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台企

台商台企是指台灣商人和台灣的企業,“兩岸交流日趨深化,作為駐台陸企,我們希望台灣方面能重視這些問題。要吸引更多大陸企業來台投資,台灣方面就應該對‘陸企’員工的基本權利有更好的保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台商台企
“我從上海來台灣工作一年多了,感覺沒有什麼差異,都挺適應的,”中化集團台灣辦事處員工徐嘉俊說,“工作上,與台灣客戶打交道更多了;生活上,這裡都很方便,語言交流沒有障礙,飲食習慣也不需要調適”。
時逢大陸企業來台投資開放3周年,新華社記者日前接連走訪了多家駐台大陸企業。記者注意到一個特殊的群體——隨著陸企入島,一批大陸員工常駐台灣工作、生活,與台灣同仁比肩共事,與台灣民眾日常接觸,成為新形勢下兩岸交流與人員往來的具體踐行者。
徐嘉俊正是其中的一位,從2007年開始從事船運業務的他對記者說:“在大陸工作時,和不少台灣客戶就已經很熟悉,來到台灣工作後見面機會就更多了,這讓我們彼此溝通得更好,業務開展得也更有效率。”
生活在台灣也讓這位上海年輕人與台灣普通民眾更加親近,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們都很平和,很有禮貌,很友善和熱情”。
對所有常駐台灣的大陸企業員工來說,心中最大的牽掛就是家人。徐嘉俊告訴記者,他的孩子才9個月大,自己每個月回上海開會時看到孩子又長大了,心裡都暖暖的,離開時都非常不捨。平常在台北,想家時通個電話,聽聽家人的聲音是一種慰藉,讓徐嘉俊唯一有些“抱怨”的是“信號不太好,常常斷線”。
作為首批來台的大陸企業負責人之一,中化集團台灣辦事處主任柯希霆對於在台灣工作、生活的感受更深。
“剛開始還是有些不便,辦什麼都沒有先例,都要摸索,比如辦理信用卡、申請一年多次往返的手續等都要來回溝通很多次,”他對記者說,“當時剛剛開放,台灣當局相關部門雖然有大體的政策,但落實到具體操作層面上,同一個規定在不同部門可能解讀不同,因此辦事過程中經常碰壁。”
“現在基本都比較順暢了。來台灣將近兩年,能感到工作、生活上的條件不斷在改善,越來越便利。”柯希霆還告訴記者,台灣方面去年同意陸企員工家屬來台探親後,他的家人都曾來台北陪伴,“比起之前孤身一人,算是進步了”。
同為第一批來台的大陸企業“拓荒者”,東方航空公司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周瑩已經連續在台北度過了三個春節。
“航空公司是越到節日越忙,每年春節我們都要留人。來台後的前兩個春節,我們留台的員工只能自己組織個聯誼會。今年的春節就不同了,因為去年台灣方面開放陸企職員家屬來台探親,我把父母和弟弟全家都接來台灣過年,很熱鬧,大家特別開心。”她說。
因為2008年7月兩岸開通“周末包機”,同年底進一步實現全面直航,大陸航空公司成為最先來台設立分支機構的陸企。當時,周瑩接到公司指令,從香港調到台灣工作。
來台灣四年,周瑩笑說自己“快變成台灣人了”。她說,雖然兩岸相隔海峽,但畢竟同根同源,文化相通,來台灣工作、生活很快就能適應。
來台之初,東航派出周瑩等3位大陸職員,現在增加到7人。潘凱是其中一位,目前擔任航站客運代表,家在上海的他來台灣也已一年多了。
談到常駐台北的感受,潘凱說,因為工作很忙,所以生活的便利性就很重要。“這裡的交通非常便捷,便利店又很多,飲食上也很豐富。剛來的時候常在外邊吃飯,台灣美食確實名不虛傳,不過現在有空也會在家裡自己做些‘家鄉味’”。
潘凱的孩子還只有5歲,但家人很支持他來台灣工作。“我和家人都認為到台灣分公司來工作是一個好機會,能看到事業上新的一片天。”他說。
“我負責航站的工作,日常要與負責地面保障的台灣長榮、華航等代理公司進行接觸。他們非常細緻,十分敬業,我們的相處很好,溝通越來越順暢。”潘凱說。
但是,記者也了解到,由於台灣方面仍有一些限制性規定,來台陸企的大陸員工在工作和生活上的權益還沒有得到切實保障。
周瑩告訴記者,雖然已可辦理一年多次往返手續,但到目前為止,陸企員工還無法取得台灣發放的居留許可證和工作許可證,造成極大不便。
“分公司的大陸員工在台灣領取工資並且繳稅,但卻沒有工作許可證,嚴格說來有被認為是‘非法打工’的風險,”她說,“外商在台都有居留證,為什麼我們沒有呢?我們在台灣繳稅,為什麼連工作許可證都沒有呢?”
柯希霆也提到了這個問題,他和周瑩還談及看病就醫的問題。據了解,按照台灣方面的規定,需要在台灣居留超過4個月才能辦理健康保險。而實際上,“陸企”大陸員工常常因為業務關係要返回大陸,大都無法一次性在台居留4個月,因此無法享受台灣的醫保,看病都要自費。
周瑩還介紹說,台灣方面雖已開放陸企員工親屬來台探親,但規定只允許直系親屬來台,每年3次,且每次不得超過2個月。
“兩岸交流日趨深化,作為駐台陸企,我們希望台灣方面能重視這些問題。要吸引更多大陸企業來台投資,台灣方面就應該對‘陸企’員工的基本權利有更好的保障。”她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