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陽三焦經

手少陽三焦經

十二經脈之一,手三陽經之一,與手厥陰心包經相表里,上接手厥陰心包經於無名指,下接足少陽膽經於目外眥。經脈分布於上肢外側中間、肩頸和頭面。其絡脈、經別分別與之內外相連,經筋大體分布於經脈的外部。本經首穴是關沖,末穴是絲竹空,左右各23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手少陽三焦
  • 出處:《黃帝內經》
  • 經類:十二經脈之一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十二經脈的名稱由手足、陰陽和臟腑三部分組成。手少陽三焦經為行走於上肢,內屬於三焦,陽氣少的經脈。
經脈循行
本經自無名指尺側端(關沖)起始,上出於四、五兩指之間,沿手背行至腕部(陽池),向上行經尺、橈兩骨之間,通過肘尖部,沿著上臂後邊,到肩部,在大椎穴處與督脈相會,從足少陽膽經後面,前行進入缺盆(鎖骨上窩),分布在膻中(兩乳之間),脈氣散布聯絡心包,向下貫穿膈肌,統屬於上、中、下三焦。它的分支,從膻中部位分出,向上淺出於鎖骨上窩,經頸至耳後,上行出耳上角,然後屈曲向下到達面頰,直至眼眶下部。它的另一條支脈,從耳後(翳風)進入耳中。出行至耳前,經過客主人前邊,在面頰部與前條支脈相交,到達外眼角(絲竹空、瞳子髎)。脈氣由此與足少陽膽經相接。
《靈樞·經脈》:“三焦手少陽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錶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遍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從屈下頰至(出頁);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眥。”

中醫套用

一、經脈主治病症
是動則病耳聾渾渾焞焞,嗌腫,喉痹。
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眥痛,頰腫,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靈樞·經脈》)
本經異常可表現為下列病症:耳聾,耳鳴,咽喉腫痛。
本經主治“氣”方面所發生的病症:自汗出,眼外眥痛,面頰腫,耳後、肩臂、肘部、前臂外側均可發生疼痛,小指、無名指功能障礙。
二、手少陽絡脈
手少陽之別,名曰外關,去腕二寸,外繞臂,注胸中,合心主。
實,則肘攣;虛,則不收。取之所別也(《靈樞·經脈》)。
手少陽絡脈:名外關,在腕關節後二寸處分出,繞行於臂膊的外側,進入胸中,會合於心包。
其病:實證,見肘關節拘攣;虛證,見肘關節鬆弛不能內收。可取手少陽絡穴治療。
三、手少陽經別
手少陽之正,指天,別於巔,入缺盆,下走三焦,散於胸中也(《靈樞·經別》)
手少陽經別:在頭部從手少陽經分出,向下進入缺盆,經過上中下三焦,散布於胸中。
四、手少陽經筋
手少陽之筋,起於小指次指之端,結於腕;上循臂,結於肘;上繞臑外廉,上肩,走頸,合手太陽。其支者,當曲頰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屬目外眥,上乘頷,結於角。
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舌卷(《靈樞·經筋》)。
手少陽經筋,起於第四指末端,結於腕背;上沿前臂外側,結於肘尖;向上繞行於上臂外側,上肩部,走向頸部,會合手太陽經筋。其分支當下頜角部進入,聯繫舌根;一支上至下頜關節處,沿著耳前,連線目外眥,上達顳部,結於額角。
其病症,可見經筋循行部位僵滯不適,轉筋掣引,舌捲縮。
五、手少陽腧穴
本經一側23穴,13穴在上肢外側,10穴分布於側頭、項、肩部。分別為關沖、液門、中渚、陽池、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天井、清冷淵、消濼、臑會、肩髎、天髎、天牖、翳風、瘈脈、顱息、角孫、耳門、耳和髎、絲竹空。
本經腧穴主要治療側頭、耳、目、咽喉、胸脅病,熱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治療目疾常用絲竹空、液門、關沖;治療耳疾常用耳門、翳風、中渚、外關、液門;治療咽喉病常用關沖、液門、陽池;治療偏頭痛常用絲竹空、角孫、外關、天井。治療熱病常用關沖、中渚、外關、支溝。翳風有疏風通絡的功效,長於治療耳、口、齒、面頰病;支溝有瀉熱通便的功效;中渚、陽池能治消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