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道

復道

樓閣或懸崖間有上下兩重通道,稱復道。復,通“復”。《墨子·號令》:“守宮三雜,外環隅為之樓,內環為樓,樓入葆宮丈五尺,為復道。”《史記·留侯世家》:“上在雒陽南宮,從復道望見諸將相與坐沙中語。”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復,音復。上下有道,故謂之復道。”《資治通鑑·秦始皇二十六年》:“自雍門以東至涇渭,殿屋復道周閣相屬。” 劉白羽 《敦煌秋日》:“第二天上午,我們又奔赴莫高窟,攀緣於迴廊復道之中,留連於岩窟洞天之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復道
  • 拼音:fù dào
  • 注音:ㄈㄨˋ ㄉㄠˋ
  • 解釋:樓閣或懸崖間有上下兩重通道
詳細解釋,書籍記載,

詳細解釋

  1. 樓閣或懸崖間有上下兩重通道,稱復道。復,通“復”。《墨子·號令》:“守宮三雜,外環隅為之樓,內環為樓,樓入葆宮丈五尺,為復道。”《史記·孝武本紀》:“明堂圖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通水,圜宮垣為復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命曰崑崙,天子從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史記·留侯世家》:“上在雒陽南宮,從復道望見諸將相與坐沙中語。”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復,音復。上下有道,故謂之復道。”《資治通鑑·秦始皇二十六年》:“自雍門以東至涇渭,殿屋復道周閣相屬。” 劉白羽 《敦煌秋日》:“第二天上午,我們又奔赴莫高窟,攀緣於迴廊復道之中,留連於岩窟洞天之內。”
  2. 指水陸兩路。復,通“復”。 唐 皇甫冉 《送顧萇往新安》詩:“由來山水客,復道向新安。半是乘潮便,全非行路難。”

書籍記載

樓閣間架空的通道。也稱閣道。《史記·秦始皇本紀》:“秦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鹹陽北阪上,南臨渭,自雍門以東至涇渭,殿屋復道周閣相屬。” 唐 杜甫 《夔州歌》之四:“楓林橘樹丹青合,復道重樓錦繡懸。” 唐 杜牧阿房宮賦》:“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花月痕》第八回:“荷生便一直向後走來,只見寶殿琳宮,迴廊復道,是個香火興旺的古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