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幸望春宮送朔方軍大總管張仁亶

奉和幸望春宮送朔方軍大總管張仁亶

《奉和幸望春宮送朔方軍大總管張仁亶》,是一個多義詞,又是唐詩的名稱,是由多位詩人包括李嶠、 李乂、李适、鄭愔、蘇頲、劉憲等人,唐中宗景龍元年(707年),應制賦詩送別朔方軍大總管張仁亶多首應制詩的名稱。張仁亶即張仁願,張仁願(?-714年),原名仁亶,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臨渭區)人,唐朝宰相、名將。張仁願文武全才,曾任殿中侍御史,後任肅政台中丞,檢校幽州都督,擊退突厥默啜可汗的進犯,兼任并州大都督府長史。唐中宗繼位,張仁願被召回,授左屯衛大將軍、檢校洛州長史。707年(景龍元年)被任命為朔方軍大總管,赴塞北名城靈州(今寧夏吳忠市)坐鎮,統帥朔方軍,防禦突厥。特別是張仁願沿黃河北岸修築三座受降城,向北拓地三百餘里。“自是突厥不敢渡山畋牧,朔方無復寇掠,減鎮兵數萬人。”景龍二年(708年),張仁願拜宰相,任同中書門下三品、左衛大將軍,封韓國公,又加鎮軍大將軍。開元二年(714年),張仁願去世,追贈太子少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奉和幸望春宮送朔方軍大總管張仁亶
  • 時間:初唐
  • 作者
  • 體裁:詩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作品註解,作品賞析,

基本信息

【名稱】《奉和幸望春宮送朔方軍大總管張仁亶》
【年代】初唐
【作者】李嶠
【體裁】五言排律
【出處】全唐詩》61_7

作品原文

奉和幸望春宮送朔方軍大總管張仁亶①
玉塞征驕子②,金符命老臣。
三軍張武旆③,萬乘餞行輪④。
猛氣凌玄朔⑤,崇恩紫宸⑥。
投醪還結士⑦,辭第本忘身。
露下鷹初擊,風高雁欲賓。
方銷塞北祲⑧,還靖漠南塵⑨。

作品注釋

①這首詩選自《乾隆寧夏府志》(《朔方道志》亦收錄此詩)。奉和,謂做詩詞與別人相唱和。這是嶠在張仁亶赴朔方任朔方軍總管時寫的一首送別詩。望春宮,唐宮名。朔方軍,唐朝軍隊名。朔方,唐方鎮名,又稱靈鹽、靈武、靈州。唐開元元年(713年),為防禦突厥改朔方行軍大總管置,開元九年時置邊防十節度使之一。治所在靈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轄境約當今寧夏回族自治區直轄各縣市鹽池縣除外)及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地。張仁亶,唐華州下邽(在今陝西渭南縣境)人,避睿宗(李亶)諱改仁願。神龍中為左屯衛大將軍兼檢校洛州長史。任朔方軍總管時,曾於黃河北築三受降城,置烽堠一千三百所。景龍二年(708年)拜右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三品,封韓國公。
②玉塞:指玉門關。此泛指西北關隘。征:《乾隆寧夏府志》作“懲”,此據其他版本改。驕子:漢時匈奴自稱為“天之驕子”,意謂為天所嬌寵,故極強盛。《漢書·匈奴傳》曰:“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後用“天驕”稱強盛的邊地民族。
③三軍:軍隊的統稱。旆:古時末端形狀象燕尾的旗。武旆,軍旗。
④萬乘: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車萬乘;諸侯地方百里,出兵車千乘。故以萬乘稱天子。此借指唐皇帝。餞:餞行,即用酒食宴別。行輪:出征時所乘之車。
猛氣:凜冽的寒氣。凌:《乾隆寧夏府志》作“臨”,此據其他版本改。玄朔:即元朔,元旦,陰曆正月初一。
紫宸:殿名。唐時為皇帝接見群臣、外國使者朝見慶賀的內朝正殿。
⑦投醪還結士:投醪,用典。《文選·張協〈七命〉》:“單(簞)醪投川,可使三軍告捷。”李周翰註:“楚與晉戰,或人進王一簞酒,王欲與軍士共之,則少而不遍,乃傾酒於水上源,令眾匕飲之,士卒皆醉,乃感惠盡力戰晉師,大敗之。醪,酒也;簞,謂一樽也。”後以“投醪”比喻與士卒同甘苦。還結士,《乾隆寧夏府志》作“還饗士”,此據其他版本改。
⑧祲:舊謂陰陽相侵的災禍之氣。此指突厥的侵掠。
⑨漠南:古代泛稱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區。

作者簡介

李嶠(644年-713年),[1],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唐代詩人少有才名。20歲時,進士第,調安定尉。舉制策甲科,遷長安。後,累官監察御史。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並稱“文章四友”。諸人死後,他成了文壇老宿,為時人所宗仰。其詩絕大部分為五言近體,風格近似蘇味道而詞採過之。唐代曾以漢代蘇武、李陵比蘇味道、李嶠,亦稱“蘇李”。七言歌行現存《汾陰行》一首,詠漢武帝祀汾陰后土賦《秋風辭》事,寫盛衰興亡之感,最為當時傳誦。據說唐玄宗於安史亂起逃離長安前,登花萼樓,聽到歌者唱這首詩的結尾四句時,引起了情感上強烈的共鳴,悲慨多時,並讚嘆作者是“天才”。
奉和幸望春宮送朔方軍大總管張仁亶 李乂
邊郊草具腓,河塞有兵機。上宰調梅寄,元戎細柳威。
武貔東道出,鷹隼北庭飛。玉匣謀中野,金輿下太微。
投醪銜餞酌,緝袞事征衣。勿謂公孫老,行聞奏凱歸。
李乂:[唐](公元六四七年至七一四年)字尚真,(舊唐書作本名尚真。此從新唐書)趙州房子人。生於唐太宗貞觀二十一年,卒於玄宗開元二年,年六十八歲。少孤。年十二,工屬文,與兄尚一,(官至清源尉,早卒)尚貞(官至博州刺史)俱以文章見稱。舉進士,累調萬年尉。長安三年,(公元七o三年)擢監察御史,劾奏無避。景龍初,(公元七o七年)遷中書舍人,修文館學士。帝遣使江南,發所在庫貲以贖生。乂上疏諫,以為“與其拯物,不如憂民”。太平公主干政,欲引乂自附,乂深自拒絕。開元初,姚崇為紫薇令,薦為侍郎。未幾,除刑部尚書。卒,謚曰貞。乂著有文集五卷,《兩唐書志》又與兄尚一、尚貞同為一集,號為李氏花萼集,凡二十卷,並行於世。
奉和幸望春宮送朔方軍大總管張仁亶 李适
【年代】:唐
【作者】:李适
【內容】:地限驕南牧,天臨餞北征。解衣延寵命,橫劍總威名。
豹略恭宸旨,雄文動睿情。坐觀膜拜入,朝夕受降城。
作品原文
地限驕南牧,天臨餞北征。解衣延寵命,橫劍總威名。
豹略恭宸旨,雄文動睿情。坐觀膜拜入,朝夕受降城。
李适,雍州萬年人。景龍中,為中書舍人,俄轉工部侍郎。睿宗時,天台道士司馬承禎被征至京師。及還,適贈詩,序其高尚之致,其詞甚美,當時朝廷之士,無不屬和,凡三百餘人。徐彥伯編而敘之,謂之《白雲記》,頗傳於代。尋卒。
奉和幸望春宮送朔方大總管張仁亶 鄭愔
創作年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卷106_8》 文學體裁 五律 鄭愔
御蹕下都門,軍麾出塞垣。
長楊跨武騎,細柳接戎軒。
睿曲風雲動,邊威鼓吹喧。
坐帷將閫外,俱是報明恩。

作品註解

1、御蹕:【拼音】yù bì 【注音】ㄧㄩˋ ㄅㄧˋ 【釋義】 1、帝王的車駕。
2、戎軒:róng xuān 指兵車;亦以借指軍隊、軍事。
3、閫(kǔn)外:閫,門檻;郭門。

作品賞析

鄭愔這一首有名的五律,其妙處在於,詩人以雄勁的筆觸,描寫幸望春宮送朔方大總管張仁亶的藝術概括。他通過對於時間和空間的意匠經營,以及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詩里熔鑄了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
作者介紹
鄭愔(?- 710)唐詩人。字文靖,河北滄縣(屬滄州)人。卒於唐睿宗景雲元年。十七歲舉進士。武后時,張易之兄弟薦為殿中侍御史,張易之下台後,被貶為宣州司戶。唐中宗時,任中書舍人,太常少卿,與崔日用、冉祖壅等侫附武三思,人稱“崔、冉、鄭,辭書時政。”唐初流行《桑條歌》,其詞有“桑條韋也”之句;明韋後妄圖篡位,以《桑條歌》為其“受命”這證。愔迎合韋後之意,作《桑條樂詞》十首進獻,擢升史部侍郎。景龍三年(709)二月,升任宰相;六月,因貪贓貶為江州司馬。翌年色結譙王李重福陰謀叛亂,預推重福為天子,愔自任右丞相不久敗邙,被誅。
奉和聖制幸望春宮送朔方大總管張仁亶蘇頲【年代】:唐
【作者】:蘇頲
【作品內容】:
北風吹早雁,日夕渡河飛。氣冷膠應折,霜明草正腓。
老臣帷幄算,元宰廟堂機。餞飲回仙蹕,臨戎解御衣。
軍裝乘曉發,師律候春歸。方佇勛庸盛,天詞降紫微。
作者介紹
本名 蘇頲 字號 字廷碩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漢人 出生地 京兆武功
出生時間 670年 去世時間 727年 主要作品 《蘇頲集》 主要成就 擔任宰相,統領文壇
官職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爵位 許國公 諡號 文憲
蘇頲(670年-727年),字廷碩,京兆武功(今陝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學家,左僕射蘇瑰之子。蘇頲進士出身,歷任烏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參軍、監察御史給事中中書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書侍郎,襲爵許國公,後與宋璟一同拜相,擔任同平章事。蘇頲是初盛唐之交時著名文士,與燕國公張說齊名,並稱“燕許大手筆”。他任相四年,以禮部尚書罷相,後出任益州長史。727年(開元十五年),蘇頲病逝,追贈尚書右丞相,賜諡文憲。
奉和聖制幸望春宮送朔方大總管張仁亶劉憲
劉憲
命將擇耆年,圖功勝必全。
光輝萬乘餞,威武二庭宣。
中衢橫鼓角,曠野蔽旌旃。
推食天廚至,投醪御酒傳。
涼風過雁苑,殺氣下雞田。
分閫恩何極,臨岐動睿篇。
作品出處:
全唐詩:卷71_19全唐詩:卷104_4 911cha.com
作者介紹
劉憲(?-711),字元度,宋州寧陵人。弱冠擢進士第,累遷左台監察御史,貶潾水令。召為鳳閣舍人。神龍初,自吏部侍郎出刺渝州。尋入為修文館學士,歷太子詹事卒。武后時,敕吏部糊名考判求高才,惟憲與王適、司馬鍠、梁載言入第二等。集三十卷,今編詩一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