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83年

公元曆法,中國處於年代。漢以後分為三國,三國以後分為魏晉南北朝。西晉屬於其中一個國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283年
  • 外文名:無
  • 紀年癸卯年(兔年);西晉太康四年
紀年,大事記,去世,

紀年

癸卯年(兔年);西晉太康四年

大事記

魏舒、司馬晃分任左、右僕射
283年正月,晉武帝司馬炎以尚書右僕射魏舒為左僕射,下邳王司馬晃為右僕射。
魏舒(209~290) :字陽元,任城樊(今山東兗州西南)人也。少孤,為外家寧氏所養。寧氏起宅,相宅者云:“當出貴甥。”外祖母以魏氏甥小而慧,意謂應之。舒曰:“當為外氏成此宅相。”久乃別居。身長八尺二寸,姿望秀偉,飲酒石余,而遲鈍質樸,不為鄉親所重。從叔父吏部郎衡,有名當世,亦不之知,使守水碓,每嘆曰:“舒堪數百戶長,我願畢矣!”舒亦不以介意。不修常人之節,不為皎歷之事,每欲容才長物,終不顯人之短。性好騎射,著韋衣。入山澤,以漁獵為事。唯太原王乂謂舒曰:“卿終當為台輔,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饑寒,吾當助卿營之。”常振其匱乏,舒受而不辭。舒嘗詣野王,主人妻夜產,俄而聞車馬之聲,相問曰:“男也,女也?”曰:“男,書之,十五以兵死。”復問:“寢者為誰?”曰:“魏公舒。”後十五載,詣主人,問所生兒何在,曰:“因條桑為斧傷而死。”舒自知當為公矣。
年四十餘,郡上計掾察孝廉。宗黨以舒無學業,勸令不就,可以為高耳。舒曰:“若試而不中,其負在我,安可虛竊不就之高以為己榮乎!”於是自課。百日習一經,因而對策升第。除澠池長,遷浚儀令,入為尚書郎。時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罷之。舒曰:“吾即其人也。”襆被而出。同僚素無清論者鹹有愧色,談者稱之。
累遷後將軍鐘毓長史,毓每與參佐射,舒常為畫籌而已。後遇朋人不足,以舒滿數。毓初不知其善射。舒容範閒雅,發無不中,舉坐愕然。莫有敵者。毓嘆而謝曰:“吾之不足以盡卿才,有如此射矣,豈一事哉!”轉相國參軍,封劇陽子。府朝碎務,未嘗見是非;至於廢興大事,眾人莫能斷者,舒徐為籌之,多出眾議之表。文帝(司馬昭)深器重之,每朝會坐罷,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領袖也。”遷宜陽、滎陽二郡太守,甚有聲稱。征拜散騎常侍。出為冀州刺史,在州三年,以簡惠稱。入為侍中。晉武帝以舒清素,特賜絹百匹。遷尚書,以公事當免官,詔以贖論。舒三娶妻皆亡,是歲自表乞假還本郡葬妻,詔賜葬地一頃,錢五十萬。
太康初,拜右僕射。舒與衛瓘山濤張華等以六合混一,宜用古典封禪東嶽,前後累陳其事,帝謙讓不許。以舒為左僕射,領吏部。舒上言:“今選六宮,聘以玉帛,而舊使御府丞奉聘,宣成嘉禮,贄重使輕。以為拜三夫人宜使卿,九嬪使五官中郎將,美人、良人使謁者,於典制為弘。”有詔詳之,眾議異同,遂寢。加右光祿大夫、儀同三司。
及山濤薨,以舒領司徒,有頃即真。舒有威重德望,祿賜散之九族,家無餘財。陳留周震累為諸府所辟,辟書既下,公輒喪亡,僉號震為殺公掾,莫有辟者。舒乃命之,而竟無患,識者以此稱其達命。以年老,每稱疾遜位。中復暫起,署兗州中正,尋又稱疾。尚書左丞郤詵與舒書曰:“公久疾小差,視事是也,唯上所念。何竟起訖還臥,曲身回法,甚失具瞻之望。公少立巍巍,一旦棄之,可不惜哉!”舒稱疾如初。後以災異遜位,帝不聽。後因正旦朝罷還第,表送章綬。帝手詔敦勉。而舒執意彌固,乃下詔曰:“司徒、劇陽子舒,體道弘粹,思量經遠,忠肅居正,在公盡規。入管銓衡,官人允敘;出贊袞職,敷弘五教。惠訓播流,德聲茂著,可謂朝之俊乂者也。而屢執沖讓,辭旨懇誠,申覽反覆,省用憮然。蓋成人之美,先典所與,難違至情。今聽其所執,以劇陽子就第,位同三司,祿賜如前。几杖不朝,賜錢百萬,床帳簟褥自副。以舍人四人為劇陽子舍人,置官騎十人。使光祿勛奉策,主者詳案典禮,令皆如舊制。”於是賜安車駟馬,門施行馬。舒為事必先行而後言,遜位之際,莫有知者。時論以為晉興以來,三公能辭榮善終者,未之有也。司空衛瓘與舒書曰:“每與足下共論此事,日日未果,可謂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矣。”太熙元年薨,時年八十二。帝甚傷悼,賵賻優厚,謚曰康。
司馬晃字子明,晉安平獻王司馬孚第五子,魏封武始亭侯,拜黃門侍郎,改封西安男,出為東莞太守。武帝受禪,封下邳王,邑五千一百七十六戶,泰始二年就國。
晃孝友貞廉,謙虛下士,甚得宗室之稱。後為長水校尉、南中郎將。九年,詔曰:“南中郎將、下邳王晃清亮中正,體行明潔,才周政理,有文武策識。其以晃為使持節,都督寧益二州諸軍事、安西將軍,領益州刺史。”晃以疾不行,更拜尚書,遷右僕射。久之,出為鎮東將軍、都督青徐二州諸軍事。晉惠帝即位,入為車騎將軍,加散騎常侍。將誅楊駿,以晃領護軍,屯東掖門,尋守尚書令。遷司空,加侍中,令如故。元康六年薨,追贈太傅。二子:司馬裒、司馬綽。裒早卒,綽有篤疾,別封良城縣王,以太原王司馬輔第三子司馬韡為嗣。官至侍中、尚書,早薨,子司馬韶立。
齊王司馬攸憂憤而死
司馬攸(248-283年),字大猷,小字桃符。河內溫縣人,司馬昭之次子,被過繼給司馬師,書法家。生於魏正始九年,卒於晉武帝太康四年。封齊王。生性溫和聰慧,有治理的才能。在西晉建立之初頗有政治建樹,深得人心。武帝晚年,朝廷內外要求齊王繼位的呼聲高漲,荀勖馮紞趁機進讒言將攸排擠出朝,司馬攸氣恨發病,吐血而死,享年三十六歲,謚為“獻”。其子司馬冏繼位。攸的文集二卷,(《隋書》、《唐書經籍志》)久已佚失。同時,司馬攸擅長書法,南齊王僧虔論書》雲“晉齊王攸書,京洛以為楷法”。
琅邪武王司馬伷薨
司馬伷(227-283年),司馬懿第五子,司馬師司馬昭之同父異母弟。司馬伷生性純良,宛如其叔父司馬孚,他年輕時就有才能和名氣,在魏仕官至征虜將軍,西晉代魏後被封為東莞郡王,入朝為尚書右僕射、撫軍將軍,又外放為鎮東大將軍,累遷至散騎常侍,進封東武鄉侯,又拜右將軍、監兗州諸軍事、兗州刺史。
荀勖上奏建議設立都水使者
公元283年(太康四年)秋季,各州郡發生水災,兗州一帶尤其嚴重。荀勖上奏認為應該設立都水使者

去世

山濤(205─283),字巨源,「竹林七賢」之一。西晉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貧。好老莊學說,與嵇康阮籍等交遊。山濤將離選職,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書與之絕交。年四十,始為郡主簿。山濤見司馬懿曹爽爭權,乃隱身不問事務。司馬師執政後,欲傾心依附,被舉秀才,除郎中,累遷尚書吏部郎。炎代魏稱帝時,任山濤為大鴻臚。入為侍中,遷吏部尚書太子少傅左僕射等。每選用官吏,皆先秉承晉武帝之意旨,且親作評論,時稱《山公啟事》。曾多次以老病辭官,皆不準。後拜司徒,復固辭,乃歸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輯本。
孫皓(242-283),字元宗(一說字元景,出自《冊府元龜》)一名彭祖,字皓宗。三國時期吳國末代皇帝,公元264-280年在位。吳大帝孫權之孫,孫和之子。在位初期雖施行過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專於殺戮,變得昏庸暴虐。280年,吳國被西晉所滅,孫皓投降西晉,被封為歸命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