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統理論

生態系統理論(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發展心理學中,由布朗芬布倫納(U Bronfenbrenner)的提出的個體發展模型,強調發展個體嵌套於相互影響的一系列環境系統之中,在這些系統中,系統與個體相互作用並影響著個體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態系統理論
  • 外文名: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
  • 套用學科:心理學
  • 套用範圍:發展心理學
概述,微觀系統,中間系統,外層系統,巨觀系統,時間緯度,其他信息,

概述

儘管現代學習理論家班杜拉認為環境既影響著個體的發展,也受發展的個體的影響,然而他仍然沒有對個體發展的環境做出明確描述。布朗芬布倫納的生態系統理論對環境的影響做出了詳細分析。因為他承認生物因素和環境因素互動影響著人的發展,所以把這種理論描述為生物生態學理論可能更為準確。
布朗芬布倫納認為,自然環境是人類發展的主要影響源,這一點往往被人為設計的實驗室里的研究發展的學者所忽視。他認為,環境(或自然生態)是“一組嵌套結構,每一個嵌套在下一個中,就像俄羅斯套娃一樣”。換句話說,發展的個體處在從直接環境(像家庭)到間接環境(像寬泛的文化)的幾個環境系統的中間或嵌套於其中(見圖1)。每一系統都與其他系統以及個體互動作用,影響著發展的許多重要方面。
生態系統理論的一系列嵌套結構模型生態系統理論的一系列嵌套結構模型
布朗芬布倫納的理論缺失改變了發展學家思考兒童發展環境的方式。例如,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發展學家可能會檢驗兒童成長環境的某個方面的作用,並將兒童之間的所有差異都歸於環境在這個方面的差異。例如,兒童在認知、社會甚至生理上的不同都可能會歸咎於離婚對兒童的影響。有了布朗芬布倫納的理論,就可以思考許多可能影響兒童發展的不同水平和類型的環境效應

微觀系統

環境層次的最裡層是微觀系統(microsystem),指個體活動和交往的直接環境,這個環境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是環境系統的最裡層。對大多數嬰兒來說,微系統僅限於家庭。隨著嬰兒的不斷成長,活動範圍不斷擴展幼稚園、學校和同伴關係不斷納入到嬰幼兒的微系統中來。對學生來說,學校是除家庭以外對其影響最大的微系統。
布朗芬布倫納強調,為認識這個層次兒童的發展,必須看到所有關係是雙向的,即成人影響著兒童的反應,但兒童決定性的生物和社會的特性—其生理屬性,人格和能力也影響著成人的行為。例如,母親給嬰兒哺乳,嬰兒飢餓的時候會以哭泣來引起母親的注意,影響母親的行為。如果母親能及時給嬰兒餵奶則會消除嬰兒哭泣的行為。當兒童與成人之間的互動反應很好地建立並經常發生時,會對兒童的發展產生持久的作用。但是當成人與兒童之間關係受到第三方影響時,如果第三方的影響是積極的,那么成人與兒童之間的關係會更進一步發展。相反,兒童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就會遭到破壞。例如,婚姻狀態作為第三方影響著兒童與父母的關係。當父母互相鼓勵其在育兒中的角色時,每個人都會更有效的擔當家長的角色。相反,婚姻衝突是與不能堅守的紀律和對兒童敵對的反應相聯繫的。

中間系統

第二個環境層次是中間系統(mesosystem),中間系統是指各微系統之間的聯繫或相互關係。布朗芬布倫納認為,如果微系統之間有較強的積極的聯繫,發展可能實現最最佳化。相反,微系統間的非積極的聯繫會產生消極的後果。兒童在家庭中與兄弟姐妹的相處模式會影響到他在學校中與同學間的相處模式。如果在家庭中兒童處於被溺愛的地位,在玩具和食物的分配上總是優先,那么一旦在學校中享受不到這種待遇則會產生極大的不平衡,就不易於與同學建立和諧、親密的友誼關係,還會影響到教師對其指導教育的方式。

外層系統

第三個環境層次是外層系統(exosystem)。是指那些兒童並未直接參與但卻對他們的發展產生影響的系統。例如,父母的工作環境就是外層系統影響因素。兒童在家庭的情感關係可能會受到父母是否喜歡其工作的影響。

巨觀系統

第四個環境系統是巨觀系統(macrosystem)。指的是存在於以上3個系統中的文化、亞文化和社會環境。巨觀系統實際上是一個廣闊的意識形態。它規定如何對待兒童,教給兒童什麼以及兒童應該努力的目標。在不同文化中這些觀念是不同的,但是這些觀念存在於微系統、中系統和外系統中,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兒童知識經驗的獲得。
生態系統理論

時間緯度

布朗芬布倫納的模型還包括了時間緯度(choronosystem),或稱作歷時系統。把時間作為研究個體成長中心理變化的參照體系。他強調了兒童的變化或者發展將時間和環境相結合來考察兒童發展的動態過程。嬰兒一出生就置身於一定的環境之中,並通過自己本能的生理反應來影響環境。通過行為,比如哭泣來獲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質。另一方面,嬰兒也會根據外界環境來調節自己的行為,冷暖適宜時會發出微笑。隨著時間的推移,兒童生存的微觀系統環境不斷發生變化。引起環境變化的可能是外部因素,也可能是人自己的因素。因為人有主觀能動性,可以自由地選擇環境。而對環境的選擇是隨著時間不斷推移個體知識經驗不斷積累的結果。布朗芬布倫納將這種環境的變化稱為“生態轉變”,每次轉變都是個體人生髮展的一個階段。比如,升學、結婚、退休等。而布朗芬布倫納提出的時間系統關注的正是人生的每一個過渡點,他將轉變分為兩類:正常的(如入學、青春期、參加工作、結婚、退休)和非正常的(如家庭中有人去世或病重、離異、遷居、彩票中獎),這些轉變發生於畢生之中,常常成為發展的動力,同時這些轉變也會通過影響家庭進程對發展產生間接影響。

其他信息

家庭與生態系統理論
將家庭看做是一個社會系統意指家庭很像人體,是一個整體結構,它由相互關聯的部分組成,其中各個部分之間都會相互影響,而且每一部分都有助於總體功能的發揮。
圖3 家庭社會系統模型圖3 家庭社會系統模型
以傳統的核心家庭為例,即使只有父親-母親-孩子組成的系統也是相當複雜的。嬰兒和母親的交往就已經涉及一個互動影響的過程。我們注意到,嬰兒的微笑可以由母親的微笑所引發,而母親的擔心的表情通常也會使孩子變得小心謹慎。當父親參與進來時又會發生什麼變化呢?如圖3所示,母嬰之間的雙向過程突然轉變成了由夫妻關係、母子關係和父子關係組成的家庭系統。圖3也表示,家庭大於其組成部分之和。父母影響嬰兒,嬰兒也影響著父母以及他們之間的夫妻關係。當然,夫妻關係也影響著嬰兒的養育情況、嬰兒的行為等等。顯然,家庭確實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系系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