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心理學

基礎心理學

基礎心理學是隸屬於心理學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是所有心理學分支中的最基礎和一般的學科。基礎心理學主要研究心理學基本原理和心理現象的一般規律的心理學,包括:心理的實質和結構,心理學的體系和方法論問題,以及感知覺注意學習記憶思維言語情緒情感動機意識個性傾向性能力性格氣質等一些基本的心理現象及其有關的生物學基礎。基礎心理學也包括;動理學方法的研究,包括實驗設計、心理測量和各種具體的研究方法

基礎心理學的研究重點主要集中於兩個領域:其一是關於人類社會認知過程及其腦機制的基礎與套用研究;其二是關於特殊人群(如吸毒群體、網路依賴群體、殘疾人群體等)認知過程及其人格調節機制的基礎與套用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礎心理學/普通心理學
  • 外文名:General psychology
  • 學科:自然科學/心理學
  • 來源:希臘文
  • 相關學科: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 範圍:感覺、知覺、注意、記憶
定義,分類,基礎心理學,概況,目標,範圍,相關學科,發展心理學,概況,目標,範圍,相關學科,套用心理學,概況,目標,範圍,相關學科,知識,學習,記憶,學習和記憶,思維,想像,病症,教材,普通心理學,心理學史,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統計與測量,實驗心理學,博士點,

定義

心理學一詞來源於希臘文,意思是關於靈魂的科學。靈魂在希臘文中也有氣體或呼吸的意思,因為古代人們認為生命依賴於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結了。隨著科學的發展,心理學的對象由靈魂改為心靈。直到19世紀初葉,德國哲學家、教育學家赫爾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學是一門科學。而原先,心理學、教育學都同屬於哲學的範疇,後來才各自從哲學的襁褓中分離出來。科學的心理學不僅對心理現象進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對心理現象進行說明,以揭示其發生髮展的規律。 有朋友說:“學心理學的人能看透別人的心理,知道他人心裡想什麼,好厲害!”這些說法把心理學神化了,其實,心理學就是一門研究人的心理活動的規律的科學。心理學者只是在儘可能的按照科學的方法,間接的觀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過程(包括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像和言語等過程)是怎樣的,人與人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樣和那樣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個性,包括需要與動機能力、氣質、性格和自我意識等,從而得出適用人類的、一般性的規律,繼而運用這些規律,更好的服務於人類的生產和實踐。
基礎心理學(桂守才作品)基礎心理學(桂守才作品)

分類

心理學分為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套用心理學三個二級學科,在培養目標上分別有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
心理學的研究範圍相當廣闊,其研究領域可以分為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一般來說,普通心理學,生物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等屬於基礎研究範圍。教育心理學、工業心理學、醫學心理學、運動心理學等屬於套用研究範圍。實際上,心理學的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是很難區分的,許多研究領域既有基礎研究的性質又有套用研究的性質。現代心理學的套用範圍在不斷擴大,心理學參與解決教育、工業、商業、環境、軍事、醫療衛生、運動、司法以及各種社會問題。

基礎心理學

概況

基礎心理學是心理學的基礎學科。它研究心理學基本原理和心理現象的一般規律,涉及廣泛的領域,包括心理的實質和結構,心理學的體系和方法論問題,以及感知覺與注意,學習與記憶,思維與言語。情緒情感與動機意識,個性傾向性與能力、性格、氣質等一些基本的心理現象及其有關的生物學基礎。基礎心理學也包括;動理學方法的研究,包括實驗設計、心理測量和各種具體的研究方法
基礎心理學的發展與腦科學、計算機科學結合的趨勢十分明顯。心理與大腦的關係成為基礎心理學的核心問題。基礎心理學通過腦成象技術與腦科學相結合,將有可能解決心理學中的多解問題--對某些認知過程存在多種可能的理論解釋。這標誌著基礎心理學在21世紀將走上更富有成果的發展道路。基礎心理學與計算機科學關係密切,彼此共同推進關於人類認知的理論。

目標

l.博士學位 透徹了解基礎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系統掌握基礎心理學以及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較好地掌握當前國際心理學發展的動向,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跨學科研究的素養,對所研究的領域有獨到見解。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畢業後能獨立承擔並完成有較大意義的科研課題,能勝任高等院校心理學的教學工作。
2.碩士學位 具有較系統的基礎心理學以及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掌握心理學或相關學科的實驗技能和測量方法,能獨立進行科學研究。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畢業後能勝任科研與高等院校的教學工作。

範圍

1.學科研究範圍 基礎心理學研究範圍包括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與言語,動作,情緒情感與動機、意識,個性傾向性與能力、氣質、性格等及其有關生物學基礎。基礎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心理學史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動物心理學的研究。認知神經科學將認知過程與神經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將成為基礎心理學的主要發展方向。
2.課程設定 當代心理學進展,心理學研究方法,心理學基本理論與流派,實驗心理學專題,認知心理學專題,生理心理學專題,比較心理學專題,心理測量專題,認知科學導論,人工智慧概論,認知神經科學,腦成象技術,比較神經解剖學,高級統計學,高級計算機語言。

相關學科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套用心理學,計算機科學,教育學,神經生物學。

發展心理學

概況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包括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兩個分支。它們是心理學的主幹學科。主要研究個體心理的發生與發展,以及人類學習與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在促進個體心理發展變化中的心理學問題。
當前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明顯地表現出兩大特點:一是科學研究呈現綜合發展的趨勢,另一是套用研究廣泛開展。與之相應,該學科內部不斷產生一些新的交叉學科,如發展心理語言學、發展心理生物學、發展心理病理學、發展心理社會學、教育社會心理學、學科教育心理學、學核心理學等。所有這些都預示著發展和教育心理學在21世紀的廣闊前景和重要價值。

目標

1.博士學位 系統地掌握本學科以及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充分把握國際心理學發展的最新動態,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對本學科中所研究的領域有獨到的見解。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熟練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與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畢業後能獨立承擔並完成有重大意義的課題,能勝任高等院校的心理學,尤其是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教學工作。
2.碩士學位 具有較系統的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理論與專業知識,掌握本學科的研究方法,能獨立進行科學研究,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畢業後能勝任心理學的科研和教學工作。

範圍

1.研究範圍
(1)發展心理學 主要研究人類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各個年齡階段的心理發展特點。內容包括嬰幼兒、童年、青少年的認知、情緒情感、意志、個性和社會性發展,成人期和老年期的心理發展與適應,特殊和異常兒童的心理發展,人類心理的演化等。
(2)教育心理學 主要研究教育領域,尤其是學校教育中的心理學問題,揭示其一般規律及其在教育實踐中的套用。內容包括學習與教學心理、品德心理與培養、學科心理、差異心理、特殊教育心理、學校心理學、計算機輔助教學等。
2.課程
發展心理學新進展,教育心理學新進展,心理學研究方法,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史,認知發展心理學,社會性發展,品德心理學專題,智育心理學專題,學習心理學專題,教學心理學專題,比較心理學專題,高級統計學,計算機語言等。

相關學科

基礎心理學,套用心理學,計算機科學,教育學,語言學,精神病學

套用心理學

概況

套用心理學是心理學中迅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學科分支。由於人們在工作及生活方面的需要,多種主題的相關研究領域形成套用心理學學科。套用心理學研究心理學基本原理在各種實際領域的套用,包括工業、工程、組織管理、市場消費、社會生活、醫療保健、體育運動以及軍事、司法、環境等各個領域。隨著經濟、科技、社會和文化迅速發展,套用心理學有著日益廣闊的前景

目標

1.博士學位 系統掌握套用心理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了解國內外套用心理學的新進展,學習最新研究方法與技術,能獨立完成套用心理學實驗研究或現場研究。在理論與套用方面能提出獨到的見解。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並能熟練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畢業後能勝任套用心理學教學或研究工作,並能在實際部門主持有關套用心理學的工作。"
⒉碩士學位 通過套用心理學的基礎訓練,具備進行實驗操作與現場研究的能力,較系統地了解套用心理學的理論體系和研究方法,能夠獨立從事套用心理學的研究。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畢業後能從事套用心理學教學工作或研究工作並能在實際部門從事有關套用心理學的工作。

範圍

1.學科研究範圍 運用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研究和解決工業、社會、醫學、運動和軍事等領域的心理學問題。本學科包含若干領域,相互聯繫,形成體系。其中主要有五個方面
(1)工業心理學:主要研究工程、技術設計和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內容包括:為適應科學技術的進步,實現高效、安全、健康工作的要求,人所必須具備的感知覺、思維、決策和操作特點,組織管理工作中的個體特徵、群體心理、領導行為和組織心理等,提出有關人員選拔、訓練、評價、激勵的方法和人一機系統設計的心理學依據。
(2)社會心理學:主要研究個體和群體的社會心理與社會行為的一般規律,著重闡明人的心理受社會文化制約的基本原理以及社會心理學原理在各類實際部門的套用。內容包括:個體社會化過程。社會認知、社會動機、社會態度、人際關係與溝通、大眾心理現象等。
(3)醫學心理學:主要研究和探討醫療保健中的套用心理學理論方法及套用。內容包括:醫學心理診斷和評估、行為異常的發生、發展諮詢和防治、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的理論和方法、心理一行為一社會醫學模式,以及心理關護和康復等。
(4)運動心理學:主要研究體育運動中的套用心理學原理、方法與套用。內容包括:運動領域的認知過程、情感、意志、技能學習、心理訓練、運動員選材,以及心理測試與訓練方法等。
(5)軍事心理學:主要研究軍事領域的套用心理學原理、方法和套用,包括軍事人員的選拔、評估、作業過程、訓練、諮詢和作戰心理等。
主要研究方向有:管理心理學,人事心理學,勞動心理學,消費心理學、廣告心理學、工程心理學,環境心理學、社會心理過程,群體與大眾心理,中國人(包括各民族)社會心理,司法心理學,變態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健康心理學,康復心理學,體育教學心理,運動訓練心理,訓練手段與方法,軍事作業心理、軍事人員選拔與評價等。
2.課程設定 套用心理學新進展,心理學研究方法,多元統計分析,套用心理學文獻,套用心理學(各分支)專題,高級計算機語言。

相關學科

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社會學,臨床醫學,運動訓練學等。
心理學是研究人和動物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的一門科學。心理學一詞來源於希臘文,意思是關於靈魂的科學。
人在生活實踐中與周圍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這樣或那樣的主觀活動和行為表現,這就是人的心理活動,簡稱心理。

知識

學習、記憶及其機理

學習

1、定義
基礎心理學 教材基礎心理學 教材
學習是指通過練習而促使行為發生相對持久變化的過程。不能把個體的一切行為變化都稱為學習,如疲勞、感覺適應、生病、生理成熟等雖然引起人的行為變化,但不是通過練習而產生的,就不能稱為學習。研究學習規律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因為對於學習的研究不僅可以了解個體行為的產生、維持和變化的規律,同時對身心疾病的發病機制的研究,對各種行為習慣的養成及矯正均有指導意義。另外,學習有關知識理論對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也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⒉類型
對疾病發生、症狀產生和心理治療關係最大的學習類型有聯繫學司、認知學習和複雜學習三種類型。
(I)聯繫學習(association learning)。聯繫學習是指機體與外界事物間建立新的聯繫,以更好地適應環境。這是最簡單、最基本的學習方式,它可分為經典條件反射和操作條件反射。
經典條件反射是俄國心理學家此籽洛夫(nAB"0B·I923)提出。狗進食時會分泌唾液,這是非條件反射。如果給狗以鈴聲刺激,狗不會分泌唾液,因為鈴聲與食物無關。但如每次在狗進食前給予鈴聲刺激,然後再給食物,這樣多次訓練以後,當鈴聲一出現狗就會分泌唾液,這就是經典條件反射。強化是形成這種條件反射的基本條件。強化是指條件刺激(鈴聲)與非條件刺激(食物)在時間上的相結合過程。條件反射建立以後,如果反覆套用條件刺激而放棄非條件刺激,即不給強化,那么已建立的條件反射就會消失,稱為消退。掌握條件反射的形成和消退的規律,有助於理解行為的產生和變化。
操作條件反射(operateconditionedreflex)是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Skinner,B·F,I953:提出。他設計了一個被稱為"斯金納箱"的裝置,將一隻飢餓的老鼠放入箱內,老鼠在箱內亂竄亂跳,當它偶然壓下箱內槓桿時,就得到一粒食物。經過多次的重複經歷,再把老鼠放入箱內。它就會主動壓槓桿來獲取食物,這樣操作性條件反射就形成了。在這個實驗中,食物作為獎勵與操作(壓槓桿)在時間上的結合,成為正強化;如果同樣的實驗申,只是使老鼠在壓槓桿時給予電擊,那么它將不再壓槓桿,已建立的條件反射消失,這便是消退,則電擊懲罰與操作(壓槓桿)的結合成為負強化。操作條件反射形成的關鍵也是強化,但斯氏強化的定義已和巴氏強化的定義不同。斯氏強化是指強化物(食物或電擊)對某一操作行為(壓槓桿)的反饋作用或兩者的結合。凡強化物對操作行為起正反饋或增加作用稱正強化;反之,稱負強化。
經典條件反射和操作條件反射說明,人的某些心理障礙、行為障礙和身心疾病可以通過強化而獲得,也可以通過建立新的條件反射而消除。
⑵認知學習(cognitive learning)。認知論學者認為,學習是掌握事物之間關係的過程,是在刺激與刺激之間建立聯繫,它的性質是突然的誠悟、例如苛勒(W.KObIeU的頓悟實驗(insightexperiment):當猩猩發現懸掛的香蕉與箱子之間的關係後,它可立即去搬弄箱子,將箱子放在香蕉的下邊,然後攀上箱子取下香蕉,這說明猩猩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將認知參與到學習中。有什麼樣的認知,就會產生相應的行為表現。因此,認知心理學家認為,人之所以產生不良行為習慣和心理障礙,就因為人們對外界環境歪曲錯誤的認知。而要改變不良行為習慣,治療心理障礙,就必須矯正其錯誤的認知,形成正確的認知和合理的信念。
⑶複雜學習(complicatedlearning)。人類對知識、技能的學習過程比聯繫學習和認知學習等簡單學習複雜得多,比如彈琴、操作電腦,以及對各種理論知識的學習等。按照刺激一反映理論,也可以把複雜學習看成是具有條件反射特點的動力定型。受各方麵條件的影響,複雜學習的進度是不均衡的,即初期較快→平台狀態→再次提高。

記憶

1、定義
記憶是指對過去已感知的事物及思考過的問題的印象仍保留在腦中,在一定條件下能重現的心理過程。記憶對於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人類心理發展的必要條件。人如果離開記憶,將永遠重複地去感知已經感知過的事物,那么將會停留在新生兒的水平,影響個體心理的發展。
2·分類
根據記憶的內容可分為形象記憶、語詞邏輯記憶、情緒記憶、動作記憶。形象記憶,是以感知過的具體事物的形象為內容的記憶;語詞邏輯記憶,是以概念、判斷、推理以及問題解決為內容的記憶;情緒記憶,是以個體體驗過的某種情緒、情感為內容的記憶;運動記億,是以個體操作過的動作為內容的記億。
根據記憶的時間長短可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
(I)瞬時記憶又稱感覺記憶,是指刺激物停止作用以後,它的映象仍然持續一瞬間才消失的記憶,其信息保持的時間約為0·25-2秒之間。
⑵短時記憶指一次經驗之後,能保持一分鐘以內的記憶。
⑶長時記憶指從I分鐘至許多年,甚至保持終身的記憶。
⒊規律
記憶過程的規律是識記、保持、再認、回憶和遺忘。
(1)識記(memorization)。識記是指對學習材料進行編碼並存儲在記憶系統。根據識記時有無目的性,識記可分為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無意識記是預先沒想記憶的內容卻在頭腦中留下了痕跡。這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有意識記是有目的、有計畫並有意努力參加的識記。根據對學習材料是否理解,可將識記分為機械識記和意義識記。機械識記是依據材料的外在聯繫所進行的識記;意義識記是依據材料的內在聯繫所進行的識記。在一般情況下,有意識記和意義識記比無意識記與機械識記的效果好。
(2)保持(retention)和遺忘(forgetness)。保持是指對學習過的事物在腦中保留一定時間。保持的過程並不是把識記過的事物一成不變地在頭腦中保留著,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識記內容的質和量都在發生著變化。
遺忘是指對已感知過的事物再提取時失敗。其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於記億痕跡的自然衰退和干擾所造成的。德國
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曾對遺忘現象作了系統的研究,並畫出了一條曲線來說明遺忘進程是不均衡的,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後慢的,這就是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見圖2-4)。
針對這一規律,為了保持記憶,應及時複習,防止遺忘。
(3)再認(recognition)和回憶(recall)。
再認指當感知過的事物重新出現在眼前時,仍能識別出來;回憶是指對不在眼前的過去經歷過的事物能夠重新在腦中出現映象的過程。再認和回憶都是記憶的信息提取的形式,只是再認比回憶簡單。一般來說能再認的不一定能回憶,能回憶的就一定能再認。

學習和記憶

關於學習、記憶的生理機制,很早就有人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並總結出了相應的理論觀點。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有關這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斷地更新與發展。I973年英國的布利斯(Bliss)等人通過動物實驗發現了突觸傳遞效能改變的現象----突觸傳遞效能增強,這種增強現象可持續I0個小時以上。他們把這種長時程的突觸傳遞效能改變的現象稱為"長時程增強電位(LTP)",這一學習和記憶的電生理學基礎在I978年時得到了美國的麥克諾頓(MC·Naughton)等人的支持。
另外,通過實驗觀察,人們發現突觸的結構在長時程記憶過程申有所改變,即腦中記憶的鞏固是由於突觸本身的物理化學變化引起的,而非依靠神經系統的持續活動來實現的。同時還認為,長時記憶過程中突觸後神經元的興奮性也可能發生持久性變化。這一"突觸可塑性學說"是學習和記憶產生的生理機制的又一觀點。
有關學習、記憶機理的研究在突觸可塑性學說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即N0調控學說。前面已證明,突觸長時程增強電位(long-term potentiation,LTP)是記憶的電生理學基礎。現又證明NO(一氧化氮)是LTP產生的關健。其過程為:記憶信息→膽鹼能神經元動作電位→乙醯膽鹼→Ca++內流→NO合成酶活性增強,使精氨酸和O2(氧氣)合成瓜氨酸並生成NO→LTP→CGMP↑→RNA蛋白質分子合成→突觸可塑性變化→長時記憶

思維

(一)定義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間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所謂間接的反映,是指不通過感覺器官而是以其它事物為媒介來反映客觀事物。例如醫生可以根據體溫、驗血結果、心電圖和病人自述作出疾病及預後的診斷;又如俗語說:"月暈而風,礎潤而雨。"這都是藉助其它中介事物對客觀事物的間接反映。所謂概括的反映是人腦對同類事物的本質屬性和事物之間聯繫的反映。一方面表現在對同類事物的本質屬性的反映,如我們通過感知覺認識到各種各樣的筆(鉛筆、鋼筆、元珠筆、毛筆等),又通過思維把所有筆的本質屬性概括出來,即都是書寫工具;另一方面表現在對事物之間規律性聯繫的反映。如一般情況下只要是幽門梗阻病人,右上腹就有拍水音。以上通過概括,就能由現象到本質,由片面到全面,由外部聯繫到內部聯繫,擴大認識的範圍,提高認識水平。無論是進行間接的反映還是概括的反映,都離不開已有的知識經驗,是在反覆感知的基礎上形成的。
(二)過程
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是通過一系列思維過程實現的。思維的過程主要有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和具體化,其中分析與綜合是最基本的過程。分析是在人腦中把事物或對象分解成各個部分或個別屬性;綜合是在人腦中把事物或對象的個別部分與屬性聯合為一個整體;比較是在人腦中把各種事物或現象加以對比,來確定它們之間異同點和關係的過程;抽象是抽取出事物的本質屬性或特徵的過程;概括是把從部分事物中抽出來的本質屬性推廣到其他事物中去的過程;具體化是把抽象概括出來的一般知識用到具體對象上去的過程。在思維活動中,以上各方面是緊密聯繫不可分割的,合理地組織和運用各種思維過程是順利完成思維任務的保證。
(三)種類
⒈根據任務的性質與解決任務的方式分為直觀動作思維、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
(1)直觀動作思維。是指通過實際動作來解決直觀的具體問題的思維。如修表工人在修表過程中常要運用動作思維。動作思維是3歲前幼兒的主要思維方式。
(2)具體形象思維。主要依靠事物的具體形象、表象而進行思維。如畫家在繪畫過程中要運用具體形象思維,其他如服裝設計、藝術創作等也經常運用。它是兒童的主要思維方式。
(3)抽象邏輯思維。是用抽象的概念和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如研究心理發展規律、探討社會發展動力都是依靠抽象邏輯思維。
⒉根據思維的探索方向分為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
(1)求同思維。是把問題所提供的各種信息聚合起來得出一個正確答案的思維。如解答考試中的單選題等。
(2)求異思維。是依據提供的信息從不同方向去思考,找出多種答案的思維。如一塊磚有哪些用途。
⒊按思維的主動性程度分為常規思維和創造思維
(1)常規思維。用通常人們常用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思維。其創新成分少,如根據書上的理論觀點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2)創造思維。人們用新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思維。例如數學家高斯10歲時,以(1+100)X(100÷2)的方式計算出了1+2+3+4+……+99+100的結果。

想像

(一)定義
人在感知事物以後,會在大腦中留下這些事物的形象,這種保留在人腦中的感知過的事物的形象叫表象。想像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並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想像是人所特有的一種心理現象,是人的智力發展的重要方面。想像不僅在人的認識、情感、意志過程中十分重要,也是科學研究、文學、藝術等創作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另外,想像具有心理治療作用。因為想像與情緒情感有密切關係,在醫生指導下使病人產生積極的想像,可以改變患者的不良情緒,從而改善人體生理機能和抗病能力。在國外有人把想像作為癌症治療的輔助手段,改變病人的不良心態,增強全身免疫功能,有利於病人康復。
(二)分類
根據想像有無目的分為無意想像和有意想像。
⒈無意想像。是指沒有預定的目的,不自覺產生的想像。如看到天空的朵朵白雲時而象駿馬,時而象北極熊,時而象山巒等。
⒉有意想像。是指有預定的目的,自覺產生的想像。如作家對人物形象的刻畫。有意想像又可分為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再造想像是根據別人的語言描述或圖表說明而進行的想像。如閱讀《紅樓夢》時,在讀者頭腦中出現的賈寶玉、林黛玉的形象。創造想像是指根據一定的目的,在頭腦中獨立地創造出事物新形象的過程。如上例中賈、林的形象就是作者曹雪芹根據創作目的而獨立她刻畫出的人物形象。由此可見,創造想像具有首創性、獨立性和新穎性等特點,因此,它比再造想像更複雜、更困難。
幻想(fantasy)是創造想像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一種與生活願望相聯繫的並指向未來的想像。幻想有理想和空想之分;理想是符合現實生活的發展規律,經過努力可能實現的想像。空想是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的發展規律,而且毫無實現的可能的想像。
創造想像是一切創造性活動的必要因素,是任何創造性的工作、學習和研究活動所不可缺少的。
創造過程是非常複雜的,也沒有可以依據的固定模式。創造過程能否順利進行並達到預定目的受很多因素影響。如主客觀條件等。另外,創造活動與創造者的人格特點有密切關係。許多研究表明,具有高度創造性的人在人格上有許多共同特點,如事業心強、有責任感、求知慾旺盛、有銳意進取的精神、敢於冒險、獨立性強、勤奮、頑強、自信等。

病症

大腦應對外界事物進行全面、客觀的反映。才會產生正確信息。若不能如實反映客觀事物,便會產生錯誤的信念。有時,心理活動因為思維方法不符合辨證法的原則,也不能客觀、全面真實地反映客觀事物。如有的人缺乏科學醫學依據,對自己正常的生理活動錯誤地認為是異常;或神經特別敏感,受書本的暗示以為自己患癌症等。所以,錯誤的健康觀念和錯誤的思維方法都會導致心理障礙的產生甚至心身疾病的產生(有關心身疾病有專門章節論述)。
思維障礙(thought disorder或disturbance)可出現於許多種類的神經或精神疾病患者中。例如,在腦器質性疾病患者中;往往是抽象思維受損明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思維障礙成為他們的突出臨床表現。在此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些思維障礙作為例子加以介紹。該類病人的思維障礙包括思維形式(組織觀念,說話能否使人聽懂)和思維內容(所表達的那些實際觀念)兩類。思維形式障礙的主要方式:不連貫(概念之間無聯繫)、語詞新作(neologism,自造別人不懂的新詞)、聯想鬆弛(談話很快換主題)、言詞(speech)貧乏(用詞量少)、持續(perseveration)和中斷(bllocking,談話突然中斷)等。
所謂妄想是堅信一些本來在客觀上不存在的事物,而且無法用解釋或事實來糾正的認識。最常見的的有被害妄想(占妄想的65%)。還有:妄想知覺、軀體被動性妄想、思想插入、思維擴散、思維抽取等

教材

普通心理學

《心理學與生活》,(美)理察-格里格、菲利浦-津巴多著,王壘等譯,人民郵電出版社 88元
《普通心理學》 孟昭蘭主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 32元
《普通心理學》 彭聃齡主編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55元
《認識心理學》王蘇、汪安聖 北大 18元
心理學導論 黃希庭 人民教育出版社 定價:30.8元
人格心理學 鄭雪 暨南大學

心理學史

西方心理學的歷史與體系 葉浩生 人民教育出版社 定價:28.8元

發展心理學

《發展心理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 林崇德 22元
青少年發展心理學 張文新
兒童心理學 朱智賢 人民教育出版社 定價:22.9元

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 馮中良、伍新春等著 人民教育 定價:35元
教育心理學 潘菽 人民教育出版社 定價:20.4元
當代教育心理學 陳琦 劉儒德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38元

統計與測量

《現代心理與教育統計》 北師大出版社 張厚粲 44元
《心理測量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 鄭日昌 21.7元
心理與教育測量 戴海崎 暨南大學出版社 定價:24元

實驗心理學

《實驗心理學》朱瀅2000年北大出版 32元
《實驗心理綱要》楊博民1989北大出版 38元
《心理學研究方法》北師大 王重鳴 14.6元
實驗心理學 孟慶茂 常建華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定價:26元
《實驗心理學》 浙江教育楊治良 68元
心理與教育研究方法 董奇 廣東教育出版社 1992
實驗心理學 郭秀艷 人教 2004

博士點

1.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套用心理學
2.北京大學心理系: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套用心理學
3.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套用心理學
4.華東師範大學心理系: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套用心理學
5.浙江大學心理系: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套用心理學
6.華南師範大學心理系: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套用心理學
7.天津師範大學心理系: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套用心理學
8.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套用心理學
9.南京師範大學心理系: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10.武漢大學社會學系:基礎心理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