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內

大內

大內又稱宮城,明清稱紫禁城。皇宮的總稱。亦指圍繞皇宮的城牆。另一意義專指漢代京城內的倉庫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內
  • 外文名:imperial palace ,Forbidden City
  • 解釋:指皇帝宮殿或宮內庫房
  • 官署名:朝廷執掌收貯財務的機構
  • 其他解釋:皇宮內負責警衛的武功高強之人
簡介,釋義,國庫,皇宮,匈奴,上京,天子禁中,

簡介

大內又稱宮城,明清稱紫禁城。皇宮的總稱。亦指圍繞皇宮的城牆。
《舊唐書.德宗紀》:“天寶元年四月癸已生於長安大內之東官。”
《廣雅·釋天》:“天宮謂之紫官”,皇帝即天子,故帝王所居宮殿叫紫官。
另說,紫微星代稱天子,位居中央為眾星拱衛。王宮又是百姓不可接近的禁城,故稱為紫禁城。

釋義

大內指皇帝宮殿或宮內庫房。另一意義專指漢代京城內的倉庫名。
《史記·景宗本紀》:“置左右內官,屬大內。”武俠作品中的大內高手,即指皇宮內負責警衛的武功高強之人。

國庫

漢代時大內指京城的國庫。
《史記·孝景本紀》:“以大內為二千石,置左右內官,屬大內。”
裴駰集解引韋昭曰:“大內,京師府藏。”
《漢書·嚴助傳》:“ 越 人名為蕃臣,貢酎之奉,不輸大內,一卒之用不給上事。”
顏師古注引應劭曰:“大內,都內也,國家寳藏也。”

皇宮

唐 韓愈 《論佛骨表》:“今聞陛下令羣臣迎佛骨於鳳翔 ,御樓以觀,舁入大內。”
《明史·輿服志四》:“ 洪武 八年改建大內宮殿,十年告成。”

匈奴

單于的內室。
《漢書·陳湯傳》:“單于下騎,傳戰大內。” 顏師古 註:“大內,單于之內室也。”

上京

遼朝前期國都上京城遺址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林東鎮南。上京未建成前,名“西樓”,是遼太祖阿保機創業之地,建成後稱皇都,後改稱上京,府曰臨潢。上京城幅員廣闊,氣勢恢宏。有南北二城,北曰皇城,南曰漢城,兩城相連。全城周長12.5公里,與《遼史》記載的基本相合。
皇城是契丹貴族階級居住的地方。城呈方形,又分內外兩部,即外城和皇城(又稱大內)。皇城城牆夯(hāng)土築成,夯層清晰可辨,城牆高5-6米。牆體上窄下寬橫斷面為梯形。城牆外壁有馬面(半圓形的土壘)。皇城內近年經考古發掘,現存城門4個,宮殿建築遺蹟100餘處,其中暴露於地表的建築台基50座。城內西部山丘上有寺廟和窯址。
漢城位於皇城南面,是勞動人民居住的區域。它的北牆就是皇城的南牆。皇城與漢城已被河水隔開,城呈不規則形,牆為土築,殘存三段,牆高4米,周長57公里。牆較皇城低矮且無馬面、瓮城之設。除西門址遺留下來,其餘不存,西門豁口寬10米,殘存柱礎,應為金鳳門或雁兒門。由於白音戈洛河河床逐漸北移至皇城附近,故城內遺蹟受到洪水沖刷,現僅保存了漢城的北部的中央部分。

天子禁中

《品字箋》:凡人寢室,皆曰臥內。而天子之禁中,則曰大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