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匯文中學

北京匯文中學

北京匯文中學(Peking Academy High School)是一所由北京市東城區教委主管的全日制公立完全中學,是首批北京市重點中學,首批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學校建於1871年,前身是美國基督教會“美以美會”附設的“蒙學館”;1884年更名為“懷裡書院”;1888年更名為“匯文書院”;1905年更名為“北京匯文大學堂”;1912年更名為“匯文大學校”;1927年更名改為“京師私立匯文中學”;1928年改名為“北平私立匯文學校”;1937年被改名為“北平市立第九中學”;1945年改名為“北平私立匯文中學”;1952年改名為“北京市第二十六中學”,1989年恢復“北京匯文中學”。

截至2011年9月,學校校園占地總面積為27171平方米,建築總面積為26801平方米,操場總面積為10883平方米。有初高中6個年級,共56個教學班,教職工總數為160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匯文中學
  • 外文名:Peking Academy High School
  • 簡稱:北京匯文
  • 創辦時間:1871年
  • 類別:公立中學
  • 屬性:北京市重點中學(1956年)
    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2001年)
  • 主管部門:北京市東城區教育委員會
  • 現任領導:郭傑(校長)
  • 校訓:智、仁、勇
  • 校慶日:9月10日
  •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培新街6號
  • 知名校友梁思成啟功肖復興李大同
歷史沿革,辦學條件,辦學規模,硬體設施,師資力量,辦學成果,學生成績,教師成績,學校榮譽,文化傳統,校徽,校訓,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知名校友,

歷史沿革

  • 基督教會學校時期
清同治十年(1871年),基督教美以美會崇文門內設立教堂,並附設一所蒙學館,教授“聖經”、“四書”,學生四名。
老校校園內三一八紀念碑老校校園內三一八紀念碑
清光緒十年(1884年),學校更名為“懷裡書院”,設有博學、備學、成美、蒙學諸館。
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增設大學部,學校更名為“匯文書院”,取“融匯中西文化之精華”之意,擴設了文、理、神、醫、藝術等科目。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美國慈善人士十二人,決定學校在美國立案,特別推舉留華數人,組織本校董事會。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匯文書院被燒。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美國教會在崇文門內船板胡同內擴大校址一頃多地,重新修復校舍。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建安德堂,用做講堂。
老校大門老校大門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學校按部章更名為“北京匯文大學堂”,美國厚德先生捐築樓房一座,用做學生宿舍,取名“厚德齋”。
民國元年(1912年),學校更名為“匯文大學校”。
民國2年(1913年),美國高林先生捐築樓房一座,用做學生宿舍,取名“高林齋”。
民國6年(1918年),“匯文大學校”大學部與通州協和大學和華北協和女子大學合併為“燕京大學”。遷至海淀區今北京大學校址,原校址留下大學預科和中學兩部,定名為“匯文學校”,蔡元培先生親自為匯文學校題寫校名和校訓。
  • 私立匯文中學時期
民國15年(1926年),按教育部規章,學校正式交於華人主辦,留美歸國的民主教育家高鳳山博士出任匯文第十任校長(匯文中學第一任中國校長),學校改組完畢,一切職員均以華人為主體。同年匯文中學地下黨支部誕生,彭雪楓烈士任黨支部負責人。
民國16年(1927年),呈準教育部備案,校名改為“京師私立匯文中學”
民國17年(1928年),學校改名為“北平私立匯文學校”。同年國中學生全體編為童子軍。
民國21年(1932年),建立秘密組織“社會科學聯盟”,建立共青團組織。
民國26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北京淪陷,學校被改名為“北平市立第九中學”。
民國34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改名為“北平私立匯文中學”。
  • 北京市第二十六中學時期
民國35年(1946年),私立匯文中學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改名為“北京市立第二十六中學”。
1954年,校團委和學生會請“中國保爾”吳運鐸同志給全校同學作報告。
1956年,學校被定為北京市十所重點校之一。
1947年匯文校園全景1947年匯文校園全景
1959年,因建設北京火車站,校址遷至崇文區培新街6號。
1970年,學校被確定為首批對外開放視窗校。
1978年,學校被定為北京市重點學校之一。
1980年,學校與日本東京都櫻町高等學校結為姊妹校。
1984年,學校落成革命烈士紀念碑和彭雪楓烈士石雕像。
1985年,學校成立聯合國教科文俱樂部。
  • 北京匯文中學時期
1989年,經北京市政府的批准,校名恢復為“北京匯文中學”。
1992年,在學校會議室召開首次北京匯文中學董事會會議。
1997年,匯文語言文化學校經北京市教委、僑辦和公安局批准正式命名成立,負責北京匯文中學的國外中學生漢語和初高中學歷教學的部分。
1998年,世界教科文組織俱樂部最高級別會議——執行理事會開幕式在學校實驗樓報告廳舉行。同年,學校實行建制改革,取消國中,正式成為了一所北京市重點高中校,在匯文校友會籌辦的民辦公助國中校——“文匯中學”,定名為“北京文匯中學(北京匯文中學分校)”,經市、區教委社辦科批准,學校正式成立“北京匯文中學培訓部”。
1999年,市、區政府批准學校81畝校園擴建總體規劃。同年,學校完成實驗樓生物標本廊和教學樓天象廳的建設。
2001年,學校啟動示範校擴建工程,搬遷學校周邊300餘戶居民和崇文國小校,擴大北京匯文中學校園面積,改建學生公寓,興建體育館場。同年,停辦國中部成為純高中校,北京市教委認定北京匯文中學為首批“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2005年,學校恢復國中部,招收120名初一新生。
學校的體育館場學校的體育館場
2008年,學校開辦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高中班(黃南高中班),首批招收25名學生。
2009年,學校新建通用技術實驗室3個,完成理化生實驗室12個改造項目。
2010年,學校教學樓重建工程和附屬設施加固改造工程開始啟動。同年,東城區政府和朝陽區政府簽署協定,東城區教委將用弘善家園教育配套設施開辦北京匯文中學朝陽學校和匯文實驗國小朝陽學校。
2011年,東城區教委正式宣布成立北京匯文中學校區,北京匯文中學、北京市匯文第一國小成為首批聯盟校。同年,北京匯文中學慶祝建校140周年。
2016年,經東城區教委批准成立北京匯文中學教育集團。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截至2011年9月,學校校園占地總面積為27171平方米,建築總面積為26801平方米,操場總面積為10883平方米,有初高中6個年級,共56個教學班。
校園一角校園一角

硬體設施

截至2011年9月,學校有教學樓、實驗樓、綜合樓、學生宿舍樓,擁有物理、化學、生物、地學、語音、計算機、多媒體、音樂、美術等各種專用教室,建有電視演播廳和科普天文觀測台,有教師閱覽室,學生圖書閱覽室和設備先進的電子閱覽室各一個。

師資力量

截至2011年9月,學校教職工總數為160餘人,其中有特級教師5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者一名)、高級教師50餘名、一級教師50餘名,有30餘名教師先後被評聘為區級學科帶頭人、區級骨幹教師和市級青年骨幹教師。另外,學校每年聘請1-2位外籍教師輔導學生的英語學習。
全國模範教師(不完全統計):張國
北京市特級教師(不完全統計):張國(物理)
北京市學科帶頭人(不完全統計):夏維宏(物理)
北京市骨幹教師(不完全統計):黃春華(物理)、郝秀麗(歷史)、林溟(政治)、向東方(英語)
東城區骨幹教師(不完全統計):彭生才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 高考成績
2017年高考
學校學生一本上線率近100%,650分以上學生32人,其中理科第一名以693分獲北京市第十一名,東城區第二名;理科第二名以688分成績獲東城區第三名;文科第一名以668獲東城區第三名。
2016年高考
學校學生600分以上比例接近80%,一名學生以701分的成績位列北京市個人成績第七名,一名文科學生獲得北京大學60分的自主招生加分。
2015年高考
學校近85%的學生高考600分以上,近40%的學生高考650分以上。文科實驗班平均成績645分,理科實驗班平均分超660分。英語單科科目總成績東城第一名。
2010年高考
學校學生本科上線率100%。以中考成績530分以上錄取的考生30人,其中60%高考成績超過600分;當年中考分不夠學校錄取線的考生,包括體育藝術特長生等,接近兩成高考超過600分。學校文科第一名高考成績為664分。
  • 中考成績
2017年中考
學校學生570分以上8人,占比3%;560分以上39人,占比14%;550分以上97人,占比35%;500分以上230人,占比82%。語文優秀率99%,數學優秀率70%,英語優秀率87%,物理優秀率72%,化學優秀率91%。
  • 素質成績
時間
學生/團體
競賽名稱
獲獎情況
2007年
1名
第七屆“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
一等獎、“明天小小科學家”稱號
2008年
1名
第六屆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評選
市長獎
1名
第八屆“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
一等獎、“明天小小科學家”稱號
2009年
1名
第七屆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評選
市長獎提名獎
2010年
1名
第三十屆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一等獎
2011年
1名
第九屆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評選
市長獎
2012年
北京匯文中學代表隊
北京市東城區陽光體育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
國中甲組團體總分第二名、高中團體總分第一名
1名
第十屆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評選
提名獎
北京匯文中學金帆合唱團
北京市第十五屆學生藝術節金帆團合唱展演
最佳作品獎
2014年
1名
第六屆北京市中小學生網球比賽
第一名
2015年
1名
第七屆北京市中小學生網球比賽
2018年
1名
第十八屆“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
明天小小科學家”稱號
1名
第二屆“燕園杯”中學生歷史寫作大賽
全國特等獎
1名
全國二等獎
9名
省級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和優秀獎
北京匯文中學學生社團
第五屆全國青少年模擬政協活動
最佳提案
(註: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教師成績

時間
教師
賽事名稱
榮譽/獲獎情況
2011年
彭生才
東城區教科研優秀成果評選活動
二等獎
北京市首屆高中教師基本功大賽
一等獎
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建設優秀成果
二等獎
2012年
東城區優秀教師評選活動
優秀教師
2017年
梁亞平
北京市優秀教師評選活動
優秀教師
王冰峰
北京市第三十屆“紫禁杯”優秀班主任評選活動
優秀班主任
2018年
王錚
第二屆北京市中國小教師法治教育基本能力展示活動
國中組冠軍
吳麗媛、趙薇薇、李瑩、盛宏意、周娟、劉玉田
北京市中國小第二屆“京教杯”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培訓與展示活動
一等獎
李子謙
二等獎
(註: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學校榮譽

授予時間
榮譽名稱
授予單位
1970年
北京市對外視窗學校
-
1983年
北京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1987年
霍英東發展體育基金會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
199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運動會民眾體育先進單位
-
1996年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先進俱樂部
-
1997年
北京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崇文區人民政府
2006年
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
第二十九屆奧運會組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家教育部
2010年
北京市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先進單位
北京市體育局
2011年
北京市青少年涉台教育基地
東城區教育委員會
2012年
全國無煙示範學校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北京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2017年
北京奧林匹克教育學校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基地
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教育部
(註: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文化傳統

校徽

北京匯文中學校徽北京匯文中學校徽
校徽由篆體“匯文”、火漆封印造型、匯文中學英文名稱、建校年份、圓環五共類元素構成。
篆體“匯文"是學校自1927年沿用至今的視覺元素。篆體“匯文"的邊緣形似一個平置的S,形如太極圖,象徵匯文中學“融匯天下文化之精華"。
校徽的背景取材自火漆封印。意寓匯文中學“融匯天下文化之精華"的形象特徵;同時,火漆封印還象徵著誠信與品質。
“PEKING ACADEMY'’是匯文中學的英文名稱。
“1871"是匯文中學的建校年份,簡潔的表達匯文中學悠久的歷史。

校訓

智、仁、勇
蔡元培題詞蔡元培題詞
1929年,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以《中庸》原句“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題釋之,並以此書贈予學校。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校長
郭傑
(註: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歷任領導

姓名
任職時間
職務
基督教學校時期
賈腓力(美國人)
1871年-1884年
校長
白雅各(美國人)
1884年-1888年
李安德(美國人)
1888年-1893年
劉海瀾(美國人)
1893年-1921年
達卓志(美國人)
1921年-1922年
李天祿
1922年-1923年
曾學禮(美國人)
1923年-1924年
劉芳
1924年-1925年
曾學理(美國人)
1925年-1926年
私立匯文中學時期
高鳳山
1926年-1941年
校長
李鹿生
1941年-1942年
李榮芳
1942年-1943年
蒯超
1943年-1945年
李榮芳
1945年-1946年
北京市第二十六中學時期
高鳳山
1946年-1952年
校長
張鏡
1952年-1958年
林惠茹
1958年-1961年
張瑞苾
1961年-1962年
高萬春
1962年-1966年
蔡公期
1974年-1978年
革委會主任
陶希廉
1978年-1980年
革委會主任
靳邦傑
1980年-1983年
校長
北京匯文中學時期
王力今
1983年-1997年
校長
李仲秋
1997年-2009年
陳維嘉
2009年-2018年

知名校友

社會領域
姓名
社會地位/學術成就
學術
中國舊石器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第四紀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建築歷史學家、建築教育家、建築師、梁啓超之子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原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光學家、中國近代光學工程的重要學術奠基人、戰略科學家、教育家
最高科學技術獎者、神經外科專家、工程院士
土木工程學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美國預應力學會創始人之一
中國現代電子學家、教育家
流體力學家
臨床腫瘤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現代數學家
公路及橋樑專家、公路科學研究工作的開拓者
文藝
中國當代書畫家、教育家
兒童教育家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畫家
作家
翻譯家
作家
相聲演員、侯寶林弟子
中國曲藝、相聲演員
李大同
前《中國青年報》冰點主編
演員
軍事
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原海軍參謀長、張學良之弟
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高級將領
原林業部副部長、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
新四軍戰士、中國開國少將
體育
中國足球運動員、教練員
中國足球教練
前田徑運動員
足球教練
前中國足球運動員
戚震
前田徑運動員
體壇周報》副總編輯、籃球評論員
政經
原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書記處書記
原中國對外友好協會會長、開國元帥陳毅之子
汪文濤
原國務院參事
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
原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常務副主席、中央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其他
唐耀昆
“三·一八慘案”烈士
謝戡
“三·一八慘案”烈士
民主人士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