;得名更遠者可以上推到漢.龍台坊因位於漢代龍台觀舊址附近而得名.甘亭鎮之婁村,是為了紀念漢代向劉邦提出與匈奴和親和定都長安的政治家婁敬.城隍爺紀信,相傳為戶縣湄塢嶺上紀家莊人氏,而今己難覓蹤跡.我國有確切文字可考的歷史年代為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周武王伐紂更是公元前十一世紀的事情,漢代的紀家莊已然難考,而周文王定天下之發祥地卻確切到用一個村子來命名,不亦惑乎?興平市的定周村亦為周朝之發祥地乎?
定周村原名含意為何,它蘊含著怎樣的想法,寄託著怎樣的希冀?在學習古代兵書((六韜))的時候,偶然閱到古人論述(定)和(周)的關係.闡明了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該書在第四篇<<大禮>>中有這樣一段對話:“文王問太公:君臣亡禮如何?太公曰:為上惟臨,為下惟沉.臨而無遠,沉而無隱.為上惟周,為下惟定,周則天也,定則地也,或天或地,大禮乃成.”
這段話翻譯成現代話就是:周文王問姜太公:君臣之間 的禮、法有哪些內容?姜太公回答說:為君主者主要是體察下情,為臣子者,要謙恭馴順,體察下情,就不能疏遠臣民,謙恭馴順,就不能有所隱朦,為君主者,要普施恩德,為臣民者,要處事安定.君主的恩德要太陽一樣普照萬物,人民要像大地一樣載物沉穩,君主效法天,人民效法地,君臣之間的大禮就形成了”。這就是說,“周”的意思是君王要體察下情,普施恩德,“定”的意思是人民要謙恭馴順,處事安定.定和周是存在因果關係的.封建統治者所謂的大禮就是這樣,只要人民按照大禮所指出的方法生存,就會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社會就能穩定發展。“定周”二字就包涵著這樣豐富的社會政治內容。
再來看一看《六韜》成書的歷史背景;該書相傳為周朝姜望所撰。確切著錄始見於《隋書、經籍志》從內容看,該書有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陰陽家思想。書中以《武騎士》《戰騎》兩篇論述騎兵的作用。而騎兵的大量出現則是春秋戰國時代的事,因此學術界一般認為,《六韜》是春秋戰國時期兵家託名姜望的後品。書中對於政治軍事作了頗為詳細周到的論述,很為後世武者所推崇,宋、元、明三朝把《六韜》列為武經七書之一,頒為武學必讀之書。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定舟村先民系明朝洪武年間來“屯籍吏戶”的軍籍,自然對當時影響頗大的兵書《六韜》相當熟悉。在元末的民族戰爭中,天下大亂,十室九空,民生調敝,百業待興,他們來此屯田,自然希望君主的恩德像天一樣覆蓋萬物,也希望天下安定,人民能休養生息,過上幸福的生活。用“定周”給他們居住的村莊命名,寄託了美好的願望,他們通過這蘊涵著吉祥、平安的村名,來實現胸中無限的希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