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濤動

北極濤動

連線著另一個更大的循環,那就是北極濤動(AO)。北極濤動北緯55°地區之問的地面大氣壓力的周期性變化。位於北緯國的阿拉斯加州南部、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和俄羅斯的莫斯科。北緯55°就是低壓,反之亦然。當北極的氣壓為低值時,北極濤動指數為正。

北極濤動指數為正時,高壓區向南擴展,風暴路徑北移,穿過斯堪的納維亞和美國的阿拉斯加州,地中海地區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天氣乾燥,而歐洲和亞洲天氣溫暖。當北極濤動指數為負時,中緯度地區的氣壓相對較低,地中海地區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天氣變得潮濕,出現更多風暴和龍捲風,而歐洲和亞洲的內陸地區比較寒冷。

一些氣候學家認為北大西洋波動/北半球環行模式(NAO/NAM)是影響範圍更為廣泛的北極濤動(AO)的一部分。據此,這種現象有時被總稱為北極濤動/大西洋波動(AO/NAO)。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極濤動
  • 外文名:The Arctic oscillation
  • 釋義:北半球中緯度與北極氣壓形勢差
  • 代表意義:代表北極地區大氣環流重要指數
  • 分類:分為正位相和負位相
  • 相似概念北大西洋濤動
  • 氣候影響:“濤動”導致“冷冬”
簡介,影響,專家解讀,2009冬嚴寒,2010年寒潮,2012年寒潮,2016年寒潮,

簡介

北極通常受低氣壓系統支配,而高氣壓系統則位於中緯度地區。當北極濤動處於正位相時,這些系統的氣壓差較正常強,限制了極區冷空氣向南擴展;當北極濤動處於負位相時,這些系統的氣壓差較正常弱,冷空氣較易向南侵襲。
北大西洋濤動北極濤動二者有相似之處。於是有爭論關於哪一個更符合空氣動力學的基本原理。Ambaum et al.稱北大西洋濤動應該用更好的物理學的理論加以定義。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北極濤動指數在正值和負值之間轉換。1970年開始,指數開始趨向正值,北極氣壓低於平均氣壓,引起歐亞北部和美國大部分地區的相對高溫。
2010年伊始,北半球經歷了似乎比往年冷許多的冬季,科學家認為是北極濤動引起的。北極的氣壓高於平均氣壓,將更多的冷空氣擠向中緯度地區。
北極濤動The Arctic oscillation(AO)指數是關於北緯20度以北海平面氣壓的非季節性變化的主導狀況。它的特點是北極的指數和北緯37至45度的指數大致相反的態勢。這個指數由David Thompson 和Jone Michael Wallace在2001年提出。

影響

2010年1月2日,瑞士天氣嚴寒,寒潮給歐洲大部帶來強降溫。
通常北極極地中心為低氣壓控制,有著極冷的空氣,並被周圍的高氣壓包圍著。這種“南高北低”的態勢稱為北極濤動正位相。在這種情況下,冷空氣都被限制在極地範圍,因此人們會感覺冬天也不那么冷。
但是從21世紀初開始,北極濤動正位相逐步減弱,開始向負位相發展,也就意味著,“南高北低”逐漸轉為“南低北高”,北極極地中心逐漸被高氣壓控制,之前一直限制在極地範圍的冷空氣就被排擠南下,導致寒流出現,從而影響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氣溫。2009/2010年正是這種情況,而被排擠出來的三股冷空氣就正好影響了東亞、歐洲及北美三個地方,造成極端冷事件。

專家解讀

2009冬嚴寒

2009年冬季,包括亞洲北部、美國東部、歐洲等北半球各地遭遇罕見嚴寒,其原因是由北極約30年一次的釋放寒冷空氣這一異常現象引起的。
日本氣象廳表示,已經確認北極圈的寒冷氣體存在蓄積和釋放反覆循環的“北極濤動”現象,這種現象對北半球的氣候造成了巨大影響。今冬北極釋放出的寒冷空氣指數,通過可信的數據計算,是自1979年以來的最大值。其結果導致中緯度地區氣溫較平常年份降低,北極周圍地區氣溫較平常年份升高。
2009年冬季,南美秘魯海面的表面溫度異常上升,產生了“厄爾尼諾”現象,赤道附近較平常年份氣溫有所升高。日本雖然也受到“北極濤動”的影響,但今冬季節發生的“厄爾尼諾”現象較強,因此儘管溫差較大,但平均氣溫高。
“濤動”導致“冷冬”
袁子鵬介紹,北極濤動的最大影響,就是帶來北方的冷空氣。一般北極是北半球的冷空氣源地,這裡該最冷。但是2009年有了異常變化,北極圈外的西伯利亞是最冷的。而中國北方的寒冷主要與西伯利亞的寒流有關,這使得冷空氣長驅直入遼寧,導致“冷冬”的出現。
氣象部門統計顯示,2009年10月19日,遼寧進入了冬天,比常年提前1天。雖然入冬僅提前一天,但是隨後的寒冷卻讓人印象深刻:寒潮天氣頻出,大範圍的降雪次數已達16次,成為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大範圍降雪次數第二多的年份,僅次於1965年。
北極濤動是氣候異常現象,按年度變化有相應的準周期,但因為大氣環流的變化,讓其運動的規律並不確定。而資料顯示,“濤動”在季節內有40-60天的周期,還有2年、11年周期。
在遼寧,氣候也受到北極濤動的影響,只因它所作用的位置不同,所以產生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如在2008年出現了北極濤動,它所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北方乾旱少雨,而南方卻出現雨雪冰凍。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因為冷空氣長驅南下,影響到長江流域一帶,作用的位置不同,影響就不一樣。
全球變暖難抑制
2009年冬天的嚴寒氣候,能否阻擋全球變暖的趨勢呢?袁子鵬告訴記者,全球變暖的大趨勢不會改變。
他表示,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在某一年出現北極濤動異常,造成冷空氣比較活躍,這種現象十分反常,是一種極端天氣氣候發生的表現。2009年北方頻繁的雨雪天氣以及南方五省出現的乾旱都是對應的,這些也都是極端的天氣氣候。這些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發,證明著全球變暖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
全球氣候變暖,不僅僅使全球平均溫度升高,而且使得高溫、乾旱、寒潮、暴雪、暴雨等極端天氣發生的機率增加。

2010年寒潮

2010年1月,寒流和暴風雪強烈襲擊北半球,致使亞洲、歐洲、北美洲眾多國家交通癱瘓,民眾正常生活被打亂,並造成百餘人喪生。
韓國:大部分地區1月4日遭遇大雪,至下午2時許,首都首爾地區積雪累計超過28厘米,是自1937年有記錄以來積雪最厚的一次大規模降雪。美國:一場暴風雪給東北部佛蒙特州帶來83厘米降雪,打破了1969年創下的76厘米的降雪紀錄。紐約州一些地區積雪厚度已超過1米。有近10人因寒冷天氣死亡。
英國:英國正在經歷自1981年以來時間最長的一次寒潮。降雪迫使英國關閉了包括第二大機場蓋特威克機場在內的眾多機場,而倫敦盧頓機場等一些機場的許多航班也被延誤。

2012年寒潮

自1月23日以來,受頻頻襲來的冷空氣影響,中國黑龍江漠河內蒙古呼倫貝爾等地出現-40℃低溫天氣,其中一些地區低溫天氣已持續十多天。1月30—31日,呼倫貝爾市海拉爾站(-42.9℃)、滿洲里站(-42.2℃)、陳巴爾虎旗站(-45.5℃)、新巴爾虎右旗站(-38.6℃),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站(-35.8℃)日最低氣溫達到或超過極端低溫閾值,出現極端低溫天氣事件。
義大利:部分地區被冰天雪地覆蓋。義大利北部和中部交通因降雪出現混亂,有600多名旅客不得不滯留在火車上過夜。嚴寒造成一個嬰兒、一名76歲老人和一名流浪漢死亡。當地氣象台表示,這是義大利27年來最冷的一個冬天。
法國:近半地區發出嚴寒警告。軍隊在巴黎建立600個庇護中心收留無家可歸者。
德國柏林降雪也在持續,氣溫降至-10℃。
比利時布魯塞爾著名的旅遊景點小尿童雕塑因低溫導致結冰而“罷工”。
波蘭:氣溫驟降到-32℃。警方表示,2日再有9人被凍死,使自上周降溫以來波蘭被凍死的人數增加到29人。
烏克蘭:是在這一場寒流當中受影響比較大的國家。據烏克蘭衛生部2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過去一周,國內總共有101人被凍死,其中64人在街頭被活活凍死,還有一些人被送到醫院後不治。首都基輔2日的氣溫降至-27℃,喀爾巴阡山脈地區氣溫跌穿-30℃。數以萬計的民眾躲到2000多個臨時庇護中心避寒。 (王希怡
日本:全國各地區普降大到暴雪,部分地區積雪甚至超過5米。截至2日,日本北部持續數周的暴雪引發了雪崩並導致交通網路中斷,已導致至少56人喪生。日本的北海道本州島北部已被厚雪覆蓋。日本青森2日氣溫降至-9.2℃,積雪深達4.29米。
羅馬尼亞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歐洲國家:總計有至少30人因寒冷天氣死亡,其中羅馬尼亞22人死亡。在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有地方媒體報導稱提款機里的錢被凍住,導致提款機出現故障。嚴寒還致使多瑙河部分河段結冰。為保護船隻,保加利亞當局不得不把一些船轉移至其他港口。塞爾維亞有至少10000人因交通中斷被困在偏僻的村莊裡。波士尼亞一些村莊也只能靠軍方直升機空投食物和其他必需品。在拉脫維亞,單首都里加就有10人被凍死,其他地區死亡人數還有待統計。在愛沙尼亞,由於氣溫降至-30℃以下,主辦方不得不停止舉辦滑雪比賽。

2016年寒潮

本該是厄爾尼諾造成暖冬,但由於厄爾尼諾引發了北極濤動,北極大量冷空氣南下,造成了冷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