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拉雅族

西拉雅族

西拉雅族(Siraya)為台灣原住民,台灣清治時期稱之為「平埔熟番」,現代稱之為平埔族。西拉雅族是台灣平埔族中人口最多、勢力最強的一族,主要分布在嘉南平原到恆春半島之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拉雅族
  • 外文名:Siraya
  • 屬於:台灣原住民
  • 現代稱之:平埔族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簡介,分布,西拉雅支族,馬卡道支族,大傑顛社系,阿猴社系,鳳山八社,大武壟支系,語言,傳統祭典,著名族人,陳連宏,陳金鋒,紀念與文化保存,漢人通婚,

簡介

西拉雅族(Siraya)為台灣原住民,台灣清治時期稱之為“平埔熟番”,現代稱之為平埔族。西拉雅族是台灣平埔族中人口最多、勢力最強的一族,分布於台南至屏東一帶平原,以及花蓮縣富里鄉,台東縣關山、池上等地,較著名的西拉雅族人有棒球選手陳金鋒
西拉雅族西拉雅族
西拉雅族分布於嘉南平原與屏東平原,北自台南縣佳里鎮、麻豆鎮附近,南達屏東縣林邊鄉一帶之平地或山麓地帶。一般學者將西拉雅族分成三大系統:西拉雅本族、馬卡道族(Makatao或Makabau)、大滿族等三支。
西拉雅本族西拉雅族之主要部落有:即赤嵌社(初在台南附近後移至新社附近改稱新港社。其一部分先移往新化鎮那拔里、再移至新化、關廟及旗山、台東)、大目降社(今新化鎮附近)、卓猴社(今新化鎮、礁坑裡、其族眾有分出至旗山台東者)、目加溜灣社(今台南縣安定鄉、善化鎮、大內鄉)、芋匏社(今台南縣山上鄉)、麻豆社(今台南縣麻豆鎮)、蕭壟社(亦名歐汪社,今台南縣佳里鎮鎮山里、海澄里與漳州里)。
馬卡道族主要分布於屏東地區,所建立的上淡水社、下淡水社、阿猴社、放索社、搭樓社、茄滕社、武洛社、力力社等八社被清朝文獻成為“鳳山八社”。
大滿族清代文獻稱之為“四社熟番”主要分布在台南、高雄兩地區的丘陵和河谷地帶。所謂四社是指大滿族建立的大武壟社、霄里社、芒仔芒社以及茄拔社這四社。

分布

本族又可分為西拉雅、馬卡道(Makatao或Makabau)、大武壟等三支族(據小川尚義、李壬癸之說,三支族雖語言稍異,然屬同一方言)。
西拉雅族西拉雅族

西拉雅支族

荷人曾稱之為Sideia,以台南地方之平地為居地,昔以新港(今台南縣新市鄉)、目加溜灣(今台南縣善化鎮)、蕭壟(今台南縣佳里鎮、漳州里、海澄里)、麻豆(今台南縣麻豆鎮)等四大社最著名,為荷人致力從事於教化工作之主要平埔族社。後因眾多漢人移來,乃遷往內山、旗山方面及台東一帶。其一部分後裔,日據時期仍居留於台南縣下東山鄉、官田鄉、大內鄉及左鎮鄉一帶。明鄭時代新港社群移住新市附近,卓猴社群移至新化縣那拔里。後新港社再移至新化、關廟附近,且有更南下移至旗山方面者,甚至攀越中央山脈遠達台東方面者(新開園、成廣澳地方)。

馬卡道支族

原居鳳山地方至下淡水溪(高屏溪)流域,文獻中的鳳山八社即是。後移至屏東平原之山麓地帶(今屏東縣萬巒鄉、內埔鄉之老埤、枋寮鄉之水底寮),並再移至恆春、台東方面。其主要各?落之變遷情形如下:

大傑顛社系

自原居地岡山地方路竹鄉下社及大社,移至下淡水溪流域之旗山,於道光九年,有三十餘戶相率南下至枋寮,越山經巴?衛(今大武)順東海岸北上至台東,復與卑南族不睦,乃續北移至大莊開墾。數年後經由布農族之導引,自新武路入山,越關山南方鞍部,返回故土荖濃、六龜地方,率殘留之族眾及新港、卓猴二社族眾計十二戶,越山至新墾地。嗣後西拉雅之移住台東縱谷者日盛。北自玉里觀音山,南至公埔,新開園及海岸地帶之彭子存、大掃別、加定灣、城子埔,均有其?落。阿美族稱此,等西拉雅為Takavuran。
西拉雅族拜的祖靈西拉雅族拜的祖靈

阿猴社系

阿猴社系原址在高雄,後移至屏東市附近,其一部分自屏東地方南下至恆春平原,與原住之排灣族斯卡羅龍鑾社訂立和約,贈與水牛得地居住,以二千牛隻從事墾殖。光緒十七年至十八年尚有百戶,因遭大水災,家屋田園被沖毀,乃遷往台東、公埔方面。

鳳山八社

上淡水社(亦稱大木連社,屏東縣萬丹鄉上社皮)、放索社(自高雄縣仁武鄉大莊移至屏東縣林邊鄉田墘厝)、下淡水社(屏東縣萬丹鄉下社皮)、搭樓社(屏東縣裡港鄉搭樓)、茄藤社(屏東縣林邊鄉東路乾)、武洛社(亦稱大澤機社屏東縣裡港鄉武洛)、力力社(屏東縣新園鄉力社)。後移至屏東平原之山麓地帶。

大武壟支系

又稱四社熟番,為與曹族之「四社番」區別,本支族稱四社平埔。荷蘭時期其原居地為烏山山脈之西麓,曾文溪流域之平原地帶,即今台南縣玉井、大內二鄉境內。在此形成加拔、芒仔芒、頭社、宵里等四社。明末其居地為漢人占據,至清領台後,移民與日俱增,乃相率向東方山麓曹族四社群住地移動,並繼續移至楠梓仙溪沿岸之地,迫使原住族曹族(美瓏、排剪、搭蠟袷、雁爾四社)退居荖濃溪上游現居地。乾隆初,漢化已深,放棄固有習俗,改用台詞,與漢人雜居,由四社分散成二十九部落。四社平埔之故居地之分布如下:茄拔社(今台南縣善化鎮嘉北、嘉南二里)、宵里社(今台南縣玉井鄉豐里村)、芒仔芒社(今台南縣玉井鄉三和村望明村)、頭社(今台南縣大內鄉頭社村)。

語言

西拉雅語(Siraya;新港語)是台灣西拉雅族人所使用的語言,今已滅絕。為台灣原住民語言之一種,屬於南島語系的次語群,亦歸類為台灣南島語第6群。昔日分布於台南至屏東一帶的平原,以及花蓮縣富里鄉,台東縣關山、池上等地。台灣部份地名源自該語,如麻豆
西拉雅族的婦女西拉雅族的婦女
在荷屬東印度公司統治台灣期間(1624年-1662年),荷蘭駐台傳教士為了傳教及協助推行殖民政務,利用拉丁字母編訂西拉雅語文字,稱為新港語,以之做為學校的教學語言。並有各種字典、教義書,新港語的「馬太福音」、「法包蘭語彙(Favorlangsche Vraegstucke)」等書籍檔案的出版。而西拉雅族等原住民與漢人訂定有關土地方面的契約文書稱為「番仔契」、或稱新港文書,大多數的西拉雅語文書保存在荷蘭國家圖書館。
西拉雅語列為消失的語言,人種亦大部分與漢民族通婚同化,在外觀上難以分辨。僅有少部分人還知道自己的血緣或是特徵較明顯(例如粗眉、較黑)。
今日西拉雅後裔多以台灣話為族語。依民族語學院的記錄在1908年仍有人在使用西拉雅語。在2002年開始,西拉雅語由台南縣平埔族西拉雅文化協會邀請荷蘭籍語言學家卡爾·亞歷山大,協助西拉雅族尋根。以語言學的角度而言,西拉雅語近似菲律賓還存在的比薩亞族(Bisaya)之語言米沙鄢語,在句型結構方面較一致,而字彙方面也大多類似。

傳統祭典

西拉雅族的祖靈崇拜留有祀壺的風俗,稱阿立祖祭祀,所謂阿立祖是指西拉雅族的祖靈,無形無體,僅以一壺代表神體,通常供奉在社中公廨,又稱阿日祖、阿立母、太祖、老君、太上老君、李老君、番仔佛、番太祖、番祖等,各社所供祀的壺各有不同,大部分是粗製的陶器,其中北頭洋社(佳里鎮西北方),除了祀陶製的壺外,還附祀宋硐及洋酒瓶,其它地方尚有以一般大肚花瓶代替陶壺的,至於為什麼用壺來代表祖靈?各家說法不一,江家錦先生說壺是代表女性子宮,阿立祖就是女性祖靈;國分直一先生則認為阿立祖是農業的祖神;石萬壽先生認為阿立祖相當於漢人的玉皇大帝,不是一般的祖靈信仰而已。
西拉雅族還保留一些供祀祖靈的公廨,每年在不同的社群居住地也會舉行祭典,有名的如東河嚎海祭;每年農曆九月初五日,是其蕭壟祖神渡海來台的紀念日,住在台南縣東山鄉東河村的後裔,就會到大公界的公廨舉行嚎海祭,什麼是嚎海呢?指的是在祭典最後,尪姨(或稱向婆,就是靈媒的意思)會在牽曲的聲韻中向海號淘大哭,甚至在地上翻滾,並敘說著祖先來台的辛酸,告誡後人要體會先人的精神等等,典禮極為莊嚴隆重。
此外還有台南大內鄉的頭社夜祭;高雄甲仙鄉大滿族的小林夜祭等(甲仙鄉還成立小林平埔文物館);以前蕭壟社的番仔塭祭還有送阿立祖船的儀式,對平埔族文化有興趣的人可以透過祭典來了解,舉凡語言歌謠、風俗信仰、藝術工技等文化傳承情形,在祭典中比較可以找到原型。

著名族人

陳連宏

陳連宏(1973年9月13日-),原名陳俊宏,為台灣的棒球選手之一,效力於中華職棒統一獅,守備位置為外野手,其弟陳金鋒為台灣首位登上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球員。
陳連宏陳連宏

陳金鋒

陳金鋒(1977年10月28日-;通用羅馬拼音(威妥瑪拼音):Chin-Feng Chen),外號“鋒仔”、“鋒炮”、“鋒哥”,台南縣大內鄉西拉雅族原住民。他也是第一位在美國職棒大聯盟比賽中登場的台灣選手,也是目前中華職棒球員中複數契約以及待遇最高的球員,效力於中華職棒La New熊。

紀念與文化保存

目前對西拉雅文化保存最力的或可說是蘇煥智主政的台南縣政府,蘇在其任內成立了台灣第一個縣級的原住民族委員會“台南縣西拉雅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此外,位於雲嘉南靠山地區的台灣第13個國家風景區“西拉雅國家風景區”在命名上首度兼具人文意涵,也是由台南縣政府爭取成立的國家風景區。該國家風景區也曾與縣府合作辦理文化體驗營及走鏢等傳統西拉雅活動。 另外,在台南縣政府所主導開發的南科特定區中,縣府將其中三條最主要幹道分別命名為“西拉雅大道”、“目加溜灣大道”及“直加弄大道”,也被認為是縣府在紀念發揚西拉雅文化的展現。
陳連宏陳連宏

漢人通婚

隨著漢人大量移民到台灣,西拉雅族的生活空間遭到壓縮,加上清治時期初期清朝政府嚴格限制女性的移民,許多漢人男性便和平埔族女性通婚。和其他多數的平埔族一樣,西拉雅族也在和漢人的通婚中漸漸消失;例如,凱埤斯部族再過往呈現安詳平和的狀態,幾乎沒有與統治階層的反抗活動,部落活動的紀錄一直持續至約650年前,在第一批的漢人來臨之後,便完全消失於歷史之中。依出土的文獻可知,在此之前凱埤斯的部落就已斷斷續續有和當時的元朝往來之文獻但是這些文獻之中完全沒有可供推斷之線索,凱埤斯的消失成為一個大謎團。有少部份的西拉雅族越過了中央山脈遷移到了台灣東部地區,不過只是保持血統上的完整,多數的信仰、文化及語言早已失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