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琬

宋琬

宋琬(1614-1673),清初著名詩人,清八大詩家之一,字玉叔,號荔裳,漢族,山東萊陽人。生於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清順治四年(1647)進士,曾任戶部河南司主事、吏部稽勛司主事、隴西右道僉事、左參政,康熙十一年(1672),授通議大夫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翌年,進京述職,適逢吳三桂兵變,家屬遇難,憂憤成疾,病死京都,時年59歲。

宋琬的詩入杜、韓之室,與施閏章齊名,有“南施北宋”之說,又與嚴沆、施閏章、丁澎等合稱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二鄉亭詞》。

基本介紹

  • 本名:宋琬
  • 字號:字玉叔
    號荔裳
  • 所處時代:明末清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山東萊陽
  • 出生時間: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
  • 去世時間:康熙十二年(1673)
  • 主要作品:《安雅堂集》、《二鄉亭詞》
  • 主要成就:一代詩宗、清八大詩家之一、南施北宋、燕台七子、國朝六大家之一
人物生平,早期經歷,出仕為官,被誣入獄,憂憤而終,主要成就,政治成就,文學成就,親屬成員,個人作品,人物評價,後世紀念,宋婉故居,宋琬墓誌,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宋琬生於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高祖宋黻,為明代萊陽第一位進士,官至浙江副使,父宋應亨,天啟間進士,歷任大名府清豐知縣、吏部稽勛司郎中,清兵入關後,死守萊陽抗清,城破殉國
宋婉故居宋婉故居
宋琬自幼聰慧,刻苦好學,應試縣、府皆名列榜首。崇禎八年(1635)以高才生充拔貢入京深造。與父宋應亨、兄宋璜,名噪京華。
崇禎十六年(1643),清兵攻打萊陽城,宋應亨、宋玫組織宋氏族人及鄉民抗清,城破殉國。宋琬則以仲兄宋璜任所在杭州,出遊吳中在外得免一死,先後流落蘇州、杭州、金陵等地,使其有機會進一步接觸社會生活,了解平民疾苦。

出仕為官

順治三年(1646),清廷開科取士,宋琬鄉試亞魁,翌年中進士,授戶部河南司主事,後升調吏部稽勛司主事;
順治十一年(1654),出任隴西道僉事;
順治十八年(1661),宋琬升為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
康熙十一年(1672),授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

被誣入獄

先輩抗清,已為新朝留下不信任的口實。順治七年(1650),宋琬因其父抗清之事被捕入獄。三個月後平反出獄,官復原職。
順治十八年(1661),宋琬升為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次年春,族侄宋彝秉(又稱宋奕炳)因盜竊案發,宋琬長兄宋璠坐視不救,宋彝秉遂誣告宋璠、宋琬與農民起義領袖于樂吾(即於七)通謀造反,致使宋琬及其妻、、侄等被逮往京城,再次被捕下獄,關入西曹刑部大牢。後經大司空蔣國柱親赴萊陽核查,“知其冤,力為申雪”,康熙二年(1663)十一月,清廷以“窮治無跡,證虛不當坐”,將其釋放。釋放宋琬,主要原因在於康熙帝剛繼位,為進一步籠絡漢族知識分子,穩定全國的政局。
第二次冤獄結束後被免官,宋琬在江浙一帶生活了八年,直至康熙親政。期間浙江又起獄案,宋琬又被牽連其中,再度入獄,幸得蔣國柱再施援手,保救得釋。
康熙十一年(1672)投牒自訴,宋琬案情得到昭雪,再次被清廷起用,授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

憂憤而終

康熙十二年(1673)正月間,宋琬在回萊陽省親後,不顧身體患病,奉命赴京城朝覲康熙皇帝,時逢吳三桂起兵叛亂,攻陷成都,蜀中妻子兒女陷入叛軍之手。京中宋琬聞訊後,驚恐憂鬱,以致氣塞胸臆,病逝於京都館舍,時年59歲。

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順治十一年(1654),出任隴西道僉事,時秦州發生地震,人民生命財產損失慘重,無家可歸者數以萬計。宋琬一面組織民眾修復家園,一面採取措施賑濟百姓。因國庫空虛,他便“出家財,自萊陽郵致以恤其災。”因救災有功,政治清明,被欽賜蟒服並加晉一級,優升永平副使,管軍餉。他嚴禁將吏虛報冒領和藉機剋扣行為。盡力削減舊的不合理征項,以減輕民眾負擔。
康熙十一年(1672),宋琬上任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後立即採取措施,將豪強所占城中空地和郊外荒田,分給難民耕種,並積極改革陳規陋習,深受民眾愛戴。

文學成就

宋琬一生著述頗豐,現在能見到的詩有1333首、詞165首、文223篇,此外還有賦2篇、雜劇《祭皋陶》一卷,均收在《安雅堂集》里。另外,還有《安雅堂詩》八卷、《二鄉亭詞》、《永平府志》、《北寺草》等。康熙十一年(1672)春,王士禎曾審定其詩稿三十卷。宋琬入蜀後又結集《入蜀集》一部。
據記載,宋琬最早的刻本為《荔裳集》,現在能見到最早的正式刊刻稿為《安雅堂文集》二卷,《安雅堂詩》一卷系作者康熙五年(1666)寓居蘇州時所刻。之後作者又自刻過《二鄉亭詞》、《安雅堂書啟》以及劇本《祭皋陶》等,多是殘缺不全。宋琬死後,其子宋思勃和族孫宋邦憲先後多次搜羅補輯,共湊成二十卷,其中大部分是未刻稿。另據《登州府志》記載宋琬還寫有《秦州紀異》、《治蜀條例》和《治蜀讞案》各一卷,“皆事理詳盡,文亦簡淨不俗”。
萊陽市圖書館現存《安雅堂集》16卷,其木刻版尚保藏數百片之多。

親屬成員

高祖:宋黻,字景章
曾祖:宋耀
祖:宋述
父:宋應亨,字嘉甫,號長元
長兄:宋璠,宋應亨長子,字玉伯
仲兄:宋璜,宋應亨次子,字玉仲,號答昊
族兄:宋玫,字文玉
族兄:宋琮,萬鐘,別號梅菴
弟:宋珣
長子:宋思勱
次子:宋思勃,出於宋璠子
三子:宋思勰
侄子:宋思陟,宋璜子

個人作品

《劉雪舫饋泉酒賦謝》、《九哀歌》、《壬寅除夕作》、《獄中八詠》、《土炕成》、《苦井水》、《煮枕行》、《苦雨嘆》、《鬻帖》、《鬻畫》、《鬻硯》、《鬻觚》、《鬻爐》、《鬻字》、《鬻磁杯》、《鬻畫屏》、《鬻裘》、《鬻帽》、《春夜吟》、《雨中讀書》、《雙燕歌》、《縛鼠詞》、《獄中之羊賦》、《感懷五首》、《張舉之再直西省傷余在系之久賦詩志感》、《渡黃河》、《春日田家》、《舟中讀書》、《初秋即事》、《江上阻風》、《舟中見獵犬有感》、《同歐陽令飲鳳凰山下》、《獄中對月》、《悲落葉》、《憶秦娥·秋感》、《西江月·索林鐵崖侍史絮鐵不見作此嘲之》、《夢江南·湖上春早》、《蝶戀花·旅月懷人》、《踏莎行·雁》、《鵲橋仙·井蛙》。

人物評價

詩人之雄——錢謙益
年雖尚少,而詩文名實聞見四方——王熙《宋琬墓誌》;
康熙以來詩人,無出南施北宋之石,宣城施閏章愚山,萊陽宋琬荔裳是也。——王士禎《池北偶談》;
詩頗類陸放翁,五古歌行,時闖杜、韓之奧。——王士禎
宋以雄健磊落勝。——沈德潛《清詩別裁》;
才氣充沛,似過於施。——鄧之誠《清詩記事初編》;
施如良玉之溫潤而栗,宋如豐城寶劍,時露光氣。——楊際昌《國朝詩話》;
安雅堂中句,由來北宋傳。杜、韓堪並駕,庾、鮑可齊肩。祖德真良治,孫謀有象賢,遺詩同韋、孟、奕世又重編。——尹繼善《讀安雅堂拾遺集有作》;
其思深,共識宏,其慮遠,其情長,其氣清以厚,其調雋以永,其格嚴以老,其言確而質。——金之俊《安雅堂集》序;
文則追蹤兩漢,賦則媲美三都,詩兼庾鮑李杜之長,詞檀秦柳蘇黃之勝,四海之內,五十多年來無不知荔裳先生之為人者。——張重啟《未刻安雅堂集序》;
雲水去又去青山猶在嬌雨成詞到處皆芳草,日月來復來故里情深軟風入詩滿目盡梨花。——現代著名詩人嚴陣
宋琬長於歌行,讀其長歌,真有長歌當哭之感。讀其監獄詩,“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絕不是一種泛泛之論。——王學泰《清詞麗句細評量》;
才氣充沛似過於施,天才俊上跨越眾人。——清代詩人沈德潛
詩風永在——冰心

後世紀念

宋婉故居

宋琬故居位於萊陽市中心大街中部東側,建於明朝末年。清光緒五年(1879),萊陽知縣茅芳廉為之立碑——“宋荔裳先生故宅”。道光年間故居內設“盧鄉書院”,光緒年間為官立國小,後為萊陽中學。
宋琬故居現為萊陽市博物館,有房屋46間,占地1054平方米。館內設革命歷史文物展室、宋琬紀念館、歷代名人紀念館、現代書畫展室等。
中心建築宋琬紀念館坐北朝南,單層舉架式硬山磚木結構,有台明和迴廊,起脊仰合瓦,裝有正吻垂獸和走獸,雙排柱網,梁架前後帶穿枋、七檁七椽。梁枋上設架雲敦,檐檁下設雕花柁敦,檁枋下設花草楣子和雀替,古香古色,為萊陽地區僅存的一處完整古建築。紀念館內陳列宋琬塑像及其著作、手跡、印章、《安雅堂集》木刻板,還有黨和國家領導人、著名藝術家的題詞。館內除常年固定展覽以外,每年舉辦各類展覽十餘次,年接待國內外遊客萬餘人次,取得了極大的社會效益。
1981年,煙臺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煙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2年,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6年,被煙臺市人民政府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宋琬墓誌

宋琬墓誌出土與萊陽市西古城村北,該墓誌為宋琬遷葬時與其三位夫人的合葬墓誌。
宋琬墓誌由二通石組成,花崗岩石質,志額石橫長75厘米、豎高73.5厘米、厚18厘米,篆書豎五行、行三字,計25字。文云:“皇清賜進士通議大夫四川按察司使加一級荔裳宋公墓志銘”。志文石橫長80.5厘米、豎高78厘米、厚11.5厘米,正楷書豎36行,總計1469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