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浙

兩浙

亦作“ 兩淛 ”。 浙東和浙西的合稱。唐肅宗時析江南東道為浙江東道和浙江西道 , 錢塘江以南簡稱浙東 、以北簡稱浙西 。

宋代有兩浙路 ,轄今江蘇省長江以南及浙江省全境。

今浙江省以 富春江 等為界分為浙東、浙西。 兩浙指浙江省 。 郁達夫 《兩浙漫遊後記》:“統觀兩浙的山,當以自黃山西來的昱嶺山脈莫乾山脈天目山脈為主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兩浙
  • 別稱: 兩淛
  • 意思: 浙東 和 浙西 的合稱
  • 地轄: 江蘇省 長江 以南及 浙江 全境
唐代行政區,浙江西道政區,浙江東道政區,得名探源,宋代行政區,現代地理概念,

唐代行政區

安史之亂後,乾元元年(758年),拆江南東道浙江東道浙江西道福建道,浙江西道領長江以南,至新安江以北的原江南東道地,包括今天的蘇南、上海和浙北和徽州,即潤、常、蘇、湖、杭、歙六州。浙江東道領新安江以南、福建道以北的原江南東道地,包括今天的浙江省除浙北之外的所有地方,即睦、越、衢、婺、台、明、處、溫八州。
兩浙兩浙

浙江西道政區

州郡
治所
轄境
備註
蘇州吳郡
今江蘇蘇州
今江蘇蘇州浙江嘉興上海
武德初年,改郡為州,天寶元年,改州為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郡為州。
潤州丹陽郡
今江蘇鎮江潤州區
今江蘇鎮江、南京
浙江西道治所;武德初年,改郡為州,天寶元年,改州為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郡為州。
常州晉陵郡
今江蘇常州丹徒鎮
今江蘇常州、無錫
武德初年,改郡為州,天寶元年,改州為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郡為州。
湖州吳興郡
今浙江湖州
今浙江湖州
武德初年,改郡為州,天寶元年,改州為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郡為州。
杭州餘杭郡
今浙江杭州
今浙江杭州市的除建德市,桐廬、淳安蕭山、濱江之外的所有區縣加嘉興海寧
昭宗乾寧五年 (898),錢鏐自潤州移鎮海軍治於杭州。光化二年(899),升杭州為都督府。光化三年,復改臨水縣為臨安縣,桐廬縣由睦州劃屬杭州。至唐末,杭州轄錢塘、富陽、餘杭、於潛、鹽官、新城、臨安、唐山、桐廬9縣。
歙州新安郡
今安徽歙縣
徽州,今安徽黃山市和宣城市績溪縣和江西婺源縣
武德初年,改郡為州,武德四年(612年),隸歙州總管府,七年(624年),隸歙州都督府。貞觀元年(627年),罷歙州都督府。天寶元年,改州為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郡為州。
後來宣州、明州、衢州、處州也曾經先後隸屬浙江西道,如衢州,乾元元年(758),衢州隸浙江東道;大曆十四年(779年),改隸浙江西道;建中元年(780),復隸浙江東道;二年(781),又改隸浙江西道;貞元三年(787),復隸浙江東道;於是浙江西道的行政轄區也斷變動,這核心六州不曾變動。光化元年(898年),錢鏐將浙江西道治所由潤州(一直被楊行密占據)遷到杭州
浙江西道的治所隨著行政轄區的變動也不斷變動,治所先後為蘇州、昇州、宣州、潤州、杭州。

浙江東道政區

州郡
治所
轄境
備註
越州會稽郡
今浙江紹興越城區
山陰、上虞、永興、始寧4縣,今浙江紹興市及杭州市蕭山區、濱江區
浙江東道治所;武德初年改郡為州,天寶元年,改州為郡,乾元元年,又改郡為州。
睦州新定郡
今浙江建德梅城鎮
建德、壽昌、桐廬、分水、淳安、遂安6縣。今浙江建德市、淳安縣和桐廬縣及富陽市的新登鎮、萬市鎮、綠渚鎮
武德初年,改郡為州,武德四年(612年),隸歙州總管府,七年(624年),隸歙州都督府。貞觀元年(627年),罷歙州都督府。天寶元年,改州為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郡為州。
衢州信安郡
今浙江衢州市區
信安、龍丘、須江、盈川、常山5縣,今浙江衢州
武德初年改郡為州,天寶元年,改州為郡,乾元元年,又改郡為州。
明州餘姚郡
今浙江寧波市區
慈谿、翁山、奉化、鄮縣、象山5縣.今浙江寧波(除寧海縣外),舟山市
武德初年改郡為州,天寶元年,改州為郡,乾元元年,又改郡為州。
婺州東陽郡
今浙江金華婺城區
長山、烏傷、永康、吳寧、豐安5縣,今浙江金華
武德初年,改郡為州,武德四年(612年),隸歙州總管府,七年(624年),隸歙州都督府。貞觀元年(627年),罷歙州都督府。天寶元年,改州為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郡為州。
處州縉雲郡
今浙江麗水蓮都區
今浙江麗水
武德初年改郡為州,天寶元年,改州為郡,乾元元年,又改郡為州。
溫州永嘉郡
今浙江溫州鹿城區
永寧、安固、橫陽、松陽4縣。今浙江溫州市
武德初年改郡為州,天寶元年,改州為郡,乾元元年,又改郡為州。
台州臨海郡
今浙江臨海
章安、始豐、樂安、寧海、臨海5縣。今浙江台州及寧波市寧海縣
武德初年改郡為州,天寶元年,改州為郡,乾元元年,又改郡為州。
浙江東西二道也成為今浙江省名的早期由來。
唐後期,浙江西道與浙江東道合併稱兩浙道,直到錢繆兼任浙江兩道的節度使,兩道才統一起來,建立吳越國,但早期的七州並不都屬於吳越國,如歙州已屬於南唐國。
唐元稹《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夢四十韻》:"九霄難就日,兩浙僅容舠。"《宋史.太宗紀二》:"﹝淳化三年十一月﹞己亥,禁兩浙諸州巫師。"《古今小說.簡帖僧巧騙皇甫妻》:"世世靴從不斷,子孫出入金門。他是兩浙錢王子,吳越國王孫。"《二刻拍案驚奇》卷六:"至正末年,張士誠氣概弄得大了,自江南江北﹑三吳﹑兩浙直拓至兩廣益州,盡歸掌握。"

得名探源

在江南東道北部地區,有一條擁有獨立入海口的河流,上游為新安江,中游為富春江,下游為著名的錢塘江,全流域通稱“浙水”,古名“浙江”,亦名“折江”或“之江”,最早見名於《山海經》,是越文化徽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河流全長688千米,流域面積5.56萬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42.5億立方米,河口潮汐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472萬千瓦特。發源於徽州休寧縣境內的浙嶺六股尖,在徽州婺源縣北部還有浙源鄉,浙源,以浙源山(浙嶺)而名,《婺源縣誌》載:“婺諸水俱入鄱湖,惟此山水東派入休達浙,故名浙源”。
兩浙
在古代,河流命名並非今日這般隨意,“河”一般指黃河,“江”指浙江或長江,其他一切河流都只能用“水”或者“溪”命名,如淮河則為“淮水”,蘭江則為“蘭溪”,那么這條河流則稱為“浙水”,在徽州歙縣境內的一段新安江,當地人稱為“漸江”,而在當地方言中,“浙”與“漸”發音完全相同,《辭海》中說,“浙”與“漸”系本字,筆誤所致。
由於乾元元年(758年)拆分江南東道時,浙江東西二道在這片區域在浙水西北和東南方向,所以命名為浙江西道和浙江東道。

宋代行政區

北宋至道三年(997),置兩浙路,是北宋時期的一個地方行政區,領14州::蘇、常、潤、杭、湖、秀、越、明、台、婺、衢、睦、溫、處,和江陰、順安二軍。
府州軍
治所
屬縣
轄境
備註
越州
今浙江紹興越城區
會稽縣:望,倚。
山陰縣:望,倚。
嵊 縣:望。初為剡縣,宣和三年(1121)更名為嵊縣。
諸暨縣:望。有龍泉銀冶。
餘姚縣:望。
上虞縣:望。
蕭山縣:緊。
新昌縣:緊。
今浙江紹興市及杭州市蕭山區、濱江區
大都督府,會稽郡,鎮東軍節度。
杭州
今浙江杭州
錢塘縣:望,倚。有鹽監。
仁和縣:望,倚。初為錢江縣,太平興國四年(979)更名為仁和縣。
餘杭縣:望。
臨安縣:望。初為安國縣,為衣錦軍"倚郭";太平興國三年(978)更名為臨安縣,五年(980)來屬杭州。
富陽縣:緊。
於潛縣:緊。
新城縣:上。初為新登縣,太平興國四年(979)更名為新城縣。
鹽官縣:上。
昌化縣:中。初為橫山縣,太平興國四年(979)更名為昌化縣。有紫溪鹽場。
昭德縣:淳化五年(994)於新城縣南新場置昭德縣,來屬杭州;熙寧五年(1072)省入新城縣為南新鎮。
今浙江杭州
大都督府,餘杭郡,寧海軍節度。初為鎮海軍節度,太平興國三年(978)歸宋,淳化五年(994)更州格名為寧海軍節度。
蘇州
今江蘇蘇州
吳 縣:望,倚。
長洲縣:望,倚。
崑山縣:望。
常郭縣:望。
吳江縣:緊。
今江蘇蘇州
平江府:望,吳郡,平江軍節度。初為蘇州、中吳軍節度,太平興國三年(978)更州格名為平江軍節度,政和三年(1113)升為平江府。
潤州
今江蘇鎮江潤州區
丹徒縣:緊,倚。有圌山寨。 丹陽縣:緊。 金壇縣:緊。 延陵縣:熙寧五年(1072)省入丹陽縣。
今江蘇鎮江、南京
望,丹陽郡,鎮江軍節度。初為潤州、鎮海軍節度,開寶八年(975)更州格名為鎮江軍節度,政和三年(1113)升為鎮江府。
湖州
今浙江湖州
烏程縣:望,倚。
歸安縣:望,倚。太平興國七年(982)析烏程縣置歸安縣,來屬湖州。
安吉縣:望。
長興縣:望。
德清縣:緊。
武康縣:上。初屬杭州,太平興國四年(979)來屬湖州。
今浙江湖州
上,吳興郡,昭慶軍節度。初為宣德軍節度,景佑元年(1034)更州格名為昭慶軍節度。
婺州
今浙江金華婺城區
金華縣:望,倚。
義烏縣:望。
永康縣:緊。
武義縣:上。
浦江縣:上。
蘭溪縣:望。
東陽縣:望。
今浙江金華
上,東陽郡,保寧軍節度。初為武勝軍節度,淳化元年(990)更州格名為保寧軍節度。
明州
今浙江寧波市區
鄞 縣:望,倚。
奉化縣:望。
慈谿縣:上。
定海縣:上。
象山縣:下。
昌國縣:下。熙寧六年(1073)析鄞縣置昌國縣,來屬明州。有鹽監。
今浙江寧波(除寧海縣外),舟山市
望,奉化郡,奉國軍節度。初為"上州"、望海軍節度,建隆元年(960)更州格名為奉國軍節度,大觀元年(1107)升為"望州"。
常州
今江蘇常州丹徒鎮
晉陵縣:望,倚。
武進縣:望,倚。
宜興縣:望。初為義興縣,太平興國元年(976)更名為宜興縣。
無錫縣:望。
江陰縣:望。初屬江陰軍為"倚郭",淳化元年(990)來屬常州,三年(992)復改屬江陰縣為"倚郭",熙寧四年(1071)
仍屬常州。
今江蘇常州、無錫
望,毗陵郡,軍事。
溫州
今浙江溫州鹿城區
永嘉縣:緊,倚。有永嘉鹽場。
平陽縣:望。有天富鹽場。
瑞安縣:緊。有雙穗鹽場。
樂清縣:上。
今浙江溫州市
上,永嘉郡,應道軍節度。初為靜海軍節度,太平興國三年(978)降州格為"軍事州",政和七年(1117)升格為應道軍節度。
台州
今浙江臨海
臨海縣:望,倚。
黃巖縣:望。有於浦、杜瀆二鹽場。
寧海縣:緊。
天台縣:上。初為台興縣,建隆元年(960)更名為天台縣。
仙居縣:上。初為永安縣,景德四年(1007)更名為仙居縣。
今浙江台州及寧波市寧海縣
上,臨海郡,軍事。
處州
今浙江麗水蓮都區
麗水縣:望,倚。
劍川縣:望。初為龍泉縣,宣和三年(1121)更名為劍川縣。有高亭銀場。
松陽縣:上。初為白龍縣,鹹平二年(999)更名為松陽縣。
遂昌縣:上。有永豐銀場。
縉雲縣:上。
青田縣:中。
今浙江麗水
上,縉雲郡,軍事。
衢州
今浙江衢州市區
西安縣:望,倚。
江山縣:緊。
盈川縣:上。初為龍丘縣,宣和三年(1121)更名為盈川縣。
常山縣:中。
開化縣:中。乾德四年(966)置常山縣開化場,太平興國六年(981)置開化縣,來屬衢州。
今浙江衢州
上,信安郡,軍事。
睦州
今浙江建德梅城鎮
建德縣:望,倚。
淳化縣,望。初為青溪縣,宣和元年(1119)更名為淳化縣。
桐廬縣:上。初屬杭州,太平興國三年(968)來屬睦州。
分水縣:中。
遂安縣:中。
壽昌縣:中。
神泉監:熙寧七年(1074)置神泉監,負責鑄銅錢,後廢。
今浙江建德市、淳安縣和桐廬縣
上,新定郡,遂安軍節度。初為睦州、"軍事州",宣和元年(1119)昇州格為建德軍節度,三年(1121)更名為嚴州、遂安軍節度。
秀州
今浙江嘉興
嘉興縣:望,倚。
華亭縣:緊。
海鹽縣:上。有鹽監,有沙腰、蘆瀝二鹽場。
崇德縣:中。
今浙江嘉興
上,嘉禾郡,軍事。政和七年(1117)定郡名為嘉禾郡。
江陰軍
江陰
轄江陰縣
淳化元年(990)省入常州,三年(992)復置江陰軍,熙寧四年(1071)仍省入常州。
順安軍
治安國縣
轄安國縣
初為衣錦軍,治安國縣,轄安國縣;太平興國三年(978)更軍名為順安軍,更縣名為臨安縣,五年(980)省入杭州。

南宋建炎南渡後,分為兩浙東路兩浙西路
兩浙
兩浙路範圍基本繼承了唐代的兩浙道(原浙江西道歙州此時已劃屬江南東路),大致包括今天的浙江省全境,江蘇省的鎮江,蘇錫常地區和上海市(不含崇明島)、福建省閩東地區。
南宋建炎南渡後,兩浙路分為兩浙西路與兩浙東路。

現代地理概念

今浙江省以新安江富春江錢塘江為界分為浙東﹑浙西。兩浙指浙江省。
浙江省浙江省
也有人分為浙東、浙西、浙南、浙北。
郁達夫《兩浙漫遊後記》:"統觀兩浙的山,當以自黃山西來的昱嶺山脈、莫乾山脈、天目山脈為主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