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楓(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高級將領)

彭雪楓(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高級將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彭雪楓(1907年9月9日-1944年9月11日),生於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中國工農紅軍新四軍傑出指揮員、軍事家,參加過第三、四、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里長征,組織過土成嶺戰役,兩次率軍攻占婁山關,直取遵義城,橫渡金沙江,飛越大渡河,進軍天全城,通過大草原,是抗日戰爭新四軍犧牲的最高將領之一。他投身革命20年,被毛澤東朱德譽為“共產黨人的好榜樣”。為了紀念彭雪楓,在河南省鎮平縣夏邑縣,安徽省宿州市蒙城縣等地均建了彭雪楓紀念館,或以雪楓命名的公園或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雪楓
  • 別名:彭修道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南南陽鎮平縣
  • 出生日期:1907年9月9日
  • 逝世日期:1944年9月11日
  • 職業:指揮員、軍事家
  • 畢業院校:育德中學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領導開闢豫皖蘇邊區抗日根據地
  • 代表作品:《游擊戰術》、《戰略戰術講授提綱》
  • 對其評價:中華民族英雄,共產黨人好榜樣
  • 地位中國革命史上的36位軍事家之一
人物生平,求學經歷,革命之路,抗日戰場,新四軍第四師,為國捐軀,成就貢獻,軍事,教育,文學,軼事典故,愛護牛犢,創拂曉報,辦學治校,人物評價,後世紀念,追悼大會,紀念建築,悼念活動,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求學經歷

1907年9月9日(農曆八月初二日),出生於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七里莊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乳名隆興,學名修道。
1912年初隨教私塾的祖父彭如瀾讀書識字。後在伯父彭延慶辦的私塾為富家子弟作伴讀。
1921年秋,投奔在天津教書的伯父彭延慶,並考入南開中學
1924年春夏之交,學校遷址於北京南郊團河,學校易名為“育德中學”。秋,彭禹廷中斷資助。得校長余心清照顧,讓其在該校國小部教國文,每周七小時,月酬十元,才得以繼續上學。

革命之路

1925年在愛國進步教師的影響下,閱讀《新青年》、《共產黨宣言》、《獨秀文存》等進步書刊。“五卅慘案”發生後,組織同學同校方進行鬥爭,取得勝利,建立了育德中學學生自治會,被選為會長。6月下旬,經唐縱介紹,在育德中學參加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9年6月,被派到煙臺劉珍年部二十一師做兵運工作。10月,在《國聞周報》副刊發表《煙臺紀行》。12月,奉派往福山做農運工作。
1932年春夏之交,指揮二師參加宜(黃)樂(安)戰役,殲敵五十二師高樹勛殘部。8月,粉碎了二師師長郭炳生的叛變陰謀。榮獲“紅星獎章”。
1933年5月,調任紅三軍團四師政委,率部東征,連戰皆捷,進逼福州。11月,在滸灣八角亭戰鬥中身負重傷。
彭雪楓
1935年2月,部隊在扎西地區縮編,五師編為十三團,任團長。19日,紅軍回師遵義,在二郎灘二渡赤水河。十三團為先頭部隊,架設浮橋強渡,將敵擊潰,保證了大軍安全渡江。同月25日拂曉,十三團攻占桐梓城。當天,接受奪取婁山關任務。率領十三團先於主力兩日,向婁山關急進。經激戰,於是日午後五時攻占婁山關的制高點——點金山。晚八時攻占婁山關。

抗日戰場

1938年9月,周恩來葉劍英指示河南省委將工作重心轉向豫東,創造豫皖蘇邊新局面。廿七日,竹溝抗日武裝隆重舉行進軍誓師大會。同月29日,《拂曉報》創刊。雪楓同志寫《拂曉報——我們的良友》發刊詞並為刊頭題字。
1939年11月11日,河南竹溝“確山慘案”發生後,撰寫《關於竹溝事變》一文;同月,奉新四軍軍部命令,游擊支隊改番號為新四軍六支隊。任司令員兼政委。豫皖蘇邊區黨政軍委員會成立,任主任。28日,為《拂曉報》撰寫題為《本報被禁的聲明》的社論。
彭雪楓
1940年8月,八路軍三三四旅新二旅與六支隊合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彭雪楓任司令員。12月9日,在《拂曉報》發表《怎樣和敵人鬥爭與怎樣建立敵後根據地》一書的序言;同月12日,因豫皖蘇邊區保全司令耿蘊齋、六旅十七團團長劉子仁、十八團團長吳信榮率部叛變投敵,發表《為緊急動員告淮上紳耆書》。

新四軍第四師

1941年1月6日,“皖南事變”發生;同月17日,發表《誓為皖南事變殉難烈士復仇》一文;同月24日,發表《縱談皖南事變——答記者問》的談話;同月28日,八路軍四縱隊奉命改編為新四軍第四師,任師長兼政委。2月10日,湯恩伯率十萬反共頑軍大舉進犯豫皖蘇邊區,彭雪楓指揮四師進行長達三個月的反頑鬥爭;同月11日,致函頑軍頭目李仙洲,敦促其懸崖勒馬;同月18日,致函阜陽縣警備司令廖運澤,呼籲團結抗戰,揭露何應欽利敵誤國的罪行。
1941年4月2日,發表《為征公糧告淮上父老紳耆書》;同月19日,頑軍一二四師四二五團團長陳銳霆率部舉行戰場起義;同月22日,四師三十二團在大小營集反頑戰鬥中失利;同月24日,發表《告南陽同胞書》。號召頑軍中的南陽同胞擁護抗日的新四軍,反對湯恩伯打內戰的陰謀;同月25日,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五月五日,奉命率四師主力撤離路西進入皖東北根據地。
1943年3月17日夜,率部參加山子頭自衛反擊戰,是役大獲全勝,活捉蘇魯戰區副司令長官、江蘇省主席韓德勤,擊斃頑軍頭目王光夏及獨立第六旅旅長李仲寰;同月29日,陳毅、張茜、范長江到半城;同月30日,為爭取韓德勤共同抗日,與陳毅對韓德勤進行了有理、有利、有節的面對面的鬥爭,根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處理了韓德勤事件,將韓禮送出境。

為國捐軀

1944年1月1日,發表《一年來的軍事工作》一文;1月19日,在朝鮮獨立同盟第二次盟員大會暨朝鮮義勇軍華中支部成立大會上作《中韓兩民族攜手並肩作戰》的演說;同月29日,對四師直屬部隊作《我們是政府的衛隊和老百姓的護兵》的報告。
1944年8月15日,率四師主力五個團在泗洪縣半城鎮大王莊舉行西征誓師大會,冒暑西征;同月23日,指揮部隊首戰肖縣西南的小朱莊,擊斃頑軍縱隊司令王傳授及其官兵三百餘人,俘敵一千三百人,並爭取了吳信榮部起義,首戰告捷。
1944年9月上旬,率部繼續西進,滌盪各地頑軍,基本上收復了豫蘇區八個縣的地區;同月10日,圍殲夏邑縣八里莊頑軍李光明支隊,戰鬥進行得十分順利,至11日,全殲頑軍一個支隊,俘支隊司令李光明等千餘人。是役,彭雪楓同志親臨前線指揮,不幸中流彈犧牲,時年三十七歲。

成就貢獻

軍事

1938年與活動於睢縣杞縣太康一帶的張震蕭望東部配合,多次打退日軍的“圍剿”。隨著抗日隊伍的壯大,1939年,彭雪楓率部繼續向東挺進,建立了以永城為中心的抗日民主政權。
1938年至1944年,彭雪楓率領新四軍第6支隊進行了大小戰鬥3760次,累計殲敵4萬8千餘人,在運東北地區,組建了騎兵團,並在洪澤湖地區取得了著名的淮北反“掃蕩”作戰(又稱33天反“掃蕩”鬥爭)的勝利;取得了敵我傷亡比例5:1的輝煌勝利。
鎮平彭雪楓紀念館鎮平彭雪楓紀念館

教育

1938年11月26日,在河南杞縣傅集成立新四軍游擊支隊隨營學校,彭雪楓親自兼任校長,該校為南京陸軍指揮學院的前身。

文學

1938年9月29日彭雪楓創立《拂曉報》,並在該報發表以革命為主題和戰術指導的文章60餘篇,為革命鬥爭提供了精神力量。

軼事典故

愛護牛犢

1940年夏天,彭雪楓率領八路軍第四縱隊轉戰於豫皖蘇邊區時,當時住在王心乙大爺的家中。有一天下了大雨,彭雪楓忽然想到王大爺家的小牛犢還拴在樹上,於是連雨帽也未戴就向外跑,他冒著大雨將王大爺家的小牛犢牽了回來,王大爺家沒有牲口棚,彭雪楓就把小牛拉到了堂屋裡,把小牛拴在了自己睡的小床的床腿上。彭雪楓淋得渾身都是雨水,但是他卻沒有管自己,而是從床上撿起了件舊衣服,先給牛犢子擦了起來。一直把小牛身上的雨水全部擦乾為止。王大爺看到八路軍第四縱隊司令員這樣悉心照料自己牲口勞動力的情景,感動得不知說什麼好。

創拂曉報

1938年9月,新四軍一無餉源,二無後勤供應,生活艱難,物質條件甚差。彭雪楓發動民眾獻計獻策,弄到兩枝鐵筆、兩塊鋼板、兩筒油墨、一把油刷、一塊木板和半筒“高樂牌”蠟紙,就靠這些設備辦起了報紙。彭雪楓親自為《拂曉報》報頭題字,為創刊號撰寫發刊詞《拂曉報——我的良師》。他在發刊詞中說:“拂曉代表著朝氣、希望、革命、勇進、邁進有為、勝利就要到來的意思。軍人們要在拂曉出發,要進攻敵人了。志士們在拂曉要奮起,要聞雞起舞。拂曉催我們鬥爭,拂曉引來了光明。”

辦學治校

1937年,新四軍游擊支隊司令員彭雪楓將軍審時度勢,決心創辦一所隨營學校。一天,他把段佩明和鐘致遠叫到司令部駐地說:“在臨汾時,我們辦學兵隊,到竹溝辦的是教導隊,現在我們要辦隨營學校,抗戰需要人才啊!”經過緊張的籌備,新四軍游擊支隊隨營學校於1938年11月26日在河南杞縣傅集成立。彭雪楓親自兼任校長。
在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的夾攻下,隨營學校堅持邊打仗邊辦學,邊生產邊辦學,仗打到哪裡,學校就辦到哪裡,樹蔭下、打穀場、空閒農舍、祠堂寺廟,都成為學員學習的課堂,被人們形象地稱為“馬背學校”。隨營學校在短暫的辦學實踐中,積極為抗戰前線培養人才,積蓄革命力量,為新四軍建設和抗日戰爭的勝利提供了寶貴的人才支持。

人物評價

在彭雪楓的追悼會上,中共中央領導人毛澤東朱德對他的一生作出了高度評價:“中華民族英雄,共產黨人好榜樣。”
陳毅同志曾稱讚他:“吾黨匡天下,得君亦俊才。”
1997年江澤民在出版《彭雪楓軍事文集》的時候,稱讚道“文武兼備,一代英才;功垂祖國,澤被長淮”。

後世紀念

追悼大會

194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中共淮北區黨委在洪澤湖邊大王莊(現江蘇省泗洪縣),分別為彭雪楓將軍隆重舉行追悼大會。中共中央的輓詞是:“為民族為民眾二十年奮鬥出生入死功垂祖國,打日本打漢奸千百萬同胞自由平等澤被長淮”。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的共同輓詞是:“二十年艱難事業,即將徹底完成,忍看功績輝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貞,是共產黨人好榜樣;千萬里山河破碎,正待從頭收拾,孰料血花飛濺,為國犧牲,滿腔悲憤,為中華民族悼英雄。”

紀念建築

雪楓紀念館
彭雪楓將軍紀念館彭雪楓將軍紀念館
彭雪楓紀念館坐落於河南省鎮平縣城北隅,毗鄰公路,占地面積9200餘平方米。迎面是彭雪楓的高大銅像,聳立於晶瑩剔透的花崗石基座上,使這位德才兼備、智勇雙全的優秀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聰穎剛毅的光輝形象栩栩如生地得以展現。石基上鐫刻的“彭雪楓”題字,選用本人墨跡,下筆有神,灑脫蒼道,別有韻味。銅像兩側的兩塊石碑,一碑介紹彭雪楓的生平事跡,一碑記敘建造紀念館的經過。院內空曠處則用花木草卉點綴。主體建築展覽館,位於後部的中央,兩層,乳白,別具一格。總面積2350平方米,將600餘幅有關彭雪楓烈士戎馬一生的珍貴照片,分作八個部分集中展覽,再現了烈士光輝燦爛的一生。
雪楓墓園
在江蘇省泗洪縣城南約20多公里的半城鎮,有一座古樸典雅、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由於陵內安葬著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淮北軍區司令員彭雪楓將軍的遺體,故名《雪楓墓園》。
永城紀念
1939年彭雪楓率軍進駐永城書案店創建豫皖蘇邊區根據地並創建了抗大四分校,彭雪楓兼任校長,彭雪楓犧牲後,抗大四分校被命名為雪楓軍政大學,永城縣(今永城市)更名為雪楓縣。在現在的永城有很多以“雪楓”命名的地方,比如雪楓中學、雪楓路、雪楓河、雪楓社區、雪楓街道等。

悼念活動

2014年9月13日,彭雪楓同志殉國70周年紀念大會在將軍故鄉南陽市鎮平縣舉行。
1946年夏《拂曉報》出至1000期後,根據中共中央決定,改名為《雪楓報》,以紀念1944年9月在河南作戰犧牲的彭雪楓同志。

影視形象

電影《彭雪楓縱橫江淮》,劉之冰飾演彭雪楓。
電視劇《彭雪楓》,孫洪濤飾演彭雪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