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宮殿名)

南宮(宮殿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南宮,宮殿名,相傳天帝的宮殿太微殿也叫南宮。南宮本是周公修建的成周城宮殿區, 終周一朝,都為周王朝的宮殿區。秦王贏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置洛陽為三川郡,封相國呂不韋為洛陽十萬戶侯。呂在成周城的基礎上,大興土木,擴建城池,在今洛陽市東郊龍虎灘村西北修建了風景幽雅、規模宏大的園林建築——南宮,迎接招待前來探望的賓客。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二月,劉邦初定都洛陽,曾在南宮住了三個月,歷史有名的高祖論三傑就發生在這裡。東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幸駕的第一座宮殿也是南宮;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又新建了北宮與南宮對應,修築了御道,使兩宮相連,從此南、北宮成為皇帝、后妃的宮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宮
歷史沿革,南宮置酒,詞語,複姓,

歷史沿革

東漢洛陽的皇宮分為南、北兩宮。兩宮之間以有屋頂覆蓋的復道連線,南北長七里。所謂復道,是並列的三條路,中間一條,是皇帝專用的御道,兩側是臣僚、侍者走的道。每隔十步還設一衛士,側立兩廂,十分威武。南宮的北門與北宮的南門兩闕相對,即《文選·古詩》所說的“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整個宮城平面清楚地顯示出一個“呂”字形。
南北宮示意圖南北宮示意圖
南宮在東漢以前就存在,初為周城,秦始皇滅周統一中國後,將此城封給呂不韋,呂不韋精心經營,使此城規模雄偉,秀麗壯觀。西漢劉邦初建都於洛陽,繼續沿用此城,並不斷修葺,使其保持著繁華的景象。到東漢則進行了全面整修,正式作為皇宮。具體位置在今偃師龍虎灘村西北,這裡地勢隆起,當地民眾稱為“西崗”。
南、北宮城均有四座同向同名的闕門,門兩側有望樓為朱雀門,東為蒼龍門,北為玄武門,西為白虎門。 南宮的玄武門與北宮的朱雀門經復道相連,南宮朱雀門作為皇宮的南正門與平城門相通而直達城外。由於皇帝出入多經朱雀門,故此門最為尊貴。建築也格外巍峨壯觀,離洛陽四十三里的偃師城,可望見德陽殿及朱雀闕鬱郁與天相連。
西漢時期,《史記》帝置酒洛陽南宮,上曰:“列侯、諸將毋敢隱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與之,與天下同其利;項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為我所擒也。”
南宮前的朱雀闕南宮前的朱雀闕
東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幸駕的第一座宮殿也是南宮,《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冬十月癸丑,車駕入洛陽,幸南宮卻非殿 ,遂定都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40年)又新建了北宮與南宮對應,修築了御道,使兩宮相連,從此南、北宮成為皇帝、后妃的宮苑。

南宮置酒

按照《史記》記載,劉邦擊敗項羽之後,在“汜水之陽”稱帝,隨即西行“都洛陽”,並且是準備“長都洛陽”。
對於劉邦來說,定都洛陽是不難做出的選擇。他從漢中打到關中,又從關中打到“山東”(崤山以東),在滎陽一帶的鴻溝與項羽對峙,洛陽是他的後方要地。洛陽城宏大的規模,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他過曲逆(位於今河北順平)縣,“上其城,望室屋甚大,曰:‘壯哉縣!吾行天下,獨見洛陽與是耳。’”可見,在此之前,洛陽是他走遍天下所見的最壯觀的城。
稱帝後,劉邦很快“西都洛陽”,在這座城內享受初得天下的興奮。他“置酒南宮”,大宴群臣,讓大家別有顧忌,敞開心懷,說說為什麼他得了天下,而項羽失去了天下。
高起、王陵等回答道:“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攻占的地方就給予別人,能與人同享利益;項羽嫉賢妒能,忌妒有功的人,懷疑有才能的人,打了勝仗,得了土地,不能給人獎勵。因此他失去了天下。”
劉邦接下來的話很經典,廣為流傳:“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饢,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洛陽宮中的劉邦很安適,但他卻不知道,一場危機正在醞釀中。當時功勳卓著的大功臣已封了二十多人,其餘的將領相互爭功,不好平衡,沒有及時分封。劉邦在南宮與北宮間的復道上,望見諸將常常坐在地上,三三兩兩,交頭接耳,不由心裡犯了嘀咕,皺著眉頭問:“那些個人在說個什麼?”跟在他身邊的張良接口道:“陛下不知道嗎?他們在商量謀反啊。”劉邦有點不相信:“天下剛剛安定,他們為啥要謀反?”張良說:“陛下從普通老百姓起家,靠這些人取得了天下,現貴為天子,已分封賞賜的,都是蕭何曹參等故舊好友,殺的都是生平怨恨仇視的人。如今這么多人有功,天下地方有限,因此既擔心陛下不能盡封功臣,又擔心因以前的過錯被殺,所以相聚謀反。”
劉邦這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憂心忡忡地拿出了他招牌式的問話:“為之奈何?”張良說,“您平生最憎惡的,大家都知道的,是誰?”劉邦脫口而答:“雍齒跟我是老熟人,多次窘辱我,我很想殺了他,但因為他功勞多,不忍心下手。”
張良說道:“那就以最快速度封雍齒,大家一看,人人心安。”於是劉邦又擺起了酒宴,封雍齒為什邡侯,並緊急催促丞相、御史議定各人功勞,儘快分封行賞。
這是當年劉邦的部下們在洛陽喝得最開心的一場酒。喝完酒,大家全都很放鬆、很高興:“雍齒尚且為侯,我們還有什麼好擔心的?”一場難以預測的禍患,被智者張良消弭於無形。張良在功成之後的清醒和敏銳,使他在劉邦心目中更為重要。
南宮
在洛陽城內安頓下來,劉邦和他的大臣、將軍們都很安適,“長都洛陽”是預想中的事,如果沒有意外,洛陽自然而然就會是西漢的首都。但一個戍卒的意外出現,改變了劉邦的念頭,也改變了洛陽、長安兩座城市的命運。
那個戍卒叫婁敬,齊國人,前往隴西戍邊,正好在此時從山東經過洛陽。他找到同鄉虞將軍,請他帶自己見劉邦。虞將軍見他穿了件破羊皮襖,要給他找套體面衣服換上,但婁敬很灑脫地說:“臣衣帛,衣帛見;衣褐,衣褐見。終不敢易衣。”見了劉邦,婁敬便勸說劉邦道:“陛下建都洛陽,難道是要跟周朝比試一下興隆嗎?”劉邦說:“是的。”婁敬說:“陛下取得天下跟周朝是不同的。周朝的先祖從后稷開始,堯封他於邰(tái,台),積累德政善事十幾代。公劉為避開夏桀的暴政而到豳(bīn,賓)居住。太王因為狄族侵擾的緣故,離開豳,拄著馬鞭隻身移居到岐山,國內的人都爭相跟著他去岐山。到了周文王做了西方諸侯之長時,他曾妥善地解決了虞國和芮(ruì,瑞)國的爭端,從此才成了稟受天命統治天下的人,賢能之士呂望伯夷自海邊回來歸附於他。周武王討伐殷紂時,不相約而自動到孟津會盟的八百諸侯,大家都說殷紂可以討伐了,於是就滅掉了殷。周成王即位,周公等人輔佐他,就在洛邑營造成周城,把它作為天下的中心,四方各地的諸侯來交納貢物賦稅,道路都是均等的。這樣君主有德行就容易靠它稱王統治天下,沒德行就容易因此滅亡。凡是建都於此的,都想要像周朝一樣務必用德政來感召人民,而不想依靠險要的自然形勢,讓後代君主驕奢淫逸來虐待百姓。在周朝鼎盛時期,天下和睦,四方各族心向洛邑,歸附周朝,仰慕周君的道義,感念他的恩德,依附而且一起奉事周天子,不駐一兵防守,不用一卒出戰,八方大國的百姓沒有不歸順臣服的,都進獻貢物和賦稅。到了周朝衰敗的時候,分為西周和東周兩小國,天下沒誰再來朝拜,周室已經不能控制天下。不是它的恩德太少,而是形勢太弱了。如今陛下從豐邑沛縣起事,招集三千士卒,帶著他們直接投入戰鬥便席捲蜀、漢地區,平定三秦,與項羽滎陽交戰,爭奪成皋之險,大戰七十次,小戰四十次,使天下百姓血流大地,父子枯骨曝露於荒郊之中,橫屍遍野不可勝數,悲慘的哭聲不絕於耳,傷病殘疾的人們欲動不能,這種情況卻要同周朝成王、康王的興盛時期相比,我私下認為這是不能同日而語的。再說秦地有高山被覆,黃河環繞,四面邊塞可以作為堅固的防線,即使突然有了危急情況,百萬之眾的雄兵是可備一戰的。借著秦國原來經營的底子,又以肥沃的土地為依託,這就是所說的形勢險要、物產豐饒的‘天府’之地啊。陛下進入函谷關把都城建在那裡,山東地區即使有禍亂,秦國原有的地方是可以保全並占有的。與別人搏鬥,不掐住他的咽喉,擊打他的後背,是不能完全獲勝的。如果陛下進入函谷關內建都,控制著秦國原有的地區。這也就是掐住了天下的咽喉而擊打它的後背啊。”
劉邦覺得婁敬所言有理,就徵求群臣意見。左右大臣都是山東(崤山以東)人,都認為應該以洛陽為首都:“洛陽東有成皋,西有餚黽,背河,向伊、洛,其固亦足恃。”
劉邦躊躇不定,又問計於張良。張良說:“洛陽雖有此固,其中小,不過數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也。夫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婁敬說是也。”
於是,劉邦下定了決心。他是個有大略的人,謀不多卻善斷,“即日起駕,西都關中”。

詞語

【名稱】:南宮
【拼音】:nán gōng
【注音】:ㄣㄢˊ ㄍㄨㄙ
(1).南方星宿的宮,指朱鳥星座。
史記·天官書》:“南宮朱鳥,權、衡。”《書·洪範》“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唐孔穎達疏:“推此則南宮好暘,北宮好燠,中宮四季好寒。” 唐李頻《感懷獻門下相公》:“日望南宮看列宿,迢迢婺女與鄉比。”
(2).南面的住室或宮殿。
《儀禮·喪服》:“子不私其父,則不成為子。故有東宮,有西宮,有南宮、有北宮,異居而同財。” 北周庾信《道士步虛詞》之八:“北闕臨玄水,南宮生絳雲。”《明史·英宗後紀》:“ 武清侯石亨……以兵迎帝於南宮。”
(3). 秦 、 漢 宮殿名。
史記·高祖本紀》:“ 高祖 置酒 雒陽 南宮 。”
張守節正義引《括地誌》:“ 南宮 在 雒州 雒陽縣 東北二十六里洛陽故城中。”
後漢書·馮魴傳》:“明年,東巡郡國,留 魴 宿衛 南宮 。”
(4).皇室及王侯子弟的學宮。
《史記·儒林列傳》:“ 高祖 過 魯 , 申公 以弟子從師入見 高祖 於 魯 南宮。” 張守節 正義引《括地誌》云:“泮宮在兗州曲阜縣 西南二百里 魯城 內宮之內。 鄭 雲泮之言半也。言其制半於天子之璧雍。” 南朝梁簡文帝相宮寺碑》:“五明盛士,並宣北門之教;四姓小臣,稍罷南宮之學。”《宋史·真宗紀二》:“詔南宮北宅大將軍以下,各勤講肄,諸子十歲以上並受經學書,勿令廢惰。”《宋史·職官志五》:“ 鹹平 初,遂命諸王府官分兼南、北宅教授。南宮者, 太祖 、 太宗 諸王之子孫處之,所謂睦親宅也。”
(5).尚書省的別稱。謂尚書省象列宿之南宮,故稱。
後漢書·鄭弘傳》:“ 建初 ,為尚書令…… 弘 前後所陳有補益王政者,皆著之南宮,以為故事。” 南朝 梁丘仲孚著《南宮故事》百卷,亦以南宮稱尚書省。 唐 及以後,尚書省六部統稱南宮。 唐韋應物《和張舍人夜直中書寄吏部劉員外》詩:“西垣草詔罷,南宮憶上才。” 唐韓愈《袁州刺史謝上表》:“臣以愚陋無堪,累蒙朝廷獎用,掌誥西掖,司刑南宮。” 清宋琬《拜梁少司農墓》詩:“尚思東閣開筵日,無復南宮曳履聲。”又因進士考試多在禮部舉行,故又專指六部中的禮部為南宮。 唐韋承貽《策試夜潛紀長句於都堂西南隅》:“才唱第三條燭盡,南宮風月畫難成。” 宋郭彖《暌車志》卷五:“朱藻字 元章 , 徽 人,某年南宮奏名,方待廷試。” 清黃宗羲《戶部次公董公墓志銘》:“七試南宮不第,然達官高第,海內庸有不知,而無不知 次公 者。”
(6).指禮部會試,即進士考試。
葉憲祖《碧蓮繡符》第一折:“去年鄉闈領解,南宮未利。” 明阮大鋮《燕子箋·入闈》:“山嶽君恩隆重,主南宮大典,濫及愚蒙。”《儒林外史》第七回:“賢契績學有素,雖然耽遲幾年,這次南宮一定入選。” 清吳廷華《沉孝子行》:“居身潔白守庭訓,循陔乃厄南宮離。”《宋史·歐陽修》:“舉進士,試南宮第一,擢甲科,調西京推官。”
(7).借指 北宋 書畫家米芾。 米芾 曾官禮部員外郎,世稱 米南宮 。
周亮工《廣金石韻府序》:“雖然 安石 《中郎》之帖, 清臣 《爭坐》之書,皆足冠絕古今,而 南宮 評其有篆籀氣。” 清王士禛《開先瀑布》詩:“偉矣 南宮 書,破壁鑱崔巍。”原註:“壁上有米元章大字。” 清納蘭性德《題米元章方圓菴碑》:“書至 南宮 而書之能事畢矣,然 南宮 書從 鐘 、 王 來。”

複姓

春秋有 南宮适 。
見《論語·憲問》。適,一作“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