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溪(穴位名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在足踝區,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有脛後動、靜脈分布;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脛神經。主治腎虛證,陰虛五官病證,肺系疾患,腰脊痛及下肢厥冷、內踝腫痛,消渴,小便頻數,便秘。操作方法為直刺0.5~1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溪
  • 出處:《針灸甲乙經》、《靈樞·經脈》
  • 隸屬經絡:足少陰腎經
  • 主治:腎虛證,五官病證,肺系疾患等
  • 主要配伍:配大陵、神門、太沖等主治失眠
  • 操作:直刺0.5~1寸 
  • 功能:強健腰膝、滋陰補腎、調理沖任
  • 特殊主治:原穴、輸穴
  • 五行屬性:土
名稱釋義,功能作用,治法,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配伍,附註,相關論述,

名稱釋義

1)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太溪名意指腎經水液在此形成較大的溪水。本穴物質為然谷穴傳來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後,冷降水液形成了較為寬大的淺溪,故名太溪。大溪名意與太溪同。
2)呂細。呂,古代音樂十二律中的陰律也,總稱六呂,此指穴內物質為純陰之液。細,弱也、小也。呂細一名意在形容穴內流行的地部經水水面寬大而流動緩慢,故名。 3)腎經俞穴。俞,輸也。本穴為腎經經水的傳輸之處,故為腎經俞穴。
4)腎經原穴。原,本源、根源也。本穴輸出的地部經水真正表現出腎經氣血的本源特性,故為腎經原穴。
5)本穴屬土。屬土,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地部流行的經水,其變化為進一步的氣化散熱,表現出土的長養特徵,故其屬土。

功能作用

清熱生氣。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或瀉而多灸,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

定位

在足踝區,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解剖

有脛後動、靜脈分布;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脛神經。

主治

1. 頭痛、目眩、咽喉腫痛、齒痛、耳聾、耳鳴等腎虛性五官病證;
2. 月經不調、遺精、陽痿、小便頻數等泌尿生殖系疾患;
3. 腰脊痛及下肢厥冷、內踝腫痛;
4. 氣喘、胸痛、咯血等肺部疾患;
5. 消渴,小便頻數,便秘;
6.失眠、健忘等腎精不足證。

操作

直刺0.5~1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腎炎、膀胱炎、月經不調、遺精、遺尿、牙齦炎、踝關節扭傷等。

配伍

配大陵、神門、太沖、志室主治失眠;
配尺澤、魚際、孔最主治咯血;
配氣海、三陰交、志室主治滑精。

附註

腎經腧穴、原穴。

相關論述

1.《甲乙經》:熱病煩心,足寒清,多汗。
2.《大成》:主久瘧咳逆,心痛如錐刺,心脈沉,手足寒至節。
3.《金鑒》:消渴,房勞,婦人水蠱,胸脅脹滿。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