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幽默(文學流派)

黑色幽默(文學流派)

黑色幽默,是一種荒誕的、變態的、病態的文學流派,把痛苦與歡笑、荒謬的事實與平靜得不相稱的反應、殘忍與柔情並列在一起的喜劇,20世紀60年代美國重要的文學流派

基本介紹

具體涵義,流派背景,流派起源,相關解讀,思想基礎,文學淵源,主要特點,題材,人物形象,敘事結構,綜述,人物形象,悲劇性喜劇,敘事結構,特殊體裁,情節荒誕不經,語言上的革新,代表作品,相關評論,與傳統區別,十大相關電影,

具體涵義

大英百科全書》對“黑色幽默”的解釋是:“一種絕望的幽默,力圖引出人們的笑聲,作為人類對生活中明顯的無意義和荒謬的一種反響。”黑色幽默是一種用喜劇形式表現悲劇內容的文學方法。“黑色”代表死亡,是可怕滑稽的現實,“幽默”是有意志的個體對這種現實的嘲諷態度。幽默加上黑色,就成了絕望的幽默。這派作家調動一切可調動的藝術手法,將周圍的世界和自我的滑稽、醜惡、畸形、陰暗等放大、扭曲,使其更加荒誕不經。
“黑色幽默”派是西方現代派文學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流派,對現代世界文學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作品《第二十二條軍規》、《萬有引力之虹》、《菸草經紀人》和《第五號屠場》等“黑色幽
默”派影響最大、也最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黑色幽默”的小說家突出描寫人物周圍世界的荒謬和社會對個人的壓迫,以一種無可奈何的嘲諷態度表現環境和個人(即“自我”)之間的互不協調,並把這種互不協調的現象加以放大,扭曲,變成畸形,使它們顯得更加荒誕不經,滑稽可笑,同時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悶。因此,有一些評論家把“黑色幽默”稱為“絞架下的幽默”或“大難臨頭時的幽默”。“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們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會現實,表達作家對社會問題的觀點。在描寫手法方面,“黑色幽默”作家也打破傳統,小說的情節缺乏邏輯聯繫,常常把敘述現實生活與幻想和回憶混合起來,把嚴肅的哲理和插科打諢混成一團。例如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平欽的《萬有引力之虹》、小伏尼格的《第一流的早餐》。有些“黑色幽默”小說則嘲笑人類的精神危機,如巴斯的《菸草經紀人》和珀迪的《凱柏特·賴特開始了》。
黑色幽默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作為一種美學形式,屬於喜劇範疇,但又是一種帶有悲劇色彩的變態的喜劇。“黑色幽默”的產生是與60年代美國的動盪不安相聯繫的。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荒謬可笑的事物和“喜劇性”的矛盾不是作家們憑主觀意志所能創造的,它們是那種社會生活的反映。這種反映雖然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認識價值,作家雖然也抨擊了包括統治階級在內的一切權威,但是他們強調社會環境是難以改變的,因而作品中往往流露出悲觀絕望的情緒。

流派背景

黑色幽默產生,發展於20世紀60年代,繁榮於70年代,是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的。“黑色幽默”這一獨具特色的文學和藝術形式之所以能夠產生,絕不能歸因於部分作家的臆造或創造。20世紀中葉,美國動盪不安的社會環境是黑色幽默產生、發展和興盛的根源。當時美國在韓戰結束後,一方面社會矛盾,勞資矛盾頻繁,另一方面麥卡錫主義使整個社會形成了壓抑窒息的氛圍;20世紀60年代初期,美國捲入越南戰爭,戰事的失利和美軍慘痛的傷亡,更使全國反戰情緒高漲,局勢比較動盪,社會狀況比較混亂。西方民主的思想在現實面前受到一些人的懷疑,傳統的道德觀念遭到拋棄,生活與思想的真理受到了懷疑。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中小資產階級出於對共產主義革命的先天恐懼心理,在無所適從的社會背景下,於是產生了對現實採取嘲笑抨擊,揭露和諷刺,幻想和否定結合在一起的“黑色”的“幽默”。
黑色幽默黑色幽默

流派起源

早在20年代,一位法國超現實主義作家安德烈·布勒東曾編過一本名為《黑色幽默文集》的書。上世紀60年代美國文壇,許多作家的創作風格呈現出相似性:單緯性的人物性格,人物與感情被有意地割裂,滑稽、怪誕,對悲劇材料異乎尋常地處理,散亂、分離的敘述結構;對現實不可靠的清醒認識和超脫的觀望;不分善惡,無功無利的模仿、嘲笑等等。他們引起了讀者和批評家的注意。1965年,美國作家布魯斯·傑伊·弗里德曼( Bruce Jay Friedman)將60年代以來的美國報刊上發表的具有黑色幽默風格的12名作家的作品編成一本小書出版,取名為《黑色幽默》。這些作家沒有集會、結社,也沒有共同綱領、宣言,但他們的作品卻以相似的面貌出現在當時的美國文壇。同年,美國評論家尼克伯克發表《致命一蜇的幽默》一文,明確的將這類作家稱為“黑色幽默”派,於是以“黑色幽默”命名的現代主義文學流派在美國誕生。儘管這個文學流派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但其影響深遠,至今仍有不少作品不斷湧現。至今已廣泛套用在文學、戲劇、影視、歌舞中,並得到深入的發展。

相關解讀

尼克伯克曾舉了一個例子,通俗地解釋黑色幽默的定義和性質:某個被判絞刑的人,在臨上絞架前,指著絞刑架詢問劊子手:“你肯定這玩意兒結實嗎?” 因此黑色幽默又被稱為“絞刑架下的幽默”。
這一派作品中充斥的諷刺幽默與傳統的幽默大不相同:並不表現一種單純的滑稽情趣,而帶著濃重的荒誕、絕望、陰暗甚至殘忍的色彩。
黑色幽默是丹麥的齊克果為主導的,經過法國的讓·保羅·沙特再創造的文學上的存在主義,它在許多問題上的認識類似於荒誕派戲劇,甚至可以說是荒誕派文學在小說上的具體表現。屬於黑色幽默派的小說家大多在作品中強調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觀點,所以儘管他們在作品中有不同的反映,但出現在讀者面前的總是病態的人物典型,陰沉而痛苦的幽默,荒誕而雜亂的情節,麻木而殘酷的現代世界,尖銳而深刻的諷刺。
黑色幽默作為一種美學形式,屬於喜劇範疇,但又是一種帶有悲劇色彩的變態的喜劇。黑色幽默是為了打破禁忌而存在。禁忌使人痛苦,包含人類社會的各種層面,以政治上來說有種種禁忌,如白人對黑人的,希特勒對猶太人的,在性別上則是男人的對女人及其他不同性取向的人們,都可能造成痛苦(亦即存在主義說的他人即地獄)。黑色幽默敢於拿禁忌來開玩笑,而且是辛辣的,挖苦的,禁忌越大,黑色幽默的笑話威力就會越大。這就是為什麼即使脫離1960年代的美國背景下,至今仍會有黑色幽默的小說及電影存在。

思想基礎

“黑色幽默”是以存在主義哲學為思想基礎的現代派文學流派。20世紀60年代,它在美國興起並發展起來,它與法國的荒誕派戲劇相呼應,因此也叫“荒誕小說”。“黑色幽默”派的代表作家有約瑟夫·海勒、庫特·馮尼格、托馬斯·品欽、約翰·巴思、詹姆斯·珀迪以及法國的維昂。這一流派影響最大的三部作品是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馮尼格的《第五號屠場》以及托馬斯·品欽的《萬有引力之虹》。

文學淵源

“黑色幽默”文學具有深遠的文學淵源。早在公元前5世紀的古希臘,喜劇作家阿里斯托芬就採用誇張的手法和荒誕的情節,寫了許多政治諷刺喜劇,這大約是最早具有黑色幽默色彩的作品。受阿里斯托芬的影響,拉伯雷的《巨人傳》、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伏爾泰的《老實人》等等都帶有“黑色幽默”的痕跡。二十世紀,隨著文學的發展,卡夫卡的《審判》、《變形記》等,美國作家韋斯特的《整整一百萬》更多地體現了“黑色幽默”的精神。這些作品為美國“黑色幽默”文學的發展打下深厚的基礎。然而,同一般人們的印象並不一致的是:“黑色幽默”文學最早產生於法國。法國作家塞利納和鮑里斯?維昂是“黑色幽默”文學的先驅。1932年,塞利納出版了轟動法國文壇的小說《長夜漫漫的旅程》,是最早的一部“黑色幽默”小說,對後來美國“黑色幽默”派作家影響很大。維昂的長篇小說《生命浪花》則直接影響了美國“黑色幽默”文學的發展。五十年代法國興起了荒誕派戲劇,在美國引起很大反響,而法國的存在主義哲學也被美國作家們所接受。這樣,“黑色幽默”文學的產生以及在美國的興盛便是必然的了。
“黑色幽默”雖然已經成為流行的概念,然而其具體的含義卻仍然很模糊,真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被譽為黑色幽默“司令官”的弗里德曼認為“黑色幽默”是一種在思想情緒上的黑色東西與幽默東西的結合:它既是幽默的,又是絕望的,在幽默中含有陰沉的情緒,在絕望中又能發出大笑。被譽為“黑色幽默”派理論家的尼克伯克則認為“黑色幽默”具有辛辣、病態的特徵。美國學者奧爾德曼認為,“黑色幽默”是一種“把痛苦與歡樂、異想天開的事實與平靜得不相稱的反應、殘忍與柔情並列在一起的喜劇。它要求同它認識到的絕望保持一定的距離;它似乎能以丑角的冷漠對待意外、倒退和暴行。”
“黑色”是與光明與歡樂相對立的,指的是一種思想情緒方面的病態特徵,即陰沉和鬱悶,憂愁與痛絕望情緒,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實。而“幽默”則是對客觀現實的諷刺與嘲笑。當病態的情緒與傳統的幽默相結合時,就反映了辛辣、悲憤和玩世不恭的情緒。“黑色幽默”派作家根據現實的生活環境而創造出一個荒謬可怕的世界,來揭露現實世界的荒謬與醜惡。他們對現實世界感到悲哀和絕望,只好通過玩世不恭的諷刺嘲笑來發泄自己的痛苦與絕望的情緒。有人說“黑色幽默”是在絕望的條件下用喜劇形式來表現悲劇內容的文學形式,是不無道理的。所謂“黑色幽默”就是絕望的喜劇、是絞刑架下的幽默,大禍臨頭時致命一蜇的幽默。總之,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種“絕望的幽默”。

主要特點

題材

黑色幽默的題材選擇涉及到它產生的土壤。美國社會在上世紀60年代發生了激烈的變化,出現了大量的社會異質。傳統小說江河日下,嬉皮士、戰爭憂鬱症、兩性混雜、荒謬的社會現實成了熱門題材。這都為黑色幽默的產生提供了基礎。黑色幽默選擇意義不明,搖擺不定,似夢似醒的場景。這種場景為作家提供了否認舊標準,樹立新標準的無窮題材。這些題材大都超越表面,形成對人的精神和社會的關注。以約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為例,它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支美國空軍中隊的經歷為題材。根據第二十二條軍規,只有瘋子才能獲準免于飛行,但必須由本人提出申請,而一旦提出申請,恰好證明了你是一個正常人,還是在劫難逃。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戰爭小說,海勒並沒有真心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是試圖通過第二十二條軍規下的軍人,刻畫人類在敵對環境中的內心體驗,揭露社會現實的醜陋。其最終目的是闡述人生哲理,而非歷史。
以外,黑色幽默作家還在科技領域裡挖掘題材。他們大都是大學教師,有淵博的知識,喜歡把自然科學領域的概念帶進文學。如,《五號屠場》里主人公畢利·皮爾格里姆有逾時空的能力,還被飛碟綁架到541號大眾星。

人物形象

傳統小說的主角一般都體現小說主旨,並與歷史的主流意識保持一致性,具有正面性。而這正是黑色幽默所背離的。黑色幽默作品的人物沒有嚴格的正反面定義。一方面,這些人物荒誕懦弱,企圖逃避責任,另一方面,他們又走在潮流的反面,揭示人性的荒誕與醜惡,成為一種另類的英雄形象。這些反英雄形象懷疑一切傳統價值,有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感。《第二十二條軍規》中的尤索林是反體制的鬥士,也是懦弱的逃兵。這樣的人物形象成了黑色幽默獨特的風景,是其藝術表現手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敘事結構

與傳統小說不同,黑色幽默小說的情節結構混亂無序。這幅由散亂情節構成的複雜場面就是荒誕無序社會的寫照。但它能讓讀者享受到從無序中建造有序的樂趣。例如,在庫爾特·馮內古特的《五號屠場》中,時間和空間都是隨著人的思維變化而變化。主人公畢利·皮爾格里姆的思緒在“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層面以及地球和541號大眾星之間的空間層面中跳躍。小說的開始,作者就說:“聽!畢利·皮爾格里姆擺脫了時間的羈絆。”接著都是在畢利·皮爾格里姆在時間和空間的穿越中進行敘述的,似乎是由一個個簡短畫面構成。他一會兒在戰場上,一會兒在埃廉市,一會兒在541號大眾星上,使讀者覺得整個結構看起來雜亂無章,時空顛倒。馮內古特認為,小說不需要有開端、中心、結尾,甚至不需要情節。有的作家還主張採用拼貼的方法寫作,那作品情節就更為雜亂了。
雖然黑色幽默小說中穿插著無數的分支情節和人物,敘事順序混亂,但是作者通過巧妙的組織,利用人物之間的複雜關係將各個情節有機聯繫,形成了完整的故事架構。這種謀篇布局反映出黑色幽默作家不僅通過內容,而且運用形式來揭示世界存在的無序性和荒誕性。
黑色幽默中的幽默
用語言來界定幽默是很困難的,因為幽默並不存在於語言本身,而是在語言描述的場景中。在大街上見到狗不覺得奇怪,但在會議中闖入一隻狗,人們會大笑不止,因為這不是狗該出現的地方。幽默就產生於這不期而遇、超出常規的場景中。
至於黑色幽默,馮內格特是這樣解釋的:這是一種Gallow Humor,我們可將其理解為“絞架下的幽默”。有這樣一個美國民間笑話:在一個對死囚執行絞刑的日子,絞架旁聚集了大批觀眾。可是囚犯遲遲未來。監刑人、劊子手和人群已開始不耐煩。終於,獄卒押著囚犯來到刑場。囚犯看到人們焦急貪婪的目光不禁笑了,他得意地說:“沒有我,你們什麼也幹不成。”看到絞架旁的人群,囚犯卻是大笑。這就體現了與傳統描寫的大不同。它是企圖把內心無形的恐懼,變成有形的大笑。它使人發笑,但卻未能帶來愉悅,因為在滑稽背後隱藏著痛苦和不幸,這會讓人哀怨和恐懼。可以說,幽默和恐懼的相互融合和滲透就是黑色幽默的本質。
《第二十二條軍規》的第八章,克萊文杰因為“專愛鬧事,又是有頭腦的人”,為沙伊科普夫少尉憎恨,並被推上審判台。海勒用極其戲謔的口吻描寫這次審問,但讀者卻不能笑得舒懷。因為揭開了滑稽的面紗,讀者看到的是恐怖:一個無辜的人,隨時都會成為黑暗現實的犧牲品;咄咄逼人的軍官不僅讓克萊文杰,也讓讀者膽顫心驚。在這場審訊中,幽默和恐懼互相交融,讀者感到樂中有懼,懼中有樂。
可見,黑色幽默是將悲劇內容按照喜劇來進行藝術處理,本應讓當事人惆悵悲傷的死亡、戰爭等成了調侃的對象,讀者在歡笑中能感受到背後的悲涼和恐懼,達到“絕望的喜劇”效果。《五號屠場》中,畢利無論描述多模血肉橫飛的慘狀,都是以一副輕鬆、戲謔的口吻說:就這么回事。黑色幽默作品正是以營造這種荒誕扭曲的喜劇氛圍,形成了特有的流派風格。

綜述

黑色幽默不同於一般幽默的地方在於,它的荒誕不經、冷嘲熱諷、玩世不恭之中包含了沉重和苦悶、眼淚和痛苦、憂鬱和殘酷,因此,在它的苦澀的笑聲中包含著淚水,甚至憤怒。後來,人們通常是在這個意義上使用“黑色幽默”這個詞。
強調世界的荒謬和社會的瘋狂
“黑色幽默”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強調世界的荒謬和社會的瘋狂。它是一種哭笑不得的幽默,悲劇內容和喜劇形式交織的混雜,表現世界的荒誕、社會對人的異化、理性原則破滅後的惶惑、自我掙扎的徒勞,是其中心內容。面對這一切,人們發出玩世不恭的笑聲,用幽默的人生態度拉開與現實的距離,以維護飽受摧殘的人的尊嚴,即所謂的“黑色幽默”。

人物形象

描寫一些病態、畸形的人物形象,是“黑色幽默”派文學的又一特徵,“黑
黑色幽默黑色幽默
色幽默”派作家筆下的人物形象大都是病態的,不正常的,庫特·馮尼格的《第五號屠場》中的畢利、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中的主人公尤索林,都是被迫扮演小丑的角色。這與傳統小說中的正面人物,理想人物截然相反,這些卑鄙無恥,神經不正常的人成為作品的主人翁,並在世界文學的人物畫廊中占有一席之地並不奇怪。人物形象的創造就是為了作品的主題服務的,只要能夠更好地表現主題,儘管是荒誕不經,滑稽可笑的人物形象也無不可。《第二十二條軍規》中的主人公尤索林是一個卑微猥瑣的怕死鬼,為了逃避轟炸任務而裝瘋賣傻,最後逃跑到了瑞典。這些人物形象是當時社會某一側面的化身。
故事具有隱寓和象徵的藝術特徵
“黑色幽默”大都是離奇的寓言故事,具有隱寓和象徵的藝術特徵。《第二十二條軍規》、《第五號屠場》都是借第二次世界大戰來隱喻現實。“黑色幽默”作家往往渲染一種虛幻的環境、塑造一些畸形的人物形象,而不是追求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馮尼格的《貓的搖籃》通過霍尼克博士同他的小侏儒兒子的描寫,來隱喻世界上的一切都只不過是像哄孩子一樣的騙局。而“貓的搖藍”也就成了謊言和欺騙的象徵;而托馬斯·品欽在《萬有引力之虹》中寫到火箭在萬有引力作用下,虹弧般墮落,藉此來隱喻人類必然滅絕的命運,而“萬有引力之虹”也就成了死亡的象徵。所以說,“黑色幽默”小說是一種接近寓言的文體。它一般都帶有很深的象徵意義。

悲劇性喜劇

“黑色幽默”是一幕悲劇性的喜劇,“黑色幽默”作家恰當地運用了滑稽、誇張變形、雙關反語等藝術手法,對社會現實的黑暗進行嘲諷和鞭撻,從而加強了小說的喜劇效果。馮尼格喜歡開一些殘忍的玩笑,在《貓的搖藍》中寫道:“聽著:當我是個年輕人的時候,那就是說,在和兩個妻子離婚之前,在抽過二十五萬支香菸之前,在大醉於三千夸脫烈酒之前”!《在靈魂出竅》中嘲笑自己的妻子:“她過去的軀體實在沒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在過去那些日子裡,不得不拖著這樣一件東西東奔西走,常常尋得她情緒十分低落。”馮尼格在這些隨意的玩笑中,隱含著冷酷的諷刺。而在這些滑稽的玩笑中,又使我們對黑暗的社會現實有了深刻的了解。海勒常常用反語來造成喜劇的效果,在《第二十二條軍規》中寫道:“上校在部隊里服務已經有二十九個月了,他發覺自己仍然這么無能,而感到十分自豪。”在這種漫不經意的冷嘲熱諷中,使讀者對醜惡的現實產生厭惡和鄙視。

敘事結構

“黑色幽默”作品的結構採用“反小說”的敘事結構,改用戲劇性的新方法,利用形象來暗示、烘托、對比和象徵,一改傳統小說的創作方法。只有片斷的現實情節,很少完整的故事情節。這是“黑色幽默”派的藝術特徵之一。這類小說用重複和強化代替變遷和發展。如馮尼格所說:“讓他人給混亂以秩序,我則給秩序以混亂”。“黑色幽默”作家正是把滑稽幽默的東西和崇高嚴肅的東西,喜劇的因素和悲劇的因素結合在一起。“黑色幽默”小說又慣於打破時空觀念,把時間相對論與科學幻想巧妙結合在一起。這種重疊式和多層次齊並進的結構,對於故事情節的迅速展開和深化主題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反英雄”式的人物
人物精神世界常常趨於分裂,成為帶有悲喜劇雙重色彩的“反英雄”,借他們可笑的言行影射社會現實,表達作者對社會問題的看法。“反英雄”常常是一些行為乖僻,思想古怪的猥瑣人物。傳統文學作品中性格前後一致,形象高大,具有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毅力和巨大才幹的英雄被一些言行可笑卑下的“反英雄”所取代。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馮納古特的《第五號屠場》以及托馬斯·品欽的《萬有引力之虹》的故事背景,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但三部小說中的主人公都不是在戰場上建立奇功的英雄,有的甚至還是千方百計逃避戰爭的怕死鬼,或者瘋瘋傻傻的精神病患者。他們是一些被生活扭曲得變態的人物,身上有的只是在現代社會中飽受創傷的心靈。但是,作者真正的意圖是通過這些表面上看似荒誕不經的故事與人物,讓人們意識到世界的荒謬,現實的黑暗。而在這種特殊的背景之下,也即在顛倒了的社會中,“反英雄”卻顯出了真實、可愛的一面。而那些熱衷於大發戰爭財、國難財的所謂“英雄”們才成了官僚體制自私、貪婪、殘暴、蠻橫與無恥的象徵。

特殊體裁

“黑色幽默”小說還採用特殊的體裁,這與黑幽默作家的身份有關。“黑色幽默”作家大都是大學裡的教授,有淵博的知識,喜歡在科技領域裡發掘題材。如品欽的《萬有引力之虹》就是飛彈發射的軌跡;馮尼特的《冠軍牌早餐》中認為鬥爭來自頭腦中有害的化學物質。這些新穎獨特的題材與傳統小說相比,有獨特的吸引力,對深化作品的主題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情節荒誕不經

“黑色幽默”小說的情節往往是荒誕不經、充滿夢幻的色彩。馮尼格認為小說不需要開端、中心和結尾,甚至不需要什麼情節。另外,“黑色幽默”作品中常常出現辛辣尖酸的諷刺。馮尼格在《上帝保佑你,羅斯瓦特先生》對美國黑暗的現實進行了尖刻的諷刺:“一小撮貪得無厭的公民控制了美國值得控制的一切,這就是野蠻的、愚昧的、完全不合適、不必要、不人道的美國階級制度所造成的。誠實、勤勞、安分守已的公民如果要求一份活下去的工作。就被看作吸血鬼。同時他們看到,讚美之辭卻保留給另一些人。他們由於懂得犯罪的竅門,都得到巨額報酬。這樣,美國夢翻起了肚皮,變成綠色,浮到無限貪婪的惡濁表面,充滿氣體,在中午太陽下呼地一聲爆炸了。”這種直露尖刻的諷刺在“黑色幽默”作品中是很多的,正是這種痛快淋漓的諷刺使作品具有很強的現實的針對性。

語言上的革新

“黑色幽默”作品在語言上也有所革新。他們摒棄了語言典麗華美的傳統,拒絕了簡煉含蓄的語言風格,在語言風格上標新立異,句法拖沓冗長,重複含糊,使小說內容也變得混亂而虛幻。在這方面,約翰·巴斯最為突出,他在文中重複某些句子、標點符號也用得不合規範,給人以突兀、滑稽的感覺,這也是“黑色幽默”文學的顯著特點,“黑色幽默”文學的內容也決定了它的這種語言形式。“黑色幽默”小說的這些與傳統小說迥異的藝術特徵,使黑色幽默派文學與“迷惘的一代”、“跨掉的一代”等其他現代派一樣,在短時間內流行起來,成為美國文學的一股重要的文學思潮。

代表作品

作家作品
1、納博科夫,可以算是黑色幽默最早的作家,他1955年出版了長篇小說《洛麗塔》,此後又出版《普寧》(1957)、《微暗的光》(1962)等小說,成為事實上的黑色幽默派的元老。
2、約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以《第22條軍規》聞名文壇,後又寫出了《出了毛病》(1974)和《像高爾德一樣好》(1979),成為公認的黑色幽默派的代表作家。
3、庫特·馮尼格特(Kurt Vonnegut),以充滿幽默和奇特風格的長篇小說而著稱,他的《第五號屠場》(1969)使黑色幽默的小說創作的影響達到頂峰。另為他的《貓的搖籃》(1963)和《時震》也是優秀的黑色幽默作品。
4、托馬斯·品欽(Thomas Pynchon),受業於納博科夫,以長篇小說《萬有引力之虹》(1973)成為黑色幽默派的後起之秀,這部小說把人的性慾和現代科學技術聯繫在一起,提出了生與死、世界與人性等問題,作者以飛彈發射後形成的拋物線“萬有引力之虹”來象徵世界、象徵死亡,表現了對世界未來的悲觀情緒。
5、威廉·蓋迪斯,他的小說《小大亨》(1975)以誇張的諷刺描寫一個大發投機財的孩子形象,獲得1976年的美國全國圖書獎。
6、托馬斯·伯傑,他的小說《小巨人》(1964)使對看似強大實則渺小的西方社會的諷刺。
7、約翰·霍克斯,他被認為是“當代最有獨創性的先說家”。代表作《血桔》描寫了一對夫婦在假想的海島上過著原始的性愛生活,成為“反小說”的典範。
8、約翰·巴思(John Barth),在他的代表作《牧羊童賈爾斯》(1966)中,以“反英雄”的描寫手法,通過對大學生賈爾斯受到來自兩個方面魔力的迫害以至神經錯亂的描述,映射冷戰時世界兩大政治集團對人類造成的傷害。
約瑟夫·海勒(1923~1999)
“黑色幽默”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家,出生於美國紐約市的一個猶太移民家庭,父親伊沙克·海勒是個社會主義者,為了躲避沙皇的迫害,於1913年遷居到北美。海勒5歲時,父親去世,海勒在艱苦的環境中堅持求學,但由於經濟原因,13歲時便輟學當了郵差。第二次世界大戰時,19歲的海勒便應徵入伍,參加了美國空軍,在地中海上的美國空軍基地科西嘉島當轟炸手,曾任空軍中尉,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海勒進入紐約大學,並於1948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1949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獲碩士學位,後又進入英國牛津大學進修英國文學,1950——1952年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英國文學。後來,他為《麥可雜誌》、《紐約時報》撰寫廣告,併兼任《麥可雜誌》的推銷經理。在這期間,他開始涉獵文學,發表了一些短篇小說。海勒早期寫的短篇小說有《我不再愛你》和《雪堡》,這兩篇被瑪莎·弗利收入其編寫的《一九四九年最佳短篇小說集》中。這兩篇小說在風格上模仿海明威,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影響並不太大。
約瑟夫海勒約瑟夫海勒
經過六年時間的艱苦創作,海勒於1962年出版了長篇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規》,開創了“黑色幽默”文學流派的先河,成為轟動當時文壇的一部力作,打破了自五十年代以來“怯懦的十年”中美國文壇的沉悶局面。由於這部小說,他成為引人注目的作家。《第二十二條軍規》,奠定了海勒在美國文學界乃至世界文壇的地位。
1974年,海勒出版了第二部長篇小說《出了毛病》。作品描寫一個公司職員的精神苦悶。反映了美國中產階級的心理狀態。作品細緻地刻畫了人和人之間互不信任,矛盾重重的社會現實,通過細緻入微的心理描寫。變態的人物形象、荒誕的情節,描寫了主人公羅伯特·斯洛克姆的精神危機,藉以來達到諷刺現實,影射政治的目的。這篇小說逐步形成了海勒自己的藝術風格。
1979年,海勤出版了長篇小說《象高爾德一樣好》。通過主人公猶太教授高爾德的社交、生活等各個方面的描寫。真實地再現了美國社會的現實畫面。作品把社會描寫成人為了生存而殘酷鬥爭的屠場。人人變得自私自利、互相敵視、社會失去了條理、秩序而陷入混亂,人們接近精神錯亂和瘋狂。“每個美好的地方總是在日益惡化,所有的壞事物都變得更壞。”作品反映了顛倒黑白的社會現實,把混亂當成秩序,把不現實的事物當成了正常的事物。作品還用幽默的筆調,描寫高爾德以及周圍所有人的墮落的私生活和空虛的精神世界,真實地反映了美國上層階級腐化墮落的生活畫面。
海勒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影響,在這兩部小說中,採用內心獨白和意識分析的手法,揭示出一個具有當代西方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內心充滿了恐懼與絕望的世界,反映出西方人的精神危機狀態。在海勒看來文明只是一個幌子,人們在冷酷的社會裡都變得麻木虛偽和愚蠢。
海勒還寫過劇本,主要有《我們轟炸了紐哈芬》(1968)和根據自己的小說改編的《第二十二條軍規》(1971)。由於海勒的這些文學成就,他於1963年獲得美國文學藝術院獎學金,並於1977年選為該院院士。海勒十分關注現實,他對現實生活有足夠的理智,是個高度理性的作家,海勒是把自己置身於正視戰後現實和反思戰時生活的高度上來進行藝術創作的。他對現實生活採取一種嚴肅、清醒、敏銳、深沉的態度由於海勒親身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有著深厚的現實生活的基礎,對美國軍隊中的黑暗有很深刻的認識,因此他的作品就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世界在科學技術、物質生活等方面取得了飛速的進展,然而人們的精神生活卻十分空虛。是當時人們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態。對人類的處境和未來感到困惑,認為人類存在其本身是荒謬的,在文藝思想領域,以薩特為代表的存在主義文學在五十年代有很大的影響。而以貝克特,尤奈斯庫為代表的荒誕派戲劇也發展起來;也對黑色幽默作家有著很深的影響。美國現當代文學是最強調標新立異的文學,一戰以後出現了“迷惘的一代”,五十年代是“怯懦的十年”。到了動盪的六十年代,便出現了“黑色幽默”這股新的思想潮流。海勒就是在這股新潮流中崛起的代表性作家。
庫特·馮尼格(1922~1981)
美國當代具有人道主義思想,以幽默風格著稱,“黑色幽默”文學的又一位重要作家。英國著名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稱他為“當代最優秀的美國作家之一。”開始,庫特·馮尼格只是一位普通的科學幻想小說家。《第五號屠場》發表以後,才確立了他在美國當代文壇上的地位。1922年11月11日,馮尼格出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印地安納波利斯的一個建築師的家庭。他從小愛好文學藝術,但是在父親的堅持下,他於1940年到1942年在康奈爾大學主攻化學,他所學的化學知識對於他以後的文學創作有很大幫助,科學幻想在他的作品裡占有很大成分,是他創作的
一個特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馮尼格應召服役,參加了步兵,1944年,在歐洲作戰時,被德軍俘虜,在德勒斯登一所屠宰場的地下冷藏室服役,1944年德勒斯登遭到盟軍的轟炸,德國平民死傷嚴重。馮尼格因躲入地下冷庫而幸免於難。他親眼目睹了德勒斯登被盟國的飛機炸成一片廢墟,目擊過十三萬五千人葬身火海的慘劇。這段經歷成為其名著《第五號屠場》的題材。戰後,馮尼格被遣送回國,回國後他一方面在芝加哥大學學習人類學,並任新聞記者。1945年與考克斯結婚,1947年開始寫作,並成為職業作家,六十年代中期以後,先後在艾奧華大學、哈佛大學、紐約威廉?史密斯學院任教,1970年獲“美國文學藝術院獎學金,”後來被選為該院院士。1972年當選為國際筆會美國分會副主席和國家文學藝術協會會員。馮尼特的作品以長篇小說為主,主要作品有《自動鋼琴》(1952)、《泰坦星上的海妖》(1959)、《夜母》(1961)、《貓的搖籃》(1963)、《上帝保佑你,羅斯瓦特先生》(1965)、《第五號屠場》(1969)、《冠軍牌早餐》(1973)、《滑稽劇》(1976)和《囚犯》(1979),此外,他還出版了短篇小說集《獄牢歡迎你》(1968)和劇本《祝你生日快樂,旺達·瓊》(1970)。馮尼格是在美國歷史上極其重要的五十年代步入文壇的。
庫特?馮尼格庫特?馮尼格
五十年代,剛剛結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影還籠罩在人們的心頭,人們對戰爭還心有餘悸,他們普遍感受到人類的安全越來越受到威脅。人們越來越感到困惑不解:為什麼科學技術愈發展,而人類就越受到死亡的威脅?為什麼科學技術不但不能造福人類,反而去毀滅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雖然使美國政治經濟的實力有了迅猛的增長,然而其精神生活卻極度貧乏。戰後的美國統治階級大肆宣揚“美國方式”“美國世紀”,把美國描繪成人類自由的天堂,同時又施行麥卡錫主義,殘酷迫害在政治觀點、個人作風方面背離統一局面的人,造成了美國屈辱的“怯懦的十年”。到了六十年代,出現了社會的動盪,對越戰爭、種族歧視、甘迺迪兄弟和馬丁?路德?金被暗殺、吸毒等等都象火山一樣爆發出來,經過這次社會的動盪,西方傳統的民族思想,民族信仰以及價值觀念都發生了巨變。西方人感到這個世界是一個墮落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人人都無能為力。而戰後的小說家們卻總想去尋求埋藏在這荒誕世界裡的人生的意義,盡力挖掘人生的主題。
托馬斯·品欽(ThomasRugglesPynchon,Jr)
1937年3月8日生於美國,是一名生於紐約的美國作家,以寫晦澀複雜的小說著稱。當代美國“黑色幽默”派的後起之秀,他是又一位傑出的“黑色幽默”派小說家。他的作品以神秘的荒誕同文學與當代科學的交織結合而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托馬斯·品欽是個頗具特色的作家。他從不拋頭露面,卻始終為文學界和公眾所關注;他很少與人交往,似乎游離於社會之外,所寫的作品卻全是面向社會現實、關心人類狀況的;儘管他對自己的作品是否得獎並不關心,但他的主要作品都獲得了獎項或好評。品欽對自己的身世和生平似乎諱莫如深,他不像其他作家一樣在作品封套的內頁上刊有肖像,他在大學的新生登記表上也無照片,學校所保存的他的成績報告單竟然莫名其妙地不翼而飛,他在部隊的服役記錄也因位於聖路易斯的海軍辦公室的爆炸而被焚毀。於是人們對於品欽只有一個簡要的了解。托馬斯?品欽於1937年5月8日生於紐約州長島,在美國海軍服役過兩年,1958年去康奈爾大學主修工程學,後轉到英語專業,獲學士學位。大學畢業後他在紐約市內的格林尼治村住了一年,後去華盛頓州西雅圖的波音飛機公司內部報刊室負責技術性寫作。毫無疑問,他在美國海軍中的生活經歷、在大學中所學的工程學的有關知識、在格林尼治村的所見所聞和在波音公司工作中所獲得的科技信息,都成為他創作的素材。之後他去墨西哥完成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於1963年發表了《V.》,從此走上了專業作家之路。
托馬斯·品欽托馬斯·品欽

相關評論

黑色幽默文學是美國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精神危機的產物,是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一個重要流派,黑色幽默文學屬於喜劇,卻帶有悲劇性,把具有悲劇性的現實作了喜劇化的處理,用荒誕滑稽的形式諷刺,嘲笑荒廖的現實世界,使之產生一種無可奈何的苦笑。約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是該派文學的扛鼎之作。
“黑色幽默”作家敢於面對黑暗的社會現實,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我們應當肯定它的這種進步的思想傾向,然而由於“黑色幽默”作家採取玩世不恭的態度來對待社會和人生,在作品中流露出悲觀絕望的厭世情緒,這是作家的階級局限性所決定的。

與傳統區別

“黑色幽默”與“傳統幽默”
與傳統的幽默不同,“黑色幽默”是一種特殊的幽默,它是絕望的、瘋狂的、深沉的、玩世不恭的幽默,這是“黑色幽默”的一個重要的特徵。
美國的幽默有著悠久的傳統。傳統的幽默以馬克·吐溫為代表,其創作具有幽默的特色,美國西部幽默反映一些滑稽可笑的東西,荒誕不經的故事,在殖民地時期即已風行美國,幾乎達到虛偽的極致,美國的詼諧作家滿嘴雙關語、逗樂話,以不敬的態度把他們的作品填滿報章和雜誌。但他的那種幽默給人以輕鬆愉快的感覺,不像“黑色幽默”那樣使人感到痛苦和絕望。馬克?吐溫在《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中曾這樣描寫過一個頑童心目中的姨媽:“那寡婦一搖吃晚飯的鈴,你就得按時趕到。到了桌子跟前還不能馬上就吃,還得等著寡婦低下頭去嘟噥著,抱怨那些飯菜做得不好。其實飯菜也沒有什麼不好,只可惜每樣飯菜都是單做的。”這種傳統的幽默主要是表現一種滑稽的情趣。馬克?吐溫的幽默是明朗的、針對別人的,幽默的對象也是生活中的人和事。不像“黑色幽默”作家具有那種痛苦和絕望的情緒。馬克?吐溫對所有滑稽和罵人的技巧無不精通,他以遠非聖潔的快樂心情描寫流血,對於屍體的氣味都要加以戲謔,令人毛骨悚然。有時他的作品會有對故事情節完全沒有必要的誇大,他的最後結論是世人非但沒有美德,而且一切都是虛幻的,荒誕不經的故事發展到這一步,已經達到了極致。同傳統的幽默相反,“黑色幽默”是憂鬱的,是對自己的嘲諷。“黑色幽默”派作家注重反映客觀的現實,他們對信仰喪失,價值觀念顛倒,人性的異變都進行嚴肅深沉的反思。他們通過荒誕不經的情節,利用絕望的幽默筆調,描繪在殘酷命運擺布下的痛苦生活,同時又自我解嘲地來表達無可奈何的絕望情緒。最後揭示了在荒謬的生存環境中,人能夠進行選擇的餘地很小,除了憤世嫉俗,在絕望中嘲笑自己,還能做些什麼呢?
托馬斯·品欽描寫傷兵的疤痕時,用觀賞浮雕藝術的眼光把疤痕比作錦鍛和浮雕,把面頰上的傷口形容為一張額外的嘴巴,我們從這種滑稽的幽默中看到了痛苦和不幸。而“黑色幽默”正是拿這種痛苦和不幸開著殘酷的玩笑。這正是黑包幽默的獨特之處。夏威夷島的故事也是幽默的,但卻表現出了幽默可笑的冷漠滑稽,我們在滑稽的笑聲中感到一種無能為力的絕望情緒。
在西方文學傳統中,悲劇和喜劇是嚴格區分開來的。悲劇主要是描寫痛苦與不幸,激發憐憫與恐懼以促使此類情緒的激化。而喜劇則是恰如其分地表現人的滑稽言行,在戲台子上輕鬆愉快地表現每個人的缺點。從上述的幾個例子來,看“黑色幽默”顯然屬於喜劇的範疇,同時又含有悲劇的意義。它把悲劇的內容用喜劇的形式加以處理,打破了悲劇和喜劇之間的界限,把痛苦和不幸當成了玩笑的對象,嘲笑醜惡、瘋狂、變態、不幸和荒謬。所以說“黑色幽默”是陰沉而痛苦的幽默,是在絕望中發出的笑聲,是一種特殊的幽默。“黑色幽默”派作家正是運用這種特殊的幽默開創了一個新的文學流派。

十大相關電影

1兩桿大煙槍
2低俗小說
3愛情是狗娘
4老無所依
5猜火車
6葬禮上的死亡
7不準掉頭
8老婦殺手
9瘋狂的石頭
10瘋狂的賽車
11飛越瘋人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