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

安徽大學

安徽大學(Anhui University),簡稱“安大”,坐落於安徽省會合肥市。是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2011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華文教育基地”、“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全國文明校園“。是涵蓋理學、工學、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法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等10個學科門類的安徽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

學校將1928年4月在當時省會安慶市創辦的省立安徽大學作為建校開端。1958年,現安徽大學以合肥大學、原安徽大學物理系為基礎建立;同年9月16日,毛澤東主席親筆為學校題寫校名。

據2018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四個校區和一個大學科技產業園,占地面積3200餘畝,建築面積125萬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350餘萬冊,儀器設備總值8.18億元;有1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設有26個院(系、部),95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2600餘人;全日制在校生約28000餘人:其中研究生6000餘人,本、專科生21800餘人。

基本介紹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2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8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個
  • 主管部門:安徽省
  • 學校官網http://www.ahu.edu.cn
  • 中文名:安徽大學
  • 外文名:Anhui University
  • 簡稱:安大
  • 創辦時間:1928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類型:綜合
  • 屬性211工程
    省部共建高校
    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 
    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李仁群
    校長:匡光力
  • 本科專業:95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3個
  • 國家重點學科:2個
  • 院系設定:數學科學學院、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外語學院、經濟學院、管理學院、商學院等
  • 校訓:至誠至堅、博學篤行
  • 校歌:《安徽大學校歌
  • 校慶日:9月16日
  • 地址:龍河校區:合肥市蜀山區肥西路3號
    磬苑校區:經濟技術開發區九龍路111號
    史河路校區:蜀山區史河路8號
    泗州路校區:瑤海區泗州路40號
  • 知名校友張平駱惠寧六六汪靜汪旭光葛長偉顧又銘許剛夏柏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辦學歷史,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學科建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術研究,科研機構,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對外交流,文化傳統,校徽,校訓,校歌,學校領導,校園環境,知名校友,政界,學術界,商界,作家,

辦學歷史

1928年,於當時省會安慶市創建省立安徽大學。
抗戰期間,因日軍入侵,學校被迫西遷並曾一度停辦。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安徽大學於安慶市復校,定名國立安徽大學。著名學者姚永朴劉文典王星拱程演生陶因陳望道丁緒賢郁達夫周予同呂思勉章益周建人等均曾在安徽大學執教或主持校政。
1949年12月遷至蕪湖市,與安徽學院合併,恢復校名安徽大學。
1952年,思想改造運動以後,安徽省委決定,將安徽大學搬到省會城市合肥。為此,學校成立了基建領導小組,並迅速派出以徐連成、朱世雄為正、副科長的基建工作班子,到合肥從事新校基本建設工作。
1954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安徽大學部分系科調往華東地區有關院校,同時調入一些系科,設師範、農學兩個學院,並於1954年2月分別獨立組建專門性的安徽農學院(現安徽農業大學)和安徽師範學院(現安徽師範大學),安徽大學建製取消。
毛主席題寫校名毛主席題寫校名
1958年由原安徽大學派出的基建班子,在合肥西門外建設的新校已經落成。省委原擬將安徽師範學院遷往合肥新址辦學,但是由於形勢發展的變化和需求,省委決定師範學院仍留蕪湖,在合肥新校另建“合肥大學”,曾希聖兼校長。並決定將安徽師範學院的主力系科物理系成建制的遷入合肥大學,只留少數教師繼續在蕪湖籌備新的物理系。其他系科包括中文、外語、歷史、地理、數學、生物、化學等系只抽出少數骨幹教師加上學校部分管理幹部到合肥大學。
1958年7月5日,國務院第七次會議決定曾希聖兼任合肥大學校長,張行言孫陶林任副校長。7月21日,省委決定成立合肥大學黨委,由張行言任書記,原解放軍南京軍區師範學校政委方誌明任第一副書記。同年9月16日,毛主席來到合肥視察,並為安徽大學題名。安徽大學是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校名的為數不多的大學之一。
校史沿革圖校史沿革圖
1993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回響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在國家計委和教育部的具體組織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決定重點支持安徽大學進入國家“211工程”。
1996年,安徽大學通過211工程”部門預審。
1997年12月學校正式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大學,也是安徽省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後的第二所“211工程”重點高校。
1998年經省政府批准實施“211工程”建設項目,同年李鵬喬石等同志親筆題詞祝賀學校建校70周年。
1999年,獲準作為“211工程”項目院校在國家正式立項建設。
2000年,原安徽銀行學校和安徽財政學校併入安徽大學。
2001年6月,在如期完成“九五”“211工程”建設任務的基礎上,順利通過了國家整體項目驗收。同年,溫家寶同志親切接見了“全國十大扶貧狀元”該校教師何家慶同志。
2002年11月7日和2003年9月17日,學校《“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儀器設備購置計畫》分別通過了教育部專家組的立項審核和國家計委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專家組的考察評估。12月28日,占地2000餘畝的磬苑校區舉行了開工典禮,並於2004年開始進駐。
2004年6月,學校《“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覆,“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正式在國家立項建設。
2006年6月,順利通過國家“十五”、“211工程”整體項目驗收。
2007年11月,學校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2013年8月,教育部與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安徽大學協定會簽檔案已正式頒發。按照共建協定,教育部將安徽大學發展建設納入國家高等教育發展整體規劃,給予直屬高校同等待遇。
2014年7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7年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11月,學校被評為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
2018年12月,安徽大學成為安徽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8年3月,安徽大學有26個院(系、部),開設95個本科專業。
    院系專業
    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套用統計學、金融數學
    套用物理學、材料物理、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化學、套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材料化學、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工程、信息安全、網路與新媒體
    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物聯網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
    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科學(生物統計方向)、生物工程、生態學
    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
    歷史學
    哲學、套用心理學
    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編輯出版學、數字媒體技術
    經濟學、財政學、稅收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經濟統計學
    會計學、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電子商務、旅遊管理 、市場行銷、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英語、俄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
    法學、智慧財產權
    檔案學、管理科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圖書館學
    社會學、社會工作、政治學與行政學、國際事務與國際關係
    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繪畫、戲劇影視導演、音樂表演
    環境科學、地理信息科學、地質學、測繪工程
    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
    人文科學試驗班、人文科學試驗班、經濟管理試驗班
    大學外語教學部
    體育軍事教學部
    大學計算機教學部
    會計(專科,中英合辦)、金融管理與實務(專科,中英合辦)
    外國語言文化教育中心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9月,學校有1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不含一級學科覆蓋點),3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不含一級學科覆蓋點);有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5個省級重點學科。
      安徽大學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哲學、考古學、理論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數學、生態學
      重點學科
      國家重點學科
      漢語言文字學
      計算機套用技術
      省級重點學科
      中國哲學
      外國哲學
      政治經濟學
      金融學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經濟法學
      文藝學
      中國古代文學
      英語語言文學
      新聞學
      歷史文獻學(含古文字學)
      專門史
      基礎數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
      理論物理
      無機化學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生態學
      材料物理與化學
      電路與系統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通信與信息系統
      信號與信息處理
      企業管理
      科學與技術
      截至2013年,資料來源:
      •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哲學、套用經濟學、統計學、法學、社會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化學、生態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統計學、法學、社會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中國史、美術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數學、物理學、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生物學、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
      •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金融碩士、套用統計碩士、稅務碩士、國際商務碩士、法律碩士(含非法學、法學領域)、社會工作碩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翻譯碩士(英語筆譯領域)、新聞與傳播碩士、出版碩士、文物與博物館碩士、藝術碩士(含音樂、美術、藝術設計領域)、會計碩士、圖書情報碩士、工程碩士(含材料工程、化學工程、生物工程、環境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電氣工程、控制工程、積體電路工程、計算機技術、軟體工程領域)、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工程管理碩士
      詳情請參閱:

      師資力量

      2018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教職工26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687人,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者900餘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國家“千人計畫”特聘教授2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省級教學名師24名,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3名,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2名,入選“皖江學者”特聘教授13名,入選安徽省“百人計畫”5名,入選安徽省“外專百人計畫”5名,享受國務院和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39名,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62名,入選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114名。有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
      • 國家級教學團隊
      漢語言文字學教學團隊
      黃德寬
      2008
      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教學團隊
      杜先能
      2010

      教學建設

      據2019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7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9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法學、英語、考古學、生物科學、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新聞學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新聞傳播實驗教學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物理、電工電子、新聞傳播、基礎化學、基礎生物、會計
      精品課程
      國家級
      新聞學概論
      省級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英語語言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新聞學概論
      經濟法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校級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英語語言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新聞學概論
      經濟法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行政管理學
      中國古代文學
      至2013年,資料來源: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據2019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建有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1個獲得國家CMA計量認證的現代實驗技術中心,1個國家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分中心;有1個省技術創新中心,1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6個省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9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省級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和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設有4個國家級和9個省級實驗教學(實訓)示範中心。
      安徽大學科研機構(部分)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徽學中心
      高等教育研究所
      計算機智慧型與信號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電能質量工程研究中心
      經濟法制研究中心
      哲學與安徽思想家研究中心
      安徽省綠色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信息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
      光電信息獲取與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院
      財政稅收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工業節電與電能質量控制協同創新中心
      淮河流域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高節能電機及控制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安徽大學長三角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健康科學研究院
      科學發展觀研究中心
      徽文化傳承與創新中心
      安徽大學發展戰略諮詢委員會

      科研成果

      2005年至2011年,學校共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627項,獲得縱向科研經費3276萬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3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2項;簽訂技術開發契約236項,爭取橫向科研經費1億多元;發表學術論文7150篇,SCI、EI、STP收錄論文數771篇,出版著作619部;鑑定、評審科研成果121項,獲得國家和地方各級各類科研獎勵97項,授權專利15項。
      根據湯森路透集團2012年發布的ESI數據顯示,安徽大學化學學科、物理學學科進入全球排名前1%,這反映了安徽大學在這兩個學科領域成果豐碩。化學學科進入全球前1%的高校和科研機構總共1065個,安徽大學化學學科進入全球前1%的近十年(2002-2012年) 論文總數為680篇、排名667位,總被引頻次4515次、排名902位。物理學學科進入全球前1%的高校和科研機構總共763個,安徽大學物理學學科進入全球前1%的近十年(2002-2012年)論文總數為716篇、排名588位,總被引頻次為4875次、排名757位。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3年,全校各種紙質文獻約270萬冊(件),其中圖書館入藏有中文圖書約210萬冊、外文圖書20餘萬冊、古籍線裝書約13萬冊、合訂本報刊近20萬冊。館藏古籍線裝書中有善本688部9752冊(部分為珍本和孤本),還收藏有《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續編》、《四庫存目叢書》、《叢書集成》、《冊府元龜》、《太平御覽》、《中華大藏經》、《新修大正大藏經》等大型古籍叢書、類書。圖書館入藏有中外文報刊9000餘種,其中解放前報刊670種,核心期刊約700種。
      入藏中文電子圖書56.2萬種,112.4萬冊,外文電子圖書4000多種。外文全文電子期刊7000多種(其中現刊3000餘種),中文全文電子期刊9000多種,國內外資料庫系統30多種(按出版商計算)。其中大型資料庫有:Elsevier、EBSCO、Springer-Link、PQDD(北美博碩士論文庫)、部分美國學協會資料庫和John Wiley資料庫、OCLC基本組資料庫、BA、中國學術期刊網、萬方數據、維普資料庫、超星電子圖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中國科學文獻資料庫、國研網等。
      學術期刊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於1960年,安徽省教育廳主管,安徽大學主辦,是面向全國的綜合性學術期刊,雙月刊,大16開,逢單月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是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社會科學院)、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南京大學)、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武漢大學)、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期刊網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
      學報學報
      《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被國內外以下十餘種重要檢索性文摘和資料庫收錄: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PD)、《化學文摘》(CA)、《劍橋科學文摘》(CSA)、德國《數學文摘》(ZM),俄羅斯《文摘雜誌》(AJ)和《中國數學文摘》、《中國物理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無機分析化學文摘》、《電子科技文摘》、《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E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文電子期刊服務》(CEPS)等。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科技核心期刊(科技部)。

      對外交流

      學校堅持走開放辦學之路,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學校是國家公布的華文教育基地和接收政府獎學金留學生的高校之一。截至2013年,學校與馬里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格林威治大學(University of Greenwich)、哥廷根大學(Goettingen University)、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等美、英、德、日國家和地區的近92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交流合作關係得到進一步加強和拓展;先後主辦或承辦15次高水平國際和區域學術交流會議;共有287人次赴國(境)外參加學術會議、開展合作研究、進修、講學等學術交流活動。學校是22個國家華文教育基地和84所接收政府獎學金留學生的高校之一。與智利聖托馬斯大學和烏克蘭哈爾科夫大學亞塞拜然的巴庫大學建立孔子學院
      安徽大學黃德寬會見加拿大駐滬總領事安徽大學黃德寬會見加拿大駐滬總領事

      文化傳統

      校徽

      安徽大學校徽原制定於80年代後期。校徽總體上為圓形,中心圖案系學校教學主樓的變形、“1928”系學校創建年份,象徵學校的歷史;“安徽大學”中英文文字分別呈弧狀圍繞中心圖案上下。
      安徽大學
      2003年9月,安徽大學啟用了由藝術系教師設計的新的校徽圖案。本著連續、穩重、現代和簡潔的原則,新校徽保持了原校徽的圓形構圖(取“通達”、“圓通”之意),保留了原校徽使用的毛澤東手書校名,校名的英文譯名及建校時間,還保留了學校重建後教學主樓這一標誌性建築作為構圖主體,並作適當變形,使其既保持原有的縱深、重疊、延展等基本特點,又與新建磬苑校區的主體建築群由東向西眺望之景觀相似,以示新老校區文化一脈相承,樓的外形像書、像皇冠,樓前加上一組半圓形樹冠,更顯高大、深遠而生機盎然。

      校訓

      “至誠至堅;博學篤行
      此8字中,有6字出自《禮記·中庸》。“至誠”是傳統儒家的最高道德境界;“博學”、“篤行”則被注為“誠之目”,是達到“至誠”境界的行為指南。“至堅”2字提煉自學校乃至時代對人的品格要求,同是達到“至誠”境界不可或缺的意志力因素。就今天來說,“至誠至堅”是指以誠實、誠信和堅毅、堅定為目標的人生修養過程,可視為對人“德”的要求;“博學篤行”是指以淵博、深厚和篤實、誠篤為指標的學行態度,可視為對人“才”的要求。“至誠至堅,博學篤行”8字聯繫起來解讀,雖不外乎“德才兼備”的意思,但通過對“誠”、“堅”、“博”、“篤”的強調,突出了對學習目的實踐和對人成才的道德要求。
      安徽大學
      安徽大學校訓制定於1996年底。1998年,學校在籌辦建校70周年紀念活動期間,邀請中國當代佛學家、社會活動家、書法家趙朴初先生題寫了校訓。

      校歌

      安徽大學校歌於1933年創作,由安徽大學校長程演生先生作詞,上海國立音專(上海音樂學院前身)蕭友梅先生作曲。
      安徽大學
      歌詞:
      潛岳蒼蒼,江淮湯湯。夏商肇啟,雍容漢唐。文化丕成,民族是昌。莘莘多士,躋茲上庠。
      潛岳蒼蒼,江淮湯湯。緬懷先哲,管仲蒙莊。高文顯學,宋清孔彰。莘莘多士,躋茲上庠。

      學校領導

      主要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
      校長
      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副校長

      校園環境

      安徽大學校園景色秀麗、環境優美,是合肥市“安全文明校園”和全國綠化400佳單位之一。學校擁有四個校區和一個大學科技園,校園面積3200餘畝。

      知名校友

      政界

      學術界

      汪旭光、穆穆、李揚、焦丹、朱力行、陶農建、丁宏強、聞海虎、夏業良、李嘉禹、李曉光、徐學江、彭樹傑、孫嘉陽、汪田、張俊穎、陳乾旺、傅海安、顧海良、朱勇、陳和本、丁任重、萬輔彬、李進華、蔣傳海、費樹岷、朱新民、韋 偉、匡光力、黃德寬程樺、 王源擴、李仁群牛立文、許繼榮、吳先良、鄭漢華、陶登松、丁家雲、凌有江、芮必峰、張旺熹。

      商界

      桂四海、汪靜張樹武、柏士珍、陳朗鳳良志許家貴余漸富、陳基華等人。

      作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