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全

針灸大全

《針灸大全》,針灸著作,又名《徐氏針灸大全》《針灸捷法大全》,6卷。明·徐鳳編於正統四年(1439年)。是一部以介紹針灸資料為主的著述。卷一包括針灸經穴、針灸宜忌及治療歌訣22首;卷二為《標幽賦》全文及注釋;卷三載周身折量法、取周身寸法及全身各部十二經穴位置七言詩;卷四為竇文真公八法流注、靈龜飛騰八法取穴時日歌及八法主治的各種病證及所用配穴;卷五載徐氏本人之金針賦及子午流注針法;卷六為點穴、艾炷、壯數避忌、灸瘡保養、要穴取法及經穴別名等。除收錄多種針灸資料外,並附插圖。

基本介紹

  • 作者:徐鳳
  • 成書年代:明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書名(異名),成書背景,流傳版本,作者簡介,章節目錄,內容簡介,影響評價,

書名(異名)

《針灸大全》、《徐氏針灸大全》、《針灸捷法大全》。

成書背景

《針灸大全》為徐鳳將前人有關針灸論述資料進行彙編介紹而編撰成的著作,學術上推崇竇傑,對子午流注和八法流注頗為重視。

流傳版本

現存明萬曆十三年建陽余氏新安堂刊本、明萬曆建陽詹氏進賢堂刻本、明萬曆三十年建陽鄭氏宗文堂合刊本、明建陽劉氏喬山堂刻本、明萬曆三十三年金陵書林唐翀宇刊本等版本,1949年後有排印本出版。

作者簡介

徐鳳,字廷瑞,江右弋陽(屬今江西)人。徐鳳自建文二年(1400)起,向倪孟仲、彭九思學針治法,後在遊歷各地時,曾請教於其他醫家,並學習竇漢卿等的針灸著述,從事針灸醫療近40年,約在公元1439年編撰成《針灸大全》。

章節目錄

卷之一
周身經穴賦
十二經脈歌
十二經本一脈歌
經穴起止歌
十五脈絡歌
經脈氣血多少歌
禁針穴歌
禁灸穴歌
血忌歌
逐日人神歌
九宮尻神歌
太乙人神歌
孫思邈先生針十三鬼穴歌
長桑君天星秘訣歌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並治雜病歌
四總穴歌
千金十一穴歌
治病十一證歌
流注指微賦
通玄指要賦
靈光賦
席弘賦
卷之二
標幽賦
卷之三
周身折量法
卷之四
竇文真公八法流注
卷之五
金針賦序
梓岐風谷飛經撮要金針賦
論子午流注之法
卷之六
點穴論
論艾炷大小
論壯數多少
論點艾火
論避忌
論治灸瘡
論忌食
論保養
擇吉日
定取四花六穴之穴
《千金方》論取膏肓俞穴法
取腎俞穴法
取騎竹馬灸穴法
灸心氣穴法
論一穴有二名
論一穴有三名
論一穴有四名
論一穴有五名
論一穴有六名
論一名有兩穴

內容簡介

《針灸大全》主要是將前人有關針灸論述資料進行彙編介紹,其中《金針賦》與《論子午流注之法》是他學習前輩針灸著作中加以撮要提煉而成。《針灸大全》共六卷,卷一為周身經穴賦、十二經脈歌、經穴起止歌、十五脈絡歌、經脈氣血多少歌、禁針穴歌、禁灸穴歌、血忌歌、四總穴歌、千金十一穴歌、治病十一證歌、流注指微歌、通玄指要賦、靈光賦等。這些歌訣簡明扼要,既便於理解誦讀,又易於記憶套用。如四總穴歌寫道:“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如實概括了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四要穴的治療作用。千金十一穴歌則寫道:“三里內庭穴,肚腹中妙訣;曲池與合谷,頭面病可徹;腰背痛相連,委中崑崙穴;胸項如有痛,後溪並列缺;環跳與陽陵,膝前兼腋脅;可補即留久,當瀉即疏泄。三百六十名,十一千金穴。”高度評價了足三里、內庭、曲池、合谷、委中、崑崙、後溪、列缺、環跳與陽陵十個常用穴療病之功。卷二為轉載《標幽斌》全部內容,並進行一些注釋。卷三為周身折量法、先論取周身寸法、人體各部穴位。卷四為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各種病證的主治穴位等。卷五記載了《金針賦》,並特加說明:“此《金針賦》乃先師秘傳之要法,得之者每每私藏而不以示人,必待價之金乃可得也。予今以活人為心,更不珍藏,載於卷中,與同志之士共知,學者慎勿輕視,若能熟讀詳味,久當見之,則用針之法盡於此矣。”《金針賦》之流傳於世,實賴徐鳳之貢獻。《金針賦》全名為《梓岐風谷飛經走氣攝要金針賦》,1439年徐鳳在《金針賦·序》中說,這篇賦是“梓岐風谷飛經走氣補瀉之法”經撮要而寫成。他在序中還對篇名里的“金”字解釋說:“金乃世之寶也,非富貴不能得之,豈貧賤所能有也。名其金,稱其貴也。貴能劫疾於頃刻之間。”《金針賦》首論頭病取足、左病取右、男女早晚之氣、手足經絡順逆之理;次論補瀉、下針、調氣、出針之法;末論治病、驅運氣血通接至微之妙。”此卷內還記述了子午流注法以及燒山火、透天涼等八法。卷六為論述點穴、艾炷大小、壯數多少、點艾火、避忌、灸瘡、忌食、保養等,強調“凡灸後切宜避風冷,節飲酒,戒房勞,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之事須要除之,可擇幽靜之居養之為善”。此卷還轉載《備急千金要方》取膏肓腧穴法、取腎俞穴法、取騎竹馬灸法。全書附有不少插圖。書末專門列出一穴有二名、一穴有三名乃至一穴有六名的名稱,同時也列出一名有兩穴者。這是本書的特色之一。
徐鳳在針灸學上除上述貢獻之外,尚有以下幾點值得介紹:
(1)強調進針宜慢,出針應緩。《針灸大全》寫道:“下針貴遲,太急傷血;出針貴緩,太急傷氣”,須“直候微松,方可出針豆許,搖而停之。”但是,根據補、瀉要求的不同,出針時又有不同操作要點:“補者吸之去疾,其穴急捫;瀉者呼之去徐,其穴不閉。”
(2)在前人分層進針法基礎上,提出“三才”補瀉法。《金針賦》寫道:“凡補者呼氣,初針刺至皮內,乃曰天才;少停進針,刺至肉內,是曰人才;又停進針,刺至筋骨之間,名曰地才。此為極處,就當補之。”而瀉法為:“凡瀉者吸氣,初針至天,少停進針,直至於地,得氣瀉之。”“三才”補瀉法敘述了結合呼吸進針各層的次序,但對如何具體操作以達到補瀉作用,則不大明確。
(3)闡述了藉以催行經氣的“氣經走氣”針刺手法多種。《金針賦》載:“若夫通關過節催遠(經)氣,以飛經走氣,其法有四”,並說:“若關節阻澀,氣不過者,以龍、虎、龜、鳳通經接氣大段之法驅而運之”。上述引文中所提到的“飛經走氣,其法有四”和“龍、虎、黽、鳳通經接氣”,是指“青龍擺尾”“白虎搖頭”“蒼黽探穴”和“赤鳳迎源”四種飛經走氣的針刺補瀉手法。書中介紹它們的操作要點為:“一曰青龍擺尾,如扶船舵,不進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撥動”。意為進針得氣後,將針頭朝向病痛處,左右搖動針身。“二曰白虎搖頭,似手搖鈴,退方進圓,兼之左右,搖而振之”。意為進針得氣後,小幅度搖動針身,並上下提插。“三曰蒼黽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進,鑽剔四方”。意為進針至淺層後,使針身斜臥,然後由淺至深分層徐緩進針,輪番向四方斜刺。“四曰赤鳳迎源,展翅之儀,入針至地,提針至天,候針自搖,復進其原,上下左右,四圍飛旋”。意為先進針至深層,隨即退至淺層,然後停針於中層,施以上下提插與左右捻轉,一捻一放,如同鳳之展翅。以上四種“飛經走氣”針法,都是為驅運經氣之用。
(4)首次記載了“燒山火”“透天涼”之名稱及其操作要求。《金針賦》寫道:“一曰燒山火,治頑麻冷痹。先淺後深,用九陽而三進三退,慢提緊按,熱至,緊閉插針,除寒之有準”。這是補寒證的針法。“二曰透天涼,治肌熱、骨蒸,先深後淺,用六陰而三出三入,緊提慢按,徐徐舉針,退熱之可憑”。這是瀉熱證的針法。其他還記述了陽中之陰、陰中之陽、龍虎交戰、子午搗臼等數種補瀉針刺手法。
(5)簡要解釋了針刺操作過程的14種手法。徐鳳對竇漢卿《針經指南》所載“手指補瀉法”的動、退、搓、進、盤、搖、彈、捻、循、捫、攝、按、爪、切共14種方法,予以簡明的解釋,並以提法取代了捻法。《金針賦》中寫道:“爪而切之,下針之法;搖而退之,出針之法;動而進之,催針之法;循而攝之,行氣之法。搓而去病,彈則補虛,肚腹盤旋,捫為穴閉。重沉豆許曰按,輕浮豆許曰提。一十四法,針要所備。”
此外,徐鳳還對《標幽賦》的“要識迎隨,須明逆順”句進行注釋:“迎隨者,要知榮衛之流注,經脈之往來也。明其陰陽之經,逆順而取之。迎者,以針頭朝其源而逆之;隨者,以針頭從其流而順之。是故逆之為瀉、為迎,順之為補、為隨”。明確地以針頭朝向以取得補或瀉的效果,更便於操作。

影響評價

《針灸大全》是明代早期一部內容豐富的針灸專著,對後世針灸學有很大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