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敬修

孫敬修

孫敬修(1901~1990),北京人,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講故事專家。1921年畢業於京兆師範學校。曾任北京匯文第一國小教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北京市少年宮輔導員。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獲“全國熱愛兒童榮譽獎”。孫敬修長期悉心鑽研兒童心理及兒童語言,在學校、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給兒童少年講了幾十年故事,被孩子們稱作“故事爺爺”。著有《怎樣給孩子講故事》、《故事爺爺講的故事》,出版有《孫敬修演講故事大全》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敬修
  • 別名:故事爺爺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01年(清光緒27年)
  • 逝世日期:1990年3月5日
  • 職業:教育家,講故事專家
  • 畢業院校:京兆師範學校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1987年全國熱愛兒童榮譽獎
  • 代表作品:《怎樣給孩子講故事》,《孫敬修演講故事大全》等
基本資料,主要著作,職業生涯,人生經歷,童心依舊,

基本資料

姓名:孫敬修
孫敬修孫敬修
性別:男
出生:1901年
去世:1990年
籍貫:北京市
孫敬修這位著名的兒童教育家,終生把給孩子們講故事作為自己的事業,看成是一門藝術,一門科學。他講的故事生動有趣,聲情並茂,影響了幾代青少年。

主要著作

《怎樣給孩子講故事》、《故事爺爺講的故事》,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有《孫敬修演講故事大全》等。

職業生涯

一個世紀以前,孫敬修出生在北京一個貧苦家庭。從20多歲起,他便以一個普通國小教師的身份,開始探索兒童教育事業。他那通俗淺顯、自然親切、形象生動、愛憎分明的語言,以鮮明的民族化、大眾化色彩,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兒童。他那親切、和藹、感人的聲音,伴著孩子們的成長,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可尊敬的良師益友。經他用聲音塑造的那一個栩栩如生的故事人物形象,永久的駐在孩子們的心間,使他們懂得了什麼是真善美和醜與惡。在千千萬萬的孩子們心目中,孫敬修是永遠不老的“故事爺爺”。
孫敬修一生講了上萬個故事。除自己創作之外,他還廣泛借鑑古今中外民間故事的優秀素材,按照兒童好奇的心理特點.縮寫了大量趣味橫生的故事,孩子們從這些故事中得到樂趣.也明白了如何做一個高尚正直的人。由孫敬修播講的系列兒童故事《西遊記》,曾深受幾代孩子們的喜愛,也是在孫敬修播講的兒童系列故事中,最有代表性的系列故事之一,具有永久的欣賞價值和珍藏價值。他終生把給孩子們講故事作為自己的事業,看成是一門藝術,一門科學。他講的故事生動有趣,聲情並茂,影響了幾代青少年。

人生經歷

1931年秋天。在北平市匯文第一國小的操場上,燒起了一堆熊熊的大火。這把火是學校的教導主任孫敬修點起來的。為了抵制日貨,各班同學,把日本生產的玩具和學習用品上交到學校,三十分鐘後,日貨被大火燒光了。
儘管,後來的那場日本侵華戰爭此時還沒有真正開始,但是瀋陽的“九.一八”事變,使戰爭的陰影越來越重地籠罩著北平。孫敬修此時是匯文一小的音樂老師,他寫了幾首“抵制日貨,消滅日寇”的歌,教給學生們唱。其中有一首叫做《滅蠅歌》,他用蒼蠅暗喻日寇,滅蠅實際上就是消滅日寇的意思。
孫敬修
現在的匯文一小的改名叫做“丁香國小”,1956年它成為一所公立的寄宿制國小。
匯文一小的原來的全稱叫做“北平特別市私立第一國小”,它是一所美國教會1840年在北京開辦的私立國小。
從匯文一小1930年的一本校刊上可以看到,當年初級部的教導主任正是時年30歲的孫敬修。
1932年的一天,孫敬修老師接到了一個北平市教育局發來的通知,通知說北平廣播電台邀請匯文一小的同學到電台去參加演唱。演播那天,孫敬修親自帶著學生,去了電台。
那天中午,孫敬修講的那個故事已經通過廣播,在偌大的北平市上空傳播開來,此時的他完全無法想像,已經有多少人聽到了他的聲音。更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今天成了他這一生中一個重要的起點。
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收聽廣播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了。然而,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聽廣播,還是一個新名詞,美國人在二十年代末才開始有了廣播電台,1931年他就傳到了中國,但當時收音機只是少部分人生活中的奢侈品。
孫敬修的妻子叫陳淑田,19歲那一年她嫁給孫敬修,對這個能為人師表的丈夫,她是十分滿意的,那時他們已有4個孩子,每天丈夫奔走於電台和學校之間,她便在家裡照顧孩子和老人。但是,丈夫夜以繼日的兼職工作,還是不能維持家用。
在幾個孩子裡,孫敬修最喜歡二女兒愛來,因為這個留著齊耳短髮,長著笑眯眯大眼睛的小女孩有點男孩子的性格。
孫敬修孫敬修
一天下午,愛來生病了,一點精神也沒有,剛剛下班的孫敬修抱起女兒叫了一輛人力車直奔醫院。懷裡的孩子昏昏沉沉的,爸爸緊緊地摟著女兒,可是,車還沒有跑到醫院,女兒就在爸爸的懷裡斷了氣兒。孩子和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爸爸,我的書包在學校里沒拿回來,書包里還有一塊白薯呢!”
1949年以前,中國的兒童節定在每年4月4日。1925年8月,國際兒童幸福促進會倡議各國都確定一個兒童節日。這個倡議得到了不少國家的贊同和回響,中國的兒童節是在1931年3月7日的中華慈幼學會呼籲下,選定4月4日為兒童節。兒童節定在4月4號的原因是因為春季氣候溫和,又與植樹節相近,寓含著樹木樹人的意思……

童心依舊

西班牙一位記者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他是世界上受到崇拜人數最多的人。”
孫敬修
現在三四十歲以上的人都不會忘記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小喇叭”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我們會常常聽到孫敬修爺爺繪聲繪色講訴的各種故事,也跟著他學會了好多的童謠和兒歌,這些故事和歌謠使我們明白了什麼是真、善、美。這位著名的兒童教育家,用講故事的形式,獨創了兒童啟蒙教育的方法。現在,他的名字已經不再被人們經常提起。但他講的故事已經存入了今天的成年人遙遠的童年記憶中。
1931年,瀋陽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到處都籠罩在戰爭的陰影里。日本軍隊占領了中國東北三省的訊息很快就傳到了當時北平市的一所國小校里。那年秋天的一個上午,北平市匯文一小的全校師生在大操場上集合。學生們把平時當成寶貝的日本玩具和學習用品狠狠地扔進操場中央的大火堆里。30分鐘後,日貨全部被火燒光。這個十分鄭重的儀式是由學校的教導主任孫敬修發起的。不久,孫敬修又給學生們編了幾首抗日歌曲。其中有一首是把日寇比作蒼蠅的《滅蠅歌》。
這是一本匯文一小1930年的校刊。當年30歲的孫敬修是匯文一小的第一任初級部主任。上任之初,這位教導主任總共只管一個老師和不足60個學生。那時候,孫敬修往往是剛上完這個班的圖畫課,又匆匆走進另一個教室彈起風琴教學生們唱歌。在老教師的眼裡,這個年輕人和學生們在一起多少像個“人來瘋”。但他們又不得不佩服:孫敬修上課,學生們就是沒有一個搗亂的。特別是到禮拜六的晚上,學生們更是著了魔似地往學校大禮堂跑,家也不回了,就等著孫老師來。
這是北京的亞斯里基督教堂。1910年,9歲的孫敬修在這裡接受洗禮。父親孫長清到非洲挖了三年的金汞,回國後不久就病逝了。從記事起,孫敬修就一直和母親生活在一起。母親宿玉恆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為了供養孩子,她做過教堂的布道員和三等護士。這個要強的女人,從來沒在兒子面前流露過半點兒生活的艱辛。工作之餘,她還常常給兒子講些有趣的小故事。
十五歲那年,孫敬修考入了北平盧溝橋附近的京兆師範。這是一所官辦的學校,管吃管住還不用交學費。孫敬修在這裡學習國文、算術、英文、心理學和管理法。其中有一門課程叫修身,就是教人如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1921年,20歲的孫敬修從京兆師範畢業,成了一名國小教員。一年後,他開始在美國的教會開辦的匯文私立第一國小任教,一乾就是35年。
孫敬修孫敬修
1932年的一天,匯文一小接到了一個北平市教育局發來的通知,通知上說,北平廣播電台邀請匯文一小的同學們到電台去做節目。那天,孫敬修親自帶著學生去了電台。這天中午,這個《狼來了》的故事通過廣播在北平市上空傳播開了,此時的孫敬修完全無法想像,已經有多少人聽到了他的聲音,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那天,成了他一生中一個全新的起點。
對於今天的人來說,收聽廣播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了,然而在上個世紀30年代的中國,聽廣播還是個新名詞。美國人在20年代末才有了廣播電台,1931年它就傳到了中國。當時,北平市除了北平廣播電台,還有好幾家私營電台。白天教書,下了課跑電台,晚上還常常餓著肚子給闊人家的孩子做家教,這,就是孫敬修每天的生活。孫敬修曾前前後後出過3本唱歌集,但狡猾的出版商卻沒有付過他一分錢的稿酬。這是他當年發表在報紙上的連環簡筆畫《鐵絲姑娘》。內戰時期的北平對各國小教師實行裁員減薪,孫敬修的薪水只剩下原來的一半兒了。此時,他的第五個孩子剛剛出生,家庭的負擔越來越重了。
這張收音機寫生是孫敬修親筆畫的。畫上的這台收音機曾是他家最珍貴的寶貝,當時,他花掉了幾乎所有的積蓄買下了這台收音機,就是為了能讓他的妻子和孩子也聽聽他每天在電台講的故事。
孫敬修孫敬修
孫敬修的妻子叫陳淑田,19歲那年,她嫁給了孫敬修,對這個清瘦、溫和,當國小教員的丈夫她是很滿意的。每天,丈夫奔走在電台和學校之間,她就在家裡照顧孩子和老人。在幾個孩子裡,孫敬修最喜歡二女兒——愛來。9歲的時候,愛來不幸因生病夭折了。這個重大的打擊讓孫敬修從此對上帝失去了信心。
小聽眾寄來照片,孫敬修把它們剪貼在一起裝訂成冊,並在照片旁邊註上文字,他說,這是孫敬修的小朋友,他們都是將來的偉人。
45年抗戰勝利後孫敬修仍在北平廣播電台廣播,同時還參與出版兒童期刊(32開本);這個時期孫敬修為小朋友播講的故事和教唱的兒歌不少都充滿了對當時社會時弊的不滿和對少年兒童的憐愛,如重新填詞的歌曲“好大的西北風”......。
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通過了《統一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我國的兒童節也正式改為“六一國際兒童節”。
1956年6月1日,北京市少年宮舉行了隆重的成立大會。這年秋天,孫敬修接到了北京市教育局的調令,開始在少年宮專職講故事。這裡是北京崇文門幸福大街幸福樓,也是孫敬修解放後居住時間最長的家。但他卻在這裡度過了一生中最不幸福的十年。
孫敬修和孩子們在一起孫敬修和孩子們在一起
採訪張勝利:“他說我走到樓下,碰到幾個孩子想摸摸頭,他們都跑開了,我講了一輩子故事,怎么就成了反革命了?”
採訪曹燦:“他說,曹燦啊,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在話筒前講著,講著…….”
1966年8月24日,孫敬修在自家樓下寫了張大字報,題目是“更名啟事”,他改掉了自己用了65年的名字。
他在當天的日記中鄭重地寫道:“經電台同志們同意,我改名為“孫滅修”,已在派出所登記。”那段封閉而冷漠的歲月幾乎使孫敬修絕望。只有老伴兒始終是他的精神支柱。1977年冬天,他的精神支柱也垮了——與他相伴了55年的妻子陳淑田也病逝了……
孫敬修常說,我是個小蠟頭兒,它燒了八十多年了,已經沒有多大亮了,但是我要用這點兒光去照亮兒童們的心。
1990年3月5日,89歲的孫敬修與世長辭。在北京香山腳下的萬安公墓,他有了一個新家。在這個家裡,陪伴他的除了老伴兒,還有一條孩子們送給他的紅領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