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畢業證

史上最牛畢業證

民國初年清華大學研究生李鴻樾的畢業證書走紅網路。因畢業證書的導師欄里赫然寫著王國維梁啓超梅貽琦趙元任陳寅恪李濟歷史名人,而被網友驚呼為“史上最牛的畢業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史上最牛畢業證
  • 走紅時間:2011年2月
  • 當事人李鴻樾
  • 頒發時間:民國初年
  • 詞語源出:微博上一張民國時期的畢業證
微博走紅,導師簡介,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李濟,學生簡介,收藏者觀點,網友熱議,

微博走紅

詞語源於微博上一張民國時期的畢業證。它引發了網友的強烈興趣,有人甚至稱它是“史上最牛畢業證”。畢業證的主人叫李鴻樾,“清華學校研究院”畢業,而網友之所以說這張畢業證書牛,是因為導師一欄有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李濟。據悉,李鴻樾是瀏陽人,曾在長郡中學、瀏陽公學等校任教或任職。

導師簡介

梅貽琦
生於1889.12.29,卒於1962.5.19,字月涵,祖籍江蘇武進,祖先於明成祖時由江南遷居北京,後於天津落籍,為梅曾臣長子。清華大學校長,著名教育家,提出教授治校,重視德育等教學觀點。第一批庚款留美學生,1914年,由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學成歸國。歷任清華學校教員、物理系教授、教務長等職,1931-1948年,任清華大學校長。1955年,在台灣新竹創建清華大學並任校長。
梅貽琦出任清華校長期間,奠定了清華的校格,為清華大學做出了不可泯滅的貢獻。期間,對師資人才進行嚴格遴選和延聘,推行一種集體領導的制度。他與葉企孫潘光旦陳寅恪一起被列為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
梅貽琦梅貽琦
史上最牛畢業證

梁啓超

生於1873年2月23日,卒於1929年1月19日。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梁啓超梁啓超

王國維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國學大師
王國維王國維

陳寅恪

陳寅恪,江西義寧(今修水縣)人,1890年7月3日生於湖南長沙,1969年10月7日卒於廣州,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
陳寅恪陳寅恪

趙元任

趙元任(1892—1982 2.25) 漢族,字宣仲,又字宜重,江蘇武進(今常州)人,生於天津。1929年6月底被中央研究院聘為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語言組主任,同時兼任清華中國文學系講師,授“音韻學”等課程。1938年起在美國任教。他是中國現代語言和現代音樂學先驅。
趙元任趙元任

李濟

李濟(1896.6.2-1979.8.1)人類學家、 中國現代考古學家、中國考古學之父。字受之,後改濟之。湖北鐘祥郢中人。1911年考入留美預科學校清華學堂,1918年官費留美,入麻州克拉克大學攻讀心理學,並於次年改讀人口學專業,1920年獲得社會學碩士學位後,轉入美國哈佛大學,讀人類學專業,獲哲學博士學位。1922年,李濟哈佛大學畢業,返回祖國,受聘於南開大學,任人類學和社會學教授。
李濟李濟

學生簡介

記者根據畢業證上的信息,在湖南省瀏陽縣找到了認識李鴻樾的老人楊聖木。87歲的楊聖木老人住在瀏陽一中一棟教師樓里。1938年,他到這所學校讀書的時候,校長正是李鴻樾。
“那張畢業證我們都見過。瀏陽師範校慶的時候,學校搞了個教師展覽,他的畢業證也被展出來了,導師有梁啓超王國維等人。”
楊老的記憶中,李鴻樾是個很特別的老師,“概括來說就是,學問好,品德好,對人特別客氣,生活簡樸。”
楊老說,李鴻樾祖上很風光,伯祖父李星沅曾是兩江總督,李鴻樾5歲讀私塾,民國八年(1919年)畢業於湖南省立第一師範,民國十五年(1926年)畢業於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研究院。畢業之後,李鴻樾先後在湖南省立一中、瀏陽中學等校教書。
李老學問很深,對‘宋儒理學’研究頗深。他很重視道德教育。每次批評學生或者老師,他都要給你深深鞠一躬,還作揖,通過自己的品行感染你。”

收藏者觀點

●1925年—1929年開辦的四年間,只招收72名學生
●四大國學導師——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共同簽發
●畢業者為胡耀邦的老師
我多年來從事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各類文物的專題收藏。記得大概在2007年前的一天,有位藏友給我來電話問:外地有一張民國十五年清華學校研究院的畢業證書,很“開門兒”,就是價錢太貴,你要不要。當我問清楚要價(比普通高校本科畢業證書售價高出十五倍)和證書的內容後,毫不猶豫地回答:要!如此迫不及待,原因有二:
民國時期畢業證民國時期畢業證
其一,證書的稀缺性。清華學校國學研究院於1925年9月創立,至1929年夏停辦,共舉辦4期,前後四屆共招收72名研究生。其中除去在修業期間因各種原因未能畢業外,畢業生總數滿打滿算也只有60餘人。如果從1926年清華國學院第一屆畢業生算起,八十餘年,在中國大地上,歷經軍閥混戰、北伐戰爭、八年抗戰,以及“文革”的浩劫,清華學校(1928年8月17日改名國立清華大學)的畢業證書免遭戰火而留存下來的尚且很少,而清華國學研究院的畢業證書則更是鳳毛麟角了。我蒐集高校畢業證書,過目數以千計,但清華學校國學院畢業證書見到的僅此一件。得到後,連續數日,我仍沉浸在興奮之中,心情仍不能平靜,暗自慶幸“寶貝”沒有擦肩而過。很有紀念意義。
其二,名校名師授高徒,文化品位高。在中國,清華與北大是並列的一流大學,而清華學校國學院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在國學、史學、語言學領域,皆為領軍人物。以王國維為首的四大導師耀眼的大名依次排列刊印在證書上,並鈐有各自的印章,玄墨硃砂之間,傳統文化的典雅之味躍然紙上,著實讓人愛不釋手。1925年,在籌劃國學院的過程中,清華學校校長曹雲祥特請時任北大文學院院長的胡適代為設計課程,並邀請他兼任國學研究院導師。當時胡先生沒有應允兼職,理由是:“非第一流學者,不配做研究院的導師,我實在不敢當,你最好去請梁任公梁啓超)、王靜安(王國維)、章太炎三位大師,方能把研究院辦好。”從胡適先生這幾句簡短的話語中,我們更能進一步領悟到四大導師,尤其是王、梁二公,他們在中國近現代學術史上的地位、作用及社會影響,應該說,怎么高估都不過分。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是在上個世紀特殊的歷史環境條件下形成的,此等學養深厚的一代宗師,估計在二十一世紀百年內也難出現。
當時購買這張畢業證書,除考慮名校名師這一主要因素之外,對畢業生李鴻樾也有所思量。當時我雖不了解李氏為何許人,但從各方面推測,他不應是等閒之輩。因為清華國學研究院“以研究高深學術,造成專門人才為宗旨”,入學把關嚴,通過三道關,才能被錄取,況且又是名師嚴教。但是,當我翻閱多部名人大辭典卻查找不到李氏名字時,覺得有點意外,認為不應該出現這種情況。我當然不甘心就此作罷,為查個究竟,只得按證書上提供的李氏籍貫的線索,求助於其家鄉湖南瀏陽市志辦,請他們協助查找有關李鴻樾的資料。時隔不久,收到瀏陽市志辦和檔案科的回函。我拜讀李鴻樾的簡介之後,喜出望外,名不見經傳的李老先生,原來是胡耀邦楊勇等一批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老師,是默默無聞地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中國鄉村教育建設事業的最可敬重的先賢。

網友熱議

網友速速圍觀之後皆感慨:太牛了!
唐大麥:只能羨慕嫉妒恨了。
ZZ張專:真的假的,這人也太幸運了。就算在當時的清華堂,也不是人人都能趕上這么強的導師陣容的吧。
河蟹愚樂:一張強大的畢業證,導師的陣容太牛逼了。當代的中國大學生沒那么幸福了……
江力北大著名文化青年:這就是江湖上傳聞已久的清華國學院的“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李濟吳宓也是國學院成員!
公民ZHOUYang:這是畢業證+最具說服力的介紹信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