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寺

吳興寺

吳興寺坐落在嘉定區外岡鎮,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十年(511年)。初建時,占地10餘畝,分東西兩院,東院崇福,西院永德。正中有大雄寶殿、大悲閣、文昌閣等建築100餘間(民間流傳有5408間之說)。寺內一年四季香火不絕。 解放後,吳興寺曾作劇場、農機站,“文革”中大雄寶殿、大悲閣等全部被拆除。1994年籌集資金100多萬元修理建了吳興寺山門和天王殿,1995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 吳興寺的重建不光為廣大佛教信徒增加了宗教活動場所,也為廣大觀光遊客增加了一處遊覽勝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興寺
  • 拼音:wu xing si
  • 所在地:嘉定區外岡鎮
  • 始建時間:南朝梁天監十年(511年) 
  • 占地:10餘畝
簡介,歷史傳說,氣候特點,旅遊季節,自然景觀,寺內建築,人文景觀,寺內佛經,寺內畫像,地理位置,

簡介

吳興寺坐落在嘉定區外岡鎮,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十年(511年)。初建時,占地10餘畝,分東西兩院,東院崇福,西院永德。正中有大雄寶殿、大悲閣、文昌閣等建築100餘間民間流傳有5408間之說。
寺內一年四季香火不絕解放後,吳興寺曾作劇場、農機站,文革中大雄寶殿、大悲閣等全部被拆除。1994年籌集資金100多萬元修理建了吳興寺山門和天王殿,1995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吳興寺的重建不光為廣大佛教信徒增加了宗教活動場所,也為廣大觀光遊客增加了一處遊覽勝跡。
解放後,吳興寺曾作劇場、農機站,文革中大雄寶殿、大悲閣等全部被拆除。1994年籌集資金100多萬元修理建了吳興寺山門和天王殿,是上海地區最早的寺廟之一,曾俗稱江南三大寺之一。現大雄寶殿、天王殿、牌樓等已建成,並逐步修復
吳興寺坐落於外岡鎮的鹽鐵河畔,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十年(511年)。因一年四季香火旺盛,而成為江南名剎。
趙朴初先生題寫的“吳興寺”三個遒勁的大字,為吳興寺增添了光彩。坐落在嘉定區外岡鎮,面積占地10餘畝主要建築有山門、大雄寶殿、藏經樓、碑廊、鐘樓以及楓橋樓等。
解放前,吳興寺僅保留大雄寶殿,殿後東西廂房12間,以及大悲閣等建築,但佛事香火從未間斷。1951年土改時,嘉定縣人民政府頒發土地房產證,予以確認。1958年以後,寺廟逐漸被占用。“文化大革命”期間古寺僅有的大悲閣拆毀殆盡,倖存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修寺所立“重修吳興寺碑記”石碑。吳興寺被毀後,原寺內僧人顯雲、妙全和居士等奔走呼籲,要求重修吳興寺。

歷史傳說

歷史上為禪宗遺址,高僧輩出。歷經多次修葺,乾隆二十六年重修的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閣、崇福、永德及文昌閣等先後在抗日戰爭和文革期間被毀。位於嘉定區外岡鎮。
吳興寺吳興寺
相傳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十年(511年)。後漢乾祐二年(949年),僧用通募資重建。明永樂九年(1411年),寺僧至寶重修。寺中原有唐碑1塊,字跡漫滅已不可認。
清代,寺漸傾圮。《浦有成吳興寺懷古和王雲凜》詩:“梵王宮殿草離離,經始猶傳天監時。破衲不縫僧乞米,斷碑無字客題詩。雲沉遠樹群鴉亂,日冷山門落木悲。曾記鼠姑花放後,與君吟眺夜歸遲。”1993年,吳興寺重建開放。已建成天王殿、大雄寶殿、配房等共5000平方米建築。
現由善雄等僧眾管理。五檐三層,高33米。閣內正矗立著高大銅佛鑄像,這就是名聞遐邇的正定大菩薩。這尊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有2.28米高,有42臂分別執日、月、淨瓶、寶杖、寶鏡金剛杵等法器。
面部情端祥恬靜,仁慈莊重。達到了瞻之彌高、仰之益恭的藝術效果。大佛始鑄於北宋開寶四年(971年),有三千匠役投身這項工程。

氣候特點

氣候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主要氣候特徵是:春天溫暖,夏天炎熱,秋天涼爽,冬天陰冷,全年雨量適中,季節分配比較均勻。總的說來就是溫和濕潤,四季分明.需要特別提醒的是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梅雨季節,忽晴忽雨,這段時間不宜出遊。

旅遊季節

最佳旅遊時間3月到5月是春暖花開的時候,是最好的游寺季節

自然景觀

寺院裡的煙火,青氣繚繞在殿堂和庭院,濾去了遊人多少顯得輕浮的目色。更有香案邊青銅缽盂,敲擊出攝人心魄的幽遠清音,漫進了殿外每一片葉脈花莖。佛堂外廊下落著三兩舉止不俗的鴿子。想它們當是這淨地的守護者,菩薩化現,清掃院中晴翠芳菲。
供奉著玄奘靈塔的是左進偏院,不知名的高大樹上,落下陣陣殷紅的小小果實,鮮潤的、枯萎的,猶含芳情。佛塔旁一所靜謐花園,古牆下月季疏落落地開放,金色光線下展著天真而寂寥的朱顏。雖是民國時重修的,卻修得不俗,保留著唐代的古碑文,也像是仍用的舊時磚瓦。灰色、靜穆,古拙若入定老僧。
雲林晚潤白雲肥,閒入招提趁夕暉;何處暮鐘尋寶筏,偶來疏磬叩柴扉。風清古剎松千歲,月冷空齋竹一圍;回首小橋流水遠,繞溪楊柳自依依。紅牆青瓦的梵剎,和流水、小橋、綠樹相映成趣。
在藏經樓南側,有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閣,這就是以“夜半鐘聲”名聞退還的鐘樓。關於“夜半鐘”的說法,歷史上曾經聚訟紛壇。北宋歐陽修認為唐人張繼此詩雖佳,但三更時分不是撞鐘的時候。
吳興寺吳興寺
南宋的范成大在《吳郡志》中綜合了王直方、葉夢得等人的論辯,考證說吳中地區的僧寺,確有半夜鳴鐘的習俗,謂之“定夜鐘”。如白居易詩:“新秋松影下,半夜鐘聲後。”於鵠詩:“定知別後宮中伴,應聽緱山半夜鐘。”溫庭筠詩:“悠然旅思頻回首,無復松窗半夜鐘。”都是唐代詩人在各地聽到的半夜鐘聲。自此,這場爭論才逐漸平息。
僧人撞鐘之所以要敲108下,主要有兩種含義。一是說每年有12個月、24節氣、72候(五天為一候),相加正好是108,敲鐘108下,表示一年的終結,有除舊迎新的意思。二是依照佛教傳說,凡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種煩惱,鐘響108次,人的所有煩惱便可消除。每年除夕之夜,中外遊人雲集吳興寺,聆聽鐘樓中發出的一百零八響鐘聲,在悠揚的鐘聲中辭舊迎新,祈禱平安。

寺內建築

全寺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天王殿正中面朝山門的佛龕供奉彌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團,笑容可掬;背對山門的佛龕供奉的是佛教護法神韋馱雕像,像高二米半,頭戴金盔,身裹甲冑,神采奕奕。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貴遺物。天王殿兩側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個個身披重甲。其中兩個形態威武,兩個神色和善,俗稱四大金剛。
吳興寺吳興寺
殿的正面牆上掛一塊”得大自在”的橫匾,意思是得到人生真義也就得到最大自由。殿門上方亦有橫匾,書有“性月恆明”,意為佛性如月亮,明亮興輝永照。此外寺內還種有幾株婆羅樹,每逢春末夏初之際,白花盛開,花朵如同無數座潔白的小玉塔倒懸枝葉之間,別有情致。
吳興寺吳興寺
寺內佛像
殿正中,佛祖釋迦牟尼像高踞蓮花座之上,妙相莊嚴,頷首俯視,令人敬畏。這是我國最高大的木雕坐式佛像之 一。釋祖像後壁為《五十三參》彩繪群塑,共有姿態各異的大小佛教塑像一百五十尊,表現的是佛經中財童子歷經磨難參拜五十三位《善知識》名師,終於得證佛果的故事。這座內容豐富形象生動的壁塑的主像是足踏鰲背,手執淨瓶的觀世音菩薩,她意態瀟灑,祥和地接受著善財童子的參拜。釋迦牟尼造像靈隱寺的原釋迦牟尼佛像,在1949年因大雄寶殿正梁被白蟻蛀空倒塌里被毀。現在這座佛像是在1953年重修寺宇時,由浙江美術學院的雕塑家和民間藝人們採用唐代禪宗佛像為藍本共同精心設計的。佛像高十九點六米,比原先的釋迦造像高一倍多,用近百塊香樟木雕成。佛像造型端莊凝重,低眉細目,氣韶生動,極度具風采。藥師殿為近年重建,殿中供奉藥師佛像及日天、月天。殿左,有重建的羅漢堂,陳列五百羅漢像線刻石。
吳興寺吳興寺
巍巍殿宇,森森古木,伴隨著一批珍貴文物古蹟。天王殿前左右各有石經幢一座。兩經幢都有《天下兵馬大元帥吳越國王建,時大宋開寶二年已巳歲閏五月》題記。大雄寶殿前月台兩側各有一座八角九層仿木結構石塔,塔高逾七米,塔身每面雕刻精美,經古建築專家梁思成生前考定,兩石塔也是吳越末年雕造的。靈隱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貝葉寫經、東魏鎦金佛像、明董其昌寫本《金剛經》、清雍正木刻本龍藏等等,都是彌足珍貴的寶物。佛像背後與別處寺廟不同,供奉著拾得的石刻畫像,而不是海島觀音。畫像出自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之手,用筆大膽粗獷、線條流暢。圖中寒山右手指地,談笑風生;拾得袒胸露腹,歡愉靜聽。兩人都是被頭散發,憨態可掏。主要建築分布在南北中軸線及其兩側。南面迎門為一座高大的一字琉璃照壁,自三路單孔石橋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天覺六師殿(遺址)、摩尼殿、牌樓門戒壇、慈氏閣、轉輪藏閣、康熙乾隆二御碑亭、大悲閣、御書樓和集慶閣、彌陀殿、龍泵牛亭、中軸線末端為1959年正定城內崇因寺遷來的。院落南北縱深,重疊有序,殿閣高低錯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築布局的重要實例。
吳興寺吳興寺
魯迅譽為東方美神的觀音彩塑。摩尼殿北側一座五彩懸塑的主體塑像,乍看之下,它最吸引人的便是蹺起二郎腿的姿勢。它的眼睛往下朝看,只微露笑意,似乎不為人來人往所動,一派閒適自若、怡然自得的寫意樣子。塑像高有3.4米,但是離地也有三四米,因此看來也就和真人一般大小。“根據碑文記載,這像是在明朝嘉靖年間重塑,距今也近500年。秦先生指出,梁啓超的兒子梁思成,一位中國著名的古建築專家,曾於1933年把它拍成照片送給魯迅。“魯迅先生視它為珍寶,讚美它為東方美神,還一直把照片放在書桌上,今天在北京的魯迅故居仍然陳列著。”這魯迅眼裡的“東方美神”,是否就稱得上是中國最美的觀音,似乎不容易有定論,但是它確實讓人對菩薩塑像的感覺有了改觀。看它頭戴寶冠,項飾瓔珞,帔巾自肩下垂,身著紅色長裙,打扮確實不像凡人。然而見它右腿屈起擱在左腿右手搭於左腕抱住右膝,頭微右側,身略前傾,卻又與凡人姿態無異。
吳興寺吳興寺

人文景觀

吳興寺共9層,塔高61.8米,建築風格新穎、獨特。吳興寺一道絢麗的色彩,同時也為嘉定市增加了一個對外開放的視窗旅遊景點。吳興寺是嘉定市第一座寺院。寺院內還有配殿四座立於院落兩側,布局嚴謹,排列有序,形成一組完整的寺院建築群。第三進院為藏經樓,該樓當時收藏明、清版本經卷720餘部,以及大量珍貴文物。楞嚴寺自建成、開光以來,寺內香火不斷,每逢農曆四月初八廟會之日,寺內大開道場,寺外搭台唱戲,焚香進供者絡繹不絕,前來逛廟者人山人海,三天的廟會,熱鬧非常。每逢農曆七月十五,還舉行盂蘭盆會儀式,備百味飲食,供養十方僧眾,燒龍船,放焰口,廟裡廟外,非常隆重。1942年農曆七月十五日,全國各地許多僧人聚集在嘉定吳興寺剃度、受戒,廟事活動異常繁忙。吳興寺寺自開光之日起,先後有三任方丈。第一任方丈禪定,原籍浙江,曾在寧波觀宗寺剃度為僧。二任方丈智眼,接替禪定,不足兩年。第三位樂果,他因故推辭,未能接任,隨禪定到處講學,是宣講堂“四少”之一。
吳興寺吳興寺

寺內佛經

吳興寺佛經書很多,裡面記載佛經對於人世間而言,再沒有比佛更好性情的了,佛的最顯著特點是修養好和脾氣好。迎佛迎到家,你要我來我招之即來,送佛送到西,你讓我走我飄然而去,充分顯示了好聚好散的心態。佛說,菩提本非樹,明鏡也無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最初是東漢明帝的時候,明帝是在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夢見了金色的神人在宮裡面飛來飛去,他們像金色鳥兒飛來飛去,這一晚明帝的夢通體透明。第二天上朝,明帝就把這些說給臣子們聽,大家有點不知所云,一個名叫郭毅的大臣立出來說,這金色的神人應該就是西方的佛。這一天早朝最大的議程就是決定了派人前往印度尋求佛法。跟隨漢朝大使從印度回來的是攝摩騰和竺法蘭,還有一大批佛經佛像。印度僧人和佛經佛像是由白馬馱來的,白馬千里迢迢從一個古老國度把佛教帶到了中國,佛教在另一片古老的土地生根發芽。大藏經,是將一切佛教典籍匯集起來編成的一部全集。起初叫作“一切經”,後來定名為大藏經,藏有保藏的意思。因其內容十分廣泛,故稱大藏經,又稱藏經。其內容主要由經、律、論叄部分組成,又稱為“叄藏經”,分別稱為經藏、律藏和論藏。“經”是佛教為指導弟子修行所說的理論;“律”是佛教為信徒制定的日常生活所應遵守的規則;“論”是佛教弟子們為闡明經的理論的著述。此外還包括印度、中國的其他有關佛教史、佛教理論研究的專著。
吳興寺吳興寺
在佛教典籍的翻譯過程中,佛教中大量的思想概念已經轉換為中國人能夠領會的語言,創造出大量沿用至今的辭彙,諸如“世界宇宙、教師、真理、實際、堅持”等。其中作為漢文音韻學的四聲,已成為今天國語的重要標準。另外,對於漢字印刷字型的演變和最終確立,歷代《大藏經》的刊刻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第一部《大藏經》是由趙匡胤倡導完成的,以其年號命名為《開寶藏》,它的刊印開創了中國大型典籍彙編的先河。在漢文大藏經的影響下,後來又有藏文、蒙文、滿文版的《大藏經》的刊印。日本朝鮮半島也開始刊印他們的《大藏經》。國內刻本宋開寶刊蜀本大藏經簡稱開寶藏或蜀本藏。這是中國第一部刻本大藏,現在無全本,流傳的零卷也極少。《佛祖統記》卷四叄宋太祖開寶四年(971)記云:敕高品、張從信往益州雕大藏經板。又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記云:成都先奉太祖敕造大藏經,板成進上。據《北山錄》卷十注及《佛祖歷代通載》卷一八記其板數凡十叄萬餘板。日本《元亨釋書》卷一六記日本一條天皇永延元年(987)奝然齎此藏經還日本,當時總數5048卷。雲其後屢經添補,最後積至653帙,六千六百餘卷之多。裝潢全是卷子式,每板23行,每行14字或15字。《佛祖統記》卷四五真宗天禧叄年記:十一年東女真國人貢,乞賜大藏經,詔給與之又卷四六仁宗嘉佑叄年記:西夏國奏國內新建伽藍,乞賜大藏經,詔許之。是知此藏在吳興寺流布區域頗廣。

寺內畫像

前殿即釋迦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小式布瓦懸山頂,前有抱廈。殿內正麵塑釋迦坐像一尊,四壁繪有壁畫83平方米。內容是中國化的佛教故事及民間神話故事。繪製水平不如後殿,保存也不夠完整。後殿也是該寺的主殿,建在高1米的月台上,面寬三間,進深三間,前後有抱廈,平面呈十字形。殿脊兩端有龍頭鳳凰卷尾的鴟吻。飛檐深遠,瓦頂坡度緩和,因而外觀舒暢,形制特殊,俗稱五花八角殿。殿記憶體有重彩壁畫120平方米,其中四壁的壁畫最為精彩。上下分三排,繪有天堂、地獄、人間、羅漢、菩薩、城隍土地、忠臣良將等儒、釋、道三教各種神像人物500多位,又把他們分成120多個小組合,每組合旁有名號榜題,形成了三教合流的壁畫藝術特點。北壁高2.8米,寬3.95米,壁畫內容以佛教題材為主,畫有現忿怒身的十大明王及帝釋、梵天、天龍八部、四大天王、玉皇大帝等道教和釋教人物120多身。東西兩壁均高2.8米,寬7.6米,壁畫以道教內容為主。東壁繪有南極長生大帝、扶桑大帝、玄天大帝地藏王菩薩、鬼子母等共130多身。西壁畫北極紫微大帝、巨半拿等眾、五湖龍神等眾、崇寧護國真君等,共140多身。南壁高寬與東西壁相同,壁畫以世俗人物為主,東側畫引路王菩薩、為國捐軀忠臣烈士、九流百家一切街市等,共80多身。兩側畫面然鬼王、城隍土地等眾,往古賢婦烈女、后妃、宮人女官等,共60多身。這些畫雖屬宗教題材,但透過宗教的帷幔,仍然能看到現實生活的影子,有的還直接描繪了勞動人民的形象。
殿的壁畫畫風,承襲了我國古代壁畫的傳統畫法,技法嫻熟,線條瀟灑自如,色彩艷麗,人物形象生動逼真,主次分明,層次井然。壁畫賦色以石綠朱紅為基調,從強烈的對比中取得調和,色彩豐富而和諧。使用的顏料以礦物質為主。這些顏料穩定性好,保存時間長,雖已經歷了幾百個春夏秋冬,但色彩至今還很鮮艷。壁畫還大量使用了瀝粉貼金,整個壁畫看起來艷而不俗,富麗堂皇,光彩奪目。墨線描繪物象是中國繪畫的一大特點。吳興寺壁畫的線條描繪法比較豐富,“線”的類型比較齊全,套用得當。在繼承唐宋線描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有了新發展。作者從描繪對象的實際需要出發,巧妙地運用線條的節奏、錯落、虛實、剛柔、粗細、展蹙等排列組合的變化,把人物描繪得異常生動,給人以有靈魂、有生命呼之欲出之感。物象的內容和質感也表現得很好。壁畫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技藝精湛,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對研究古代社會生活、風俗習慣以及古代美術史和傳統繪畫藝術都有重要的意義,是我國古代壁畫遺存中的寶貴珍品,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

地址:嘉定區滬宜公路5428號(外岡北街老滬宜公路)
上海吳興寺地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