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化鎮

善化鎮

善化鎮位於台灣台南縣中央地帶;地處嘉南平原、曾文溪中游南側,屬熱帶季風氣候。行政區北臨麻豆鎮、官田鄉,南鄰新市鄉,東鄰大內鄉、山上鄉,西接安定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善化鎮
  • 所屬地區:台灣台南縣
  • 面積:55.3097平方公里
  • 人口:43,021人(2008年12月)
基本資料,歷史,社會事業,歷史沿革,行政區沿革,產業,農業,工業,交通,名勝古蹟,教育,宗教信仰,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

基本資料

舊稱:目加溜灣、灣里
善化鎮善化鎮
行政區管轄:台南縣
行政區類別:鎮
經緯度:東經120.17度,北緯23.08度
總面積 :55.3097平方公里
戶數 :13,936戶
人口 :43,021人(2008年12月)
鎮長 :李文俊
區劃 :21里360鄰
民意機關 :善化鎮民代表會
郵遞區號 :741
毗鄰 :官田鄉麻豆鎮、安定鄉、新市鄉、山上鄉、大內

歷史

善化鎮在清朝時名台南府安平縣灣里街設“巡司”統轄。
甲午戰爭割讓台灣後,日治時期:1895年(明治28年)改為“曾文兵站司令部”,管轄分為善化里東堡及西堡為行政管理區域。1896年(明治29年)地區劃歸於“曾文憲兵屯兵所”,同年實施民政改為“台南縣灣里辦務署”。1898年(明治31年)編入大目降(新化)辦務署,改為“灣里辦務支署”。1900年(明治33年)實施街莊社制度,分善化東區及西區,設區長統轄。1902年(明治35年)實施地方制度。兩區合併為“善化莊”置莊役場。1940年(昭和15年)6月17日升格為“善化街”設街役場。
二戰後國民政府於1946年(民國35年)1月20日台灣省鄉鎮組織規程實施改為善化鎮,設善化鎮公所,本鎮劃分21里。

社會事業

大力整治“三亂”行為。2007年該鎮整治“三亂”行為的重點是抓典型部門和典型個人,並制定了三項制度,即信息報告制、黃牌警告制、責任追究制,2007年年共查處部門亂收費事件兩起,涉及金額1500元,並全部予以退回;為規範市場秩序,2007年7月該鎮對農資市場的假冒偽劣和亂漲價情況進行了整治,共查處假農資5噸,亂漲價農資金額5000元,嚴厲打擊了坑害農民行為,切實維護了農民利益。

歷史沿革

2004 年,在縣委、縣政府的下確領導下,在縣級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結合玉蟬實際,提出了“圍繞一個中心,突出一點加強,抓住兩個重點,實現五個突破”的工作思路,即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不斷加強農村基層組織興設。抓住農民增收、財政增收兩個重點,實現非公經濟發展、招商引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勞務輸出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五個突破,與時俱進,集中精神,開拓創新,推動鄉鎮經濟穩步發展。 2004 年,全鄉完成鄉鎮企業總收入 17300 萬元,鄉鎮企業產值 16805 萬元,入庫稅金 340 萬元,新發展私營企業 4 個,完成招商引資項目 2 個(黃河紙廠黑液提取企業,鄉農業奶牛小區企業),實際進資金 480 萬元,契約外資額 1865 萬元,外貿出口額 720 萬元。 2004 年,先後獲得縣委、縣政府予的農業產出結構調整先進鄉鎮,農業大菜田開發先進單位,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先進鄉鎮,市紀檢監察信訪舉報工作先進集體,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先進基層武裝部,司法調解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鄉境內地勢平坦,氣候溫和,適宜於小麥、玉米、水稻等農作物生長,主產小麥、玉米,特產蓮菜、烏藥。以建設“一園四區一大基地,創建一個無糧村”為主要內容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1444 工程”已取得實質性進展。一園即鄉農業結構調整示範園,目前已建成中棚 50 余棟:四區即晉候奶年小區、鄉農場奶年小區、水寨肉牛小區、李家莊肉豬小區,目前,奶牛存欄數達 100 余頭;,肉牛存欄數達 80 頭,即以三旗村為中心,輻身周邊村子的無公害疏菜面積已達 2000 多畝,年底可突破 3000 畝;創建一個無糧村就是使東倫村實現無糧食作物種植的目標,目前,東倫村的糧經比已達到了 20 : 80 ,以地膜洋芋為主載品種的三元種植已在東倫村形成規模。

行政區沿革

今日善化鎮所在的地方,原為台灣平地原住民西拉雅族四大社之一的目加溜灣社(Bakaloan)的活動領域。1625年,荷蘭東印度公司(VOC)派人到此地采竹,被族人擊退;1635年,荷蘭人動用武力,族人不敵,遂以椰子、檳榔等物謝罪。此後,荷蘭人開始在此地設定學校、教會,並鼓勵漢族移民來此開墾。
善化鎮善化鎮
後來明鄭王朝將此地劃歸天興縣善化里,並派軍隊到此屯墾。在清領時期,此地因位在曾文溪河道轉彎處內側,得名“灣里社”;後因漢人逐漸聚集發展出市鎮,改稱“灣里街”。日據時期於1920年設“善化莊”,由台南州新化郡管轄,後升為“善化街”,並開始有鐵路車站的設定。戰後改設台南縣善化鎮至今。

產業

農業

該鎮產業原以農業為主,種植有水稻、甘蔗、草莓、西瓜等農作物,並有利用水稻休耕期間曬制番薯粉(烹飪材料)的產業。
亞洲開發銀行亞洲開發銀行
1973年與亞洲開發銀行合作創設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宗旨為研究改進蔬菜種植技術,以協助開發中國家農民改善生活。該組織總部設在該鎮南側,為當前世界上唯一將總部設在台灣境內的國際組織。

工業

鎮區周邊自日據時期起,原種植有大片甘蔗,供應善化糖廠生產蔗糖,後因國際蔗糖需求下降而沒落;糖廠在台糖公司多角化經營的策略下,轉型成一觀光服務取向的園區,經營福利社對外販售冰品等。台灣菸酒公司在鎮東設有啤酒廠,為該鎮規模最大的工廠之一。另自1990年代後期起,該鎮南鄰新市鄉設定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園區範圍跨越新市、善化、安定等鄉鎮;近年一些較大規模的高科技或精密製造業廠房陸續進駐園區營運之後,為鎮居民帶來許多商機及就業機會。
台糖台糖

交通

台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
善化車站:1901年善化火車站創建。台南—灣里街(善化)之間開通行駛客貨運。平常停靠車次有自強號(少數)、莒光號、復興號、區間快車、區間車。
“國道”三號(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善化交流道(340)
台一線
台19甲線:善化23.7k(縣道178號共線起點)善化24.3k(縣道178號共線終點)
縣道178號:安定鄉 — 善化鎮 — 山上鄉
興南客運往來台南、新市、永康、安定、山上、大內、麻豆、玉井。
北子店鐵路平交道改建工程動土典禮,於2008年11月8日上午9時在慈善寺西側廣場舉行。

名勝古蹟

善化慶安宮:位於善化鎮中山路,是一所著名的道教廟宇,主祀天上聖母,1997年榮登為三級古蹟。傳說慶安宮所在地原為荷據時期的“荷語教育所”,1685年(清康熙24年)改建為“文昌祠”。1862年(同治元年)毀於大地震後,重建廟宇並改名“慶安宮”。
天上聖母天上聖母
善化牛墟:與北港牛墟並稱為台灣現存兩大牛墟,每旬2、5、8日為善化牛墟營業日,時間從清晨五時半至中午止。灣里街牛墟(善化牛墟)是台灣府轄區最早設立,1870年(清同治9年)左右設立於灣里街南門城外(今三民路與文昌路上)。1981年後經四度遷移,現位於善化鎮什乃里,路程善化三民路往麻豆方向,到善化鎮進學路(善化國小北邊)接南126線道往什乃里(看見7-11左轉)即可到達善化牛墟。早期牛隻交易曾高達1000頭以上,因工業社會逐漸取代農業社會,牛隻交易漸少,但市況依然熱鬧受到附近縣市民眾喜愛光臨。善化牛墟市集裡跑江湖,賣藥品、任何農耕機具、百貨雜攤、當季農產品、各式各樣衣物、各種點心應有盡有,價格比一般市價低。受中、低消費者歡迎,牛墟日物品交易非常熱絡人潮擁擠,也是到善化鎮體驗農業社會時期,享受農村趕集樂趣。
善化糖廠:善化鎮溪美里310號,從善化鎮三民路接進學路與南122線道交叉十字路口右轉(到達溪美派出所前)200米即可到達。善化糖廠現今是台灣糖業公司台南縣僅存尚營運製糖工廠、廠內樹木成蔭環境幽雅,內有台糖產品販賣部、糖廠招待所,善糖國小造景美觀,常是攝影業者拍照取景好地方,善化糖廠聯繫附近鄉鎮許多的人成長記憶,除了糖廠上班、蔗農耕作、甘蔗採收、載運甘蔗糖料五分小火車。夏季夜晚乘涼,享受善化糖廠冰品,平時也是男女談心處所,假日親子休閒值得一游好場所。
2007年12月7日善糖文物館開幕,文物館主要收藏品有台糖文獻、機具文物、木模及糖業歷史老照片,歷時兩年的籌備、動員六名專職員工,到關廠的台糖尋找文物,走訪百位服務於糖廠的耆老,且經過反覆辨正,才得以順利蒐集並安置於館內。善糖文物館的收藏品會定期更換,免費參觀。

教育

高中:善化高級中學
國中:台南縣立善化初級中學
國小:
台南縣善化鎮善化國小
台南縣善化鎮大成國小
台南縣善化鎮茄拔國小
台南縣善化鎮大同國小
台南縣善化鎮陽明國小
台南縣善化鎮善糖國小
台南縣善化鎮小新國小

宗教信仰

善化人的宗教信仰以傳統宗教為主,如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寺廟的數量,以道教的廟宇最多,分布在各聚落。著名寺廟教堂有:

道教

善化慶安宮:位於中山路,供奉主神為天上聖母。1685年於“荷語教育所”原址改建為“文昌祠”。1862年發生嘉南大地震,“文昌祠”遭震坍。於1864年重建廟宇,定名為慶安宮。
清水宮:位於北子店,供奉主神為清水祖師。於1597年自廈門迎回清水祖師金身。
黃帝神宮:位於光華路巷內,供奉主神為軒轅黃帝。於1985年落成。

佛教

佛光山慧慈寺:位於光復路,於1981年7月建寺完成,成立慧慈幼稚園。
慈善寺慈善寺
慈善寺:位於北子店,建寺年代約於1930年。

基督教

基督教長老會善化教會:位於中山路。於1896年成立福音堂,於1906年建禮拜堂,1925年於現址建禮拜堂。

天主教

天主堂:位於中正路,於1968年10月落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