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山

巨山

李嶠(644~713),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少有才名。20歲時,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累官監察御史。邕、嚴二州僚族起義,他受命監軍進討,親入僚洞勸降,罷兵而返。遷給事中。

基本介紹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趙州贊皇(今屬河北)
  • 出生日期:644
  • 逝世日期:713
  • 職業:詩人,政治家
  • 原名:李嶠
  • :巨山
  • 性別:男
唐代詩人李嶠,宋代詩人方岳,風景名勝,巨山的位置,巨山的傳說,巨山的遺憾,

唐代詩人李嶠

唐代詩人。原名李嶠,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少有才名。20歲時,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累官監察御史。二州僚族起義,他受命監軍進討,親入僚洞勸降,罷兵而返。遷給事中。武后、中宗朝,屢居相位,封趙國公。睿宗時,左遷懷州刺史。玄宗即位,貶滁州別駕,改廬州別駕。李嶠的生卒年,新舊《唐書》均無記載,根據《通鑑》推斷,生年應在貞觀十九年(645),卒年在玄宗開元二年(714)。
李嶠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並稱“文章四友”。諸人死後,他成了文壇老宿,為時人所宗仰。其詩絕大部分為五言近體,風格近似蘇味道而詞採過之。唐代曾以漢代蘇武、李陵比蘇味道、李嶠,亦稱“蘇李”。明代胡震亨認為:“巨山五言,概多典麗,將味道難為蘇”(《唐音癸簽》)。他寫有詠物詩120首,自風雲月露,飛動植礦,乃至服章器用之類,無所不包。雖刻意描繪,以工致貼切見長,但略無興寄。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說他“裁剪整齊,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七言歌行現存《汾陰行》一首,詠漢武帝祀汾陰后土賦《秋風辭》事,寫盛衰興亡之感,最為當時傳誦。據說唐玄宗於安史亂起逃離長安前,登花萼樓,聽到歌者唱這首詩的結尾四句時,引起了情感上強烈的共鳴,悲慨多時,並讚嘆作者是“真才子”。

宋代詩人方岳

方岳(1199~1262)字巨山,自號秋崖,祁門人,有“秋崖先生小稿”。南宋後期,他的詩名很大,差不多比得上劉克莊。看來他本來從江西派入手,後來很受楊萬里、范成大的影響。他有把典故成語組織為新巧對偶的習慣,例如元明以來戲曲和小說里常見的“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這一聯,就是他的詩。 --錢鐘書<宋詩選注>

風景名勝

巨山的位置

巨山在睢寧北部邊境,距縣城35公里,海拔213米,山勢雄偉、峻而不險。據說,億萬年前,巨山就是一塊完整的石頭,山石堅巨,四周是一片大海,整座山只是突兀于海面的一盤礁石。此山不但高聳秀麗,而且因山上的彌陀寺、康熙行宮和眾多知名歷史人物,給巨山留下瑰麗的詩篇,為其披上一層神秘的色彩,讓巨山成為千古名山。
當你從西山腳下一進山門,上首扁額“葛嶧山”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便映入你的眼帘,扁額兩旁配以“山高”、“水長”字樣;下方楹聯寫道:“一山橫臥鎮邳圉,雙水併流潤古州。”山門背面上額寫:“日圓月朗”,兩側楹聯為:“披一身晚霞,望月愁西天;沾一足晨露,觀日出東海”。扁額、楹聯內容一展山光水色之壯美,再現古州重鎮之雄風。若從南門上山,矗立的山門便展現於遊人眼前,只見上方扁額“巨峰獨秀”四個大字,雋秀飄逸,東側上方“探奇”,西側上方“探險”平行相對,端莊秀麗。下方楹聯為:“紫氣東來古州頻添異彩,紅霞西映嶧嶺再渡金輝”,山門北面下方的楹聯是:“深山藏俊彥,古邳育英賢”。遊人如登峰巔可沿梯形台階,拾級而上,尚能飽嘗山川秀色。此山奇峰峻秀,雲蒸霞蔚,奇光異彩,加之下邳英賢濟濟,俊彥輩出,乃一藏龍臥虎之地也。登上峰頂只見殿宇檐牙高啄,各抱地勢,琉璃瓦舍,古色古香,熠熠升輝;東西山臂各築一亭飛檐翹角遙相呼應;西亭叫賦山亭,上有明朝周誼所寫《葛嶧山賦》,東亭叫葛洪井亭(葛仙洞前葛仙井),亭里的葛洪井用400多公斤重的六角椎石磙蓋在井上。東山上還殘留當年打仗時的斷垣石牆。東山腰有一幽深的古藏兵洞,可容納幾千兵丁。
山的主峰就像一巨人,背北面南而坐,昂首傲視,東西兩臂伸出的胳肢窩下形成兩條峽谷,流水從山腳下兩座小橋潺潺流下,匯成小溪奔向遠方……站在峰巔極目四望,北看群山滾滾,青山如黛;東眺駱馬湖水悠悠萬頃,碧波蕩漾;南視慶安水庫,煙波浩淼,清澈如鏡;西望山巒起伏,群山巍巍。環視下邳大地粉黛略施,山光水色盡收眼底,宛若一代國畫大師筆下的水墨畫!遠山、城廓、工廠、湖泊若隱若現,萬木蔥籠,林濤陣陣;公路、河流變成了狹長的飄帶系在無垠的綠疇之間。
春日山裡的芳草隨風搖曳,猶如沙場點兵,東南風一吹就像千軍萬馬向山頂壓來,芳草碧連天,場面十分壯觀。山腰的桑樹林結出的桑椹透紅晶瑩,恰似萬顆紅珍珠點綴山川,生出靈氣。山中的槐樹疏密有致,團團如蓋,蒼翠欲滴。巨峰之巔白雲悠悠,令人頓感心曠神怡。
嶧峰群山環抱,周圍的羊山、半戈山、象山、望山、小山、泰山、二龍山湯山等諸山拱衛,惟巨山獨秀,雄踞北方。相傳巨山中有金馬駒拉磨磨金豆子之說,意為寶山。其實此山真有寶藏,在1975年,經江蘇省第五勘探隊勘測,古邳的巨山、半戈山、羊山石英岩總儲量達4.5億噸。
解放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在巨山頂上設防空雷達站。1982年,地方政府在山頂上又添設電視差轉台,造福一方百姓。

巨山的傳說

巨山,又名距山、岠山,古名葛嶧山,傳說古鳳凰城遺址位於山陰,岠山位於邳州市南端,素有邳州南大門之稱,是本州最高的一座山,岠山自古十八景,名勝古蹟很多,當地流傳這樣的記述:“四圍蹙蹙繡孤峰,昔有仙人隱仙蹤。古剎舟井傳遺址,往往陰雨吐長虹。夾壁牆中藏狐洞,雨將初息霧蒙蒙。凡山皆有景,此山景不同:養魚池嚴嚴峭壁,飛貓頂吐霧崢嶸。臥土牛下水監管,憋死貓山崗凌層,閒來步上嶧山巔,山前山後亂石岩。簸箕峪,馬蹄泉,魚溝釣台緊相連。蠍子山巔蠍子叫,龍泉泉水龍吐岩。嶧山東鍋壙岩,薛禮征東史跡傳。白牙石上臥喜鵲,石盆泉水清且漣。石頭床身依眠,仙宮王母足跡現。無梁殿不周全,響水橋缺半邊,鬼塹溝里鬼夜哭,鳳凰窩裡鳳欲眠。養魚池牽連中線,嶧陽桐萬古流傳原有自然景觀因岠山開採石英被炸掉了。而今政府忽又提開發,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發掘旅遊資源等等,建岠山風景區,建山莊,建小蘿蔔頭紀念館等。
巨山巨山

巨山的遺憾

山原名嶧陽山、葛嶧山,身跨邳、睢兩縣,除去 山、山西兩村村民居住、開挖耕種外,現有荒山面積2000多畝。巨山平列四座山峰,西峰最高,因常有雲蒸霞蔚,故曰“白雲崖”,亦稱“白雲峰”,海拔213米,是蘇北除連雲港雲台山之外的最高峰。康熙年間進士季運隆所輯的“八景”詩中有這樣的描繪: 峰獨秀聳長空。據史料記載,巨山古木蔽日,古時,山巔有寨,寨內有“泰山行宮”。時代久遠,我們早已難覓“泰山行宮”的蹤跡,但取而代之的威武壯觀的“彌陀寺”也算讓人欣慰。 據說,上個世紀50年代,人為上山砍伐樹木,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自1958年以來,雖多次栽植,始終是只見栽植不見樹林。究其原因,主要是山上土層淺薄,山體面南部分水土流失嚴重,保不住水分造成樹木成活率低。1982年以後,又多次組織大規模植樹造林活動,同時採取簽訂契約、面向社會公開承包的方法,但收效甚微,至今仍是荒山裸露,一派荒涼景象。 巨山也曾發揮過不可磨滅的作用。1960年,解放軍在巨山的西主峰上設立雷達站,為殲滅入侵敵機立下汗馬功勞。雷達站撤走後,江蘇省於1980年在此建成“徐州地區電視轉播台”。至1985年底,電視台遷至徐州。以後10年,巨山再未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 1995年底,縣鎮兩級政府決定復建古邳歷史景觀,睢寧縣成立了古邳歷史景觀領導小組,於1995年10月1日正式啟動建設,歷經三年時間,投資近300萬元,建成巨山目前尚存的彌陀寺、賦山亭、葛洪洞等幾處景點,但由於投入乏力,最終還是半途而廢。雖如此,每年春節、清明節期間,仍有數萬名遊客到巨山登高賞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