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康會

協康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協康會
  • 外文名:Heep Hong Society
  • 成立時間:1963年
  • 所在地區:中國香港
  • 機構性質:非營利性、福利機構
  • 經費來源:香港賽馬會、社會福利署等
創建歷程,服務專項,中心分布,青蔥計畫,

創建歷程

香港早年患有小兒麻痹症的兒童在離院後,缺乏調理和照顧,一群熱心的婦女對此極為關注,於1963年成立協康會,提供定期的康樂活動及訓練,並每星期帶病童外出活動,主要借香港女童軍總會舉行。何慶華女士獲選為第一屆主席。1969年協康會成為香港公益金會員,並開始接受香港政府社會福利署經常費的補助。
會徽會徽
在七十年代小兒麻痹症逐漸消失,協康會的服務對象亦擴展至多方面的弱能兒童。1971年香港中心將永久會址遷往大口環。1975年九龍中心遷至何文田邨,為紀念協康會創辦人及主席王石崇傑女士,正式命名為“王石崇傑紀念中心”,並開始改為全日服務。
在1981年率先推行“幼兒發展輔導計畫”(現稱為“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為初生至6歲的弱兒及其家庭提供服務,首兩間幼兒輔導中心在白田邨深水埗區)及順安邨觀塘區)提供服務。1982年協康會將英文會名“Heep Hong Club for HandicappedChildren”正式更改為“Heep Hong Society for Handicapped Children”。1983年總辦事處由大口環香港中心遷到醫院道廿一號。到了八十年代末期,協康會特殊幼兒中心和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的數目激增。在公益金贊助下,分別在沙角邨沙田區)及長青邨(青衣區)開辦兩間幼兒輔導中心,稍後在葵盛邨葵涌區)開辦第三間特殊幼兒中心。1987年在秦石邨(沙田區)開辦第四間特殊幼兒中心。1989年在屯門良景邨開辦良景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
自九十年代初,協康會透過跨境合作計畫及培訓課程,與兩岸三地等地的華人社區同業分享經驗,推出多套實用教材,讓業內人士、家長及學生作參考。在1990年更創辦香港第一所家長資源中心。1992年協康會得到香港賽馬會資助,將“王石崇傑紀念中心”搬遷至佐敦谷彩霞邨,於5月9日由衛奕信勳爵夫人及方心讓醫生主持開幕。1994年香港中心易名為“慶華中心”。直到1999年4月,協康會更由社團註冊轉為有限公司註冊,並將英文名改為“Heep Hong Society”,而中文會名則一直維持不變。1999年6月,協康會首間幼兒中心“康苗幼兒中心”正式投入服務。
從2000年開始,協康會進一步擴展服務範疇,透過“青蔥計畫”為就讀國中以下的兒童提供支援服務。2003年協康會在長沙灣富昌邨成立香港首間兒童綜合服務中心,提供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和特殊幼兒中心的服務。
由於協康會在教育及社會福利界擁有最龐大及資深的專業兒科隊伍,除了在香港提供服務外,近年更積極與澳門內地台灣有關機構進行交流及專業培訓活動,以促進兩岸四地間教育及復康服務的發展。

服務專項

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為發展上有障礙的幼兒透過專業指導提供每星期一至兩次的早期教育及訓練服務,並協助家長掌握有關照顧和啟發幼兒的技巧,以充份發揮幼兒的潛能。下轄12個服務中心:
長青中心
譚杜中心
賽馬會中心
郭葉煉洪中心
良景中心
白田中心
順利中心
富昌中心
海富中心
大窩口中心
東涌中心
裕明中心
特殊幼兒中心:為2至6歲中度及嚴重弱能的兒童提供一系列服務,透過每星期五天全日制密集式的專業訓練和照顧,協助兒童發展潛能,以幫助他們日後全面發展。下轄14個服務中心:
剪影剪影
雷瑞德夫人中心
慶華中心
陳宗漢紀念中心
長沙灣中心
秦石中心
王石崇傑紀念中心
水邊圍中心
天平中心
灣仔中心
環翠中心
富昌中心
大窩口中心
東涌中心
裕明中心
幼稚園:旨在為2至6歲的幼兒提供悉心的照料、理想的學習環境及優質的學前教育。下轄:
康苗幼稚園
家長資源中心:為有特殊需要兒童的家長提供全面的支援服務,協助解決在培育子女上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並提供聚會場所,以舒解生活壓力。並提供一系列支援服務,包括:熱線諮詢服務、圖書館、玩具圖書館、教育性講座及技巧訓練工作坊、專業諮詢、家長支援小組、社交及康樂活動、興趣班及社區教育活動。下轄3箇中心:
粉嶺中家長資源中心
賽馬會家長資源中心
馬鞍山中心

中心分布

總辦事處﹕大坑東
香港島
1.慶華中心(大口環)
各服務中心分布圖各服務中心分布圖
2.賽馬會家長資源中心(筲箕灣,愛東邨)
3.灣仔中心(灣仔,康樂商業大廈)
4.環翠中心(柴灣,環翠邨)
九龍東
5.陳宗漢紀念中心(將軍澳尚德邨
6.王石崇傑紀念中心(觀塘,彩霞邨)
7.順利中心(觀塘,順利邨
圖一:裕明中心圖一:裕明中心
8.裕明中心(將軍澳,裕明苑)(圖一)
9.宏利兒童資源中心(青蔥計畫)
九龍西
10.長沙灣中心(長沙灣,長沙灣政府合署)
11.富昌中心(長沙灣,富昌邨(圖二)
12.康苗幼稚園(旺角海富苑
13.海富中心(旺角,海富苑)
14.白田中心(九龍白田邨
15.太子中心(青蔥計畫)
圖二:富昌中心圖二:富昌中心
16.大坑東中心(青蔥計畫)
新界東
17.雷瑞德夫人中心(大埔富善邨
18.秦石中心(沙田秦石邨
19.粉嶺家長資源中心(粉嶺祥華邨
20.譚杜中心(大埔,運頭塘邨
21.賽馬會中心(上水,北區社區中心)
22.郭葉煉洪中心(沙田,沙角邨
23.馬鞍山中心(馬鞍山,恆安社區中心)
24.天平中心(上水,天平邨)
新界西
圖三:東涌中心圖三:東涌中心
25.長青中心(青衣島長青邨
26.良景中心(屯門,良景邨)
27.水邊圍中心(元朗,水邊圍邨)
28.大窩口中心(荃灣大窩口邨
29.東涌中心(東涌,逸東邨)(圖三)

青蔥計畫

成立背景:協康會於2000年成立全港首項自負盈虧、以非牟利形式提供多元化專業服務的“青蔥計畫”,期望為家長在政府資助和私營服務以外,提供一個優質的服務選擇。 為協助就讀主流學校而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克服學習上的困難,“青蔥計畫”由2001年開始提供到校支持服務,透過一系列的兒童訓練小組、家長工作坊及教師培訓服務,協助學童融入主流教育,迄今已為逾400間學校團體提供服務。
青蔥歲月青蔥歲月
使命宗旨:期望透過專業的評估、治療和小區教育,提升兒童的整體發展,以及讓家長、教師及社會人士進一步認識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所面對的挑戰,需要和協助方法。
服務對象:初生嬰兒至就讀於國小及國中,在語言、學習、體能、心理及整體發展上有障礙的兒童;家長、老師、社工、幼兒工作員、醫護人員,以及從事兒童服務的專業人士。
服務範圍:包括有:專業評估及治療;訓練及小組活動;到校專業支持服務;家長及小區教育服務。
服務特色:一站式的專業訓練及跟進支持服務;資深專業人員以確保訓練成效及優質服務;服務地點遍及全港各區;圖書/玩具借用服務,方便家長進行家居訓練。
團隊人員:各專業人員均具備豐富訓練治療知識及臨床經驗,成員包括資深臨床心理學家、教育心理學家、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學前教育導師及社工等,能按兒童需要提供適切而全面的訓練和支持服務。
顧問團成員
楊允賢 醫生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兒科部門主管
阮嘉毅 醫生
兒科醫生
周鎮邦 醫生
瑪嘉烈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顧問醫生
陳以誠 醫生
香港醫學會會董及兒科專科
唐許嬋嬌 女士
支持融合教育協會召集人
麥希齡 醫生
衛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顧問醫生
溫楊金嬋 女士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行政事務總經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