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中共中央主辦)

光明日報(中共中央主辦)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光明日報創刊於1949年6月16日,是中共中央主辦,以知識分子為主要讀者對象的思想文化大報。

作為黨和國家聯繫廣大知識分子的橋樑和紐帶,光明日報始終得到中央領導集體的親切關懷。毛澤東同志為光明日報創刊題詞:“團結起來 光明在望 慶祝光明日報出版”。鄧小平同志先後為光明日報創刊40周年和出版《真理標準討論文集》題詞:“光明日報四十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進一步辦好光明日報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中國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2005年6月2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首次提出並闡釋了“紅船精神”這一中國共產黨的源頭精神。進入新時代,光明日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不斷強化政治家辦報意識,思想文化大報的定位和特色進一步彰顯。

光明日報現已發展成為擁有《光明日報》《文摘報》《中華讀書報》和《書摘》《博覽群書》《新天地》《留學》《教育家》雜誌,以及光明日報出版社、光明網、光明日報“兩微一端”等全媒體的現代化報業集團

光明日報在全國設有37個記者站,在世界23個國家和地區派有常駐記者,報紙發行量達100多萬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光明日報
  • 語言:漢語
  • 類別:新聞
  • 主管單位:中宣部
  • 主辦單位:光明日報報業集團
  • 編輯單位:光明日報社
  • 創刊時間:1949年6月16日
  • 出版周期:日報
  • 國內刊號:CN11-0026
  • 國際刊號:D2
  • 郵發代號:1-16
  • 報刊版式:對開4-16版
  • 期發行量:102.95萬 
  • 社址:北京市東城區珠市口東大街5號
  • 郵編:100062
歷史沿革,創刊背景,歷史演變,發刊詞,報刊職能,報刊性質,評價影響,報刊地位,報刊版面,發展價值,組織機構,編委會,報刊集團,資料庫,出版社,

歷史沿革

創刊背景

是我國經過了30年的解放運動,特別是3年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的統治,打垮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取得了震撼全世界的中國人民民主革命勝利。在建國的前夕,《光明日報》誕生了。
《光明日報》初由中國民主同盟主辦。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同志都為《光明日報》創刊題詞。
1949年7月起,《光明日報》就陸續開始創辦《經濟》、《文學》、《文學評論》、《學術》、《新語文》等各種專刊,開始形成自己的鮮明特色。
1953年起由中國各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合辦。1957年改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和中共中央統戰部領導。
1978年以來,《光明日報》幾次調整辦報方針,但以知識分子為主的讀者對象始終沒有改變。
1982年11月,《光明日報》明確為中共中央領導和主辦。
1994年8月,經黨中央批准的光明日報社編制方案明確規定:光明日報社是中共中央直屬事業單位,是中央宣傳部代管的新聞機構。
此報的順序號從創刊第一號“號”的稱謂一直延續至今,區別於其他某些報紙“期”的稱謂。此報當時的零售價為舊幣制20元,後升至200元一份。
當時《光明日報》社社址在北平西長安街32號,編輯、印刷廠在石駙馬大街90號,報社社長未署名,當時報社設有8個部處組,分別有聯繫電話。

歷史演變

從《光明日報》報紙的演變軌跡,可以看出當今和諧社會的來之不易。 《光明日報》創刊以來,為黨緊密聯繫和激勵知識分子,發揮知識分子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服務起著積極的作用。《光明日報》從一份民主黨派機關報發展為黨中央主辦、中宣部代管的全國性重要黨報,成為“黨的喉舌”,經歷了曲折的發展歷程。
1949年1月北平解放,時有報紙26家。根據中央對進步、反動、中間性質的舊有報業不同的處理意見,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對北平舊有報業的處理除保留《世界日報》和《新民報》二家私營報外皆予查封。旋即由於《世界日報》在刊登新華社來稿的同時還發布國民黨新聞稿件,2月25日被當作國民黨CC系報紙而沒收。時隔2個多月,根據毛澤東主席在西柏坡曾提出新中國應該辦一張主要以知識分子為對象的報紙的意見,中共中央指定由中高級知識分子雲集的中國民主同盟接收原北平《世界日報》的產業及人員。《世界日報》是由中國新聞史上唯一一人辦三報(《世界晚報》《世界日報》《世界畫報》)的報業家成舍我於1925年2月創辦的民營報紙。該報除了主要進行軍事、政治新聞報導外,同時還兼重教育新聞報導。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後不久日本占領北平,《世界日報》停刊。此時《世界日報》是北平發行量最大的日報,社會影響極大。其規模設備、編輯、作者隊伍堪稱全國一流水平。抗戰勝利後,1945年11月20日於北平原地復刊。當時民盟集中了較多的中國教育界、文化界的知名人士,素有辦報的傳統,並積累了相當豐富的辦報經驗。1949年5月14日下午,民盟總部在北京飯店舉行第11次會議,商討接手、改造《世界日報》的事宜,就當時黑暗的舊中國面臨滅亡,新民主主義革命即將取得最後勝利,中國的未來充滿著光明的政治背景,會議通過決議將報名定為《光明日報》,同時決定5月16日正式接收報館,社址仍用原《世界日報》西長安街的社址。創刊報頭由郭沫若先生題寫,也有人認為是沈鈞儒先生所題寫的,兩者之中無論是誰題寫的,這一報頭一直使用到文化大革命初期。新中國成立前後毛主席先後題寫了上百家報紙的報頭,《光明日報》卻是極少數非毛主席題寫報頭的報紙之一。一切準備就緒之後,6月16日新報出版,由民盟總部所主辦的新中國第一張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民主黨派機關報——《光明日報》於北平橫空出世。
辦報伊始《光明日報》每天出版對開四版,星期六增出對開四版稱之為增刊,主要有“學術”、“新語文”、“歷史教學”、“文學評論”等。版式上採用傳統的仍是豎排法。1955年1月1日,《光明日報》率先對排版格式進行改革,開國內報紙橫行排版的先河。眾所周知,在此以前,我國報紙歷來都是豎排版的,沒有橫排的先例。當時《光明日報》的地位和前蘇聯的《訊息報》很相似,於是把《訊息報》作為參考標誌進行文字排版改革,最終全國第二大報《光明日報》成了中國第一份文字改版的報紙。到1956年元旦《人民日報》也改為橫排,緊接著全國報刊積極回響。直到反右運動開始前,《光明日報》雖說是由民主黨派主辦,但同時也接受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的領導。辦報經費按照公營報紙實行“供給制”政策,中央人民政府撥給辦報所需要的資金和設備及工作人員的基本生活費用。社長由民主黨派人士擔任,中國民主同盟副主席、農工民主黨主席章伯鈞是第一任社長。歷任總編基本上是由具有民主黨派和共產黨員雙重身份人士擔任,如第一任胡愈之,第二任邵宗漢,第三任常芝青除了是民主黨派人士外都是共產黨員,第四任儲安平則只是民主黨派人士。 《光明日報》創辦之時就將主要讀者定位為廣大的知識分子。報導內容除了重要的國內外時事之外,主要是有關知識界的各種情況。隨著1952年4月全國新聞工作會議根據民盟的政治任務明確規定:《光明日報》以文教工作的宣傳報導作為報紙的中心內容。此後,文教工作的宣傳報導內容每期幾乎占1/4的版面。加上《光明日報》擁有諸如包括郭沫若、費孝通范文瀾翦伯贊茅盾老舍巴金梅蘭芳程硯秋俞伯平沈從文錢偉長談家楨蘇步青丁石孫葉劍英陳毅董必武等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革命家大批著名的精英作者。《光明日報》辦得有聲有色,在全國眾多報紙中特色鮮明,受到廣大讀者的深深喜愛。1953年1月,《光明日報》改由各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聯合主辦。此時正值抗美援朝之際,為大力報導抗美援朝內容,《光明日報》的副刊除“歷史教學”外全都被取消了,但不久之後《光明日報》又陸續創辦了“史學”、“文學遺產”、“哲學”等一系列具有濃厚學術色彩的副刊。從1954年春到1957年上半年反右開始,《光明日報》副刊的發展進入到“文革”前的巔峰時期。《光明日報》在全國非常暢銷,成為在知識分子群體中影響最大的報紙。
1956年4月,毛主席提出了藝術上百花齊放,學術上百家爭鳴的方針。為了使知識分子能感到自己擁有足夠的言論自由權,促進“雙百方針”的順利推進,毛主席及黨中央充分利用報紙這一宣傳工具來調動知識分子的激情。1957年3月10日,毛澤東在特別邀請新聞界人士參加的座談會上問及時任《光明日報》總編常芝青:“《光明日報》是民主黨派的報紙,你一個共產黨員在那裡當什麼總編輯。你撤出來,找一個民主人士去當總編輯。”不久之後,中共中央撤銷了《光明日報》的黨組。讓民主黨派獨自辦報。4月1日,九三學社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儲安平正式就任總編輯,章伯鈞仍繼續就任社長之職。緊接著在隨之而來的整風運動中,中共中央將文藝、學術思想問題的“爭鳴”轉變為鼓勵黨外人士和知識分子“大鳴大放”,向黨和政府的工作提出批評意見和建議。對此毛主席又一次專門召開了新聞出版界代表的座談會,其中就辦報而言,他認為“共產黨不如黨外人士,現在是外行領導內行”。這樣一來,在“整風”、“鳴放”階段,黨外人士、知識分子們顯出了無比的熱情,積極回響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政策。儲安平以《光明日報》名義,派出大批記者到全國九大城市採訪,召開民主黨派人士和高級知識分子座談會,鼓動他們向共產黨提意見,並親自安排版面“發表座談紀錄11次,共占了12個版,約13萬字”。在整風發言中民主黨派人士充分地發表自己的看法,章伯鈞、儲安平分別提出了“政治設計院”、“黨天下”的言論。以此同時,《光明日報》作為中國各民主黨派中央機關報成當時全國兩份最活躍的報紙之一,大膽刊出各種“鳴放”聲音。6月8日,《人民日報》發表了社論《這是為什麼?》,拉開了“反右派運動”的序幕。《光明日報》被定為推行“資產階級方向”的兩家報紙之一,成為新聞界的“毒蛇”,被點名批評:“利用百家爭鳴和整風運動,發表大量帶煽動性的報導。”1957年6月至7月,《光明日報》有18人被劃為右派,章、儲兩人均被當作“大右派”揪出,名列中國十大右派之榜。
1957年反右開始不久,《光明日報》改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和中共中央統戰部領導,與中央保持步調一致。1958年全國進入“大躍進”時期,為了更好地宣傳“大躍進”,新聞界內部也開展了“大躍進”運動。1958年2月27日。人民日報社宣布了《苦戰三年工作綱要(草案)》,這個綱要其中強調了“千方百計地利用廣大讀者的來信,使讀者來信真正成為豐富報紙內容的源泉,每月爭取刊用讀者來信600件至1000件……”。在《人民日報》的帶動下,新聞界掀起了相互競賽的熱潮。《光明日報》也不甘落後,一改“同人辦報”、“專家辦報”的作風,依靠廣大人民民眾,進行開門辦報。“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在各地文教部門建立了五百多個通訊組,發展了近兩千名通訊員”。這樣一來,稿件猛增,篇幅顯得緊張,於是10月25日編委會在報上登出《本報五種專刊停刊啟事》,毛主席看了這個啟事後,認為“《光明日報》的副刊和‘哲學’、‘文學遺產’等,應繼續辦下去,不要停刊”。根據主席的意見,11月2日’又登出《本報“哲學”、“文學遺產”等專刊繼續出刊啟事》。大躍進時期,報社內也搞大躍進,如排字房案提出“比干勁,放‘衛星’,排字案工顯奇能;不論編輯刪、倒、花,政治掛帥克服它!”校對室提出“質量要好保時間,分分秒秒都搶先,政治掛帥鼓幹勁,校對衛星飛滿天”,如同其他報紙一樣,《光明日報》也成為推動“大躍進”的有力工具。 1967年1月3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報紙問題的通知》,其中提到省市報可以停刊鬧革命,但是不應當停止代印《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到1968年底,大多數報紙停辦,全國報紙數量降為歷史最低僅42種,全國性報紙只剩下4種,《光明日報》便是能保留下來為數不多的全國性報紙之一。自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全國形成了《人民日報》、《紅旗》雜誌和《解放軍報》“兩報一刊”的宣傳機構,負責披露“最高指示”、新的運動口號以及運動的最新“戰略部署”。“兩報一刊”成為全國輿論的指揮棒,是全國人民了解“中央精神”最主要的渠道。當時全國報紙的內容及版式皆以“兩報一刊”為樣版。內容上,《光明日報》的副刊和專刊全部取消,大量轉載刊登政治性的文章,學術色彩削弱,內容單一化。版式上,以《光明日報》報頭為例,原本在反右運動開始後為改變“資產階級右派向党進攻的急先鋒”的形象,就有人提出換掉以前的報頭,請毛主席題寫。直到1964年夏天,報社穆欣同志為此專門向毛主席寫過報告,而毛主席認為(《光明日報》)原先用的報頭是郭沫若寫的,他曾說過,凡是報上用的魯迅、郭老寫的報頭,都不再寫。情況並非這樣,郭老只題寫了“文學遺產”專刊的刊頭。經過說明以後,仍然沒有應允,這事便拖下來。隨著“文化大革命”的深入開展,為避免因《光明日報》報頭非毛主席所題寫,而遭到“造反派”的挑剔,以保證報紙的正常出版,1966年12月24日,報社同志用毛主席1963年1月9日手書《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一詞的詞末註明“郭詞見一九六三年一月一日光明日報”中的“光明日報”四字製成報頭,將所制的版樣送請毛主席審閱後,於1967年元旦開始使用,此後沿用至今。
1976年,十年浩劫結束,新聞界努力加強自身建設,逐步恢復中國新聞工作的優良傳統。1978年楊西光任《光明日報》總編輯,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於5月份對《光明日報》進行改版,使之成為以宣傳科學、教育為主的文化戰線方面的報紙。在國內報業中第一家提出不刊登一般性時政經濟新聞,增加科技新聞內容,最先取消報眼處每日刊登的毛主席語錄,把馬、恩、列、斯、毛等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引語由黑體變成宋體,隨後其他黨報紛紛效仿。改版後的《光明日報》在將科學、教育和知識分子問題放在報導的重要地位的同時,保持報紙的學術色彩,對重大的理論問題和思想問題發表意見。《光明日報》在頭版全文刊發了了由時任中央黨校副校長胡耀邦審定的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批判了“兩個凡是”的觀點,揭開了解放思想大討論的序幕。“同一天,新華社向全國播發全文,第二天,《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和7家省市報紙均轉載了此文。到5月底,全國共30家報紙轉載了這篇文章”。隨著這次真理標準問題討論在全國的逐步開展,形成了廣泛深入的思想解放運動,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完成了思想理論與輿論上的準備。1982年11月,《光明日報》明確為中共中央領導和主辦。1993年,總編輯徐光春提出了改革報紙宣傳的十二個轉變,其中一切的關鍵是實現“變科教文報為綜合性報紙”。1994年8月,黨中央批准光明日報社為中共中央直屬事業單位,是中央宣傳部代管的新聞機構,《光明日報》成為全國性重要黨報。1978年以來,《光明日報》雖然幾次調整辦報方針,但努力把報紙辦成“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這宗旨始終沒有變,以知識分子為主要讀者對象這一鮮明特色沒有變。

發刊詞

《團結一致建設民主新中國》
光明照耀東方大陸,人民勝利的新時代已經到來!
三十年來的中國人民解放運動,特別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終於結束了封建地主軍閥官僚的反動統治,終於摧毀了以蔣介石為首的作惡多端的舊統治階級的最後堡壘,終於打垮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侵略勢力,並且根本動搖了帝國主義在東方的殖民地奴役制度。
中國人民已經在事實上成為亞洲第一大國的主人和統治者。人民倚靠自己的力量,解放了大部份農村,解放了大部份重要城市和海口,包含亞洲第一個大城市上海在內。剩下在廣州,台灣和其他地方的蔣家小朝廷,早已潰不成軍,不值人民解放大軍的一擊。曾經盛氣凌人的美帝國主義的海軍艦隊,也只得悄悄地從上海青島撤退了。
毫無疑問,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變局。這個大變局產生在擁有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人口的亞洲大國內,自然將使整個亞洲,乃至整個世界,風雲變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偉大勝利,改變了全世界人民與反人民,和平與侵略兩大陣營的力量對比,使帝國主義發動新的世界大戰的企圖遭受挫折,全世界人民民主與持久和平的運動,得到了最有力的支持。
在震撼全世界的中國人民民主革命勝利的巨浪中,光明日報在全國革命領導中心的北平市發刊,這並不是偶然的。
中國人民的最後勝利,雖然已到了面前,但要使民主民族革命貫澈到底,還有待於最後的更艱巨的工作。我們需要肅清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餘力量,需要徹底消滅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侵略勢力。我們需要支援人民解放軍,繼續進行戰鬥,解放西北、西南、閩粵、台灣、直到邊遠的國境線為止。我們需要在已解放的廣大地區內,加緊恢復生產,發展生產,使經濟落後的中國,迅速走上全國工業化的道路。我們需要團結和教育廣大的幹部和民眾,使人民自己能夠擔負起民主建國的大責任。我們需要有組織地和有步驟地在全國範圍內和在各地方進行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國防的建設工作。我們更需要立即籌備召開沒有反動派參加的新政治協商會議,以制定人民民主共同施政綱領,並建立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的中央聯合政府。
常言道: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後勝利愈是接近,我們需要進行的工作,也愈是繁複而艱巨。
光明日報是由中國民主同盟負責創辦的。中國民主同盟三中全會政治報告中曾說:本盟自成立伊始,即宣布以實現中國之民主、和平、獨立、統一為本盟奮鬥的基本目標。在過去我們為這些目標而奮鬥,在今後我們仍將為這些目標而奮鬥。
民主、和平、獨立、統一是中國民主同盟奮鬥的目標,也就是光明日報的奮鬥目標。但是要達到民主、和平、獨立、統一的目標,並且建設自由幸福富強的新中國,首先要倚靠工農大眾的力量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同時也必須團結全國各革命階級,各民主黨派和各界愛國人士,共同來努力。中國民主同盟自始至終主張團結,團結第一。在抗日戰爭的時期,全國人民需要團結。在解放戰爭的時期,全國人民需要團結。在今後民主建國的工作中,全國人民更需要團結。
在組織方面我們要求團結,在行動方面我們要求一致。我們可以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見解,不同的作風。但是當不同的思想,見解,作風,化為行動的時候,卻必須求得一致。團結之中可以有鬥爭,但鬥爭應當是為了團結。不同的意見的相互論爭是被許可的,但論爭依然是為了求得行動的一致。
我們可以說:不是把全國各革命階級人民團結起來,革命建國的偉大事業,就沒有貫徹到底的可能。假如全國各革命階級,各民主黨派,各界愛國人士,不能取得一致的行動,民主建國的工作一定會遭遇到一些非必要的困難和障礙。
團結一致,建設民主新中國,這是光明日報所要向全國人士提出的一點希望。除此以外,就本報言論與新聞方針,更願向讀者申述四點:
第一是負責的態度。在人民成為國家主人以後,新聞工作者的責任,應當是正確地反映人民的意見,幫助人民政府推行政策和政令,發掘各項問題,並尋求問題的解決。對人民負責,是人民的報紙所應有的態度。
第二是服務的精神。人民的新聞工作者決不是無冕帝皇而應當是人民的信差。光明日報雖然由中國民主同盟負責創辦,卻主要是為各革命階級服務,為各民主黨派服務,為各人民團體服務。為人民服務是人民的報紙應有的精神。
第三是建設的批評。除了反人民反民主的言論之外,一切批評應當是自由的。但是批評是為了團結,為了建設。只有建設性的批評,以團結為基本精神的批評,才有利於人民解放事業和新民主主義的建設工作。
第四是忠實的報導。新聞報導固然要切合事實,但單是報導表面的現象是不夠的,還要追尋發生現象的根源。無原則無目的地報告事實是不正確的。新聞報導必須與人民的利益,行動的方針相聯繫,才能使報紙成為真正教育指導人民大眾的工具。
在本報和讀者諸君見面的第一天,我們誠懇地要求你們加以批評指教。讓我們大家首先團結起來,共同努力,使光明照耀全中國的每一個地方,照耀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報刊職能

報刊性質

它是中共中央直屬的一張歷史悠久、獨具特色的全國性、綜合性日報,在國內外有著廣泛的影響。半個世紀以來,《光明日報》以其博大精深的人文內涵、敏捷權威的報導風格和高雅清新的個性品位,贏得了海內外廣大讀者的青睞。在改革開放的時候,《光明日報》把握正確導向,努力開拓進取,保持著積極、向上的發展勢頭,服務於經濟建設,貼近現實,貼近生活,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光明日報》讀者層次高,主要分布在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國辦高校等;
《光明日報》的辦報目的是最廣泛的團結全國人民及各民主黨派愛國人士,建設民主新中國。《光明日報》創刊第一號頭版上刊有毛澤東為本報的題詞“團結起來,光明在望,慶祝光明日報出版”,朱德題詞是“民主光明”。並於以後數日內連續刊登董必武、葉劍英等國家領導人及各界知名人士的題詞,由此可見,《光明日報》創辦的重要性。

評價影響

此報創刊時為對開4版新聞紙印刷,每版有固定的專題,如:第一版綜合版,第二版國際版,第三版副刊,第四版地方版,如遇重大事件也會增版,增版後有時增加售價,有時附送,按專題劃分版面的出版形式,僅十幾天后就改為無專題版。《光明日報》創刊時的排版格式仍沿用我國舊有的書寫格式由右向左豎行排版,由左向右翻頁,字型為繁體字,一直到1955年1月《光明日報》率先對排版格式進行改革,改為橫行排版,受到郭沫若等人的贊同,並評價指出,橫排版具有科學性和經濟性。《光明日報》創刊至今已有60多個年頭,版數已由創刊時的4版增至現在最多時二十幾版,涉及到馬列、毛澤東思想,哲學,時事,社會經濟,人文等學科和領域,成為我國較有影響的報紙之一。另外,馬來西亞也有一種《光明日報》

報刊地位

《光明日報》創刊於1949年6月16日。是在我國經過了30年的解放運動,特別是3年的解放戰爭,打垮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推翻了國民黨的政治,取得了中國人民民主革命勝利創刊背景。在建國的前夕,《光明日報》誕生了。 光明日報是中共中央主辦的立足知識界、面向社會的全國性、綜合性黨報,是黨和政府聯繫知識分子的紐帶和橋樑,是廣大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
《光明日報》堅持面向知識分子的獨特定位、體現以教育、科技、文化、理論為宣傳重點的鮮明特色。發揚知識密集性、理論前沿性、學術探索性的傳統風格
《光明日報》是中共中央直屬的一張歷史悠久、獨具特色的全國性、綜合性日報,在國內外有著廣泛的影響。半個世紀以來,光明日報以其博大精深的人文內涵、敏捷權威的報導風格和高雅清新的個性品位,贏得了海內外廣大讀者的青睞。改革開放時,光明日報把握正確導向,努力開拓,保持著積極、進取的發展勢頭,服務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貼近現實與生活,貼近讀者,風貌一新。光明日報在報導內容和版面安排上不斷改革出新,體現了本報強烈的時代感和清新活潑的生活氣息,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光明日報讀者主要分布在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國辦高校等;是知識分子互相交流的學術平台,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廣泛性,是企事業單位和高校有效的展示平台。

報刊版面

《光明日報》各個版面:
(1)理論即理論版:含“理論周刊、理論綜合”等版面,徵集:優秀社會科學類學術稿件,如哲學、社會學、倫理學、人口學、經濟學、法學、史學等理論性文章。稿件要求:選題專業獨特新穎;標題突出簡潔;內容突出純專業理論,不強調政治和政策性。
(2)教育:含“教育周刊、教育新聞”等版面,徵集:教育研究、教育新聞、學校風采、教育人物、招生信息等稿件。
(3)攝影美術:含”光影天地、人文地理、時尚彩虹、美術視界、圖像筆記、美術評論“等版面,徵集:各類高質量攝影和美術作品。
(4)經濟:含“經濟、市場縱橫、經濟廣場”等版面,徵集:經濟新聞、經濟研究、企業展示、市場信息等稿件。
(5)文藝:含“文藝評論(藝術、文學)、作品副刊、文薈副刊”等版面,徵集:文藝評論、文學作品、藝術作品、藝術評論等優秀稿件。
(6)科技:含“科技周刊(科技、健康)、科技新聞”等版面,徵集:科技新聞、健康新聞、產品推薦類稿件。
(7)圖書出版:含“書評、書林”版面,徵集:圖書推薦、出版新聞、讀書評論等稿件。
(8)國內政治部:含“政治、法治、國是”版面,徵集:政治新聞、法治新聞、地方信息、領導訪談等稿件。

發展價值

《光明日報》除在北京印刷外,還在上海、廣州、西安、瀋陽、武漢、蘭州、成都、鄭州、濟南等十幾個城市印刷。
《光明日報》擁有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瑞士、巴基斯坦等22個駐外記者站,48個國內記者站。
縱觀《光明日報》的發展歷史,回顧報紙的內容,使我們看到《光明日報》鮮明特色,也可以說是60多年來歷史的見證,是研究歷史學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隨著年代的久遠,它的歷史價值會越來越大。
2010年4月27日,《光明日報》入圍“文化遺產保護媒體宣傳獎”。

組織機構

編委會

總編輯:張政
副總編輯:李春林沈衛星陸先高張碧涌

報刊集團

光明日報報業集團除《光明日報》外還有3報5刊、1網站和1出版社:
文摘報中國創辦時間最長的文摘類報紙;
中華讀書報中國首家全國性權威讀書報;
書摘中國第一家全方位的書摘類月刊;
博覽群書圖書知識和信息類月刊;考試以研究全國高考為主、各地中考為輔的專業性刊物;
老人天地服務於老年工作與老年人生活的月刊;
科學健身半月刊,含健美先生版與健美麗人版;
光明網依託光明日報報業集團四報五刊一社豐富信息資源的國內知名大文化網站群;
光明日報出版社以出版社科類書籍見長的首批媒體創辦的出版社。
北京光明天下廣告傳媒有限公司,光明日報直屬廣告公司,全面代理光明日報廣告業務,光明日報大型社會活動的策劃與執行。

資料庫

《光明日報》資料庫是由青蘋果製作的具有全文檢索功能的報刊資料庫,包括《光明日報》創刊以來所有的文章、廣告、版面信息等數據,對研究《光明日報》本身,建國以來中國當代歷史事件、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光明日報》資料庫已由青蘋果數據中心製作完成,併入選華文報刊文獻資料庫。《光明日報》資料庫閱讀平台套用數位化版面重構技術和全文檢索技術,採用 Acrobat Reader 和 IE 雙平台瀏覽器,既可實現 PDF 原版式閱讀,又可實現文本瀏覽,同時在雙平台實現全文檢索,集成國內報刊電子版中最具特色的技術。該資料庫已向全世界開放使用,並接受用戶的試用申請。

出版社

光明日報出版社(簡稱“光明社”)創立於1981年1月10日,是中共中央直屬的光明日報報業集團主管的綜合性出版社。
二十多年來,“光明社”立足知識界,面向全社會,堅持以教、科、文、理為重點出版方向,發揚知識密集性、理論前沿性、學術探索性的傳統風格,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積極傳播先進文化的辦社方針,致力營造“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
“光明社”以光明日報報業集團為依託,通過本部和派駐國內、外的70餘個記者站廣泛的人脈資源,形成了獨有的核心作者群,建立了多渠道發行行銷網路,並和同屬“光明系”的“光明日報書評周刊”、“中華讀書報”、“新京報”、“博覽群書”、“書摘”、“光明網”暨其它新聞媒體建立了良性互動的宣傳推廣機制。
經過不斷深化改革,“光明社”已發展成為具備多學科、多類型、多層次、多品種、多媒體出版能力,業務涉及圖書、期刊、電子出版物、網路傳播等領域的出版綜合體,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科普、美術等各個領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光明版”品牌效應。
“知識引導世界,讀書改變人生”。2005年,“光明社”將繼續堅持“誠、真、勤、仁”的辦社理念,全面推進“同心多元,以書為主,一體兩翼,優質雙效”的發展戰略,通過導入CIS系統和ERP平台,努力將光明日報出版社建成知名度高、美譽度好的現代化出版綜合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