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漢語辭彙)

靈樞(漢語辭彙)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靈樞》又名《黃帝內經·靈樞》,亦稱《九卷》、《針經》、《九靈》、《九墟》等。漢魏以後,由於長期抄傳出現多種不同名稱的傳本。

基本介紹

  • 書名:靈樞
  • 又名:黃帝內經·靈樞
  • 作者史崧
  • 類別中醫理論
  • 頁數:共九卷,八十一篇
  • 出版時間:成書於東周戰國時期
  • 全稱:《黃帝內經·靈樞》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流傳版本,《九卷》,《針經》,社會影響,四庫提要,《靈樞》目錄,

基本信息

《靈樞經》,即《黃帝內經·靈樞》,簡稱《靈樞》,是一部中醫理論著作。《素問》與《靈樞》同為《黃帝內經》之組成部分。《黃帝內經》則是現存最早最重要的一部醫學著作,是中醫學理論體系形成和奠基之作。
《靈樞經》早期為九卷,八十一篇。南宋史崧將其改編為二十四卷本,成為了現存最早和唯一行世的《靈樞》版本。

內容簡介

《靈樞經》論述了臟腑、經絡、病因、病機、病證、診法等內容。《靈樞經》還重點闡述了經絡腧穴,針具、刺法及治療原則等。

作者簡介

《靈樞經》為古代醫者托黃帝之名所作,其具體作者已不可考。總而言之,《靈樞經》非出自一人一手,其筆之於書,應在春秋戰國,其個別篇章成於兩漢

流傳版本

《靈樞經》歷史上又曾被稱《針經》和《九卷》。

《九卷》

《九卷》的名稱最早見於《傷寒論·自序》。《素問王冰序新校正》說道:“《素問》外九卷,雖張仲景及西晉·王叔和《脈經》只謂之《九卷》。皇甫士安(謐)名為《針經》,亦專名《九經》。”王叔和《脈經·卷第七·病不可刺證第十二》引了一段文字,下面小注說:“新校正云:出《九卷》。”而所引的這段文字,卻見於《靈樞·逆順第五十五》篇。這些都是《新校正》的根據。可見,《針經》這一部書,因為它只有九卷,張仲景、王叔和則稱之為《九卷》了。

《針經》

《針經》的名稱,最早見於《素問·八正神明論第二十六》:“岐伯曰:法往古者,先知《針經》也。”明·馬蒔在《素問注證發微》注云:“此亦歷解《針經》之辭也。《針經》者,即《靈樞經》也。第一篇《九針十二原》中,有先立《針經》一語,後世皇甫士安,易《靈樞》為《針經》之名,故王冰釋《素問》、宋·成無己釋《傷寒論》宗之,己各醫籍皆然。”
《針經》的名稱又見於《靈樞·九針十二原第一》:“令各有形,先立《針經》。”明·張介賓在《類經十九卷·九針之要》注云:“《靈樞》即名《針經》,義本諸此。”
《九卷》這一部書,到了晉代,皇甫謐又稱之為《針經》;到了唐代,出現了一部內容與《針經》相類似的書,王冰稱之為《靈樞》。這一問題,也是由《新校正》首先發現的。
王冰在《素問·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經絡”句下的注文引了一段文字,稱為“《靈樞經》曰”;在《素問·調經論篇第六十二》“無中其大經,神氣乃平”句下的注文,也引用了同樣的一段文字,卻稱為“《針經》曰”。《新校正》認為這是王冰指《靈樞》作《針經》的證據。《新校正》說道:“詳此注引《針經》曰,與《三部九候論》注兩引之,在彼雲《靈樞》而此曰《針經》,則王氏之意,指 《靈樞》為《針經》也。”可見《靈樞》這一名稱,是在公元8世紀中期王冰時代才能出現的。
《針經》和《靈樞》這兩部書在南宋時代都還存在。有的學者考證,這兩部書的內容基本相同,只不過編次有些不同,裡面的文字“間有詳略”而已。
《針經》到了北宋初年早已亡佚,當時只存有《靈樞》,所以高保衡、林億等校正醫書的時候,他們進書表中所列舉的書名只有《靈樞》而沒有《針經》。當他們校正醫書的時候,即公元十一世紀中期,《靈樞》雖然存在,但業已殘缺了許多,並不是一部完整的書。《素問·調經論篇第六十二》“神氣乃平”句下的《新校正》說道:“據今《素問》注中引《針經》多稱《靈樞》之文,《靈樞》今不全,故未得盡知。”
宋哲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高麗獻到醫書,裡面有一部九卷的《黃帝針經》,下詔頒布天下,然後中國方才又有一部完整的《針經》(《宋史·卷一十七·哲宗本紀》說道:“元祐八年正月庚子,詔頒高麗所獻《黃帝針經》於天下。”現今存在的《靈樞》即是高麗所獻《黃帝針經》的版本。
南宋·史崧於紹興25年(公元1155年)將其家藏舊本《靈樞》九卷,增修音釋,編為二十四卷,名為《靈樞》,即成了現在所見到的內容。後人再未改動。

社會影響

《靈樞》是中醫經絡學、針灸學及其臨床的理論淵源。《靈樞·刺節真邪》論道:“用針者,必先察其經絡之虛實。一經上實下虛而不通者,此必有橫絡盛加於大經,令之不通,視而瀉之,此所謂解結也。” “解結”之法有疏通經絡,扶正祛邪,調和陰陽的功效。論致病邪氣,不外乎分為內因、外因、不內外因。外因方面以六淫為主,內因以七情為主,不內外因主要指房室傷、金刃傷、燙火傷、蟲獸傷以及中毒等。致病因素侵襲機體,導致邪正盛衰,陰陽失調,經絡失衡,氣血失常,或津液代謝失常,會出現機體各種“結”的病證與特徵,表現為或瘀滯,或阻逆,或寒凝,或留濁,或各種痹證等,尤其位於經絡循行脈線上表現更為明顯,即相應的經絡出現經絡信息反應,如在體表局部經絡解剖定位的腧穴淫癢、酸楚、麻木、過敏壓痛、隱疹、皮丘、皮下結節、異常色澤等變異現象,有的雖然“結”症輕微或看不到,實質上是存在“潛在經絡病機”的結果,故可以認為無病不成“結”。因此,“解結”是針灸臨床的一種指導思想與診治方法,“能知解結”者,則可以把握與提高臨床療效的方向,即“契紹於門戶”。臨床上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經絡穴位診法,明確腧穴處的皮下組織有無隆起、凹陷、鬆弛和皮膚溫度的變異等“結”的反應現象,及有關穴位鄰近或遠端有無明顯的結節、條索狀物等陽性反應徵,以此進行經絡辨病辨證,運用“解結”法整體論治。“解結”法在《內經》中雖然沒有確切指出,但從文獻考證上看,《內經》中有關的論述頗多。如《靈樞·經水》曰:“審、切、循、捫、按,視其寒溫盛衰而調之。”《素問·三部九候論》亦道:“視其經絡浮沉,以上下逆從循之。”《素問·繆刺論》言:“疾按之應手如痛,刺之。”《素問·骨空論》亦載:“缺盆骨上切之堅痛如筋者,灸之。”《內經》中論述的審、切、循、捫、按、刺、灸等均可認為是“解結”思想的運用大法。故所謂“解結”,即解除疾病證候之結,通調經絡陰陽,其思想正合《靈樞·經脈》所說:“經脈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四庫提要

《靈樞經》·十二卷(大理寺卿陸錫熊家藏本)
晁公武《讀書志》曰:王冰謂《靈樞》即《漢志·黃帝內經》十八卷之九,或謂好事者於皇甫謐所集《內經·倉公論》中鈔出之,名為古書,未知孰是。又李濂《醫史》載元呂復《群經古方論》曰:《內經》,《靈樞》,漢、隋、唐志皆不錄,隋有《針經》九卷,唐有靈寶注《黃帝九靈經》十二卷而已。或謂王冰以《九靈》更名為《靈樞》,又謂《九靈》尤詳於針,故皇甫謐名之為《針經》。苟一經而二名,不應《唐志》別出《針經》十二卷,是《靈樞》不及《素問》之古,宋、元人已言之矣。近時杭世駿《道古堂集》亦有《靈樞經跋》,曰《七略》、《漢·藝文志·黃帝內經》十八篇,皇甫謐以《針經》九卷、《素問》九卷合十八篇當之。《隋書·經籍志》、《針經》九卷,《黃帝九靈》十二卷。是《九靈》自《九靈》,《針經》自《針經》,不可合而為一也。王冰以《九靈》名《靈樞》,不知其何所本。余觀其文義淺短,與《素問》之言不類,又似竊取《素問》而鋪張之。其為王冰所偽托可知。後人莫有傳其書者。至宋紹興中,錦官史崧乃雲家藏舊本《靈樞》九卷,除已具狀經所屬申明外,準使府指揮依條申轉運司選官詳定,具書送秘書省國子監。是此書至宋中世而始出,未經高保衡、林億等校定也。其中十二經水一篇,黃帝時無此名,冰特據身所見而妄臆度之云云。其考證尤為明晳。然李杲精究醫理,而使羅天益作《類經》,兼采《素問》、《靈樞》。呂復亦稱善學者,當與《素問》並觀其旨義,互相發明。蓋其書雖偽,而其言則綴合古經,具有源本。譬之梅賾古文,雜采逸書,聯成篇目,雖牴牾罅漏,贗托顯然,而先王遺訓,多賴其蒐輯以有傳,不可廢也。此本前有紹興乙亥史崧序,稱舊本九卷八十一篇,增修音釋附於卷末。又目錄首題鼇峰熊宗立點校重刊,末題原二十四卷,今並為十二卷。是此本為熊氏重刊所並。呂復稱史崧並是書為十二卷,以復其舊,殆誤以熊本為史本歟?

《靈樞》目錄

卷一,九針十二原第一,本輸第二,小針解第三,邪氣藏府病形第四。
卷二,根結第五,壽夭剛柔第六,官針第七,本神第八,終始第九。
卷三,經脈第十,經別第十一,經水第十二。
卷四,經筋第十三,骨度第十四,五十營第十五,營氣第十六,脈度第十七,營衛生會第十八,四時氣第十九。
卷五,五邪第二十,寒熱病第二十一,癩狂病第二十二,熱病第二十三,厥病第二十四,病本第二十五,雜病第二十六,周痹第二十七,口問第二十八。
卷六,師傳第二十九,決氣第三十,腸胃第三十一,平人絕谷第三十二,海論第三十三,五亂第三十四,脹論第三十五,五癃津液別第三十六,五閱五使第三十七,逆順肥瘦第三十八,血絡論第三十九,陰陽清濁第四十。
卷七,陰陽系日月第四十一,病傳第四十二,淫邪發夢第四十三,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第四十四,外揣第四十五,五變第四十六,本髒第四十七。
卷八,禁服第四十八,五色第四十九,論勇第五十,背腧第五十一,衛氣第五十二,論痛第五十三,天年第五十四,逆順第五十五,五味第五十六。
卷九,水脹第五十七,賊風第五十八,衛氣失常第五十九,玉版第六十,五禁第六十一,動輸第六十二,五味論第六十三,陰陽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卷十,五音五味第六十五,百病始生第六十六,行針第六十七,上膈第六十八,憂恚無言第六十九,寒熱第七十,邪客第七十一,通天第七十二。
卷十一,官能第七十三,論疾診尺第七十四,刺節真邪第七十五,衛氣行第七十六,九宮八風第七十七。
卷十二,九針論第七十八,歲露論第七十九,大惑論第八十,癰疽第八十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