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北村(福建省仙遊縣大濟鎮下轄村)

坑北村(福建省仙遊縣大濟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坑北村位於仙遊縣大濟鎮北部的北溪東岸。東與蒲峰村接壤,西跟尾坂隔溪相望,北面群山邊綿,與山頂的書峰鄉嶺頭村接界,東南與蒲山村的沁山接壤,西北隔溪與汾陽村相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坑北村
  • 別名:坑卜、復興、明星、星旗、復興保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福建省仙遊縣
  • 下轄地區:坑北、奎山、臨仙
  • 政府駐地:坑北
  • 人口:6237人(2010)
  • 方言莆仙話
  • 著名景點:坑卜佛堂、奎山佛堂寺、亞明堂、天明佛堂、天聖寺、碧雲洞 等
行政區劃,經濟,教育,交通,旅遊,歷史,

行政區劃

坑北村位於大濟鎮北部的北溪東岸。東與蒲峰村接壤,西跟尾坂隔溪相望,北面群山邊綿,與山頂的書峰鄉嶺頭村接界,東南與蒲山村的沁山接壤,西北隔溪與汾陽村相對。境內有三個基點自然村即坑北、奎山和臨仙。全村設21個村民小組。坑北村曾名過坑卜、復興、明星、星旗地名。清代叫坑卜。民國時期叫復興保,屬善化鎮管轄。1949年8月仙遊解放後,屬仙遊縣第六區(大濟),稱為復興鄉,1956年辦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改名叫明星社,1957年初與尾坂、汾陽三個鄉合大鄉叫尾坂鄉。1958年秋成立大濟人民公社改稱為星旗大隊(星旗營)。1961年把星旗大隊改稱坑北大隊,1984年後,改稱坑北村,屬大濟鎮管轄。

經濟

教育

教育事業也蓬勃發展,坑北村民具有興學重教的風氣,1944年由民眾集資在下條創立一所復興保初級國小(1—4年級),初小畢業生要升高級國小,必須到大濟中心國小就讀,很不方便。1956年秋季坑北初小附設高級班(民辦),至1963年改稱坑北完全國小(1—6年級),校址移遷到龜山。1970年秋,坑北國小附設國中班,以後辦學規模逐年擴大,周圍的蒲山、蒲峰、汾陽、尾坂等村的國小畢業生要坑北國小(附中)讀書,至1985年這所國小附中班級達到25個教學班,學生總數在1300多人(其中國小18班900多人、國中7班400多人),教職工達62人。為了教育兩基達標,1992年秋開始國小與國中分辦,原來的坑北國小附中學校的一切設施無償地贈給新創立的坑北初級中學。之後,由坑北、汾陽、尾坂、蒲山、蒲峰五個村集資,把原來國小的教室、教師宿舍拆掉,重建一座一字形三層18間教室的教學樓,一座曲尺形三層教師宿舍樓,一座廚房膳廳,總建築面積達4000平方米,坑北國小也由坑北村委和民眾集資,新建一座一字形三層15間教室的教學樓,並把1983年建的一座三層村部辦公樓(40多間)刈歸給坑北國小做教師宿舍、廚房、膳廳。並把1957年建的一座土木結構的(戲院)拆掉給坑北國小做操場。2003年鋪設經國小的操場和校水泥路。1998年又在龜山腳下,用水泥混凝土結構建一座曲尺形三層的坑北幼稚園綜合大樓。同時還在奎山自然村建一座二層4個教室的幼稚園教學樓,作為坑北幼稚園的分園,這樣大大方便民眾子女上學。

交通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坑北村民深知“要致富,先開路”的道理。1999年冬始,發動村民集資100多萬元,上級撥款一小部,總長5公里寬4米的10條村道鋪設水泥路。2002年新開一條盤山公路,長5公里寬4米,從奎山舊厝起至坑北村的碧雲洞寺止。2003年5月村兩委發動民眾捐資100多萬,國家補助50萬元,鋪設一條寬6米總長5.7公里的從坑北境內的蜚烏橋直至大濟村與仙永的省道相接。還修建往各自然村水泥村道共6500米,總投資100萬元。

旅遊

坑北有餘氏宗祠、張氏宗祠、陳氏宗祠、奎山宮、龍泉宮、下余官、壽山宮、馬峰宮、臨仙宮、奎山三教祠、坑卜三教祠、壽山三教祠、馬峰三教祠、塔峰府、坑北基督教堂、坑卜佛堂、奎山佛堂寺、亞明堂、天明佛堂、天聖寺和碧雲洞等。碧雲洞建於蜀漢年間,幾經興廢。1992年5月重修。碧雲洞是瀏覽勝地,它有八景:一是慈航聖泉、二是鳳冠石觀瀑、三是仙家樂、四是仙媽渠、五是仙螺潭、六是溪橋夕照、七是三閣晨鐘、八是三十六彎春色,四季美景如畫,風物壯麗非凡。明代戶部尚書鄭紀游碧雲山,吟詩作歌讚美,充分證明了碧雲洞早在明代就成為著名的瀏覽勝地。

歷史

坑北村的歷史悠久,是宋朝名臣陳次升和明代瓊州知州余立豐的家鄉。余立豐病故時,海瑞親筆撰寫輓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