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合谷穴)

合谷

合谷穴一般指本詞條

合谷,出《靈樞·本輸》。別名虎口。屬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而有橈神經淺支,深部有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並有手背靜脈網,近側為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主治發熱,頭痛,目赤腫痛,鼻衄,血淵,咽喉腫痛,齒痛,耳聾,面腫,口眼斜,中風口噤,熱病無汗,多汗,消渴,黃疸,痛經,經閉,滯產,等。直刺0.5—0.8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合谷
  • 國際編號:LI4
  • 別名:虎口、合骨
  • 出處:《靈樞·本輸》
  • 歸經:手陽明大腸經
  • 類屬:原穴
  • 功效:鎮靜止痛,通經活經,清熱解表
  • 主治:發熱,頭痛,目赤腫痛等
  • 操作:直刺0.5—0.8寸
  • 主要配伍:合谷配三陰交主治月經不調
名稱釋義,功能作用,解剖,臨床運用,配伍,腧穴定位,簡便定位,解剖定位,功效,功效機制,主治病症,配伍套用,保健養生,腧穴操作,古文摘錄,定位記載,主治記載,

名稱釋義

(1)合谷。合,匯也,聚也。谷,兩山之間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腸經氣血會聚於此並形成強盛的水濕風氣場。本穴物質為三間穴天部層次橫向傳來的水濕雲氣,行至本穴後,由於本穴位處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肌肉間間隙較大,因而三間穴傳來的氣血在本穴處匯聚,匯聚之氣形成強大的水濕雲氣場,故名合谷。
(2)虎口。虎,八卦中的寅木也,風也。口,出入之所也。虎口名意指穴內的氣血物質運動形式為風木的橫向運動。
(3)容谷。容,容納、包容也。谷,兩山之間的空隙也。容谷名意指三間穴傳來的氣血物質在本穴被包容、聚集。
(4)合骨。合,匯也,聚也。骨,水也。本穴物質為三間穴的水濕之氣匯合而成,所處為天部,其狀為雲,富含水濕,故名合骨。
(5)含口。含,包含、容納也。口,脾胃之屬也。含口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有脾土的長養特性。本穴物質為三間穴傳來的天部水濕之氣,由本穴外傳時也是以風木的形式橫向外傳,但由於其水濕雲氣有溫熱之性,因而還有部分水濕之氣氣化上行於天,表現出脾土的長養特性,故名含口。
(6)大腸經原穴。本穴物質由三間穴的水濕雲氣而匯聚,性溫、量大、所處範圍廣,可擔當起充補大腸經整條經脈氣血的作用,故為大腸經原穴。

功能作用

推動天部層次的氣血運動,向天部層次輸送水濕雲氣。

解剖

在第一、二掌骨之間,第一骨間背側肌中,深層有拇收肌橫頭;有手背靜脈網,為頭靜脈的起部,腧穴近側正當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布有橈神經淺支的掌背側神經,深部有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

臨床運用

1.合谷為大腸經原穴,屬陽主表,取清走衰,宣洩氣中之熱,升清降濁,疏風散表,宣通氣血之功。
2.合谷總治頭、面各症。用之得法,針到病除。齒、眼、喉嚨(咽喉)等症之特效穴。
3.牙痛用(飛經走氣)法。1、針尖向上斜刺,強捻轉使針感到頭部,2、提針至皮下,針尖相下斜刺,使針感到指頭,如此反覆3次,留針30分鐘,痊癒。
4.齒痛:合谷兩穴並針刺,留針3分鐘,針到病除。
5.牙痛、口歪、臂肩不能舉、大拇指、食指不能屈伸:針刺合谷穴特效。
6.風火牙痛不能飲食:1合谷2頰車3中脘4足三里5留針30分鐘。
7.牙關不開、口眼歪斜:1合谷2地倉3頰車。拔牙麻醉穴:1合谷2足三里。
8.合谷補,瀉之法:補法、先呼後吸時針之。瀉法、先吸後呼時針之。
9.頭痛:1合谷2風池。
10.癲癇及安神、鎮驚:1合谷;2百會;3神門。
11、目赤:1合谷;2絲竹空;3精明。
12.鼻竇炎:1合谷;2迎香。
13.局部性肌肉痙攣:用點刺法,快針前淺刺,或強刺法。
14.哮喘劇烈時:1先針合谷,2使患者平臥,用五柱灸法。膻中為中心,左、右為神封,上為玉堂,下為中庭。
15.針四關穴:1左、右(合谷);2左、右(太沖)。
a降低血壓,鎮靜神經,調整機能,開關節而利痹疏風,行氣血,通經絡,清滯瘀。
16.止汗:a補合谷,瀉腹溜(補合谷可使汗腺收縮)。
發汗:a瀉合谷,補腹溜(重瀉合谷,使汗腺鬆弛)
17.急性外膜炎,旺盛全體機能(清理肚臍以上部位):
a合谷 b曲池。合谷升而能散,曲池走而不守。
18.調理腸胃,寬中理氣:a合谷b足三里。合谷為大腸經之原穴,氣能升降,血能宣通。足三里為土中之土(胃經為戊土,三里為胃經之合穴亦為戊土)。補之益氣理中,瀉之昇陽降濁。如有濕熱壅遏,濁滯中宮,蓄食停飲,腹脹噯氣,引濕濁下行,導濁降逆而安中宮。
19.安胎:a瀉合谷b補三陰交。血旺氣衰。
墮胎:a補合谷b瀉三陰交。血衰氣旺。
a合谷:大腸經之原穴,大腸經為肺俯,主氣當補。
b三陰交:脾、肝、腎三脈之會穴。主陰血,血當補,不當瀉。
20.脾病:a合谷b三陰交。

配伍

合谷配頰車、迎香,有通經活絡止痛作用,主治牙痛,面痛,面癱。有疏風解表,宣肺利竅作用,主治感冒,頭痛,發熱,鼻塞。
合谷配列缺,為原絡配穴法。
合谷配太沖,稱四關穴,有鎮靜安神,平肝熄風作用,主治癲狂,頭痛,眩暈,高血壓。
合谷配風池、大椎,有清熱涼血,截瘧作用,主治皮膚瘙癢,蕁麻疹,疔瘡,瘧疾。
合谷配三陰交,有調經活血催產作用,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滯產。

腧穴定位

簡便定位

在第一、二掌骨之間,當第二掌骨橈側之中點處;或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當虎口與第一、二掌骨結合部連線的中點;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即是。
合谷(合谷穴)

解剖定位

此腧穴在第1、2掌骨之間,第1骨間背側肌中,深層有拇收肌橫頭;有手背靜脈網,腧穴近側正當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布有橈神經淺支的掌背側神經,深部有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
合谷位置合谷位置

功效

 鎮靜止痛,通經活經,清熱解表。

功效機制

此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原穴,長於清瀉陽明之鬱熱,疏解面齒之風邪,通調頭面之經絡,是治療熱病發熱及頭面五官各種疾患之要穴,《四總穴歌》中將這一功效主治特點歸納為“面口合谷收”。由於大腸經與肺經相表里,肺主皮毛,大腸經是肺經的表經,而且合谷與肺經的絡脈直接相通,故此穴可以宣肺理氣,疏風解表,調汗瀉熱,是治療表證的要穴。對於汗證,此穴有雙向調理作用,無汗可發汗,汗多可止汗。另外合谷的瀉熱作用還可用於瘧疾發熱。此穴為大腸經原穴,為大腸經原氣所輸注之處,大腸經絡肺過胃屬大腸,故可調節胃腸功能,具有和胃降氣,調中止痛,通腑瀉熱之功,治療各種胃腸道疾患。此穴居於虎口,為人身氣血之大關,又善熄風鎮痙,醒腦開竅,故常用於治療驚風、抽搐、癲狂、癲痢諸疾。陽明經多氣多血,此穴是陽明經之原穴,又位關口,是調理人體氣機之大穴,通過調氣,以達理血活血,通經止痛之效,故可用於治療婦產科各種氣血不和之疾患。肺主皮毛,與大腸相表里,所以熱毒郁滯皮膚之疾患可通過瀉合谷,以調肺氣、解熱毒,驅邪毒外出。此穴為大關,通經活絡、舒筋利節之力甚強,可治療大腸經循經部位的疼痛、麻木、冰冷、發熱、癱瘓等。

主治病症

身熱、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鼻衄鼻淵、咽喉腫痛、齒痛面腫、耳聾、失音、牙關緊閉、口眼歪斜、痄腮;發熱、惡寒、咳嗽、無汗或多汗、瘧疾;脘腹疼痛、嘔吐、便秘、痢疾;小兒驚風、抽搐、癲狂、癲癇;痛經、閉經、滯產;癮疹、皮膚瘙癢、疔瘡、丹毒;肩臂疼痛、手指腫痛、麻木、半身不遂。

配伍套用

保健養生

因手陽明大腸經經過下牙齦,因此下牙疼痛時按合谷5分鐘,疼痛會減輕。如果患牙齦炎,並且持續時間較長,反覆發作,經常按壓合谷也有效果。合谷還是一個急救穴。如因中暑、中風、虛脫等導致暈厥時,可用拇指掐捏患者合谷,持續2~3分鐘,暈厥一般可緩解。如果同時用指尖掐按人中,醒腦回蘇的效果更好。痔瘡發作、便血時,可以按摩或搓揉合谷,也可用指尖、筆芯刺激,以有酸脹感為佳。此外,它還可以治療濕疹,在合谷周圍刮痧5分鐘。一般痧一出,濕疹就會減輕,再連續刮2次,不太嚴重的濕疹就會基本痊癒。合谷為全身反應的最大刺激點,可 以降低血壓、鎮靜神經,常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此穴,每次1~3分鐘,還有健脾胃的作用,對頭痛、耳聾、視力模糊、失眠、神經衰弱等症都有很好的調理保健功能。

腧穴操作

  • 針刺
直刺0.5~1.0寸,局部酸脹,可擴散至肘、肩、面部;或深刺2.0~3.0寸,透勞宮或後溪時,出現手掌酸麻並向指端放散。針刺時針尖不宜偏向腕側,以免刺破手背靜脈網和掌深動脈而引起出血。此穴提插幅度不宜過大,以免傷及血管引起血腫;孕婦禁針
  • 灸法
艾炷灸或溫針灸5~9壯,艾條灸10~20分鐘。
  • 按摩
按法、點法、揉法、按揉法、點揉法、點按法、掐法等。

古文摘錄

定位記載

《靈樞·本輸》:在(手)大指歧骨之間。
《針灸甲乙經》:在於大指次指間。
備急千金要方》:在手大指虎口兩骨間陷者中是。
千金翼方》:在虎門後縱紋頭,立指取之宛宛中。
太平聖惠方》:手大指兩骨罅間宛宛中。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在大指次指虎口歧骨間動脈中。

主治記載

《針灸甲乙經》:痱痿臂腕不用,唇吻不收;聾,耳中不通;齒齲痛;喉痹;瘖不能言;疳瘧;狂易。
《備急千金要方》:熱病汗不出;緊唇;門噤不開;鼻鼽清涕出;面腹腫;吐舌頸戾喜驚。
《千金翼方》:產後脈絕不還,胎上搶心;耳聾颼颼然如蟬鳴;煩熱頭痛。
外台秘要方》:衄;目痛,瞑。
《太平聖惠方》:目不明,生白翳;皮膚痂疥,遍身風疹;小兒疳眼。
《針灸資生經》:瘡毒久不合。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頭、面、耳、目、鼻,頰、口、齒諸疾;偏正頭風;手臂膊痛紅腫;手臂攣不能握物。
《針經摘英集》:傷寒在表;發熱惡寒,頭項痛,腰脊強,無汗,尺寸脈俱浮;此穴能表發汗大妙。
普濟方》:腰脊內引痛不得屈伸,近上痛者。引《全嬰方》云:卒中風毒,如口眼歪斜,語言不得。
《針灸大成》:傷寒大渴,脈浮在表發熱惡寒,頭痛脊強,無汗,寒熱瘧,鼻衄不止熱病汗不出,目視不明,生白翳,下齒齲耳聾,面腫,唇口不收,瘖不能言,口噤不開,偏風,風疹,痂疥,偏正頭痛,腰脊內引痛,小兒單乳蛾。
醫學入門》:目痛爛弦胬肉,生翳拔睛倒睫,一切目疾;口瘡重舌,舌裂,舌強;四肢痿痹;小兒驚風卒死;婦人通經下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