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躍進(大躍進)

大躍進(大躍進)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躍進”運動是指1958年至1960年間,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極“左”路線的運動,是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及其以後不斷地錯誤批判1956年反冒進的基礎上發動起來的,是“左”傾冒進的產物。

背景,發動起因,運動過程,影響,

背景

1957年9月,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認為1956年對經濟工作中過急情況的糾正是“反冒進”。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農業發展綱要四十條(修正草案)》,這實際是農業“大躍進”的綱領。會後,全國大部分省、自治區召開黨的各級幹部會議,傳達貫徹三中全會精神,積極準備掀起工農業生產的高潮。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提出了“大躍進”的口號。1958年5月黨的八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號召全黨和全國人民,爭取在15年或者更短時間內,在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方面趕上和超過英國。會上通過了第二個五年計畫,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實際的任務和指標。會後,全國各條戰線迅速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舉行擴大會議,制定的1958年國民經濟計畫的第二本帳的主要指標過高,提出1958年鋼產量要在1957年535萬噸的基礎上翻一番,達到1070萬噸,作為1958年實現“大躍進”的主要步驟。會議還決定在農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這造成了經濟工作中的急於求成和急躁冒進。在大躍進中,高指標、瞎指揮、虛報風、浮誇風、“共產風”盛行,各地紛紛提出工業大躍進和農業大躍進的不切實際的目標,片面追求工農業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計畫指標。在農業上,提出“以糧為綱”,不斷宣傳“高產衛星”、“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糧食畝產量層層拔高。在工業上,為實現全年鋼產量1070萬噸的指標,全國幾千萬人掀起了“全民大煉鋼鐵運動”,並且“以鋼為綱”,帶動了其它行業的“大躍進”。交通、郵電、教育、文化、衛生等事業也都開展“全民大辦”,把“大躍進”運動推向了高潮。

發動起因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儘管這條總路線的出發點是要儘快地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後的狀況,但由於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後的狀況。總路線提出後,黨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大躍進”運動,在生產發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實現工農業生產高指標為目標。要求工農業主要產品的產量成倍、幾倍、甚至幾十倍地增長。例如,提出產量1958年要比1957年翻一番,由335萬噸達到1070萬噸,1959年要比1958年再翻番,由1070萬噸達到3000萬噸。糧食產量1958年要比1957年增產80%,由3900億斤達到7000億斤左右,1959年要比1958年增產50%,由7000億斤左右達到10500億斤。“大躍進”運動在建設上追求大規模,提出了名目繁多的全黨全民“大辦”、“特辦”的口號,例如,全黨全民大煉鋼鐵,大辦鐵路,大辦萬頭豬場,大辦萬雞山。在這樣的目標和口號下,基本建設投資急劇膨脹,三年間,基建投資總額高達1006億元,比一五計畫時期基本建設總投資幾乎高出一倍。積累率突然猛增,三年間平均每年積累率高達39.1%。由於硬要完成那些不切實際的高指標,必然導致瞎指揮盛行,浮誇風泛濫,廣大民眾生活遇到了嚴重的困難。1958年11月至1959年7月間,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曾努力糾正已經覺察到的錯誤,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壓低1959年的工農業生產指標。八屆八中全會錯誤地批判所謂彭德懷右傾反黨集團,及隨後全黨展開“反右傾”鬥爭,使糾正錯誤的努力中斷,而黨內“左”傾錯誤更加發展。1960年提出要長期保持大躍進,繼續要求工農業生產達到不切實際的高指標,對1959年上半年壓縮指標進行不公正的指責,一味強調反對右傾,要把幹勁鼓足。在各地糧食告急的情況下,還不斷追加基建投資、追加基建項目,鋼年產量指標一噸也不能少。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又再度全面地泛濫起來。從1958年“大躍進”開始的三年“左”傾冒進導致了國民經濟比例的大失調,並造成嚴重的經濟困難。
由於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和中國經濟的基本情況認識不夠,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不足,加之毛澤東等人在勝利面前滋長了驕傲自滿情緒,急於求成,誇大主觀意志和主觀努力的作用,因而在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提出之後,沒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就輕率地發動了“大躍進”運動。
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要使中國在15年或更短的時間內,在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方面在十年內超過英國、十五年內趕上美國(所謂“超英趕美”)。毛澤東號召大家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發揚敢想敢說敢幹的精神。會後,全國各條戰線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會議,確定了一批工農業生產的高指標,提出1958年鋼產量翻番,作為實現“大躍進”的重要步驟,達到1070萬噸。
會後全國形成了全民大煉鋼鐵人民公社化的高潮。1958年底,全國為滿足毛澤東的意願,把鋼產量比57年番一番,提出“以鋼為綱”的口號,號召全民煉鋼。但由於技術不合規格,只是煉出大量的廢鐵,造成極大的浪費。煉鋼需要鐵礦、焦炭、 燃料等材料。由於鐵礦不足,於是全民不下田耕作,全都上山採礦,使糧食產量大減,還去把家裡的鐵器丟到爐火中,卻煉成一個個的鐵疙瘩。由於燃料不足,只好 上山伐林,把一座又一座青山砍得光光,引發日後的天災。其實這些天災都是人為的。傳聞增城掛綠荔枝樹在此劫中大部分被砍去了。而且建造高爐的建築材料不足,甚至至把文物建築拆了,把磚塊拿去建爐,還說文物也要為煉鋼服務。
運動中,以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共產風為主要標誌的“左”傾錯誤嚴重泛濫。中共中央從1958年11月第一次鄭州會議到1959年7月廬山會議前期,曾努力領導全黨糾正已經察覺到的錯誤。但廬山會議後期,由於對彭德懷等人的錯誤批判,在全黨開展了“反右傾”的鬥爭,使錯誤延續了更長時間,造成了國民經濟的重大損失。

運動過程

1958年初,由中央領導人發動的大躍進運動,參加人員之廣、聲勢之大,真可謂歷史上少有。凡是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們,無不留下深刻地印象。一樁樁、一件件的往事,至今還記憶猶新,令人難以忘懷。
一、開展大躍進的輿論準備。
自1953年起,我國的經濟建設實行了第一個五年計畫,到1957年順利完成。工農業生產都有大幅度的提高,當時社會安定、民風良好。大家為了建設新中國,人們都有一股子幹勁,爭先恐後的要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就是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1958年2月份,《人民日報》發表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的社論,明確地提出國民經濟要全面大躍進。隨後,在基層的全體幹部中,認真學習社論的精神,為全面大躍進,奠定了思想基礎,並做好了精神準備。
大躍進的提出,不僅停留在思想上,而且要落實到實際工作當中。當時的理解,也較為膚淺,人們還以為幹部做好本職工作,工人增加生產就可以了。因此,大家都在努力工作,不甘落他人之後,一場生產運動,倒也搞得扎紮實實。各個企業生產蒸蒸日上,月月完成生產計畫和工作任務。
二、提出“超英趕美”的奮鬥目標。
到1958年6月初,國家計委提出《第二個五年計畫要點》,其中提出五年超過英國,十年趕上美國。這個檔案得到了毛主席的首肯,並批示:“這是一個很好的檔案,值得認真一讀”。到了6月17日,又提出“兩年超過英國”的報告,毛主席看後,非常高興。因為是領袖親自批示的,檔案精神很快就傳達到基層單位。大家聽後既興奮又茫然。興奮的是落後的中國,能夠超過英國、趕上美國,確實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茫然是大家不知道如何趕超,英、美國家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水平,無人所知。在當時訊息的來源,只有一家官方的報紙外,沒有其他的渠道。既便是對英、美國家的報導,也是社會的陰暗面,至於全面的情況,國人可謂一無所知。學習的結果,只能是做好本職的工作,黨叫幹啥就幹啥吧!
三、農業戰線連續放出畝產萬斤糧的“衛星”。
到1958年7月份,從農業戰線傳來喜訊,各媒體先後刊登湖北省長風農業生產合作社,早稻畝產15361斤,放了一個大“衛星”。隨即農業部公布夏糧產量同比增長69 %,總產量比美國還多出40億斤。畝產萬斤糧的訊息見報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人們都在議論紛紛,有的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是否看錯了聽錯了?
榜樣既出,各地紛紛效仿。之後,各地區抓農業的領導幹部,親自抓“試驗田”。到了秋收季節,畝產萬斤糧的報導,便接踵而來,比比皆是。更有甚者,畝產不僅能夠產萬斤糧,而且還能夠產十萬斤糧。1958年10月1日《天津日報》報導,天津市的東郊區新立村水稻試驗田,畝產12萬斤,並稱在田間的稻穀上可以坐人,讓民眾參觀。到了10月8日和10日兩天,《天津日報》又分別報導天津市雙林農場“試驗田”,畝產稻穀126339斤的特大訊息,一時轟動全國,可稱得起畝產之最了,真可謂壓倒群雄獨領風騷了。新立村的“試驗田”,毛澤東主席親自視察過,既然是領袖肯定的事情,因此,在全國也就名聲大噪了。
新立村地處天津市的東郊區,市內各單位便紛紛組織人員前去學習,我也隨同單位人員前往參觀。到了田間,看到在一畝地中,稻子一棵挨著一棵,不見空隙,如同一個大稻子垛。看後便問帶領我們參觀的人員(非農民),這些稻子是如何種植的?怎樣管理的?經介紹是採用密植的辦法,深翻土地,多施肥料,白天要用鼓風機向裡邊通風,晚上要有燈光照射。當我們參觀後,大家還是有很多疑慮,在當時也就不便多問了。
農業戰線上的高產“衛星”不斷升天,豐收的喜訊不斷傳來,對工業戰線也是個很大的促進。為了學習農業經驗,於1958年10月份,由天津市共青團委員會組織青年幹部,去河北省保定市參觀農業豐收展覽會,我有幸隨團參觀。到了保定後,白天看展覽,晚上搞座談。看展覽的過程中,我都進行了全面的記錄,因為當時沒有什麼宣傳材料,只有靠個人的筆記。在保定市期間,我們還到徐水縣參觀。因為徐水縣在“大躍進”的過程中,曾經放了一畝地產山藥120萬斤、小麥12萬斤、皮棉5000斤、全縣糧食畝產2000斤等高產“衛星”。毛澤東主席在1958年8月4日到徐水縣視察時,縣委書記張國忠親自向毛主席匯報的,毛主席聽後大加讚許。從此,徐水縣這個名字響遍全國,一時成為“大躍進”的明星,各地的黨政領導幹部紛紛來到此處學習取經。當我們進入縣城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標語口號,什麼“共產主義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橋樑”,“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因為各地來到此處參觀者眾多,我們也只好走馬觀花、浮光掠影的看一遍,無暇問及更多情況。幾天的參觀學習,團市委要求每個人都寫一份觀後感想,並向單位黨委匯報參觀情況。當我向黨委匯報後,黨委書記非常重視,讓我把參觀學習的情況,向全體職工進行介紹。因此,就根據職工的不同班次,分別在大會上介紹參觀學習情況。民眾聽後,確實受到很大鼓舞。會後,有的民眾紛紛詢問具體情況,還提出許多疑問,我只好按照參觀的情況向民眾解答。
四、全面進入苦戰階段。
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開會議,到月底結束。在會上研究了超英趕美、大煉鋼鐵和成立人民公社等重大問題。隨後,會議精神很快就傳達到基層單位。由9月份開始,在工業企業當中,打破了常規,為了完成全年的生產計畫,實行大幹苦戰,每日工作12個小時。霎時間,整個單位就沸騰起來。職工在生產一線苦戰,生產記錄不斷刷新,高產“衛星”也是連續不斷升空。為了鼓舞職工的生產情緒,宣傳報導也搞地熱火朝天。對超額完成計畫的車間、班組和機台,由單位領導親自出面,敲鑼打鼓送去喜報,給予鼓勵,職工之間展開了你追我趕的火熱局面。管理人員,也走出科室到現場辦公,為生產第一線服務。每到中班或夜班,職工食堂的炊管人員,把飯菜送到車間。即便是節假日,職工也放棄了公休,主動到工廠上班。這樣的苦戰,一直持續到年底,才算鳴金收兵,方告一段落,恢復了正常的作息時間。到此時,全體職工已經是疲憊不堪筋疲力盡了。
五、全民大煉鋼鐵。
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會議上,確定要把鋼鐵作為全黨的第一位大事來抓,年計畫要完成1070萬噸,實現翻一番。時間已經過去了四分之三,還有一個季度要完成這個目標,可以說是根本辦不到的。既然中央已經決定,只能完成任務, 於是便號召全民大煉鋼鐵,大搞民眾運動。不是專業工廠,又無煉鋼設備,更不懂煉鋼技術,如何煉出鋼鐵?豈不是天方夜譚。在“沒有乾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口號指引下,要大膽解放思想。還是從農村開始,農民在田間壘起了小土爐,就煉起鋼來了。經驗很快傳開,頓時,田野間的小土爐星羅棋布,火光沖天。農民兄弟能夠做到的,城裡工人老大哥就更沒有問題了。上級領導機關給企業直接下達了鋼鐵指標,各企業也都先後開始煉鋼了。當時我在新華印刷一廠工作,廠領導決定抽出一部分年青的管理人員,組成煉鋼隊伍,我也被抽調出來大煉鋼鐵。由於廠院存有紙張、油墨之類的原材料,又都是易燃物品,只好選擇廠外職工食堂的小院內,盤起了幾座小土爐,通上風箱,將煤炭點燃後再續上廢鐵,就開始冶煉起來。煤炭消耗很多,爐火也很旺盛,可就是化不開廢鐵,反而把土爐給燒塌了。經過了解,方知修土爐尚需耐火材料。於是就請教懂煉鋼技術的師傅,重新壘起了土爐。這次確實有收穫, 終於把廢鐵給燒結在一起了。因為是廢鐵與煤炭混合燒制,所以煉出來的鋼都成為豆腐渣形狀,這就是我們煉出來的鋼鐵。
由於各個單位都參與大煉鋼鐵,開始使用本單位的廢鋼材,沒有幾天就用光了。在當時煉鋼的原料就成了大問題,只好發動全廠職工民眾,收揀廢鋼鐵,有些職工乾脆就把自己家中的鐵器獻出。至於耐火材料和煤炭,也就頓時緊張起來,還是採用發動民眾的辦法,通過各種關係,千方百計的尋找,就這樣維持開工。 我們這些人,吃住在工廠,日夜幹了兩個多月的時間,終於完成了上級下達的鋼鐵任務。之後,把這些不成型的鋼鐵,送到了指定地點。至於這些鋼鐵有什麼用途,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到1958年底,中共中央發表公報,宣布糧食、鋼鐵的產量都翻了一番,實現了特大的躍進。從此,“大躍進”、“總路線”和“人民公社”,並稱為“三面紅旗”,“大躍進萬歲”也喊了整整二十多年。
六、對“大躍進”的冷思考。
大躍進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但是它的影響卻是深遠的。1958年以後,一直作為一面紅旗高舉若干年,對這次大躍進的經驗與教訓,應當認真地總結與思考。 作為一個在基層工作的人員,體會是很深刻的,談一下粗淺的看法。
首先,用大搞民眾運動的辦法,去抓經濟建設是不可取的。
大躍進對一個曾經因為落後挨打的中國人來說,本來是個美妙的字眼。中國又是個大國窮國,不躍進行嗎?國家領導人明確的認識到這一點。因此,就企圖通過幾個運動、幾場人海戰術,就可以改變中國的落後面貌,用幾年的時間,就可以超過英、美等國家。辦法只有一個,就是放手發動民眾,搞個大躍進。放手發動民眾,在戰爭年代是一個成功的經驗。但是,轉入經濟建設階段後,再用大搞民眾運動的辦法,顯然是不適用了。因為經濟是按照規律發展的,要有科學的管理,嚴格的工藝要求,還必須遵守各種規章制度。只有這樣才能夠生產出來合格的產品,才能夠持續的發展。 否則,採用大轟大嗡的辦法,則會是得其反。在當時的情況下,放手發動民眾,過分的強調發揮職工的積極性,打亂了各種規則制度。進入1959年後,各個工業企業廢品增多,事故頻出,火災不斷,事實證明,良好的願望,並不能促進經濟的發展。只有尊重和掌握經濟發展規律,尊重科學技術,靠先進的管理,才能高速發展經濟。
其次,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要從實際出發,做到實事求是
1958年大躍進,最慘痛的教訓是脫離了實事求是的精神,說大話搞弄虛作假。農業放高產“衛星”,畝產萬斤糧,甚至12萬斤糧食,又有那個是真實的呢?民眾心裡早就明白。天津市新立村把幾十畝的稻秧苗,快成熟的時候都移植到一畝地中,這樣明顯的造假行為,不但不加以批評,反而各大媒體卻爭先恐後的報導,豈不是怪哉!其結果是浮誇風四起,各地報喜不報憂的事情,甚囂塵上。全民大煉鋼鐵,浪費了大量的能源,砍伐了樹木,所煉出來的鋼鐵都是豆腐渣形狀的廢物,根本沒有用處。就是這樣的廢鐵有300多萬噸,都統計到全年的鋼產量中去了。在農業方面,糧食產量比1957年只提高3.4 %,比前五年的平均產量增幅 3.8 % 還略少了一些,這樣的產量怎么能夠談上大躍進呢?
這些事情老百姓心裡都很清楚,在當時的情況下,又有誰敢於發表個人的意見呢?因為1957年反右派運動剛剛過去。如果說錯了話,不知道又要扣上一頂什麼名稱的“帽子”呢?老百姓只好“唯上是聽”、“唯上是從”罷了!

影響

“大躍進”打亂了國民經濟秩序,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使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受到重大損失。
從1958年11月開始,中共中央開始糾正“大躍進”運動中的問題。中央多次提出調整經濟指標,“壓縮空氣”,並著手解決經濟工作中的問題。到1960年冬,隨著黨中央開始糾正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大躍進”運動也被停止。1962年1月召開的7千人參加的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中的經驗教訓,開展了批評和自我批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