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92年

公元692年

公元692年,武則天在位做皇帝時,為武周長壽元年。中國尚處在封建社會階段,封建繁榮盛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692年
  •  年代:武周長壽元年
  • 歷史事件:武后天授二年新羅仿照唐制
  • 國外事件:禁止聖母
歷史事件,國內事件,國外事件,名人逝世,文化記事,其它記事,始置試官,狄仁傑等被誣下獄,泉獻誠冤死,改元如意,禁殺生,吐蕃党項羌內附,查告密虛實,武承嗣罷相,制獄稍衰,改元長壽,置北都,追封周公孔子,來子珣死,四置安西四鎮,

歷史事件

國內事件

唐朝在公元692年武周長壽元年,由唐武威軍總管王孝傑與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節聯兵攻破吐蕃,安西四鎮的爭奪戰終於暫時告了一個段落。
基里瓜的建築石碑上的浮雕和象形文字記錄著瑪雅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歷史,還刻著日期和數據,是研究瑪稚文化的珍貴資料,其中最古老的石碑修建於公元692年。
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析桐廬縣西北七鄉另設為分水縣,將桐廬縣置嚴州府管轄,同時將府治設於桐廬縣城(州縣同城),後又將分水縣撤除; 公元692年(唐如意元年)重新恢復分水縣,並更名為武盛。
武后天授二年(公元692年)新羅仿照唐制,設立醫學博士2認,用《素問》、《針經》、《難經》、《明堂圖》、《脈經》、《甲乙經》、《本草經》等書教授學生。其中有針灸專著,培養的學生當可針灸、藥物兼施。
相思運河築於唐長壽元年,也就是公元692年。源頭從臨桂縣會仙鄉東北4公里處的獅子岩西面流出,轉向東南流入官塘,相思埭運河工程即從塘南面築一座分水閘,將水一分為二引入東西渠內,
登州,唐如意元年(公元692年)置,治所在牟平縣(今山東牟平縣)。
引見舉人,全部受官,從試鳳閣舍人至試校書郎不等,來俊臣羅織罪名,誣告宰相狄仁傑、御史中丞魏元忠等謀反,下諸人獄。樂思晦(前宰相,上軍被殺)子不滿十歲,上變告其冤。諸人得免死貶官。來俊臣向左衛大將軍泉獻誠求金不得,誣以謀反,下獄縊殺。獻誠,高句麗泉蓋蘇文孫。大臣朱敬則周矩等言酷吏之害,太后有所採納,制獄漸衰。禁天下屠宰及捕魚蝦。王孝傑破吐蕃軍,重占安西四鎮。是年,河溢,壞河陽城。

國外事件

公元692年教會會議中授與基督人像化的合法性,但公元730年羅馬皇帝里奧三世(Leo III)頒布禁令,禁止聖母、聖子、聖徒天使以人物形象出現,自此揭開了兩派人馬長達二百年間的血腥鬥爭,
PALENQUE遺址,它建於公元 692 年,高 25 米,頂部的神殿有五道門,旁邊有雕刻,神宙下是巴卡爾國王 (Pacal) 的陵墓。

名人逝世

孫思邈,出生於北周時代,生於581年,於682年,是個百歲老人。孫思邈生於北周大統三年(公元581年),卒於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享年一百零一歲有的考證活了一百四十一歲。葬於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孫塬鎮孫塬村。

文化記事

始撰《時政記》
長壽二年(六九二)正月十七日,文昌左丞、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姚濤奏請宰相撰《時政記》。濤以帝王謨訓,不可暫無紀述,然永徽(六五零至六五五)以後左、右史雖對仗承旨,但仗下謀議,皆不預聞,無從記之。請自今以後,仗下所言軍國政要,宰相一人專知撰錄,號為《時政記》,每月封送史館。表上,從之。宰相撰《時政記》自此始。

其它記事

始置試官

則天欲以祿位收天下人心,始置試官(試用之官)。天授三年(六九二)一月一日,則天引見存撫使所舉之人,不問賢與不肖,悉加錄用,高者試鳳閣舍人、給事中,次試員外郎、侍御史、補闕、拾遺、校書郎等官,試官既多且濫。時人譏為;“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欋(四齒耙)推侍御史,碗脫校書郎”。然則天政由已出,明察善斷,挾刑賞之柄駕御天下,凡不稱職者,尋即罷黜,或加刑戮,因此當時英賢競為之用。

狄仁傑等被誣下獄

天授三年(六九二),來俊臣誣同平章事任知古、狄仁傑、裴行本、司禮卿崔宣禮、前文昌左丞盧獻、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謀反,系獄。仁傑曰:“大周革命,萬物惟新,唐室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先有敕,一問即承反者得減死,因此,仁傑等處之稍寬。仁傑撕衾帛書冤狀,藏於綿衣中,令家人持告,則天覽之,令通事舍人周琳往視,琳不敢得罪俊臣,回奏俊臣所作仁傑等謝死表。鸞台侍郎同平章事樂思晦去年被殺,子不滿十歲,上變得召見,言俊臣欺上壓下,以酷刑令清白者自誣承反,則天稍寤,召仁傑問,知俊臣詐。一月四日,仁傑等減死,貶知古江夏令,仁傑彭澤令,宣禮夷陵令,元忠涪陵令,獻西鄉令,流行本、嗣真於嶺南。俊臣、武承嗣仍請誅之,未允。

泉獻誠冤死

天授三年(六九二),來俊臣向泉獻誠索求錢財不得,誣獻誠謀反,一月九日,下獄縊死。泉獻誠高句麗人,高句麗大莫離支(相當唐兵部尚書兼中書令)泉男生之子。乾封元年(六六六),高句麗內亂,獻誠奉父命來唐求援,拜右武衛將軍。高句麗平,居唐,官至右衛大將軍。天授中(六九零至六九二)兼羽林衛。時則天命南北衙擇善射者五人比賽射箭,獻誠第一,上言:所擇善身者皆非漢官,恐四夷輕漢人無善射者,請停此射。則天從之。及死,知其冤,贈右羽林衛大將軍,以禮改葬。

改元如意

天授三年(六九二)四月一日,日有食之,赦天下,改元如意。

禁殺生

則天崇尚佛教,以佛教有戒殺生,如意元年(六九二)五月一日,禁天下屠殺及捕魚蝦。時江淮天旱饑荒,民因不得打魚撈蝦,餓死者甚多。

吐蕃党項羌內附

如意元年(六九二)二月,吐蕃、党項部落萬餘人內附,分置十州。五月,吐蕃酋長曷蘇帥部落請內附,唐以右玉鈐衛將軍張玄遇為安撫使,率精卒二萬迎之。六月,軍至大渡水西,曷蘇事泄,為國人所擒。又有大首領昝捶率羌蠻部落八千餘人內附,玄遇以其部落置萊川州,以昝捶為刺史,於大度西山勒石紀功而還。

查告密虛實

則天臨朝稱帝,告密者不可勝計,則天漸厭之。如意元年(六九二),命監察御史嚴善思按問。善思公直敢言,查告密不實虛伏罪者八百五十餘人。來俊臣等羅織之黨深恨之,誣陷善思,流放瓘州(今越南榮市)。

武承嗣罷相

如意元年(六九二)五月,夏官尚書李昭德密言於太后曰:“武承嗣權太重,既為親王,又為宰相,恐不利帝位,子猶弒父,況侄於姑焉。”則天悟,八月十六日,以承嗣文昌左相、同鳳閣鸞台三品為特進,罷知政事。承嗣自伯與父元慶、元爽為則天貶殺,被則天立為則天父士擭之後,拜尚輦奉御、襲周國公,遷秘監書,禮部尚書,不久以太常卿同中書門下三品。垂拱初(六八五),以春官尚書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又改納言,任文昌右相,封魏王。則天臨朝,中宗幽逐,承嗣謂武氏當有天下,意則天傳國於己,乃勸則天改唐為周,盡誅李唐宗室諸王及大臣不附己者,又令張嘉福等請立已為皇太子,遭大臣岑長倩等反對,誣殺之,至此罷相,怏怏不樂,聖曆元年(六九八),怨恨而死。

制獄稍衰

則天臨朝,歷經徐敬業、越王貞等數次以匡復唐業為名的反武起兵,雖皆鎮壓之,猶恐天下不服。繼而革唐為周,稱帝天下,更疑天下之人反己,由是縱恿酷吏,濫殺無辜,陷害忠良,殺唐宗室貴戚數百人,大臣數百家,刺史、郎將以下不可勝計。如意元年(六九二),諸臣多言酷吏之害。萬年主簿徐堅上言:“太宗之朝,定死刑必三復奏,今一判即行斬決,難免冤濫,且長刑者威福,請依法復奏。”又言:“法官之任,宜擇用法寬平,百姓稱譽者擔任;凡處事深酷,無人望者宜疏而退之。”右補闕朱敬則上言:“革命既成,眾心已定,反者盡誅,無罪不除,今後宜省刑尚寬,絕羅織陷害之源。”又言“李斯相秦,刻薄諸侯,遂至土崩;漢高祖以禮義治國,傳國長久宜誡之。”侍御史周矩上言:“酷吏嚴刑,人皆自誣,豈被告者皆英雄,盡欲求帝王耶?周用仁而昌,秦用刑而亡。今滿朝已側息不安,願緩刑用仁。”則天納眾言,於是制獄稍衰。

改元長壽

如意元年(六九二)九月九日,則天以己齒落而更生,改元長壽。改用九月為社。

置北都

長壽元年(六九二)九月,并州(今山西太原南)改置北都,後屢罷屢置。

追封周公孔子

長壽元年(六九二),追封周公為褒德王,孔子為隆道公。

來子珣死

長壽元年(六九二),酷吏來子珣因事流貶愛州(今越南境),死。子珣字武臣,雍州長安(今陝西西安以南)人。永昌元年(六八九)四月授左台侍御史,則天委之審理制獄。子珣無學術,言語蚩惡,然善迎合則天之意,得賜武姓。天授二年(六九一)誣雅州刺史劉行實,弟渠州刺史行瑜、尚衣奉御行成,及兄子鷹揚郎將虔通謀反,誅之,毀其父棺柩。得遷游擊將軍、左羽林中郎將。

四置安西四鎮

長壽元年(六九二),西州刺史唐休璟請復取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安西四鎮。
武則天在平定徐敬業之亂以後有意籠絡人心,顯示其“務在仁不在廣,務在養不在殺,將以息邊鄙,休甲兵,行乎三皇五帝之事者也”。垂拱二年(686)十一月,武則天下令拔安西四鎮。武則天拔安西四鎮並不是捨棄邊疆不要,而是撤回鎮將防人,把防務交給忠實於唐朝的羈縻府、州長官來負責,從而減輕一些財政和人力負擔。垂拱四年(688),吐蕃占安西四鎮。長壽元年(692),則天允休璟之請,遣王孝傑為武威軍總管,與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節率兵擊吐蕃。十月,王孝傑大破吐蕃,重占安西四鎮。朝廷派二萬四千漢兵常駐四鎮,代替行軍。此舉朝廷有爭議,宰相狄仁傑曾上表反對,然鎮守軍增強四鎮防禦能力,安西形勢穩定下來,安西都護府置於龜茲,亦未再遷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